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第 331 章(1 / 1)

陸家的書房裡頭, 景年坐在他的專用小書桌前握筆練字,神情懨懨,眼圈泛紅,像被雨打濕了混身絨毛的小狗崽, 怪可憐的。

陸蓉趴在窗戶邊上看著, 心裡頭不落忍, 轉過身小聲跟林鴻方求情:“林爺爺, 年哥兒剛挨了打,就彆讓他練字了吧。”

林鴻方笑眯眯道:“他挨打跟他練字, 那是兩回事, 今日挨了打不練字, 明日摔一跤不讀書, 後日若是牙疼背癢的,也在家歇著,那這學是不是也不用上了?”

陸蓉無言以對, 默默點了點頭。

林鴻方繼續道:“學習,貴在堅持。”

他見多了天賦上佳的孩子, 仗著有幾分聰明, 不把其他人的努力和堅持當回事。

有些人確實怎麼努力,缺那麼一點兒天賦,就是卡在了半路。

可天底下多得是聰明人, 最可怕的是,那些聰明的人還曉得勤奮努力。

陸景堂就是這樣的人,林鴻方相信,他在離開學堂的幾年裡, 一定沒有放棄學習, 哪怕沒有新的學習機會, 曾經學過的知識他也是在不斷溫習。

否則他後來再入學堂,光識字就需要花一段時間,哪至於幾個月便過了縣試,一路順風順水拿下小三元。

好在他的小徒弟也不差,雖然偶有貪玩調皮的時候,乖也是真的乖。

剛還哭得眼淚汪汪,他說一句,今日字還未練。

小家夥兒眼裡噙著淚,一邊哭一邊去練字。

陸蓉不敢再給景年求情,怕耽誤他讀書,阿兄說了,林爺爺是極厲害的老師。

雖然陸蓉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阿兄說林爺爺很厲害,卻不願意讓年哥兒拜師。

這麼久接觸下來,林爺爺書教得怎樣她不是很清楚,但人是很好的,對她對年哥兒都很好。

“我去做飯。”陸蓉說:“您中午想吃些什麼?”

林鴻方捋了捋胡子:“用醋漬個胡瓜吧,天熱,胃口不好。”

陳朔早就回京了,林鴻方一人在村裡住著,家裡有個老仆負責掃灑,洗衣做飯的也能乾。

不過他與景年家關係親近,平時陸楊氏經常留飯,最起碼吃飽穿暖是沒問題的,管景年老師一口飯,添雙筷子而已。

家裡現在條件好多了,賣紙的生意現在給二房做,給他們分成——陸景堂是讀書人,家人短期做些小生意還行,一直乾買賣活,就該影響他科考了。

士農工商,如今的大雍朝雖說加了恩,商家子三代後即可參加科考。

但他好好的農家子,硬要說也能算耕讀之家,實在沒必要為了一點兒錢財影響往後的發展。

至於陸文仲和小劉氏賣紙會不會影響三郎四郎,經過這兩年觀察,二房夫妻倆基本上已經放棄讓那倆雙胞胎走科舉路了,完全看不到希望,連他們三叔都不如。

這生意大房不再出面,就不好分成再占大頭,不過分成每年也能拿個十來兩銀錢。

陸景堂讀書不怎麼花錢,還老往家裡拿錢,他是廩生,每月有廩米,自己吃是吃不完的,還能拿回家。

廩錢一月一兩,不多,但也不少,這些有來路的錢,他都給家裡了,一年到頭加起來也有十多兩銀子。

還有田地裡的出息,這幾年老天爺給面子,風調雨順的,地裡收成好,能賣就賣,賣不了的自家留下吃用,多多少少也能攢上幾兩銀子。

族裡還說要補貼他們,讓陸景堂專心讀書,被他拒絕了。

粗粗算下來,陸家一年的收益能有三十來兩!

這錢可不少,便是一大家子什麼事都不乾,隻要不亂花,這三十兩夠一個莊戶人家花兩三年。

陸文元手裡有錢就想買地,陸楊氏不答應,她二郎讀書不管家裡要錢,可往後趕考不能一點兒盤纏都不給他準備。

前幾日陸景堂去府城參加鄉試,陸文元跟著去,除了備好的盤纏,陸楊氏還塞了五兩碎銀給陸文元,讓他好好照看長子,多買些魚啊肉的回去,彆讓他隻顧著讀書,把自己餓瘦了。

陸景堂這才剛走,景年就鬨出事兒來,挨了阿娘一頓打還不算,他練著字,忽然想到,等阿兄回來,指不定還得罰他。

越想越難過,景年吸了吸鼻子,腦袋耷拉了下去。

後背突然被輕敲了一下,林鴻方的聲音從身後傳來:“頭正身直,坐好了!”

