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曹二十五郎(1 / 1)

官家說,這位帝姬出生時有異象;

神仙說,這位帝姬原是仙童轉世;

宦官宮女們說,恭喜呀!

總而言之,帝姬是官家的仙果,那帝姬的工作其實很簡單,隻要當好一顆仙果就夠了。

想也知道,一顆仙果怎麼能有自己的主意,怎麼竟還能開口呢?

要是仙果也能開口,齊天大聖進了蟠桃園時,此起彼伏對他並不存在的祖宗的關心與問候之聲,還不得給弼馬溫嚇個好歹?

所以帝姬要是樂意,講幾句吉利話,不樂意,杵那當個仙果就儘夠的。

帝姬一點都不樂意。

首先,她不是一個原裝的宋朝人,她在寶籙宮過了九歲的生辰後,就像“師父”們說的那樣,突然就靈智頓開,了知諸法,想起許多了不得的事了!

比如說她曾記得的人,曾去過的地,曾讀過的書,經曆過的生活,那些東西在幼兒發育並不完全的腦子裡是漂浮的,模糊的,但它們那樣深刻,漸漸地又浮現出來,一樁樁一件件鮮明無比。

但似乎比起那些令她感到親切的記憶來說,她現在的處境也並不算壞。

表面上看,如果非要穿越,她似乎拿到了相當不錯的牌面:公主出身,父皇寵愛,容貌美麗,甚至還有天生異象這樣的額外福利,給她刷了一個尊崇的祥瑞身份。

但不光是她,任何人放在這個位置上,隻要細想一下將會發生的事,那種軟綿綿的得意洋洋就頃刻消失了!

當她意識到她的處境時,大宋已經來到了宣和四年。

那一年她的人生特彆平靜,平靜到了什麼程度呢?

她把幾本經書背會了,開始進一步學習神霄派的理論知識,比如說要認一認各路星君,本命真形,比如說巨門星君和文曲星君都作婦人形態,但前者是美女,披天衣,後者是小黑臉,穿紅衣。等學完了這些,才能“凝神定慮,煉朱墨紙筆”,請各路神仙,畫各路符咒。

畫符咒時也要記住不同的符請不同的神說不同的事兒,比如說有孕婦來求符,得請柳天生天助天恩天德天蓋降炁入符,你要是一個不走心請了蔡鬥成鬥立鬥南鬥平鬥從降炁入符,那是不解決事兒的。

但畫什麼符能撒豆成兵,解決金人兵臨城下的問題,趙鹿鳴暫時還沒學會。

帝姬還在勤學苦練時,四月裡大宋第一次對遼出兵,對手是苟延殘喘的遼國燕王耶律淳,按說整個遼國都在金人的鐵蹄下分崩離析,那痛打落水狗應該不難吧?

過程有一點複雜,但結果是很簡單的:一勝再勝,勝而又勝,不管是在蘭溝甸、白溝、範村,反正就是一個勝就完了,勝到作為進攻方的大宋退守雄州時,皇帝如夢初醒,“遂詔班師”。

雖說勝得丟盔棄甲,但至少還是解決了一點冗軍問題——如果相公們一定要從這場大勝裡找到一點能拿來安慰官家的資本,那隻能講這麼個地獄笑話了。

官家可能不太高興,但汴京城裡依舊是太平度日的。

關鍵時刻,還是神仙們起了作用:他們日以繼夜以繼日的用功發力,終於立了個大功!

耶律淳被咒死了!

官家又支棱起來了!北伐!北伐!再來一次北伐!

這一次換名將劉延慶來!以宣撫都統製督兵十萬,與郭藥師合力,渡白溝,出奇兵,襲取燕山!

