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 武帝文治【一】(1 / 1)

【提起漢武帝,許多人的普遍刻板印象似乎就是吃飯睡覺打匈奴,有錢了,打匈奴,沒錢了,還是要打匈奴。

再極端一點的,由於衛霍的超高人氣,漢武帝喜提衛霍掛件之稱,反正就是離了衛霍沒法直立行走,啥也不是的那種。】

作為從軍多年的將領,雖然如今身在長安,但是戰場上鍛煉出來的機警卻已沁入骨髓,因此在天幕出聲的第一時間,衛青與霍去病便很快便清醒過來。

衝出房門,迎面便是一句衛霍掛件劈頭蓋臉地砸了下來。

第一次覺得這等沙場浴血奮戰而積攢下來的這一分機警是如此的不合時宜。

怎麼就沒能成功一覺悶頭睡到大天亮呢?

不過他們二人很快便調整了過來。

衛青悄悄鬆了口氣。

好在此次天幕是半夜突襲,他無法想象,如果是白日伴駕之時突然聽到此等話語,自己應當擺出什麼表情來面對陛下。

雖說逃得了初一,逃不過十五,明日面君之時,陛下八成還會再提今夜之天幕,但好歹是有了些許心理準備,不至於被突然砸蒙。

霍去病就沒想那麼多了。

這些都是天幕之中的後世沒見識的人的想法而已,何須在意,實情既非如此,他與舅舅的想法陛下從來都是再清楚不過的,如何可能因為這一點點小事就放在心上?

何況這天幕的習慣他都已經摸清了不少,又早已知道陛下雖然最看重的,是打匈奴,但是在彆的方面,也是不遺餘力的,便知道事情絕不是這麼簡單,乾脆老神在在地讓下人搬個坐墊來滿滿聆聽天幕。

【再深入了解一點的呢,知道漢武帝時期的漢朝處於一個絕對的開拓時期,東南西北打了一圈,奠定了中國國土的核心框架,甚至於奠定了整個東亞地區數千年的政治走向。

並根據所處時代的不同對他的評價也因此有些差彆,褒獎的呢,說他是開疆拓土的雄主,貶低的呢,如宋人所言,是“窮兵黷武以邀絕域之功”,總而言之,提到漢武帝,似乎所有的焦點全都集中在了對外戰爭之上,如同他的諡號一般,好像他是為征戰而生的一位帝王。

雖然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打了三十多年的仗,但是他在繁忙的對外戰爭之餘,還是抽空“文”了一下的,儘管很多文治事業最開始也是為了戰爭服務,但就是這麼忙裡偷閒搞的這點文治,由於天賦使然,其文治成就及影響力便已遠超許多以文治而自得的絕大多數皇帝了。

畢竟是個在廟號如此珍貴的漢代搞到了世宗廟號的辣個男人啊。

要知道,世宗可是守成令主的廟號啊!要對漢代廟號的貼切程度有點自信。】

知道天幕這是在誇他,劉徹便放心了不少。

不過……

什麼叫他抽空文了一下?這話說的。

他就不能是齊頭並進嗎?

畢竟他又不用親自上陣打仗,那些文官們難道還想白白食他大漢的俸祿不成

對於朝堂上的事情,他還是十分得心應手的。

?本作者梨遙提醒您最全的《開局給秦皇漢武惡補科學[直播]》儘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宋朝有幸還醒著的人:……

天幕這真的不是在內涵他們大宋的皇帝嗎?

【不過由於出生的太早,加上文治的太徹底,許多傳承了千年,大家已習以為常的一些製度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奠基,再加上前朝那兩顆赫赫閃耀的將星,襯托得漢武帝朝的文治有些黯然失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接下來,就讓我們從幾個方面來淺聊一下漢武帝劉徹那令人總結起來頭頂發涼的文治操作們吧。】

劉徹:???

什麼叫總結起來讓人頭頂發涼的文治?

這是個什麼形容詞?他怎麼有點難以理解。

【首先要提的,自然是漢武朝除了征討匈奴之外知名度最廣的那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

因為這短短的八個字,漢武帝不知道跟秦始皇一起背著禁錮思想的大鍋罰站了多少年,好吧,也就一百來年吧。

董仲舒與漢武帝因為這句話,成為了耽誤中國科技發展的罪魁禍首,雖然一直到漢武帝去世的一千多年之後,中國古代的科技技術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遙遙領先的,雖然儒學直到明清時代,才真正成為皇帝手中禁錮民眾思想最所向披靡的武器,但沒關係,反正漢武帝會背鍋。

誰叫豬豬出名,這句話更出圈呢,是吧。】

劉徹無言以對。

為什麼自己出名反而成為了挨罵對象?你們後世都是一些什麼奇奇怪怪的腦回路啊?

