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休學(1 / 1)

第一點疑問:費思琴的交友狀況。

趙向晚曾探聽過費思琴的內心,令她印象的深刻的是費思琴曾經想過這麼一段話:

"處女?處女是什麼東西?能吃嗎?值錢嗎?我這麼漂亮的一個人,要是沒有男人追求,到了十八歲還沒有和男人上過床,怎麼稱得上是美人?"

可以推斷:費思琴已經與人發生過性.行為,並且享受其中,那就有兩種可能。

其一,因情而性。費思琴生得美,追求男生很多,哪怕費永柏與屈薇歌嚴格管束也沒辦法阻攔年輕人的愛情,費思琴背著父母有了男友,偷嘗禁果。至於男友是一個、兩個還是多個,那就不得而知,需要進一步調查。

其二,因逆反而性。費永柏夫妻倆對女兒管得很嚴,不允許她輕易外出,不允許她隨意交友。可是這樣的管束反而激發出費思琴的逆反心理,讓她對異性產生好奇心,通過性來享受征服欲。

不管是哪一種可能,都要對費思琴交友圈進行調查,極有可能費思琴所說的“三個搶劫者”就在這其中。當然,前提是的確有這三個搶劫者存在。

第二點疑問:費思琴與父母、弟弟的真實關係。

父親重傷、母親身亡、弟弟一刀封喉,在這樣的情況下費思琴沒有失去理智,冷靜應對,在與學校保安、警察、醫生打交道的過程中從容自如。面對警察詢問,尤其是在告知母親、弟弟已死時,她的態度很鎮靜,哪怕是情緒激動也是表演出來的,這一切說明費思琴與家人的關係並不好。

季錦茂對他們家庭關係的描述,隻是旁觀者角度,不一定是真實全面的。還需要多方走訪,包括費永柏的同事、學生、鄰居;屈薇歌的同事、客戶與朋友;費思章的老師、同學、朋友;費思琴的老師、同學與朋友。

隻有全方位了解他們的家庭關係,才能挖出真相。

當然,這裡依然有一個前提:費思琴是個正常人。如果她是個天生冷血的人,如果她是犯罪型人格,那就難說了。

第三點疑問:現場偵查的腳印、指紋、血跡等痕跡檢測的結果,法醫屍檢的結果,是否與費思琴的描述相吻合。

費思琴所說的,隻是她的一面之辭。趙向晚通過讀心術所了解的,也隻是探聽到的一個方面。還需要通過確切的證據,來對證詞進行驗證。

腳印是

否有三位男性?穿的是什麼鞋子?有沒有特殊標記?推測的身高、體重是多少?

現場留下的指紋分布在哪裡?門把手、床頭櫃、門框、抽屜等處是否有完整指紋?有什麼特點?血跡主要分布在哪裡?傷口有什麼特點?下刀位置能夠說明什麼?床上是否有精.液殘留?還有沒有其他物品存在?

最最重要的,是希望費永柏能夠搶救成功。他若能活下來,那就有了最有力的目擊者,案件偵破指日可待。

想到這裡,趙向晚變得神采奕奕,心中燃起熊熊鬥誌。正在琢磨著下一步行動,高廣強和艾輝、祝康、黃元德抱著一迭子資料走了進來。

四個人一進屋,就開始喊熱,叮叮哐哐地喝茶、拖椅子、坐下吹電扇,一抬頭看到辦公桌中央盛開的玫瑰,眼睛一亮: "喲,這麼漂亮的花兒,誰買的?"

劉良駒指了指季昭: "他送給向晚的。"

高廣強嘖嘖稱奇: "唉喲,季昭這麼懂事?"季昭一開始的確顯得內向而沉悶,但現在越來越靈活,越來越有煙火氣息了。

何明玉瞪了朱飛鵬一眼: “可不是,比某些人懂事多了。”

朱飛鵬毫不在意地衝她桌上呶了呶嘴: "不是截了一枝玫瑰給你嗎?你記得找個瓶子插起來,這

可是我第一次送你花,有紀念意義。"

何明玉真是哭笑不得: “那我真的要謝謝你了。

朱飛鵬大言不慚:"不客氣,知道我的好就行。

同事們看他倆鬥嘴覺得有趣,都笑了起來。

趙向晚卻沒有笑。她做事向來專心,剛才整理出三個疑點之後,著急看他們帶回來的調查結果,便催促道:“你們調查得怎麼樣?”