過程還是有一點複雜,但結果依舊簡單:奇兵進城了,但援軍遲遲未至,再想退時,已來不及。

自盧溝至雄州,百餘裡的道路上,田野裡,水溝下,到處都是宋軍的屍體,倒著,伏著,漂著,火光照亮了歸信城的夜空,將城下洋洋得意,高歌而還的遼人面目照得一清二楚。

可遼人的歌聲飄不到千裡之外的汴京,河北那許多失了兒郎的百姓哭聲也飄不進官家的耳中。

他富有四海,卻連個垂垂老矣的遼國都勝不過,盟約裡約定好去取的地,他取不到,隻能坐視金人將燕雲百姓儘皆遷走後,丟給他一片渺無人煙,斷壁殘垣。

戰報傳回汴京,官家懼了。

許多人對他說,這不行啊,官家,敗給遼人事小,使精銳儘喪,金人看輕才是事大啊!

你打不過遼國,金人卻能給遼國按在地上揍,你憑什麼認為金人不會南下呢?

但這種懼怕很快又被周圍許多溫柔小意的言語給衝淡了,他們說,師兄是天上人,何必為俗世所叨擾呢?

他們又說,金人那是什麼人啊?是胡虜,蠻夷,若是再扣掉契丹、北漢、渤海、雜胡這許多人,不過幾萬戶,就那麼點人,我大宋這麼富,人口這麼多,給他們一副狗膽,他們也不敢啟釁啊!

用帝姬熟悉的一句話叫做:我就不信,你十七張牌能秒了我?!

官家聽了這天上地下許許多多的話,旁邊又有美貌的宮女為他端來熬了許久,香濃滑軟的羹湯,他熱熱地喝下去,再叫艮嶽裡的暖風這麼一吹,一顆心漸漸又放進肚子裡了。

聽聞太湖出了好一塊石頭,既奇且雄,人皆稱祥瑞,非盛世明君不能出此石,這麼一塊奇石——道士們紛紛勸道,必須送進艮嶽呀!當初玉清師兄擔心子嗣不豐,靜一師兄諫言修築艮嶽,果然有了這六十多個皇子帝姬的誕生!

現下有了這塊“神運昭功石”,朝廷也該再轉轉運了吧?轉一轉,再轉一轉,似乎大宋的國運也就能跟著堅若磐石,萬年不朽。

不管官家信不信,汴京城的百姓信不信,反正帝姬是不信的。

不僅不信,而且當她聽說兩場燕京之戰的結果時,她整個人簡直恐懼死了!

穿到燕京之戰後,靖康恥之前,這是什麼死亡倒計時啊!

不僅恐懼,她還焦慮死了!

有手輕輕撫上她的眉間,聲音柔和婉轉:

“呦呦這般愁眉不展,是受了什麼委屈呢?”

這是一位三十餘歲的貴婦,她生得並不算十分顏色,又有些年紀,但她很懂得怎麼修飾自己,梳了個“便眼覺”的盤福龍髻,上簪了兩三朵寶石小花,又化了個清清淡淡的妝容,裡著青襦,外著翠褙。此時坐在盛夏的柳樹下,整個人就像是特地奔著“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去打扮的,看著不僅素雅,還帶了一種若有若無的輕鬆閒散。

眾所周知,官家宮闈裡最不缺的就是珠光寶氣,環肥燕瘦的各色美人,光是美不夠,總還得有兩門手藝才能留住官家。

韋娘子雖是個久伴君側的老人,奈何不算十分得寵,所倚仗的除卻溫柔小意之外,就隻有膝下一個親兒,一個養女,親兒且不論,養女便是這位朝真帝姬。

一旁有年長些的女官便笑道,“官家親封的仙童,又有玄通仙人為證,帝姬們羨慕都羨慕不來,豈有委屈的道理呢?”

“同是官家的女兒,彆個如珠如玉,在母親身邊養大,偏她自幼在寶籙宮苦修,難道那是個容易去處麼?”

她這樣柔聲細語,趙鹿鳴也不自覺放緩了語氣,“小娘娘,我不是因此委屈,我是因燕雲之事憂心……”

韋娘子很是驚奇地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看周圍隨侍的女官和宮女。

後者掩口而笑。

“朝堂之事,有官家,有諸位相公決斷,與咱們有什麼相乾呢?”

