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6 章 紅顏禍水【十三】(1 / 1)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正式打響了叛唐的第一槍,唐王朝的反應那叫一個兵荒馬亂,猝不及防。

畢竟三分之一的家當都在唐玄宗那個好“十郎”手裡頭攥著呢。

唐王朝隻好火速募集了十餘萬軍隊,但是由於缺乏係統性的訓練,又加之天寶十年的時候因武庫失火痛失了一大批武器裝備,因此軍備也十分匱乏,十二月十三日,叛軍即攻占洛陽城。】

可是……

這武庫不是天寶十年失火被燒的嗎?

安祿山反叛如果他們沒聽錯的話,不是十四年嗎?這四年乾嘛去了?

難道新打造的武器都供應給安祿山他們了?

武則天:……

她的洛陽,她的神都!

【雖然這不符合常理的“信任”已經讓人足夠無語了,不過這也隻能說明李隆基這個人眼光不行,但華夏四百多個皇帝裡眼光好的嘛,掰著手指頭都能數的過來,這隻能證明唐玄宗的上限是不夠高的。

戰爭一開始的慌亂和猝不及防我們也還算是能稍微理解一二,畢竟準備確實倉促嘛。

但之後的操作才真正為我們展示了他的下限到底有多低。

實際上,由於安祿山治兵並不嚴謹,所過之處,殺人如麻,河北淪陷的十數個郡,仍舊是響應唐王朝的號召的。在這種情況下,時間拖得越久,對安祿山的叛軍越不利,如果沒有比較大的勝利作為激勵的話,軍心潰散也是分分鐘的事。

但……

沒有戰果怎麼辦?當然是拱手送上戰果咯。】

李世民早在天幕談及安史之亂之初,便已經在腦海中構建出了大致可能的行兵路線圖了。

他怎麼想,都想不出這場仗要打八年的理由。

尤其是還是在他之後的唐朝。

說好的“盛世”呢?

雖然說洛陽告急也是許久沒有經曆的故事了,但是也還能穩住,這不離著長安還有一段距離嗎?

還說河北諸郡的百姓也是響應他大唐的號召,那你一面固守長安城外的數道險關,一面派大將去繞後直搗敵人的老巢,在這樣那樣一下不就輕輕鬆鬆解決完了嗎?

感覺都用不了一年。

還能美滋滋收獲剩下三分之一的兵卒和寶馬。

然而……

李世民美好的構想在聽到那句“送上戰果”的時候徹底破碎了。

上一次聽到還是在上次。

這算是什麼,風水輪流轉,今天到大唐嗎?

【什麼陣前殺將啦,什麼外行指導內行啦,你統統都可以在這裡看到。

不要再說唐玄宗朝將領稀缺了。

雖然唐玄宗朝自然不如太宗朝擁有那麼多璀璨的將星,但是說的上名來的將軍,那還是有幾個的。

再說了,真的稀缺,那還不是因為托唐玄宗本人精準眼光的福,在兩任丞相的霍霍之下,什麼將軍的梯隊建設,什麼青年

才俊,統統都扔掉!

等安史之亂一爆發,發現朝內可以堪當大任的將軍,竟然還是那群頭發都花白的老將軍。

不看不知道,一看平均年齡那都奔著六十多就去了啊。】

天幕你再說一遍,他都乾了什麼?

陣前殺將?!

你在這麼危機的時刻怎麼能乾這種事呢?

你史書兵書都讀到腿肚子裡去了嗎?

【前面說了,兵卒都沒有經過係統訓練,屬於是今天剛摸著刀呢,告訴你明天上戰場了,因而面對積蓄已久,來勢洶洶的安祿山叛軍節節敗退,於虎牢和洛陽均敗落,這支臨時組建起來的軍隊,便是由封常清所率領的。

“東都洛陽”嘛。洛陽這個城市,在唐朝,那是有很濃重的政治感情色彩在的。

因而安祿山攻下洛陽之後,由於迫切地想要趕緊在洛陽登基,因而封常清能夠成功突圍,率殘部西奔至陝郡,遇到了昔年上司高仙芝。

考慮到唐軍如今的客觀情況與敵我實力的差距,兩位身經百戰的將軍都覺得還是退守潼關天險死守長安比較穩妥。】

沒毛病啊,打不過就守嘛。

等對方士氣散去,我方士兵也經過了一定的訓練,再行反撲,焉知勝負?

【但是收到封常清洛陽戰敗消息的唐玄宗那可就沒有這麼好的定力了。畢竟安祿山在洛陽登基,那不就等於是兒子在老子頭上那啥嘛。

不過我尋思這個劇本唐玄宗你應該熟悉的啊。

你一輩子經曆了好幾回呢。

哦,忘了,這是你第一回成為那個“被害者”是吧。

至於戰敗的原因,唐玄宗那當然不可能從自己身上找咯,大怒之下,削去了封常清所有的官職,讓他在高仙芝的手下做一個普通的士卒。

你以為僅僅隻是如此嗎?