高廣強示意朱飛鵬去叫許嵩嶺來,大家準備開案件碰頭會。

許嵩嶺今天在局裡開會,高廣強信息靈通,說今天是班子會議,以後許嵩嶺就會擔任市局的副局長。接下來,重案一組組長一職由誰擔當,大家都還挺好奇的。

許嵩嶺雄糾糾、氣昂昂地走進屋,一進辦公室,眾人都鼓起掌來。

"許局長好。"

"許局長走馬上任,將來可就平步青雲了。

""許局長不要丟下我們……"

許嵩嶺虎著臉,掃了眾人一眼: "說什麼呢?"威嚴猶在,整個辦公室的人頓時都閉上了嘴。

看到氣氛忽然變得凝重,許嵩嶺忽然哈哈一笑: “我就算當了副局長,還是你們的頭兒。”

許嵩嶺這一變臉,著實把大家嚇了一跳。聽到他承認當上副局長,又都樂開了花。許嵩嶺可是從重案一組一步步走上去的實乾家,從不溜須拍馬,許嵩嶺能夠當上副局長,說明現在市局越來越看重經驗與能力,而非關係與馬屁。

大家真心實意為許嵩嶺感到高興,都鼓掌歡呼起來。

除了高廣強之外,朱飛鵬他們幾個年輕人都是許嵩嶺一手帶出來的刑警。重案一組是許嵩嶺力排眾異組建起來,大多是科班出身,理論知識豐富、專業基礎紮實,但從大學來到公安局,剛開始接觸案件時什麼都不懂。是許嵩嶺帶著年輕人,手把手教他們如何審訊,怎樣取證,有什麼樣的流程與規範。

現在亦師亦友的領導高升,大家當然感到高興。

許嵩嶺看一眼重案一組的年輕人,眼中滿是欣慰: “放心吧,我還是負責刑偵大案這一塊,兼任刑偵大隊隊長,以後重案一組的事兒,就是我的事兒,我的辦公室隨時歡迎你們來玩。"

停頓片刻,許嵩嶺招手將高廣強叫到身邊,微笑道: “老高,我離開重案一組之後,這幫年輕人需要一位老同誌帶著。你經驗豐富、性格沉穩,以後重案一組,就交給你了。"

高廣強是因為參與周荊容校園投毒案才來到重案一組,沒想到會被許嵩嶺委以組長一職: “許局長,我……"

許嵩嶺拍了拍他肩膀:“我相信你。”

高廣強當了一輩子的刑警,從來沒有想過當官,沒想到快退休了能當上重案一組組長,有點受寵若驚:"好,謝謝信任。"

朱飛鵬幾個全都吆喝起來: "老高,高組長,以後小弟們就聽你的了!"

看著一張張意氣風發的臉,高廣強信心倍增,拱了拱手: “那我老高在這裡謝謝大家抬莊,以後我們一起合作,多破案、破大案,立大功!"

>

這是高廣強第一次當組長,壓力倍增。不過他當了這麼多年刑警,經驗豐富,很快就調整好心情,開始井然有序地布置起大家彙報的順序。

先是朱飛鵬彙報與派出所對接事宜,緊接著由何明玉講述詢問受害人的過程。

聽完何明玉的彙報,眾人都和劉良駒一樣,第一時間浮現在腦海裡的是:費思琴到底是受害人、幫凶,還是主犯?

這個案子先前大家想得簡單,既然有幸存者,並且看到了凶手的臉,那就直接畫像、通緝,將凶手緝拿歸案即可。可是現在這位幸存者的供述前言不搭後語,矛盾的點太多,微表情判斷她在說謊,那怎麼抓人?

是不是真有入室搶劫者?是不是真的是三個人?

