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太宗上位計【十四】 還真是死兒子不死……(1 / 1)

【玄武門之變, 這個華夏曆史上最知名的宮廷政變,其真實情況有彆於大眾意義上所遐想的那樣驚心動魄,險象迭生。

翻開史書一看,甚至會對史書之中乾巴巴的描述感到一絲失望。

我們想象中的頂級權謀, 極限拉扯呢?

怎麼什麼都沒有?

這對我們吃瓜群眾也太不禮貌了。

隻能安慰一下自己, 最高端的權謀, 往往采取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在武德九年那個平平無奇的清晨, 秦王李世民大搖大擺地先行進入玄武門設下伏兵, 等待李建成與李元吉進宮。

等到二人行至臨湖殿,就見殿旁突然閃過馬影, 頓覺不妙,想立刻折返, 卻已來不及了。

不過李元吉或許曾經也有過機會吧,據史書記載, 李元吉發三弓而不中,於是李世民一箭射殺李建成, 隨即李元吉也被其餘人射殺。

二鳳他真的, 甚至還給了李元吉三次機會呢。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那有什麼辦法。

好歹李元吉也是上過戰場的將軍, 這水分是不是太大了一點?

不過就這都是最詳細的記載了, 實際上在人家帝王本紀之中,無論是高祖本紀還是太宗本紀, 都隻有輕飄飄的兩個字:“誅之。”】

李元吉氣得臉色通紅。

什麼叫給他機會他不中用?竟然還質疑他戰場殺敵的本事?

想來當時情況一定十分混亂, 他發矢而不中也是理所當然的嘛。

再說了,李世民那小子可警醒著呢,自己屢次派人刺殺, 卻屢屢被他躲過,想來那什麼玄武門之變之時他絕對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肯定在他弓箭範圍之外!

還有,這什麼狗屁天幕,著實大不敬。

帝王家如此慘案,竟然仿佛成了你們眼中的一幕戲一般。

那他們堂堂皇子算什麼,難不成竟成了供人取樂的伶人不成?

李世民:……

道理他都懂,但什麼叫最高端的權謀往往采取最樸素的烹飪方式啊?

你們後世之人實在有點奇怪。

再說了,玄武門守門之人對自己的命令自然不會反抗,他帶著這麼多人呢,不大搖大擺地進入玄武門要怎麼進?

偷偷摸摸地也進不去啊。

【而且,其實大家對於即將會擁有這麼一場“兄友弟恭”的奪嫡之爭心裡都是很有些數的。

畢竟看看李淵封李世民為皇太子的詔書中對於李世民當時那一長串一口氣念不完的官職名稱吧:天策上將、太尉、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益州道行台尚書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領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上柱國、秦王李世民。

而且這些官職全是實權,沒有虛職。

真是得看看史書才知道當時的李二鳳陛下是什麼被打壓的小可憐啊,那簡直是將唐初政權拿在手裡把玩的超級大BOSS。

李建成不害怕才有鬼呢。

除了太子之外,還有一位皇子既有實權還有名望,傻子都知道必有一場廝殺。

不過吧,時至今日我也想不明白,李淵為什麼這麼大權力都給了,卻偏偏不願意給太子之位,甚至還在幻想大家一家和睦?】

前朝的皇帝聽罷天幕,簡直是目瞪口呆。

啊這,他們也屬實想不明白啊。

莫說這還不是太子的待遇,便就是太子,他們也萬萬不可能給這麼大權力啊?

給了這麼大的權力,卻不立人家當太子,是這個皇帝乾得太舒服了,想提前升天的節奏嗎?

李淵真的沒有被架空嗎?

劉徹一針見血地分析道:“都直接在宮門口政變了,呆在宮裡的皇帝一點風聲沒聽到,還能沒被架空?這誰信啊。”

劉邦則很是佩服。

這李世民竟然還讓他爹舒舒服服當了好幾年的太上皇?

還挺客氣。

【不過李世民還是擔心自己的意思傳達的不夠到位,可能是生怕嚇著朝臣,在發動政變之前還不忘向大半個朝廷官員群發預告,甚至還積極詢問他們的反饋意見。

二鳳真的,我哭死,他真是好體貼一皇帝哦,竟如此關心未來屬下的身心健康呢。

朝臣們的反應也比較有意思,激進一點的,立馬表示自己早就想秦王這麼乾了,絕對支持你乾一票大的!

