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突圍(霸王加更+8)(1 / 1)

大秦嬴魚 一口香 20564 字 6個月前

白起從二月份至上黨,三月份出兩支奇兵,一東兩萬五千兵卒繞過百裡石長城,行至石長城北面,一西五千騎兵攻破故關,與兩萬五千兵卒會和,截斷趙軍的退路和糧道,將三十萬趙軍圍困在白起新構築的防線、百裡石長城、大糧山之間的包圍圈之內,另外十萬趙軍則是被圍困在趙軍輜重營所在的山穀之中。</p>

四十萬趙軍為什麼會被分開了,沒有被圍在一起呢?</p>

因為,一直為趙軍提供後勤勞動保障的韓人都被廉頗送給秦人了,韓人走後,趙軍的後勤保障,自然就得由趙軍撥人來負責。</p>

廉頗是帶著四十五萬大軍來上黨的,在與王齕對戰的過程中,損失了近五萬的軍力,剩下的還有四十多萬,在韓人都走光之後,戰場趙軍營這邊,就純粹隻剩下趙軍卒了,糧草輜重等後勤服務,自然也就全部都落在了趙人身上。</p>

所以,在當秦騎兵向北突襲故關的時候,四十萬趙軍被秦軍五千精銳騎兵,從山穀的拐角處像切蛋糕一樣,切下來一個邊角,而這個切下來的豁口,也迅速的被後至趕到的秦軍占領,四十萬趙軍就這麼被分做了三十萬攻戰軍和十萬輜重軍,而白起所率領的秦軍主力則是像是在一個“川”字的下面畫上一道橫線,徹底堵住了趙軍從下方衝擊逃脫的可能性。</p>

趙軍也無法後退,因為橫在"川"字的上頭的另一道橫線,就是百裡石長城,百裡石長城的兩個關口,一個長平關,一個故關,也早就落在秦軍手裡了。</p>

"川"字的上、下方都被堵死,趙軍就這麼被圍困住了。</p>

趙軍四十萬大軍被圍,固然難以脫困,但此時,白起所率領的秦軍,同時也陷入困境。孫子兵法中說:十則圍之。</p>

意思是說,在冷兵器時代,若想完全靠人力包圍對手,至少需要十倍於敵人的兵力。</p>

白起巧妙的利用戰場地勢,將四十萬趙軍圍困在兩個隔斷的地域中,並不代表,在圍困趙軍之後,白起就可以對這些趙軍為所欲為了。</p>

隻是圍困這四十萬趙軍,至少需要秦軍同等的兵力。</p>

而最開始,王紇是隻帶了三十萬大軍來上黨的,徒兵二十五萬,騎兵五萬,糧草供應和輜重後勤保障,都是就近從河東抽調的民夫,再加上河內偶爾的軍備支援,有白起之前在河內經營一年的糧草和牲畜力量打底,秦軍這邊的軍資供應一直是非常充足的,充足到都能去接受二</p>

十萬上黨百姓。</p>

但在白起來到上黨之前,這些民夫,基本上都已經各歸各家了,一個是因為秦趙對峙沒有戰事,民夫又沒有戰力,待在這裡白白消耗糧食不說,要真有起兵戈,這些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農夫,其實也不頂事。二來,正月過後,萬物複蘇,春耕開始了,王紇便下令讓民夫撤離,後勤則是由秦軍卒補上。</p>

白起到來之後,將之前在河內屯兵的七萬秦軍卒調至上黨,三十七萬對四十萬,白起很有信心,因為秦軍精良的裝備足可以彌補人數上的缺口,而且,秦軍的騎兵比之趙軍防禦北方匈奴的騎兵還要強大,騎兵對徒兵,碾壓態勢儘顯,就是面對面衝殺起來,秦軍也會是占據優勢一方。</p>

單如果進攻改圍困的話,優勢瞬間就會變為劣勢,而且,趙軍,難道就真的沒有突圍致勝的機會了嗎?</p>

當然有,在白起看來,趙軍還是有拚死一搏的機會的。</p>

隻要趙軍集中兵力,不計代價的攻打長平關和故關這兩個關口,衝破這兩個關口之後,趙軍就可以撤離南上黨,退至北上黨,乃至趙國境內,可以保存大部分兵力,不至於全軍覆沒。</p>