是不是真的很壯、年輕、短發、皮膚黑?費思琴的話不可信,給案件偵破增加了難度,甚至是障礙。

聽到大家的討論,高廣強在小黑板上寫下“費思琴”三個字,並在旁邊打上一個大大的"?",“我們暫且不對她下結論,先由祝康彙報現場勘查情況。”

祝康與黃元德一直在現場,與五福路派出所的同誌一起,對費家的每一個角落進行檢查。

祝康他們今天一會在地上趴著,一會爬到窗框上取樣,連臥室窗簾、衛生間洗漱杯、廚房碗筷都沒有放過,總共取了多組鞋印、指紋。

"初步偵查的結果,進出費家的人有不少,除了一家四口之外,還有費永柏的學生、鄰居、同事等。費家入戶玄關有多雙拖鞋,進來的人都會換鞋,排除舊拖鞋鞋印以及救護人員、警察入室的鞋印,目前可疑鞋印有三組,穿的是運動鞋,不過鞋底花紋與品牌,從鞋碼大小、步距推測身高體重,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痕跡檢驗。”

聽到祝康的話,高廣強在小黑板上再畫上三個圈圈:“初步勘查結果顯示,的確有三名陌生人,沒有換鞋進入室內。"

現場照片還沒有洗出來,祝康便拿出粉筆,在小黑板上開始邊畫邊說,他雖然畫畫水平不行,但畫個腳印還是分分鐘的事。

"從足跡分析來看,這三組鞋印的主人均為男性,我暫且把它標為A、B、C。""A和B步子較短,腳印瘦小,腳印之間的距離不規律,步行路線比較彎曲,應該是少年,性格相

/>

"C的腳印大,步子邁得大,腳印之間的距離比較均勻,走的是直線,應該是青年,性格較為沉穩。此人後路凹印很深,前掌淺,走路時挺胸收腹,並沒有一絲慌亂。"

趙向晚聽到這裡,眼睛亮晶晶的,刑偵手段多樣化,彌補了她讀心術的不足。看來費思琴並沒有自導自演,的確是有三名搶劫劫匪,不過隻有一個年輕人,另外兩個是少年。

少年?多大年紀?

祝康是科班出身,刑偵專業知識過硬,對足跡學很有研究,一談起現場腳印便滔滔不絕。

“我觀察到A的腳印有以下特點:腳掌寬大而豐滿,腳弓相對比較低。前掌壓痕比較輕,腳弓壓痕比較寬,後跟的壓痕有點重,壓力面大而且均勻,腳印邊緣明顯而完整,立體腳印相對較深,因此可以知道,少年A比較胖。

少年B不一樣,他的步角比較小,腳掌壓力不是很均勻,重壓部位很明顯,腳印邊緣不夠完整,起落腳比較高,蹬踏痕跡明顯,我判斷:少年B相對較瘦。"

祝康看一眼重案組的同事,瘦小的個子裡似乎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具體的數據,還需要進一步計算,不過今天忙了一天取樣,大致有這個結論,我們先內部討論一下。"

許嵩嶺本來是打算旁聽的,不過聽到這裡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稱讚道: "不錯,祝康對足跡學的研究很有見地,可以沿著這條路子好好發揮一下。"

祝康抬頭挺胸,大聲回應: “是!”

黃元德站起來: "關於現場勘察,我再補充幾點。"

祝康今天主攻腳印,黃元德則負責指紋及其他物件。今天天氣熱,他倆怕影響現場,連吊扇也不敢開,在三樓蹲了一整天,累得真是汗流浹背、氣喘籲籲。除了中午學校保衛處派人送來盒飯,算是休息了一下,其餘時間一直都在忙。

趙向晚留意到他倆的前胸、後背都有一圈鹽漬,再一次對刑警的辛苦有了新的認知。

黃元德早已習慣這樣的工作強度。沒案子的時候還好,能夠按時上下班,如果來了案子,熬夜乾活很常見。

黃元德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書生氣十足的他更注重犯案現場的細節: “指紋提取的工作基本已經完成,因為還需要比對才能確定,所以暫時沒有什麼結論。

不過我對現場所有物品進行整理之後,有了幾點發現。"

高廣強點頭道: “好,你說。”

"第一,音樂學院教授樓的玻璃都用的是雙層厚玻璃,應該是隔音用的。我問了保衛處的人,都說這裡因為多數老師要練琴、練聲,為避免影響鄰裡關係,因此修建教授樓的時候特地做了隔音處理。案發之時正值中午,南面窗戶全都關閉,因此屋裡即使呼救、打鬥,外面的人卻聽不見。"

哦,原來是這樣。

入伏了,很多家庭為了避免南面陽光直射熱空氣進入室內,會在上午十點左右將南面窗戶緊閉,保證室內陰涼。

先前趙向晚也懷疑過,按理說歹徒進入室內,執刀砍傷男女主人,那動靜肯定不是一般的大,為什麼隔壁鄰居都沒有驚動呢?原來因為這棟樓做過隔音處理。

何明玉問: “樓上、樓下的人也沒有聽到嗎?”