景年立刻挺直脊背,抿著唇繼續練字。

他才不傻,亂寫還是要重寫,還不如一開始就好好寫,寫完了就能去玩了。

景年現在長大一點兒,終於明白練字不是玩兒,練字一點兒都不好玩兒了。

但是他答應過阿兄會聽先生的話,好好讀書,好好練字,不能言而無信。

認真寫完三張大字,拿給先生看過,林鴻方圈了寫得好的出來,一張大字上,能得三四個紅圈。

“不錯。”林鴻方頷首道:“晚些時候再寫兩張。”

景年到底年紀太小了些,手小無力,練多了也不好。

“是,先生。”景年乖乖應道。

他有個優點,心大想得開,上午還發愁等阿兄回來要挨罰,中午吃了頓好的,煩惱頓時飛到了天邊。

罰就罰吧,那也得等到阿兄回來再說。

中午休息了一會兒,下午立刻追著三郎四郎屁股後頭,跑出去耍了。

看見兩個兒子跟小他們好些歲的堂弟玩得歡實,小劉氏心累到什麼都不想說了。

一起入的學,侄子已經拿了小三元,參加鄉試,她兩個傻兒子,彆說下場科考了,就差沒落到啟蒙班去,陪剛入學的蒙童一起上課。

照這個進度發展下去,指不定等年哥兒去科考了,他們兩個還在學堂混著。

不過小劉氏心裡也有計較,她家孩子不成器,大房的孩子出息啊!

他們跟大房關係親近,她家三郎四郎同大房的幾個孩子也處得好,往後二郎發達了,當了老爺,他們就是那叫什麼,雞犬升天!

所以三郎四郎帶著景年混著玩兒,小劉氏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沒看見了。

兩個混小子跟不上二郎的步子,隻能給五郎當當玩伴,五郎也是個讀書種子,這麼小就開始讀書,以後當了老爺,就讓三郎四郎兩個,給他跑個腿也成。

不像那三房的,當初她公公婆婆多捧著小叔子和大侄子,為了陸景賢讀書,硬是逼著二郎退了學。

族長還因為這事,將她公公婆婆好一頓訓。

結果呢?小叔子說是趕考,其實拿著家裡的血汗錢在外頭花天酒地,死都死得不體面。

人已經沒了,難聽的話他們也不想說。

沒想到那個陸景賢以往表現得謙和有禮,能為了自己繼續讀書,唆使他阿娘拿肚子裡的孩子相要挾。

兩年前陸景堂拿下小三元,陸景賢卻敗於院試,最終隻得了個童生。

若是沒有陸景堂作對比,他這成績算是很不錯了,他阿爹十五才中的童生,他才十四,比他阿爹當年還小一歲。

可偏偏有個陸景堂,十三歲,小三元!

小劉氏是不知道,在陸景堂的那場夢裡,陸景賢這次是考上了的,雖然名次非常靠後,那也是秀才。

可現實中不知道是不是被陸景堂的連中兩元給刺激到了,院試反而沒考好,最後成績還沒夢裡好。

雖說去年的院試,他又去考,而後順利考過。

可去年院試牽扯到一起舞弊案,當科的考生都因此受了牽連,雖沒剝奪功名,名聲上多多少少有了瑕疵。

想到三房的那些事,小劉氏就發愁,現在覺得當初分家時貪那兩間房子,真是大錯特錯,還不如跟大哥大嫂一般,搬出來遠遠的住著舒服自在。

“怎麼這幅模樣,有啥不高興的?”陸楊氏一邊乾活一邊問。

她們兩個都在分紙,將造好的草紙分成一刀一刀的。

雖說大房不出面賣紙了,能乾的活陸文元和陸楊氏還是會搭把手,不然怎麼好意思白拿二房分成,兩人心裡過意不去。

這活兒以前她們都乾不了,不識數啊!

最開始的時候,分紙這活兒歸陸景堂,景年和陸蓉勉強能幫上忙。

一刀七十五張,景年和陸蓉隻能數到十,陸景堂教他們數七個十張出來,再數五張。

因為將步驟變得更繁瑣,就更容易出錯,他們兩個各自數完了還得互相數一遍。

慢是慢了點兒,好歹能幫上忙。

三歲的娃兒都能數清楚,她們不行,真是臉紅。

後來陸景堂要讀書,不好一直讓他乾這個,陸文元陸文仲,還有陸楊氏和小劉氏隻能硬著頭皮學數數。

他們不求彆的,能數到七十五就行。

陸景堂讓他們用景年那法子,學會數到十就能開始練習,數久了也就熟練了。

如今分紙這活兒陸楊氏和小劉氏已經能做得很熟練了,可以邊乾活兒邊簡單聊兩句。

小劉氏歎著氣說:“大嫂,我和孩兒他爹,想搬出來。”

“搬出來?你們要搬家?”陸楊氏一驚,手下動作都亂了,這一遝隻好重數。

她乾脆放下手裡的活兒,扭頭問:“你們想搬到哪兒?”