而秦軍分布在這兩個關口的兵力,隻有三萬,三萬人守住兩個關口,讓白起親自來守,也根本就守不住。這可是四十萬大軍,就是用屍體堆,也能從關口上面翻過去。</p>

白起的擔心正在此處。</p>

白起沒有組織大軍主力強攻趙軍,就是怕趙軍狗急跳牆,看到了這後方三萬軍隊的薄弱之處,讓趙軍利用人力優勢突破這兩個關隘,那白起圍困趙軍,可就圍了個寂寞了。</p>

以白起的軍事眼光,趙軍的優勢和劣勢都想到了,白起自然不敢貿然出手,隻能選擇按兵不動。</p>

但與白起對戰的趙括,可就沒有這個軍事眼光了,他連自己怎麼被圍的都是後知後覺才發現弄明白的,他要是能看到百裡石長城這兩個關口的薄弱處,看透這兩個關口後頭其實隻有三萬秦軍在防守,他也不會將四十萬大軍陷入如此困境了。</p>

趙括是被白起給嚇住了,他失去了強攻的勇氣,也按兵不動,等待趙國的援軍,來助他脫困。而白起,也在等秦國的援軍。</p>

他要等秦國國內派來援軍,將他那個三萬後軍的缺口給堵上,等這個缺口堵上了,他才能有底氣進行下一步計劃,無論是主動進攻,還是阻斷趙軍突圍,都能做到萬無一失。</p>

/>白起的軍報傳送至秦王手中,與之一起送來的,還有河內和河東地的土地耕種情況。</p>

如今已經四月份了,正是莊稼需要灌溉發力抽穗生長的時候,可是關中自從三</p>

月份下了一場不大的小雨之後,一直到四月份,就再也沒有落過一滴雨,秦王的心有如天上越發大的太陽一樣,日漸焦灼起來。</p>

唯一能給他安慰的是,南郡漢中之地風調雨順,耕種如常,河東之地有些影響,但因為有大河和汾水做灌溉補充,耕種也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最讓人欣喜的是河內郡。</p>

河內郡雨水如常,耕種田地的面積畝數和將要收獲的糧食數量肉眼可見的讓人欣喜振奮!</p>

或許是因為今年大河上遊降雨減少的原因,流經河內地區的大河段落的水流量並不如以前充足,原本被河水衝刷的寬闊河床有三分之一裸露在外,露出的,全部都是肥沃的黃土地,及其適於耕種糧食。</p>

湯榆是個膽大心細的,他早就意識到今年氣候不同尋常,在接到國內的糧食耕種調整方案之後,更是堅定了他心中的判斷和猜測。</p>

他在打算將二十萬上黨百姓分批帶回河內的時候,他自己就先一步回到河內,去跟河內郡守孟伯禾要了專管農事的官吏,又征集了大量的農家弟子和有經驗的老農,沿著大河上下勘探可以用於耕種的河床土地。</p>

他去勘探的時候,大河(黃河)正處於枯水期,兩岸河床自然是裸露在外的,土壤也足夠肥沃,但並不適合耕種莊稼,因為等到三月份的時候,雨水增多,從上遊衝積下來的河水也會暴漲,再河床上剛種下去的種子才露芽,就被河水淹沒了。</p>

土壤再肥沃又有什麼用?徒勞做白工罷了。</p>

但湯榆基於對自己和對國內發來的王令的判斷,今年大河河水必定不會暴漲,就是有漲幅,也可以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所以他去向孟伯禾力薦,將二十萬上黨百姓全部分布在大河北岸的河床地段,全力耕種一季糧食,為國內即將出現的糧食減產做危機準備。</p>

孟伯禾對他不按照常理出牌的行為給嚇死了,那可是供給至少十萬人(二十萬老弱婦孺青壯加起來有能力進行勞動耕種的人數)耕種的糧食種子和農具啊,還有這二十萬人每天吃喝消耗的糧食,等到收獲之前,這二十萬人全部都是隻出不進的,要是計劃泡湯了,剛長出來的幼苗被大水給淹沒衝走了,這個責任,他擔的起嗎?</p>

