第五章 果殼宇宙的第一撕(1 / 1)

有宮女提了燈,穿梭在宮道之間。

她們走步的姿態是利落的,但並不發出什麼聲音,影影綽綽的不像是人,倒像是那一盞盞宮燈自己長了腳,將一座座宮室點亮。

點亮了燈火後,再仔細聽一聽今日官家的安排後,住在這些狹小宮室裡的妃嬪們就可以按照她們所獲得的信息和命令,安排自己這個夜晚要忙些什麼了。

比如說韋氏,她略有資曆,但並不受寵愛,很少被宣召去伴駕,更少在點起燈火後迎接官家的來臨,那她就可以很閒適地度過今天接下來的時光。

但她並沒有,她很忙碌。

有人會捧著盆,提著桶來到門前,將這些或精致,或粗重的東西送進門內,而後開始韋氏今晚的作業。

她先是卸下釵環,而後是臉上的妝容,用皂角與澡豆將自己臉上的鉛粉清洗得乾乾淨淨之後,再用一張接一張的帕子浸在熱水裡打濕後,貼在臉上,脖頸上熱敷。

她堅信這能讓她的肌膚重新煥發青春光彩,讓官家在看向她時的目光熱切一些。

雖然養女朝真帝姬對此有不同的意見——不僅有不同意見,還對貼在小娘娘臉上那一層又一層的白帕子有些很恐怖的聯想——但帝姬明智地沒有說出來。

韋氏知道,不過韋氏也不在乎,她堅持著要帝姬看她護膚,隻是因為在做這件事時,她還要完成另一件事。

她準備了一些點心,有糯而甜的,也有鹹香而酥脆的,還有一些咬一口汁水四溢的,宮中不缺吃的,小孩子們正在長身體的階段,總是抗拒不了這個的。

帝姬走進來,向她行了一禮,“小娘娘。”

臉上貼著帕子的小娘娘習慣性笑一笑,但帕子的濕度和重力阻止了她,於是她隻好用最和氣的聲音說:“難得回來,且坐下陪我一會兒。”

過了一會兒,又說,“你怎麼不吃?”

“寶籙宮中的習慣,過午不食。”

“這是什麼怪話,休拿來誆我,”小娘娘笑道,“這不是佛家的規矩嗎?”

“都差不多,”帝姬說,“道士們挨起餓來比和尚還要嚇人。”

快要變涼的帕子被宮女撤下,韋氏得以望向朝真帝姬一眼,她很有些驚奇,又有些可憐。她怎麼沒注意到呢?這孩子竟然比宮中的帝姬們瘦了那許多!

帝姬並不是皮包骨的模樣,她的頭發也尚算烏黑有光澤,但官家其他的女兒們金尊玉貴地長著,不說肥肥胖胖,至少也是珠圓玉潤,隻有她不同,身段看著不像帝姬,倒更似宮女。

於是韋氏歎氣了,“都說修仙好,我就不信天上比人間還好呢,偏呦呦要受這樣的苦。”

“也不算什麼,”帝姬的聲音還是很平和,“況且天上我雖沒去過,這裡也倒沒那麼好。”

韋氏忽然坐起身,沉下臉,“你長了一歲,倒變得比以前更不曉事了。”

帝姬沒吭聲,有些迷惑地歪了歪頭,注視著她。

於是韋氏必須將話說得更明白,“你這次回來,說了許多不該說的話,在小娘娘跟前說什麼都無妨,但你爹爹聽了去,就不喜歡。”

韋氏有些嗔怒地瞪著她,但這目光沒堅持多久,因為另一張浸泡夠久的,吸足了水分和熱量的帕子又覆上來了。

她連忙重新躺回貴妃椅上,並且虔誠地迎接著她幻想中肌膚的新生,以及久違的君王寵愛。

室內有些靜,等了一會兒,帝姬才重新開口:

“爹爹不喜歡我嗎?”

韋氏沒回答,一個極親近的女官替她開了口:

“官家喜歡帝姬清修持重,證仙果,可不喜歡帝姬當他的相公。”

帝姬沒吭聲。

“況且宮中人多眼雜,”女官用推心置腹的語氣說道,“帝姬當事事小心才是。”

回宮待幾天是不可能每天都躺平吃吃喝喝的。

作為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帝姬也得讀書。北宋的皇家學校叫資善堂,親王在這讀書,老師都是飽學之士,帝姬也來讀書,不過老師就是各種女官,據說原來公主們學幾個字,知道點溫良恭儉讓就夠了,後來仁宗皇帝發話,“朕以為書不惟男子不可不讀,惟婦女亦不可不讀,讀書則知自古興衰,亦有所鑒戒。”於是公主們也跟著學一學經,讀一讀史。

來的有點早。

趙鹿鳴進了學堂,立刻就有幾個帝姬看著她笑。

“呦呦,你怎麼梳了這樣禿的髻,”一個帝姬說,“連根簪子也沒有呀?”

“爹爹讓你去修道,可沒讓你挨過餓,你怎麼一副吃不飽飯的模樣?”另一個帝姬又說。

第三個就湊過來,很是有點幸災樂禍,“聽說爹爹要讓你修一輩子的道,再也不回來!”

