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妙計(霸王+10)(1 / 1)

大秦嬴魚 一口香 9213 字 6個月前

南郡到河內直線距離一千多公裡,按照良馬日行二百裡算,走陸路,大約五天就可以到河內了。</p>

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麼算的。因為如果走陸路的話,要穿過楚國、韓國、魏國這三個國家,不說經過這三個國家的時候,路上會不會路上悍匪,或者遇到哪個國家的遊俠刺殺的事情,就說這個時代的普遍情況是,沒有人煙的地方荒野遍布都是,秦魚帶著輕騎兵趕路,不怕遇到伏擊和刺殺,倒是很怕半路迷路,要是找人詢問的話,還很有可能被半路帶歪,走到其他地方去。</p>

所以,為了能避免走生路,也是為了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秦魚決定走回頭路,從漢水溯遊向北,進入秦丹水,從商於之地登岸,然後走陸路,繼續乘船從南洛水進入大河,最後到達河內。</p>

商於之地原本是衛鞅的封地,衛鞅被秦孝公封到商地之後,才被叫做商君的,商鞅雖然是被秦惠文王默許讓秦舊貴族給殺死的,但秦惠文王被沒有廢黜商君之法,為了能祭祀商君,秦惠文王下令,在商地修建廟宇供奉商君,所以,商地不僅有商君的廟宇,還被當地百姓立了青銅塑像紀念他。</p>

秦魚正月裡在商地登舟去南郡的時候,還曾率領與他去南郡的近兩千名文武百官和百家子弟特地來到商君廟祭祀商君。</p>

正月裡的這場大祭,不僅秦魚率領的百官參加了,就連當地的豪族、權貴、士人以及有產階級百姓都來觀禮了,因此,秦魚小半年之後重新回到商地,商地的官吏們都很熟稔的接待了他。</p>

商地縣令還想設宴宴請安平君,但秦魚為了能儘快趕到河內,他隻在商地修整了一日,第二日天還蒙蒙亮,就帶著商地縣令給他一行準備好的糧草和馬匹朝洛水趕去登舟。</p>

從漢水溯遊而上是逆流,但從南洛水進入大河,就是順流了。</p>

夏季是豐水季,湍急的水流加快了行船的速度,從南郡到商地秦魚用了五天時間,從南洛水進入大河,僅用了一天時間,所以,論行進速度,雖然走水路要繞一個大圈,但實際上,與走陸路差不了多長時間。</p>

而且,如果習慣行船的話,走水路,可比走陸路輕鬆多了。</p>

秦魚到達河內的時候,秦王和武安君都在等著他,尤其是武安君白起的眼神,從秦魚一出現開始,就像是釘在了他的身上,就沒移開過。</p>

秦王先是將秦魚翻來覆去的看了一遍,然後訓斥他一出門就遇到刺殺,看</p>

他以後還敢不敢往外跑了。</p>

秦魚腹誹:這跟我出門有什麼關係?如果他一定要遇到刺殺,他就是躲在鹹陽宮中也無濟於事。不過,跟長輩說話,尤其是跟疼你的長輩說話,可不能這麼說。</p>

秦魚些許委屈道: “都是咱們秦人太能打了,趙人在戰場上打不過咱們,就去找我泄憤,我有什麼法子?我也不想的,而且,您看我一點事都沒有,他們都沒近我的身呢,就都被殺死了。"</p>

秦王冷臉: “你要不是亂跑亂玩,刺客能找到機會刺殺你?還去看大魚,什麼樣的大魚讓你巴巴的去看稀奇?”</p>

秦魚笑嘻嘻道: “那魚長的可醜陋了,這次來的匆忙,等下次,我一定給您帶一頭回來,您瞧瞧就知道了。"</p>

秦王也隻是例行訓斥他一下,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罷了,但還是說: “油嘴滑舌,不過寡人對那什麼大魚不感興趣,寡人倒是很想知道,你要如何安置那些趙國俘虜。"</p>

白起怒氣衝衝的趕來與他‘告狀’的時候,秦王著實被驚了一下,他自從認識白起,還從未見過他如此盛怒呢。</p>

等聽完白起盛怒的原因,秦王也陷入了兩難。</p>

從兵家角度來看,白起的做法是正確的,但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來看,將近四十萬俘虜全部殺掉,著實是太殘忍了一些。</p>