他孟伯禾有那</p>

麼厚的家底,有那麼足的軍功,可以供他從中贖罪嗎?</p>

孟伯禾想拒絕,擔他不能。因為湯榆是代表安平君來河內的,更因為在上黨還沒有發生獻地給趙這個巨變之前,安平君就已經料到了今日了,他怕現在湯榆所提的建議,正是湯榆從某種渠道獲得的安平君的命令。</p>

所以孟伯禾不能拒絕,也不敢拒絕。畢竟,在農耕方面,一向都是安平君說什麼,大王和相邦就怎麼做的,曾經作為鹹陽內史的孟伯禾,可太明白安平君在秦國的分量了。</p>

最終,孟伯禾還是同意了,他不僅同意了湯榆的建議,還發動全河內的所有能發動的勞力,將所有能種植的種子都種了下去,不僅在裸露的河床地段,更是在百姓的前宅後院,都要種上菽和菜。</p>

孟伯禾可沒忘了,上黨還有三十萬大軍等著他養活呢。</p>

想從國內運送軍糧?</p>

彆開玩笑了,國內今年能自給自足,他孟伯禾就感恩天地了。</p>

最終這軍糧,還是要落在河東和河內,河東他管不著,但隻要在秦王要糧的時候,他河內能拿的出來,就是他這個郡守不負君恩了。</p>

從種子種下的那天起,孟伯禾就每天都在祈禱,千萬彆發水,千萬彆下大雨啊,老天保佑,千萬彆河水蔓延到田地之內啊啊啊..</p>

河內搶種糧食的做法傳至秦王手中的時候,秦王不是不心驚的,這種在河床上種糧的方法,無異於從老天爺手底下搶飯吃,但他在擔驚受怕的同時,又跟孟伯禾報了同一種看法,萬一呢?</p>

萬一真能種出糧食來呢?</p>

若是真的能讓十萬人種出糧食來,節省著吃,養活五十萬人不成問題吧?</p>

畢竟今年雨水少,大河上遊水量少,影響下遊河床裸露在外,沒毛病啊,既然可以種,為什麼不能種呢?</p>

為此,秦王還特意去了趟庸城去搞了一次祭祀,求列祖列宗保佑河內今年一定要有豐收啊,都不用多了,隻要有這多出來的一季的豐收,秦國就能度過今年的旱年了。</p>

白起的軍報傳來之後,秦王對著堪輿圖和白起的軍報仔細斟酌,很快就看出了白起的困境所在,他打算向上黨益軍,支援臼起,但是,軍源要從哪裡選呢?</p>

秦國上下,現在大約有七百萬人口,但其中有將近二百萬,都是這幾年新增的新生兒,其實秦國的基礎人口,隻有五百萬左右。</p>

四十萬大軍,差不多就是秦國能拿出來的全部主力了,但還遠不到極限。</p>

至少,百姓家中的父兄等青壯男子,都還沒有被征召呢,而且,以秦國這近十年的充足養育,新長成的少年人,體格普遍要比他們的父兄們更強壯,但從兵源上來看,秦王覺著,至少還能征召出五十萬大軍出來。</p>

若論征軍,無論從距離還是行進速度上來看,從河東和河內征兵是</p>

最便捷的,但是,秦王內心非常猶豫。</p>

因為,秦國國內因為沒下雨,肉眼可見的,糧食減產已成定局,要是將河內和河東的農夫都給征走了,莊稼糧食怎麼辦,田地由誰來精細打理?</p>

在這緊要關頭,要是因為勞力不夠減產一斤糧食,秦王都會心疼,所以,從長遠來看,不能從這兩郡征兵,尤其不能從河內征收,他還等著河內的糧食救急呢。</p>

那麼,就隻能從秦國腹地征兵了。</p>

反正已經注定要減產了,那麼,青壯們就都去戰場吧,至少戰場有糧吃,有軍功拿,壯勞力走了,還能為家裡節省糧食呢,那就從關中征兵吧。</p>

既然心中已經有了決斷,秦王也不拖遝,他都沒有去征求臣子們的意見,直接立即給白起去信,要他務必要穩住現有的形勢,他已經開始從漢中調兵去上黨,並且親自帶兵去河內坐鎮支援,隻要白起能順利等到他的援軍,秦軍勝利可期。</p>