穩重一點的嘛,就默不作聲。

不說支持,但也絕不反對。

美名其曰,表示中立。

但直到玄武門之變發生的那一天,無論是李淵還是太子一黨,並沒有人收到任何風聲。無論是支持的還是中立的,大家都選擇了對皇帝緘默不語。

不支持太子也不支持秦王我能理解,天子純臣嘛,單單效忠於皇權,效忠於當朝皇帝嘛。

但連李淵也什麼都沒收到,這就非常意味深長啦。】

劉徹:……

就算是他祖母還活著的時候,自己對於朝堂的掌控力都比這什麼李淵強吧。

這種皇帝,他著實第一次聽說。

算了,作為皇帝,竟然還會被臣子功高震主,活該被人政變。

劉邦終於痛快了。

好,這次是完全不羨慕李淵了。

運氣好靠兒子打江山又有什麼用啊,不是自己的本事終究不是自己的。

堂堂一個開國皇帝,對於朝臣的掌控力微弱到了這種程度,隻能說,沒有現在立刻馬上大笑出聲,是自己最後的一點良心。

李世民忍不住輕咳一聲。

哎,這話說的,他既然有把握通知他們,自然就有那個不被暴露的自信。

再說了,即便是真的去禦前告狀,他也沒有什麼好怕的。

他父皇敢動他嗎?

不行,要低調,不能飄。

但方才天幕有句話說的甚有道理。他的權勢已到如此地步,為何他阿耶就不能直接把太子之位給他呢?還得辛苦自己勞碌一場?

算了,自己奔波一場也好,聽天幕的意思,自己登基之後,他阿耶還好端端地活了好幾年呢。

當太子哪有當天子痛快啊。

本來就活得不夠久了,再多當兩年太子,怕不是要被他阿耶氣得再少活上幾年。

以孝治國,以孝治國。

李世民察覺了自己心裡大不敬的想法,趕緊默默念了幾遍。

【當然,李淵心裡應該也是有數的,他雖然能力不行,但是也不至於真的愚蠢到這一份上,或者說,之前隻是他不知道從哪裡來的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成功端水吧。

又或者,他原本就是想著能端一天是一天,不行了再說,反正按照他對自己兒子的了解,自己的榮華富貴肯定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看看《舊唐書》的記載,我個人偏向於李淵對於這一天的到來接受程度十分良好,應該並非是毫無思想準備。】

李世民堪堪保持了自己良好的修養。

他覺得天幕說的有道理,按照他阿耶的性格,搞不好還真是那麼想的。

【玄武門之變發生之時,李淵正泛舟於海池,李世民一方面在玄武門設兵伏擊,另一方面也派尉遲敬德佩甲持矛前往李淵處,李淵見狀先是大驚,詢問尉遲敬德的來意。

尉遲敬德則義正言辭地表示,太子與齊王叛亂,李世民正發兵誅之,派自己過來保護李淵。

李淵當時的反應是“高祖意乃安。”

誒,於是李淵就這麼平靜地接受了這一事實呢。】

李建成和李元吉此刻已然是面如死灰。

知道他爹不靠譜,沒想到會這麼不靠譜啊!

還真是死兒子不死貧道啊。

是了,反正跟李世民直接相爭的是自己又不是他,說到底自己與老二都是他的兒子,無論心裡怎麼想,至少在面上還是得給個體面。

所以倒黴的果然就隻有他一個是嗎?

想想如今李世民那已然衝天的權勢,如今又有這天幕做保,閉著眼都知道李世民會怎麼做。

他還不想死啊!

【比李淵更平靜地是身邊陪侍的裴寂等人,在李淵詢問該怎麼辦的時候,陳叔達與蕭瑀更是直接表示:“秦王功蓋天下,率土歸心,不如委之以國務。”

李淵聽罷,直接道:“善!此亦吾之夙誌也。”

於是三天之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兩個月後,李淵詔令傳位於太子,自己退位當了太上皇,李世民遂即皇帝位,時年二十八歲,是為唐太宗。】

蕭瑀此刻正好在李淵身邊,頓時感受到了來自李淵的凝視。

頓時額頭有些冒汗。

啊這,陛下看我做什麼。

如今天幕所說的場面,不正是陛下您自己一手造成的嗎?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若是您早點下定決心,改立了太子,也就改立了,搞不好後世人還會誇讚您一聲有識人之明呢。

畢竟觀漢朝曆史,還是得立賢啊!

現在嘛……

蕭瑀在心中默默嘀咕,恐怕現在便是陛下想要改立太子也晚了。

誰家知道了自己能馬上做皇帝,還願意當太子的啊。

秦王他又不傻。

再說了,陛下您有什麼好怪罪他的,要不是他給台階給的夠快,能讓您成功接上後面那句話嘛。

當然,這話嘛,他自然不會同李淵道。

“天幕所說局勢已然如此,臣亦無能為力啊。”

李淵:……

【曆史會永遠銘記這一場看起來甚至泛善可陳的政變,甚至將其寫入曆史教科書之中,並不是因為這是唐朝的第一場宮廷政變,也不是因為這場政變有多麼轟轟烈烈,比這更慘烈的政變俯拾皆是。

它能穩坐第一把交椅,不過是因為,這是貞觀之治之前的一次小小的插曲。

也不過是因為這是唐太宗這位對華夏曆史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君王上位的前奏,因此被賦予了額外的意義。

所以說,菜才是原罪啊。】

菜?

什麼菜?

沒明白,不過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句“貞觀之治”啊!

能被稱得上xx之治的,毫無疑問,保底是個國泰民安的治世啊!

剛剛登基的李世民看著各地的奏報,頓時乾勁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