秦王這些年,已經從西域和韓國俘虜那裡享受到一些好處了,不說其他,有了這些俘虜,秦國開荒耕地的人手,都增加了一大截,開礦挖渠挖河泥,征發的勞役都少了許多。</p>

所以,從私心上來說,秦王是不讚成白起殺俘的。不過,作為君王,對才立下大功的臣子,他即便駁回白起的意見,也說的很委婉。</p>

秦王: “寡人已經遣人去南郡請安平君來河內,算算日子,安平君或許已經從出發,君何不等他來了,當面問問他?"</p>

白起對秦王居然能和湯榆說出一樣的話來是驚了一下的,但又很快反應過來,秦王這是在變相的駁回他的做法,白起很不服。</p>

他又重申了一遍趙國的反複無常: “當年,大王曾與趙王達成換地的協議,秦國如約從離石、藺、祁三地撤軍,趙國卻遲遲不將焦、黎、牛狐三地交換給秦,王遣公子繒去趙國要地,趙王卻當眾背約,言明是趙國的臣子與王達成的協議,與他趙王無關,趙國將離石、藺、祁三</p>

地收回,卻拒絕交付焦、黎、牛狐土地,此為其一。"</p>

“上黨原本已為秦地,趙國卻恬不知恥,企圖兵不血刃搶奪上黨,摘取我秦國勝利果實,如今見將帥已死</p>

,便放下兵械投降,如此審時度勢,背主棄義,天下不恥,此為其二。”</p>

"大王,如此言而無信、背主棄義之人,大王當真要收為國民嗎?"</p>

秦王猶豫不已,當年他提出土地交換卻被趙國騙了一把的舊事秦王當然還記得,而且還發誓要給趙國一個教訓,將沒有換來的土地都給打下來。</p>

趙國這樣不要臉,沒有信義,誰知道他要是接手了這四十萬戰俘,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p>

但秦王還是沒有下定決心,他還是道: "等趙魚來了,聽聽他怎麼說。你是知道趙魚那個人的,無論做什麼樣的決定,最後秦國都能從中得到好處,他主張留下戰俘,定是有他的打算的。反正也沒幾天,君與寡人,便先安心等待,如何?"</p>

白起想到秦魚那近乎先知先覺的神異,隻能按捺下性子,與秦王一起等待秦魚的到來。之前留趙軍卒三天的命令,自然也就改了。這讓白起很不舒服,很不適應,很難受。但他都忍了下來。</p>

秦魚聽了秦王的問話是有些詫異的,他去看白起,見白起還是用一雙非常具有壓迫性的眼神看著他,便疑惑問道: “如何安排這些戰俘,我已經給大王上書了,大王沒看到嗎?”</p>

秦王皺眉: "什麼時候的事?"</p>

秦魚: “就是我受到刺殺的時候。我聽說武安君已經圍困趙軍兩個多月了,預感戰爭很快就會結束,武安君定會繳獲許多趙軍俘虜,便將如何安置俘虜之諫言與平安信一起送去鹹陽了。"</p>

秦王拍拍腦門,道: “是錯過了。寡人是從武安君這裡得到你被刺殺的消息的,寡人也料到你或許也給寡人送了信件,就遣人回鹹陽去取,現在還沒收到呢。"</p>

秦魚皺眉: "按照時間來算,即便遣人回鹹陽去取,大王這裡應該收到了才是。"</p>

如果按照秦王從白起那裡獲得他被刺的消息,立馬就遣人去南郡接他,同時派人回鹹陽取信件開始算起,從接他的人到南郡、到他自己啟程到河內,已經近半個月過去了,從河內到鹹陽,秦王的信使都不能走一個來回嗎?</p>

br />秦王心中也起疑,他道: “定是起了什麼變故,待寡人再遣人回鹹陽去查。”</p>

鹹陽有範雎坐鎮,應該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秦王還是很信任範雎的,說不定是哪裡出現了問題,被耽擱了。</p>

秦王: “雖然沒有等到信件,但你的人既然已經到了,就由你面臣寡人吧,也要說服武安君,武安君為你,可是已經收回一次軍令了。"</p>

秦魚向白起拱拱手,致歉道: “是我欠考慮,隻寫了一份奏疏給大王,沒有再抄一份給武安君,給武安君造成困擾,實在不應該。"</p>

秦魚原本以為,他給秦王奏疏就行了,秦王會直接下命令給白起的,但他也未曾想到,他給秦王的奏疏,秦王居然沒有看到。</p>

白起隻是頷首,並未說話,看來在秦魚給出充分的理由之前,白起是不打算理會秦魚了。</p>

秦魚道: “接手俘虜的原因很簡單,秦國如今蒸蒸日上,需要大量的人口填入生產中去,這個就不說了,我給大王的奏疏中,主要說了如何將這近四十萬趙軍的威脅降至最低的幾點建議。"</p>