秦王的動作不可謂不快,秦國的行政係統也迅速的轉動起來,全部為秦王的決定所服務,但是,這仍舊是需要時間的,至少從鹹陽和櫟陽征召的可以直接投入戰場的兵卒,從渡河之日算起,徒步趕至上黨,也至少需要十日,更彆提還要翻山越嶺走山路穀地,繞到百裡石長城之後圍困趙軍了。</p>

所以,秦魚非常驚訝白起為什麼會圍困趙軍這麼久?</p>

因為白起在等秦王的援軍呢,秦王援軍不到,白起不敢發起進攻啊。白起圍困趙軍並不順利,其中之形勢險惡,每天都在挑動他的耐力和定力。</p>

白起站在大糧山的山頂上拿著望遠鏡朝趙軍營裡望,因為是將趙軍主力圍困在丹水兩岸,有山有水,還正值草木旺盛之季,趙軍被圍困的時間,比他想象中的還要長。</p>

但是,也就到此處了。</p>

白起看了會,見趙軍一切如常,心下微微鬆了口氣,放下望遠鏡,示意等在一旁的裨將給他彙報對面趙軍的生活</p>

情況。</p>

沒錯,現在,為了能讓趙軍安分的讓他等待大王的援軍,白起要關注趙軍的日常生活情況。裨將甲: "將軍,自從咱們朝趙軍營中投放糧食之後,趙軍營中已經沒有發現人吃人的了。"</p>

他是斥候營的主將,他手底下的兵卒,幾乎人手一個簡單望遠鏡,趴在草叢中和站在樹梢山脊上觀察趙軍營的日常活動就跟近在眼前似的,非常清晰,你要是有興趣觀察,趙軍卒臉上長了幾顆瘩子都能給他數清楚嘍。</p>

白起聽說趙軍營中因為有糧沒有繼續人吃人之後,就滿意頷首: “以後三天投一次糧,務必要趙軍安靜等待。"不要喧嘩,不要起衝突,更不要生出突圍的想法,一切都等援軍到了再說。</p>

讓趙軍保持現有的安靜,就是對秦軍最有利的戰局。</p>

裨將領命而去,他心裡疑惑非常,不明白他們明明是來殺趙軍的,為什麼臨到頭了反倒養著趙軍?</p>

他不敢去質疑武安君,武安君用兵如神,所用兵法不是他一個小裨將能理解的,他隻要聽從就行了。</p>

但是,他知道有一個人,或許能懂得武安君的用意。</p>

裨將甲跟將領們傳達了武安君每三日朝包圍圈中的趙軍投一次糧的命令。投糧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它涉及到好幾個主管將領。</p>

首先,它需要軍務官計算出每天給趙軍投多少糧才能既能保障趙軍的最基本需求,又不能養肥了他們反過來攻打他們,這個度,他得把握好了。</p>

其次,得需要輜重糧官調撥出相應的糧食來,糧官要是覺著投出去的糧食太多了,秦軍這邊不夠吃的,那就得打回來重新計算。</p>

最後,糧官將糧食調撥出來了,得由遠攻營的投石軍們用投石機將糧食給拋到趙軍的包圍圈裡。好在,這個是相對輕鬆的活計,因為有之前給韓人投喂糧食在前,很多趙軍都明白秦軍這是怎麼回事,是在做什麼,因此,第一次投放糧食的時候,包圍圈裡的趙軍很自然的就接受了。</p>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於之後,就,雙方都挺適應的。</p>

命令既然已經傳達下來了,相關負責軍隊部門去執行命令,剩下的,大家都聚集在一起,圍住一個小將,聽他解釋武安君命令裡的深意。</p>

這個隻有十幾歲的小將一手抱住胳膊,一手不住的摩挲著因為正在長胡子而發癢的下巴</p>

,沉吟了半晌,喃喃道: “平衡,武安君應該是在保持一種兩軍平衡的關係。”</p>

裨將乙疑問:“請趙軍吃飯,保持良好的平衡關係?我說,咱們這是在打仗吧?你死我活的那種。"</p>

小將擰著眉頭,開始不住的轉圈圈,轉的其中一個年輕將領不耐道: “王翦,想不明白就不要想了,你轉的我眼暈。"</p>

王翦停住腳,道:“圖,你彆急,我覺著我這就想明白了,還差一點,就差一點我就能想明白了。</p>

裨將甲忙道: “王翦你彆急,你慢慢想,武安君的兵法可不是誰都能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又</p>