趙鹿鳴看著自己這幾個關係並不親近的姊妹,心情就有點複雜。

她們有點熊,這是毫無疑問的;

雖然有點熊,但年長些的帝姬都忙著備嫁,這裡的是一群八九歲到十二三歲的小豆丁,這也是毫無疑問的;

她們在起哄,並且帶著孩子的惡意,覺得如果能把面前這個並不像自己姊妹的異類欺負哭,就是她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挑戰之一。

素有美名的朝真帝姬幾乎沒怎麼思考,就突然用力推了湊過來的小姑娘一把!

小姑娘躲閃不及,踉蹌著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伴讀的女孩子們一下子慌慌張張起來,場面也變得非常混亂,遲遲趕來的女老師還沒來得及搞清狀況,有人在一片混亂中說話了。

“這是出了什麼事?”

場面一下就靜了下來,有人忙亂地行禮,有人笨拙地解釋,還有人輕聲在青年身側說些什麼。

那個青年輕笑了一聲,“呦呦難得回宮一次,不要勉強她,還是來孤身側吧。”

皇太子趙桓,今年已經二十三歲,有一兒一女,但官家春秋正盛,他也得耐心排隊,並且以大齡青年的身份繼續來資善堂讀讀書,聽聽課。

雖說他也是一樣的聽課,但聽的內容就與小皇子們大不相同,他和那些已經出宮建府的親王一起,來資善堂主要是學一些經書裡更加高深的內容。

趙鹿鳴並不是一個人過來的,她身邊雖無伴讀,但也有修道時跟在身邊的女童,以及韋氏送過來的宮女,眼下一個個就臉色古怪,給她打起了眼神。

“太子待帝姬這樣客氣,”有人小聲在她耳邊說,“要小心。”

“太子是我兄,”她也小聲道,“待我客氣有何不可?”

宮女就瞪著她,像是瞪一個傻子。太子是這五六十個弟弟妹妹的兄長,可也沒見他待哪個格外親切,尤其這位長年被送到宮外養著的帝姬,他認不認得都兩說,哪來的兄妹情誼!分明是有所圖!

偏她什麼也不知道似的!

宮中的人都有七巧玲瓏心,哪有這樣的憨人!

今日在這裡講課的是讚讀宇文時中,白面微須的文士,也是文臣裡的重量級人物。

他的神情沉靜,見到太子身後跟著個小道姑沒有表露出驚訝的神情,也沒有問問太子課程需不需要調整。

學生們到齊,就開始講課,並沒有講那些深奧或晦澀的經學課本,而是講一講北面的事。

他講燕雲,講遼國朝堂的事,宮廷的事,講遼是如何興,又是如何敗,講而今新興的金人與契丹人似乎都是蠻夷,可蠻夷和蠻夷不一樣,朝廷不能用對待遼國的舊眼光去看待這個正在快速崛起的新政權。

趙鹿鳴聽得津津有味,有些事是她知道的,想到的,有些事是她不知道,也沒想到的。

其他幾位兄長看到她這副模樣,有人也在忍不住笑,有人臉上沒有笑容,還有人悄悄離開了。

“你瞧真切了?”一個小黃門問另一個。

“帝姬現還在資善堂,與親王們一處,聽宇文讚讀的講呢!”

“講燕雲之事?”

“我看著鄆王是離了座的。”

“鄆王是狀元才,那班腐儒也配汙了他的耳朵!還有什麼?”

還有些話,就轉為了竊竊私語,在宮中一座飄過一座,變換著花樣和形狀,最後飄到了官家的案幾上。

他正畫著一幅畫,那筆原是極靜,極有神的,聽了這話,忽然就撂下去了。

“公主隻聽了一耳朵,不知其所以然,她才多大年紀,”李彥故意道,“也未必是宇文讚讀教的。”

“隻聽了一耳朵,”官家冷哼一聲,“他就該正經教些經學道理,要不是呦呦胡鬨到資善堂,我還不知道這些,太子也不知出言管一管。”

這就說到位了,李彥笑道,“太子天性質樸,對於這些外事,不明所以,一時被人所蒙蔽,也是有的。”

後面的話,他就不大聲說了,隻噪噪切切,像是吹在官家耳邊的風一樣:

也隻有鄆王趙楷,與陛下最相似,天生聰明,生而多知,哎呀,哎呀,官家也不要生太子的氣呀,氣大傷身呀!

“帝姬這般不仔細不在意,”回去的路上,又有宮女在耳邊說,“若是被有心人——”

“有心人再怎麼下功夫,與我是不相乾的,”帝姬說,“他們有能耐撕,就使勁撕——留讚讀一條命,我還要再來聽講,其他人麼,撕得再響些!”

宮女一肚子的話就嚇回去了。

可帝姬像是真有些未卜先知的法力似的:帝姬推自己小妹妹一個跟頭的事兒,沒人理會,而太子與鄆王,以及太子這一係與鄆王這一係的戰鬥,就在宣和五年的秋天,因為這麼個仙果帝姬,突然之間就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