負責外圍調查的艾輝回道: “現在是暑假期間,不少老師都外出不在家。費老師家樓上的李老師老家是北方農村,一放假就帶著家裡人回了老家;樓下的金老師一家三口外出旅遊,都不在家。"

何明玉問:"對門呢?"

艾輝道: "對門的劉老師母親生病,夫妻倆都在醫院陪床,孩子出國留學,家裡也沒人。"好吧,真巧。

所有人都催: “阿黃,趕緊說後面的。”

黃元德最恨人叫他“阿黃”,因為他老家養的一條大黃狗,就叫做阿黃。可是這個外號早就被重案組的人叫熟了,沒辦法抗拒。

為表達心中不滿,黃元德故意賣了個關子,拿起茶杯,狠狠地喝了一大口涼茶。直到眾人再一次催促,他才慢慢往後講。

"第二點,主臥室床上的血跡呈噴射狀,主要集中在屈薇歌這一側,應該是她被砍到了大動脈。至於她的傷口怎樣,致命傷是什麼,還要等法醫報告出來才知道。被面沾有血跡,帶著散亂掌印,初步判斷是屈薇歌、費永柏與歹徒搏鬥時所留。屈薇歌指甲內有殘餘人體組織,應該是歹徒的皮膚,已經送檢等待結果。"

r />

沒有去現場的劉良駒問: "夫妻二人穿的是什麼?這麼熱的天還蓋什麼被子?"

黃元德衝劉良駒豎了豎大拇指。

"劉師兄明察秋毫。據保衛處的同誌說,當時臥室中央的吊扇是開著的,隻是因為要保護現場,再加上吊扇開久了怕發動機燒壞,所以關掉了。

主臥室靠北面是衣櫃,中間一張大床,兩邊有床頭櫃。床上鋪著牛皮涼席,因為窗戶緊閉隔絕了熱空氣,再加上窗邊有棵大梧桐樹,還挺陰涼,費家夫妻比較講究,睡覺都穿得很整齊,全是真絲睡衣。

屈老師穿的是米色桑蠶絲的短袖、長褲,費老師穿的是淺藍色真絲短袖、長褲。他們應該很注意養身吧,枕頭、枕巾、蓋肚子的小薄被,一應俱全。我戴著手套摸了一下那個毛巾被,手感很好,白底淺綠碎花,清雅得很。"

劉良駒“唁”了一聲, "毛巾被啊,你早說嘛。"

夏天雖熱,但老一輩的人都會叮囑小孩子,要蓋好肚子,莫貪涼。費永柏與屈薇歌也是帶過兩個孩子的人了,自然是知道這些的。

現在知道夫妻倆身上蓋著毛巾被,吹著吊扇風,沉沉入睡。兩人陡然被刀砍中,肯定會因為疼痛驚醒,與歹徒三人搏鬥,屈薇歌指甲留有人體殘餘組織。

劉良駒很快就反應過來: “現場有沒有滴落狀血跡?有沒有歹徒留下的血跡?有沒有衣物纖維?"如果有撕扯、有掙紮,那歹徒穿的衣服會不會被扯破?