說圖: “二五</p>

百主,王翦可是咱們當中少有的能跟的上武安君用兵的人,你彆打岔啊。”</p>

圖吡吡牙,對裨將甲道: “我已經爵至五大夫,你能不能不要叫我二五百主?”跟叫他二百五似的,要是以前,二五百主隻是一個尋常的軍中將領職位,領一千軍卒,可自從聽到秦魚罵一個人叫二百五之後,圖聽到這個“二五百主”就覺著渾身不得勁。</p>

裨將甲翻白眼給圖: “我還是左庶長呢,還不是跟你一樣?”貴公子,瞎矯情!</p>

圖還想反唇相譏,王齕走近了,問圖他們: “你們聚在這裡做什麼?又請王翦給你們分析戰報了?"</p>

圖笑道: “是。武安君下令給趙軍三日一投糧食,我等不明所以,讓王翦給我們分析一下呢。”</p>

王齕笑道: "這個,我倒是知道一些。"</p>

圖忙道: “還請將軍解惑。”</p>

王翦也眼睛晶亮的看著王齕,聽他怎麼說。</p>

王齕笑道: “湯縣令給送來消息,說是河內已有軍卒在河內聚集,援軍很快就能集結完成了….….”</p>

王翦恍然大悟: "援軍,是援軍,我想明白了!"</p>

圖忙問他: “你想明白什麼了?快說?!”</p>

王翦看看王齕,卻是撓撓後腦勺,道: “就是,我想明白了,武安君在等咱們的援軍呢,嘿嘿。</p>

圖呸道: “王齕將軍剛才不是已經都說了?感情這就是你想到的?這個王齕將軍一說,我也想到了。"</p>

其他裨將也看著王翦哈哈笑,都道王將軍一說,我們也想到了</p>

,武安君明顯的就是在等援軍嘛哈哈哈。</p>

王翦也跟著笑,好似他真的隻是傻到彆人一說他就想到了一樣。王齕卻是看出些許門道。</p>

他對眾人道: “行了,都散了吧,該做什麼做什麼去,不要懈怠了。”</p>

在白起來之前,王齕就是他們的主將,因此,對王齕,這些裨將們都非常信服,也肯聽他的管教。</p>

等都散了,王齕緊走兩步,叫住也要散去的王翦,對他道: “王翦,你跟我來一下。”</p>

王翦跟圖對視一眼,問道: "將軍叫我何事?"王齕笑道: “是找你有些事,你隨我來。”王翦跟圖告彆,隨著王齕朝白起的大帳走去。</p>

越是走近,王翦越緊張。</p>

王齕安慰他道: “彆緊張,我見在兵事上你有些才華,想要將你舉薦給武安君,待會你可要把握好機會,不要讓武安君小看你才好。"</p>

王翦停住腳步,臉上除了緊張,還有些許的害怕。王齕哈哈大笑: “王翦,你不會是害怕武安君吧?”</p>

王翦臉色微微有些發白,他上前一步,跟王齕行禮,求情道: “小子魯莽,年少不知事,竟敢隨意揣度軍中機密,乃是大罪,還請將軍看在我年少稍有軍功,饒恕我這一回。"</p>

要是秦魚在這裡,一定會感歎:要不怎麼說,王翦是戰國四大名將唯一能得善終的呢?看看,這反應,這智商,這情商,簡直甩白起和後來的韓信八條街去!</p>

王翦僅從王齕帶他來大帳見白起,就已經猜出王齕一定是從他方才的反應中得到他已經洞察到秦軍圍困趙軍的薄弱之處了,帶他來大帳,可未必像王齕自己所說的那樣,是看中他的才華,將他介紹給武安君白起。</p>

王齕被他給弄了一個愣神,然後拍著他的肩膀哈哈大笑: “好小子,是個心思剔透的,不過,你真的不用擔心,隻要你能讓武安君滿意,武安君就不會責罰你的,武安君可是很看重將才的。"</p>

王翦對他說的讓武安君滿意的話有些心裡打鼓,他畢竟隻是一個還不滿二十的十幾歲少年,遠沒有以後滅五國的鎮定和胸有成竹,你讓一個小兵蛋子去見大軍的最高主帥,他不緊張害怕才怪呢。</p>