秦王非常感興趣,道: “快說。”白起也眼光灼灼的看著秦魚。</p>

秦魚笑道: “第一條,行髡(kun)刑。”秦王不由拍案叫絕: “彩!”白起也是呆了一下,然後頷首,表示認可。</p>

在這個時代,髡刑是一種非常屈辱非常嚴重的刑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古人重視頭發,與重視自己的生命等重。</p>

秦魚第一條建議就是行髡刑,就是用頭發來代替砍腦袋的意思。</p>

秦魚相信,對有些趙人,受髡刑,比砍掉他們的腦袋更難以接受,或許他們寧願被秦人砍掉腦袋,也不願意受髡刑?</p>

秦魚: "第二條,兵臨邯鄲,逼迫趙王交出俘虜的三族家眷。"</p>

秦王倒抽口氣: “三族家眷?”</p>

秦魚笑道: "不錯,就是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家眷。有了親朋好友在身邊,受了髡刑的趙軍卒,就不再是趙人,而是秦人了。"</p>

就算是跑,你自己能跑,你的老父老母能跑?你才幾歲的孩子能跑?你如花似玉(調侃jpg)的老婆能跑?</p>

你三族親眷都在秦地,你向哪裡跑啊?跑了又能做什麼?就</p>

為了做趙人?傻不傻!人趙王都不稀罕要你呢。</p>

秦王猶豫: “趙王會給?”</p>

秦魚去看白起: “那就要要武安君如何用兵了,等武安君兵臨邯鄲城下的時候,我就會去問問趙國君臣上下:是要邯鄲,是要趙國國祚不亡,還是要趙軍卒的家眷?反正,等武安君將趙國滅了,這些趙軍卒的家眷,同樣會成為秦人。想來趙王會想明白這個道理的。"</p>

秦王: “</p>

哈哈哈哈…好!到時候,寡人也要去問問趙丹,他是要邯鄲,還是要俘虜?”</p>

白起也露出一個微笑的弧度,看著秦魚的眼睛也不再冒著滲人的寒氣了,他對秦王道: “臣已經做好作戰計劃,等安排好這些俘虜,臣將北取晉陽,防止北方趙軍騎兵南下,東出皮牢,攻取邯鄲陪都,並以此為據點,兵圍邯鄲。看來,安平君的計謀,與臣不謀而合。"</p>

其實白起攻打邯鄲,是打算重現一遍當年攻打楚國郢都的場景,滅其都城,焚其祖廟,毀其社稷的,這樣,即便趙國再重新立都複建趙國,那也和齊國、楚國一樣,沒有什麼威脅了。</p>

當然,趙國最後能滅了最好,但以白起的眼光,趙國不是打一次就能滅了的,他要是的是將趙國給打殘嘍。</p>

但要是如秦魚所說,跟趙王要趙軍卒的三族家眷百姓,趙軍卒按照四十萬算,三族家眷按一個軍卒有五人家眷來算,那就是趙國二百萬百姓,哈,趙國攏共有三百萬百姓嗎?要是趙國將這二百萬百姓給了秦國,那麼趙國跟滅亡也差不多了。</p>

甚至比白起直接攻陷邯鄲城更徹底,白起攻陷了邯鄲城,趙國的百姓一定會隨著趙王室逃亡,趙王室沒有了邯鄲城,但還有百姓。</p>

隻要有百姓,就不愁複國。</p>

如果沒有百姓,趙王室就什麼都不是了,看看龜縮在洛陽的周王室吧,這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離滅亡真的隻是一個由頭的事。</p>

秦王搓著手,不住的轉圈圈,他的將軍和謀臣都已經將趙國視為囊中之物,他這個大王,不是不驚喜的,但是: “那可是三族,幾乎等於趙國全部的百姓了,就是趙王願意,趙國的大臣們,肯定會反對吧?"</p>

還有,他秦國,能吞的下這麼多人嗎?那可是百萬百姓,不是十萬,更不是一萬,說接收就接收了,他要是接手了這麼多百姓,將他們放在哪裡呢?秦國有這麼大的耕地安置百萬人口嗎?有了親</p>

眷在身旁,趙軍卒是不跑了,但在他們投入生產之前,他要如何養活他們呢,畢竟,現在漢中可正鬨糧荒呢!</p>

秦魚斬釘截鐵:“當然會反對了,趙國君臣要真答應了,趙國就要滅國了。所以,我還有第三條作為補充。"</p>

秦王: “快說!是什麼妙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