合著雖然自己已經死了一千多年了,王朝都更迭了不知道多少個了,但是一千多年之後產生的問題還要他來解決唄?

要是他真的能解決就好了!

始皇帝覺得自己分明比那漢武帝還要冤枉多了。

他明明沒有坑儒,書也留了備份,為什麼還要跟漢武帝一起挨罵?

這真的合理嗎?

【實際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的說法,最早是近代新文化運動時期文人的總結,其最早可追溯到在儒學已經成為官學,儒學氛圍十分濃重的東漢班固在《漢書》之中所說的“罷黜百家,表彰六經”。

而班固如此說的依據,也不過是引用董仲舒對漢武帝所提建議之中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作為一個成熟的皇帝,自然不會被儒學給忽悠瘸了,他當時選擇聽取董仲舒的建議,不過是因為儒學確實比較符合當時的需求,需要這麼一個殼子而已,但獨尊儒術,那是不可能獨尊的。

儒家嘛,搞點學問和禮儀,什麼君君臣臣是可以的,真指望從裡面搗鼓出多少個善於治國的大儒,那他是從未肖想過的。

【但董仲舒最終總結的意見是“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這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罷黜百家的行為,雖然這是更加絕的一招,從此,儒學開始控製了選官,從而讓那些為了能夠在政壇上一展抱負的讀書人都逐漸拋棄了其他的學

科,轉而專心研究儒學??[]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不過這些也都是後話。

因為漢武帝的實際行為其實隻有表彰六經而已。

作為典型的實乾主義信奉者的劉家人,漢武帝本人那絕對是外儒內法,也即十分歡迎大家用儒學外衣包裹一下自己,但是對於儒家內核的接受度,那絕對是存疑的。】

這有什麼好存疑的,那當然是信了,但隻信對自己有利的那一點點咯。

之前他那個曾孫不是已經跟你們總結過了嗎?

他漢家的製度,霸王道雜之啊。

你以為人家從哪裡總結的,在他之前是黃老之術,那還不是從自己身上總結的?

一想到自己要背一千多年之後的鍋,原本對於自己是不是獨尊儒術並不在意的劉徹堅決開始抵製這口鍋扣到自己身上。

他隻有表彰了六經而已!

他要真的跟儒家走得如此之近,後世那些儒生又怎會如此咒罵朕!

還真是倒黴,兩邊挨罵呢。

他那個曾孫可真不會教育兒子,他記得之前天幕就說過,第一個被儒學忽悠瘸了的皇帝就是那個什麼漢宣帝的兒子來著吧。

【畢竟提出這個建議的董仲舒本人,並沒有得到漢武帝的重用,他之所以能有如今這樣的存在感,說實在的,真的得謝謝多年來曆史教科書上的那句耳熟能詳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

與其說漢武帝真正接受的董仲舒的意見是罷黜百家,不如說是其在漢武帝所問治國之天人三策之中的另一個回答,也即建立太學,改革人才選拔製度,這才是漢武帝真正采納的意見。

不久之後,漢武帝開設公立學校之先河,在中央設置太學,此外還下令在全國郡縣都設立學官,為漢朝的人才儲備做出了充分的貢獻。】

公立學堂嗎?

始皇帝若有所思。

倒也的確是個法子。

他之所以不得不在民間任用許多六國貴族舊人,也正是因為初步一統,並無多少本國識字之人才可以由上而下地進行管理。

如果能夠親自培養一批人才,再讓他們深入各地,再行培養,那對於昔日六國故地的控製,至少會比如今好上不少。

此外,那個什麼皆絕其道,勿使並進,也能拿來改良一下。

在學堂之中,隻教授他秦國所信奉之秦法,以法家思想作為治國為官所信奉的準則。

如此一來,想必也能與漢朝的那個儒學產生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

他所唯一欠缺的,那就是時間了。

畢竟他能夠將自己的政令如此堅決的推行下去,他的繼承人能行嗎?

他也不奢求能活到九十六,能跟那個漢武帝一樣活到七十也行啊。

【作為一個冷酷嚴格的人才篩選機器,漢武帝當然不會拒絕儒生,當然,前提得是有能力的儒生。最為著名的,還得是丞相公孫弘,作為漢武帝的丞相,公孫弘能夠以八十之高壽在相位病逝,不得不說,隻單單這一條,就足以使其傲視於漢武朝十三任丞相了。

但我還是得吐槽一句,你漢武朝姓公孫的是真的多啊。】

劉徹:……

天幕你怎麼連人家姓什麼都要管?

還有,他也不是專砍丞相啊,如果能夠順應帝心,他也不會無緣無故取人性命啊。

但這麼些年了,確實很難再找到一個跟公孫弘一樣順手的丞相了。

還是頗為讓人遺憾的。

漢武朝其他被嚇人叫醒的官員更是無語凝噎。

果然,後世人對於他們水深火熱的日子還真是一針見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