白起見王齕帶著一個小兵過來,用眼神詢問有何事。</p>

王齕自己就是白起提拔上來的,跟著他</p>

不知道打了多少仗,對白起的性情他很了解,因此,他在白起面前,要跟隨意一些。</p>

王齕道: “稟將軍,末將方才發現這個小將竟能會意您給趙軍投糧的用意,覺著稀奇,便帶他來見您,請您聽一聽他的想法,看看有沒有說中您的心思。"</p>

選拔軍中將領,也是統帥的職責之一,白起一聽王齕這麼說,便起了考教的心思。</p>

白起:“你叫什麼名字?”</p>

王翦: "末將王翦,頻陽東鄉人,見過武安君。"</p>

白起詫異: "王翦?你跟安平君認識?"</p>

王翦也微微詫異: “是,末將跟安平君有些許私交。”</p>

白起道: “你不必謙虛,安平君曾與我說起過你,說你少而知兵事。既然如此,你來說說,我為什麼不餓死趙軍,反而要給他們投放糧食?"</p>

王翦鎮定了一下心神,才道: “回武安</p>

君,末將曾聽聞,趙軍中已經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山間的野獸喝過人血吃過人肉之後,凶性都會大增,見了人也不再害怕躲避,而是凶猛的攻擊人,人相食,已經泯滅了人性,無論是出於愧疚還是真的隻剩凶性,其戰力凶猛恐怕比野獸更甚幾分,敵人更加凶猛了,我軍氣勢上就處於弱勢。如果給他們投喂糧食,將他們從人性喪失中拉回來,於我軍來說,在威勢上是有利的,此乃其一。"</p>

白起頷首,表示他說的有道理。</p>

王翦繼續道: “將軍曾派遣騎兵繞道趙軍背部防線之外截斷趙軍的後援……”</p>

白起接口道: “你如何知道我派遣騎兵去截斷趙軍的後援的?”他製定的每一個計劃,下令的時候都是單獨下給某一個將領,將領們隻要聽從他的命令就行了,至於其他的將領都去做什麼去了,他們無需知道,更不能打聽,否則,那就是在刺探軍情,是要受處分的。</p>

王翦解釋道: “在來上黨前,末將是隨王齕將軍從隴西草場而來,末將也是騎兵中一員,軍中還剩下多少騎兵,末將心中有數,其他的,自然是被武安君派出去了,嗯,派出去截斷敵軍後方了。"</p>

至於為什麼是截斷趙軍的後方,而不是去做其他事情去了,這還用說嗎?要是讓他調兵遣將,他就會這麼做。</p>

/></p>

白起抬手止住王齕的話頭,臉上一直死板的表情也緩和了一些,道: “夫之用兵,唯乎從心,對有些人來說,兵就是這麼用的,不需要要向誰解釋。王翦,你繼續說,我為什麼要給趙軍投糧。"</p>

王翦繼續道: “我軍在趙軍後方防守薄弱,若是趙軍強攻此處,我軍救之不急,恐有禍患,之前末將一直想不明白此處,隻覺著武安君應該是在儘力維持這種看似平衡的局面。等聽了王齕將軍說河內援軍將至,突然就想明白了,武安君是在穩定趙軍的軍心,不要讓趙軍因為缺糧,走上一條拚死求生的路,從而衝破我軍的薄弱防守處。等到我軍援軍彌補了薄弱之處,到時我軍是攻是守,就全部由武安君說了算,也就不用繼續給趙軍投糧了。"</p>

王齕拍手讚道: “好家夥,還真被你說中了,不得了啊現在的年輕人,怪不得安平君會跟武安君說起你,果然少年英才。"</p>

白起也頷首讚道:"不錯。"</p>

雖然隻有輕飄飄的“不錯”兩個字,但這可是武安君白起啊,他們秦國的戰神,王翦今日得了白起“不錯”這兩個字,以後說出去,都能說一聲是白起帶出來的兵了。</p>

身份上天然就高了兩分。</p>

王翦努力壓製心中的喜意,鏗鏘道: “末將些許淺薄見識,還需繼續修行,請武安君不吝賜教。"</p>

白起:“即日起,你就調至我大帳中,與我處理機要吧。”</p>

王翦叩謝道: "諾。"</p>

王翦退出大帳,在外頭等了一會,等到了王齕,跟他道謝。</p>

王齕上下好好打量了一下王翦,誇讚道: “乖乖,我隻以為你或許能看出些許眉目,沒想到,你竟是真的想通了其中關節,大局觀不錯。能從調兵遣將中看到整個戰場局勢,從而判斷出對方將領的意圖,是一個領兵大將的必修課程,王翦,你很不錯,未來可期。"</p>