小劉氏支支吾吾:“大嫂,你覺得,我們搬來陸家村怎麼樣?”

她和丈夫討論過很多回了,如果要搬家,要麼繼續在五裡村,找村正重新批快地換個地兒蓋房,要麼乾脆搬來陸家村。

比來比去,陸家村優勢太多了。

村子大人口多,貨郎來的次數都多一些。

兩個孩子讀書更方便,他們也能離三房遠一些,經常跟大房走動走動。

都是陸姓族人,他們搬過來不至於被排擠,而且經常往這邊跑,也有了許多熟人。

就是種地不方便,這個可以想法子,大哥不也是兩頭跑了好長時間,後來慢慢把田地換成陸家村那邊的。

“搬來陸家村?”陸楊氏說:“好啊!”

搬家之後,她的日子是越過越舒心,對陸家村的印象也好得不得了。

聽她這麼說,小劉氏鬆了口氣,忍不住抱怨道:“大嫂你是不知道,我們在家,那日子真是沒法過了。”

她憋了一肚子苦水要吐,此時開了口,停都停不下來:

“阿爹阿娘你曉得,那心是偏到沒邊了!我們這邊做點兒什麼好吃的,都能讓他們給大郎弄過去。”

倒也不是舍不得給侄子吃一回,可那侄子又不曉得感恩,都分家了,哪還能這樣乾。

原本陸景堂考了小三元,陸滿倉和陸劉氏確實有點兒後悔,哪曉得二孫子這麼有出息啊!早知道他們就跟著大房了!

可那點兒心思還沒來得及動呢,族長親自登門把他們一通好訓,老兩口是委屈又難受。

親孫子得了成績,他們當長輩的,竟還要受氣,這是哪家的道理?

這心裡就存了怨氣,本就跟大房不親近,如今得罪不起,怨氣撒不出去,更憋得難受。

好在大孫子也爭氣,也考了秀才。

那第一名是秀才,後頭不管多少名都是秀才,有啥區彆,沒區彆。

老頭老太這樣安慰自己,乾脆一條道走到黑,往死裡偏他們大孫子。

偏心偏心,說明得有個比較才能看出偏來。

大房搬走了,還有二房啊!

恰好二房還有一對不成器的雙生子,讀了三年書,什麼名堂都沒讀出來。

陸劉氏說,這可不是他們耽誤孩子,就是三郎四郎不是讀書種子!

這委屈忍就忍了,誰讓兒子不爭氣呢。

小劉氏憤憤道:“還有三房那些人,一個個跟染了腦疾似的。”

她偏過頭:“大嫂你最近見過大郎和二娘沒?”

陸楊氏搖搖頭:“我到哪兒去見他們。”

小劉氏直歎氣:“你不曉得,三房那幾個孩子,一個個陰沉沉的,看著就讓人心裡頭膈得慌。”

“還有三弟妹,動不動就打孩子,以前沒發現她脾氣這麼壞。”

一個院兒住著,隔壁一天到晚,連點兒笑聲都聽不著。

陸楊氏想了想:“小六郎如今有三歲了嗎?”

“兩歲半。”小劉氏皺眉道:“那孩子……怪得很,他阿娘也不怎麼管,我次次回去,見著他在地上爬,有一回摳著地蟲往嘴裡塞,嚇得我趕緊給他丟了。”

那孩子還生氣抓她。

“生吃地蟲?”陸楊氏想到地蟲在孩子嘴裡扭動,又惡心又難受。

她家裡最難的時候,也沒讓孩子吃過地蟲,五郎還怕那東西。

“我是真不想跟三房摻和了。”小劉氏說:“大嫂你說,大郎都是秀才了,能掙錢,家裡還有好幾畝地,怎麼就把日子過成那樣。”

人家家裡頭沒地的,租著彆人家地也能把日子過下來。

三房就算人手不足把地租出去,吃租子也能過得舒舒服服。

她覺著,那一家子,像一池渾水,看不清底下積攢了多少淤泥河沙,在邊上站久了,也得陷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