那你可太小瞧了我們以一己之力,成功占掉了唐王朝滅亡二巨頭的唐玄宗了。

複習一下,唐王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不就是藩鎮割據和宦官當政嘛。

藩鎮割據這不用說了吧,安史之亂就是個足夠轟轟烈烈的開端。

而有唐一朝以宦官監軍的先河便是自唐玄宗起,唐朝宦官之實權膨脹,也是唐玄宗的傑作。】

武則天:……

因為知道監軍的權力之大,甚至連禦史監軍的提議她都否決了,就是為了避免其影響軍隊的正常運行,你李隆基倒是很行,直接上了宦官?

你既然這麼忌憚,怎麼沒見你往安祿山那邊塞幾個監軍啊?

雖然江山最後還是姓了李唐吧,不過這也早就是她意料之中的事情,但聽到亡國的兩大根源的種子直接在自己腳邊的人手裡“發揚光大”了,還是很有一腳把人踹死的衝動的。

李旦:真希望自己沒有聽懂天幕說的那句話啊。

他感覺,其實這一套,他們家皇帝應該都挺熟?

看來老三還是安穩皇帝當太久了呀。

【朝中你尚可以用他身邊的高力士還算是有點良心的宦官來勉強找補些許,但是顯然這個外派的監軍就將一切顯露無疑了。

因為監軍一直對於各種軍令進行乾預,雖然不明白,但必須要插手,因此高仙芝經常不從其令,又沒有花錢打點,於是這位監軍轉頭就給高仙芝他們扣了一頂貪生怕死,克扣軍餉的帽子。

誒,唐玄宗那當然是信了。

命其帶著敕書回潼關就地斬殺了封常清與高仙芝。

封常清到死之前都在懇切地希望自己的君王能夠正視叛軍的力量,認為隻有如此,才能社稷複安。

那唐玄宗當然是不可能做到了。】

天幕輕飄飄的一句轉折,雖然早已有所猜測,還是忍不住讓長安城的百姓們交頭接耳。

這個什麼玄宗陛下聽起來好像不是很靠譜的樣子。

還好咱們投生的早,沒有投生到他的世道裡去。

【不過呢,他也還是做了一些努力的吧。

比如把已經年老還患了風疾的哥舒翰從家裡薅起來了。

這位中年從軍的名將曾經也是在對吐蕃的戰爭中立下過赫赫戰功的,也曾讓吐蕃不敢近青海。

面對這樣的局勢,哥舒翰給出的策略,仍舊是堅壁不出,死守潼關,這一守便是六個多月。安祿山軍隊寸土難近。

在這一期間,另外一路由本來在家守喪,被奪情起複的郭子儀率領的軍隊與李光弼率領的軍隊在安祿山後方的戰爭是節節勝利,安祿山叛軍頗有些首尾難顧,甚至萌生了要回大本營範陽的想法。

局勢可以說是一片大好。

但是這個時候,意外它又毫不意外地發生了。】

原本還以為是敵人過於強大,所以無法戰勝,各位皇帝們正百思不得其解,尋思你這個什麼李隆基又不是傻了,應當不至於反應如此遲緩吧。

這不是看著形勢挺好嗎?

突然,被某些下飯皇帝支配的恐懼又再一次上線了。

不是吧,不是他們想到的那個原因吧。

【還記得安祿山打出來的旗號是什麼來著嗎?對,沒錯,不正是時任丞相楊國忠的罪行嗎?

這時候哥舒翰的手下曾有人建議,不然就直接效仿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的打法,先砍一個楊國忠試試?

哥舒翰並沒有下決斷。

畢竟這決斷也不是他能下的啊。

但是這個計謀還是被楊國忠的人察覺了,再加之他的確與哥舒翰等人早有嫌隙,自然會以自己的小人之心揣度彆人的心思。

一方面趕緊用害怕戰爭失利為由糊弄著向唐玄宗要了兵日夜訓練,還派了自己的心腹去灞上駐紮觀察,另一方面也在拿捏玄宗的意思,讓其催促哥舒翰開門迎戰。】

這下莫說是王侯將相們了,便是不通多少政務的尋常百姓也覺得這個皇帝腦子是不是下藥了?

怎麼都到這個關口了,還彆人說什麼你信什麼呢?

當然是相信前面打仗的將軍啊。

你都不相信用生命保衛你的將士了,將士們又哪裡來的鬥誌呢?

楊玉環卻緊緊攥住了自己的手。

雖然家裡人能幫襯她當然是希望多幫襯一點,總覺得外朝有人才是自己最大的底氣,但是……

在自己的性命面前,什麼哥哥弟弟的,當然還是自己活著最重要了!

劉啟忍辱負重地深深呼出一口氣,能不能不要再提他的七國之亂了?

再說一遍,七國之亂他平定了!而且很快就平定了!

你都等人家稱帝了再殺名號有啥用啊!

他才沒有這麼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