這就有點幽默了。

但這話來不及出口,一位俏麗女官已是掩口而笑,“咱們帝姬憂思若此,倒似個小郎君一般。”

“必是長年隨仙長們苦修的緣故,”另一個美貌宮女道,“這幾日宮中籌備神保觀的正日子,各家也送了許多隨禮來,有幾位小郎君也跟著入宮呢,豈不是正巧!”

小郎君和她有什麼關係,怎麼就是正巧了?

但她的迷惑很快得到了解答,因為韋娘子十分開心地拍了手,“不錯,曹二十五郎不是也在?呦呦見了他,必會展顏!”

曹二十五郎,看身高十五六歲,但烏油油的頭發紮成兩個發量滿滿的包,就顯出一種不合時宜的可愛,可能是家中恪守古訓,沒跨過十五歲的門檻,就不能“束發而就大學”,因此隻能這麼尷尬著來。

不過也可能是因為年歲小些,帶著來宮中做客也方便,但這也是趙鹿鳴的猜測而已。不管怎麼說,能在不避宮闈的年齡進宮跟帝姬相處,將來要是有尚主的戲份,就可以稱一句“青梅竹馬”了。

不是她多想,而是因為這個曹二十五郎出現得非常詭異。

他雖然發型尷尬,但長得非常不尷尬,明明是討人嫌的中二年紀,卻長了白淨的面皮,清澈的眼睛,高挺的鼻梁,菱形的薄唇,忽略數百字外貌描寫後,光看他走到她面前行的那個禮,風度典雅,笑容溫柔,任何角度都挑剔不出問題來。

看她發愣,韋娘子又介紹了一句,“宣和二年正旦你回宮時,曾見過他的,這是你表兄,你不認得了?”

她生母姓曹,據說與仁宗那位殺伐決斷的慈聖光獻皇後曹氏出自一族,都是北宋開國功臣曹彬的後代,估計這麼一個大族也沒少往後宮塞閨女,有人名垂青史,有人籍籍無名,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她不能理解的是,表兄怎麼能解決她的焦慮呢?!不錯,他出身好,生得美,風度佳,看起來是個十全十美的美少年,將來還能成為一個十全十美的貴公子,但這些優點拿來糊牆抵擋金人,這就不足夠了呀!

小娘娘好心,不僅送來了一個疑似男主角的美少年表兄,又十分穩妥地加了一句:

“今日九哥休沐,若是官家恩準,讓他帶你們去凝祥池遊玩半日可好?”

韋娘子很好,一心想著替她爭取點福利,讓她也能四處散心逛逛;曹二十五郎很好,樣貌姣好,待她也溫和有禮;小娘娘這個親生的兒子——也就是她的兄長——待她也很好,雖說不常見到她,但隔三差五也會按照韋氏的意思,派人往寶籙宮給她送些東西。

周圍每一個人的目光都覺得,有了這樣的養母,這樣的兄長,以及充滿暗示意味的,這樣的駙馬前提下,那一位小公主不管有什麼焦慮,都應該解除了。

但朝真帝姬不行,她光是聽到“九哥”這倆字,就覺得自己更加焦慮了。

不能光焦慮個沒完,什麼都不做,她想。

要是徽宗沉迷修仙,軟硬不吃,試試從彆人那下手呢?

康王趙構奔著韋妃宮中而來時,曹二十五郎正同他那位新出宮的妹妹閒談什麼,一旁有宮女滿面笑容,打著拍子。

走近些才隱隱聽到曹二十五郎在問呦呦喜歡哪一首詞。

“滿江紅吧。”呦呦答。

“可是‘暮雨初收,長川靜’這一首?”

“不是,我唱來給你聽,”她的聲音清冷悅耳,忽然平地裡拔高了一個調子,惡狠狠地開唱,“怒發衝冠,憑欄處!”

剛滿十六歲,文武雙全,能“挽弓至一石五鬥”的趙構突然就打了個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