黃元德說: "這就是我要補充的第三點,現場沒有發現衣物纖維,血跡已經取樣送檢,如果不是費永柏、屈薇歌的,那一定是歹徒留下的。從剛才祝康所說,ABC三人中有兩名少年、一名青年,手中有刀,費永柏、屈薇歌又受傷在先,因此雖然搏鬥卻落了下風。結合醫院反饋過來的資料,屈薇歌被砍了十幾刀,大血管破裂失血過多而死,刀口長而深,我判斷凶器應該是那種刀身比較長的砍刀。費永柏身上傷口不多,但被一刀刺入胸口,要不是位置略偏沒有正中心臟,恐怕早就命喪黃泉。"

祝康聽到黃元德點到自己的名字,抬起頭道: “有可能凶手以為費永柏已死,所以才沒有繼續補刀,費永柏因此才留了一命。"

黃元德“嗯”了一聲, “現場留下的凶器,隻有費永柏胸口那

一柄,不是砍傷屈薇歌的那種長形砍刀,而是西餐廚師切肉刀,短柄、尖頭、刀身略厚。我們到廚房察看,費家有一整套進口的西餐廚師刀,正缺了那把切肉刀,應該是就地取材。"

朱飛鵬立馬提問:"刀柄上留有指紋嗎?"

黃元德道: "有,非常完整,已經提取,準備做進一步的比對。"

朱飛鵬立馬興奮起來: “太好了,有指紋,就不怕找不到人!”自從上次樊弘偉案件裡半枚指紋立下奇功之後,朱飛鵬對指紋細心琢磨,完全是著了迷。

黃元德沒有理會朱飛鵬的興奮,直接說出自己的結論: “我有一個感覺,不知道是否準確。”

眾人一齊催促: “阿黃你快說。”

黃元德再一次被“阿黃”二字打擊得沒了脾氣,沒好氣地說: “你們能不能叫我的名字?”

這一回,連許嵩嶺都笑了起來。

這麼多年了,黃元德還在跟他的外號較勁。

還是朱飛鵬精乖:“元哥,德哥,你要聽哪一個?”黃元德哪裡敢讓高廣強、劉良駒喚自己一聲“哥”?隻得悻悻然接受了阿黃這個名字。

“我有一種感覺,費永柏與屈薇歌應該認識闖進來的歹徒,所以有些錯愕,失了先手。尤其是胸口被刺中那一下,實在是令人不解。一般來說,尖刀刺胸,隻要沒有失去行動力,一定會用雙手格擋,可是從醫院信息來看,費永柏的雙手並沒有傷痕。”

何明玉詢問: “那被殺的費思章呢?北面次臥你們檢查得怎麼樣?”

黃元德回答: “他應該是在開門之時被一刀封喉,同樣,我也懷疑是費思章認識的人作案。因為錯愕,所以他根本沒有防備,對方一刀過來,劃拉開他的喉管與氣管,一刀斃命。從倒地方向、門框上的血跡判斷,對方是個左撇子。"

何明玉繼續提問: "南面次臥呢?床上是否有精.液?"

黃元德點點頭: "有,一打開屋子就有股很濃的氣味,牛皮涼席上毛巾被、枕巾、枕頭胡亂堆著,血液與駁雜的精.液到處都是,應該經曆過較為激烈的性.事。"

"有沒有毛發?"

"有,

我們找到幾根卷曲的短毛,都封存在證物袋中,等待進一步檢測。"

聽完現場物證組的彙報,趙向晚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認真記下幾點。

第一,歹徒為三人,兩名少年、一名青年。少年一胖一瘦,青年步態端正而沉穩。

第二,歹徒是熟人。

第三,某些事情上,費思琴沒有說謊。

先前趙向晚因為有讀心術,更執著於通過探聽嫌疑人心聲而來尋找證據,但現在聽完師兄們的彙報,她大開眼界。果然,刑偵是一門科學!

趙向晚忽然想到一個問題,舉起手來: “黃師兄,我有一個問題。”

趙向晚舉手的動作像個課堂上聽講認真的學生,引得眾人都笑了起來。黃元德卻覺得小師妹此舉很可愛,尤其是她稱自己黃師兄,給了他十足的面子,便微笑著說: “向晚師妹,你莫客氣,有什麼問題就問吧。"

趙向晚說:“你們有沒有打開衣櫃、鞋櫃,有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黃元德與祝康交換了一個眼神。這兩人一個負責足跡,一個負責指紋與其他物證,雖然打開過衣櫃、鞋櫃,卻都沒有細心查看。

黃元德努力回憶:“主臥室的衣櫃裡,衣服很整齊,夏天的衣服都熨燙得平平整整。花衣服比較少,顏色以黑、白、灰為主。費家人都是搞藝術的,眼光肯定是一流的。"

趙向晚: “費思琴的呢?”