王翦謙遜道: “都是將軍教導有方,也是將軍不吝提拔,才能有末將展示的機會。”</p>

可以說,王翦參軍之後的第一個領導,也是第一個伯樂,就是王齕,這在軍中,是非常牢固而不可逆的關係。</p>

王齕很看好王翦:“這也是你自己爭氣,我提拔看好的人才可不少,但能入武安君眼的,目前我隻發現了你一個。王翦,你還年</p>

輕,不要驕傲,更不要自滿,你還有一輩子的戰要打,切要記得,戒驕戒躁,踏實走穩每一步,這就是我對你的忠告了。"</p>

王翦行弟子禮,認真記下來,並且,將之奉行到他之後的每一次戰役之中。</p>

王翦的作戰通特點就是一個“穩”字,他雖然師承擅於以少勝多的武安君白起,但他日後攻戰,仍舊修煉出了自己的戰場風格,不得不讓人說一句,師父領進門,全部修行在個人啊!</p>

秦王的援軍雖然緩慢,但仍舊到了,而且,按照臼起送來的戰令指示,二十萬新征召的大軍沿著蒲水溯流往上,從百裡石長城的最東端繞過,與百裡石長城背後的三萬守軍會和,等會和之日,就是秦軍縮小包圍圈,殲滅趙軍之時。</p>

但是,在這個援軍溯流包圍的過程中,白起收到了一封從南郡送來的書信,是秦魚親手所書。</p>

秦魚寫信,一向喜歡用布帛,而不是用竹簡,所以,當白起展開薄薄的隻有一層布帛的時候,心中是有些詫異的,因為據他所了解,秦魚給他寫信,一向是洋洋灑灑的寫一大堆,布帛能寫出兩尺長去,而他手裡的,卻是隻有一指寬,一點不像是秦魚的風格。</p>

白起心中一凜,直接出事了。</p>

果然,隻有寥寥幾個字: “趙人行刺</p>

於邾縣,安,勿念。魚敬上。”白起捏的手指都發白了,胸中怒氣升騰,眼中怒火噴薄,讓在旁服侍的王翦看的心驚不已。</p>

白起努力壓下心中憤怒,他在地下踱步思索,秦魚特地給他送來信息,應該是不讓他從其他地方聽到他被行刺的消息,從而誤判局勢的,這樣的消息,很可能不隻給他送來了,大王那裡應該也有一份,但是,大王如今已至河內,送去鹹陽的那份消息,很可能與大王錯過了。</p>

白起迅速書信一封,將秦魚送來的這個布帛消息與自己的書簡封在一起,讓傳令兵務必立即送到秦王的手中。</p>

丹水到河內的通道,早就打通成為一條寬敞平坦的運糧通道了,騎兵快馬加鞭連夜不停歇的奔</p>

騰,第二日一早,秦王就收到了白起的書信。</p>

與白起的憤怒相比,秦王第一個感覺就是後怕,趙魚還這麼小,他當時怎麼就沒頂住他的祈求,讓他就這麼出來溜達了呢?</p>

果然這孩子,還是得放在自己身邊最安全,你看他在鹹陽這麼多年,都沒人想著要去刺殺他,這才出鹹陽多長時間,</p>

竟然就有刺客專門去刺殺他了。</p>

以及,趙國罪無可恕,不僅反複無常,還心思歹毒,該殺!秦王給白起回信: “一切儘托付於君。”這是要白起按照他自己的計劃殲滅趙軍的意思。</p>

自從秦軍不再給趙軍投喂糧食之後,秦軍就知道,最終的決戰即將到來了,等到秦軍開始收縮包圍圈,被白起一再“羞辱” (趙括認為白起讓秦軍給趙軍投送糧食是在羞辱他)的趙括激發了他身為名將後代的血性,開始努力組織最後一次突圍。</p>

趙軍肯定是等不來趙國國內的援軍了,被圍困是個死,突圍出去還有可能獲得一條活路,是死,是活,對趙軍來說,非常好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