黃元德想了想: "差不多吧,一件一件掛得很整齊,也是黑、白、灰為主,沒什麼花衣服。""裙子多嗎?連衣裙還是半身裙,長裙還是短裙多?"

"裙子?"黃元德是個單身漢,對女性的衣服永遠也搞不明白, "好像……有吧?至於長短,我沒留意。"

“現場是否有撕爛的睡衣?”"對,有。""什麼顏色?""白色。""什麼面料?"“真絲。”

"有揉搓、捆綁過痕跡嗎?"“我們已經帶回,請痕跡科鑒定。”

今天趙向晚雖然和大家一起去過現場,但並沒有進行仔細勘查。詢問過費思琴之後,她還有許多疑問。聽完黃元德的話,趙向晚點

點頭,沒有再問,打算第二天再去現場看一看。

終於輪到高廣強這一組彙報。

艾輝今天跟著高廣強,在保衛處同誌的陪同下跑了一圈,問了不知道多少人,光是筆錄本子就記了一大本。他以體力、搏擊見長,不是個腦子特彆靈活的人,一下子塞進來這麼多信息,感覺腦子有點發脹。

他站起身來,簡單彙報了一下今天見了些什麼人,有什麼收獲之後,搔了搔腦袋: “具體的,我也說不好。反正有人說費教授人好,有人說他不好;有人說屈薇歌好,也有人說她不好;有人說費思

琴好,也有人說她不好,不過大家對費思章的評價都還不錯。你們想要知道什麼,直接問吧。讓我總結概括給結論,我說不好。"

高廣強有點無奈,但因為這一組是他帶隊,隻能順著艾輝的話說: "對,你們有什麼要問的,就問艾輝,他要是不記得,還有我呢。"

重案組的氛圍向來和諧,先前兩組彙報的時候大家心中便有無數疑惑,現在聽到艾輝這一說,便開始詢問。

“費永柏風評怎樣?”

"他那一樓棟的老師們都很客氣,說費教授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擔任副院長期間做了很多好事。"

"什麼好事?"

"他是演藝學院的副院長,負責本科教學,從國外引進了幾位知名學者,把學院檔次提高了不少。他還提出績效改革,允許教師開辟第二職業,總之,他當領導之後教師收入直線提高,所以大家都說他好。"

"就沒人說壞話?"

艾輝翻開筆錄本,指著其中幾頁紙說:“老師說話比較穩妥,尤其現在費永柏還沒死呢,不敢說他什麼壞話,不過這裡倒是也有一些背後議論的,算是一種牢騷吧,你們自己看。"

——有點清高,不太理人,上完課就走,很少浪費時間在學生身上。也是,費老師在家裡開班授課,一節課收一百塊,他的時間就是錢呐。

——穿衣服很講究,一看就是有格調的人。洋派得很,會養生,每天午休雷打不動,下午要喝下午茶。咱是窮人,比不上。這要是放在運動期間,怕是要被鬥個半死。

——很嚴格,對本科生、對研究生都很嚴格,彆

看費老師平時和老師說話的時候很客氣,但一旦進入教學狀態,就會變成惡魔。他以前有一把戒尺,稍微彈錯一點,就會毫不留情地抽過去,命令你將這段旋律重複十遍、二十遍。

看到這裡,一個立體的形象便浮現在大家的腦海中。

留洋音樂家,對工作敬業,生活講究,有創新精神,教育方式比較嚴厲,但嚴師過高徒,費永柏的研究生都非常優秀,在業內很有名氣。

何明玉問:“你說的這些基本都是工作上的表現,工作之外呢?比如為人、交友、家庭?”

艾輝將本子往後翻了幾頁,終於找到與鄰居、朋友的交談。

——夫妻感情挺好的,校園裡經常看到他們同進同出,有時候屈老師還挽著費老師的胳膊,親密得很。

——屈老師和費老師都很會賺錢,家裡條件好得很。他們家最能賺錢的還是屈老師,聽說她開的畫廊收羅了藝術學院不少年輕老師的畫作,賣一幅畫收30%的傭金,賺得很。

——屈老師說話輕言和語,性格特彆好,對孩子從來不動手,最多批評幾句。但費老師很凶,真的很凶。他對自己嚴格,對學生嚴格,對家裡人也嚴格。費思琴是他一手帶大的,管教得尤其嚴。一般姑娘長到她這麼大,總有幾個玩得好的手帕交吧?可是費思琴好像就沒有一個女伴。

看到這裡,何明玉再次提出疑問: “既然費永柏那麼嚴厲,那按理說對兒子應該更嚴吧,為什麼聽季總的口氣,似乎費思章他反而寬容?"

艾輝苦惱地皺起眉毛。

高廣強代為回答:“費思章1979年出生,今年13歲,上初中。費家姐弟倆都是在音樂學院附屬小學讀的書,我們詢問了費思章的小學班主任,真巧,胡老師也是費思琴讀書時的語文老師。她說費思章剛上小學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他手背上有紅印子,詢問說是爸爸打的,因為他右手總彈錯貝司。不過到了十月份,他手上的紅印子便不見了,說是他爸爸現在脾氣變好了,再也不打人了。”

眾人很疑惑:什麼意思?原來打,後來不打了?能說明什麼問題?

趙向晚問:“費思琴小時候是不是經常挨打?”

高廣強點頭: "經常打。"

"什麼時候不打了?"

“上初中之後。”

這麼算來,應該是在1986年,費思琴13歲,費思章7歲的時候,費永柏改了他教琴時打人的習慣。

是什麼原因,導致費永柏突然改了這個毛病?

費永柏以嚴厲見長,大多人都認為嚴師出高徒,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費永柏用這套方法教育了那麼多學生,怎麼會改掉這個習慣呢?除非他遇到了不得不改變的原因。

趙向晚再問: “高警官您問了費老師的學生嗎?他現在還會用戒尺打他們的手背嗎?”高廣強道: “問了他的三個研究生,都說老師現在不打人了,不過板著臉訓斥人的樣子也挺嚇人,他們都不敢出錯。要是布置了新曲子,不睡覺也要先練熟了再給老師聽。"趙向晚問:“有沒有人告訴你,是什麼原因讓費永柏不再打人?”

高廣強看了她一眼,暗自為她的敏銳而感歎: “有,胡老師說她悄悄問過費思章,思章說是因為爸爸後悔了。他打人打了一輩子,從來沒有人說過有問題,沒想到把姐姐打得生病了。"

把費思琴打得生病了?什麼病?朱飛鵬和何明玉異口同聲: “什麼病?”

高廣強搖了搖頭:“這個費思章沒有說,胡老師也不知道。那個時候費思章也就七、八歲吧,哪裡懂那麼多。能夠說出姐姐生病,都算是聰明孩子了。"

趙向晚追問: “那您有沒有去詢問費思琴的老師或同學?有沒有找到醫院病曆?”

第一句話問的是高廣強,而後一句話,是對著黃元德說的。

高廣強歎了一口氣:"莫急,莫急,我們今天走訪了一天,主要是在音樂學院進行。費思琴初中與高中都在啟明女子中學讀私立高中,沒有在附中讀書。"

"為什麼不讀附中?"

難道和武建設一樣,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所有人都第一時間冒出這麼個念頭。一般高校都有附屬小學、附屬中學,教學質量好、老師態度好,因為同屬一個學校,所以老師與家長之間溝通聯係比較通暢。

尤其是音樂學院的附屬學校,有音樂特長班,有助於將來走藝術路子、進音樂學院讀大學,外面不知道多少家長想擠破腦袋鑽進來,怎麼費家把女兒送到外面的私立學校?

r />

高廣強說: “我問過了,先前費思琴小學畢業之後順理成章讀音樂學院附中,可是讀了沒兩個月就生病休學了,屈薇歌還辭去了手頭工作,帶著費思琴出了一趟國,對外說是旅遊散心,但實際是做什麼,就沒人知道了。我猜啊,是出國治病去了吧。"

聽他這一說,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勾了起來。

費思琴到底在初一的時候得了什麼病?為什麼嚴重到了休學的地步?屈薇歌甚至帶她出國治療,是因為國內治不了,還是要避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