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女神蘇醒的消息後,李察乘坐順風船趕往了歐塞爾城。
這次五國戰爭,哈蘭德領在南方拿下了瑞克斯公爵領,有了一個穩固的據點,每次哈蘭德領魔法船隊南下,都會在銀月島、索亞城堡停留一天休整。蒸汽船隊順便運輸一些貨物發賣,用來補貼軍費。
索亞城堡距離喀納斯城堡三十多公裡,位於瑪雅河入海口附近。整座城堡正好處於一個天然的港灣中。
東海岸這個王國非常重視海洋貿易,沿海港口城市都比較繁榮,索亞城堡儘管比不上喀納斯城堡規模龐大,也是東海岸第三大城市,定居人口超過了十萬人。
按照李察前世的城市劃分,索亞與喀納斯,實際上應該處於一個城市中。
但是在晨曦位面,兩地相距三十公裡,中間有大片的農田灘塗,管理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劃分為兩個城市管理。城市的官僚,也由中央直接任命。
常駐人口超過十萬人的城市,放在哈蘭德領同樣是有數的大城。一百多萬平方公裡土地上,僅有威廉堡,黑河堡,伊斯特城堡,楓葉城堡四座城堡的人口超過十萬人。
其中威廉堡人數最多,總人口將近四十萬人,黑河堡緊隨其後,總人口恢複了最鼎盛時期,擁有二十七八萬人。
伊斯特、楓葉堡兩地因為喬納森、愛德華公爵遷徙了大量人口,現在僅剩下十餘人萬人。
威廉堡是李察三十年經營的重點,黑河堡更是當年格蘭特王室北疆領地核心。伊斯特城堡同樣是當年喬納森公爵領首都,楓葉城堡愛德華公爵家族也有百年經營。哈蘭德領本土一百六十多座城堡,隻有這四座人口超過十萬人。
僅次於以上四座城堡的,還有永恒城堡,普裡蘭城堡,萊特堡、帕拉尼城堡,聖菲斯城堡,灰熊堡、國王堡、鬆桃城堡等中型城市,人口數量都超過了五萬。
永恒城堡是福克斯公爵領首都,普裡蘭城堡擁有大量的駐軍,兩地的戶籍人口都已經接近了十萬人。國王堡,鬆桃城堡因為鐵路經過的緣故,也在快速發展中。
此外因為煤礦開采的緣故,圖倫城堡人口增加非常快,已經擁有了超過六千名礦工,加上配套的行政人員,青壯男性高達八千,算上老幼婦孺,戶籍上的人口也接近了五萬人。
剩下的城市人口數量都在五萬以下,有一些新規劃的括荒據點可能也就幾百人。
根據戶籍部門大致統計,加上建設中的小城市。哈蘭德領本土地區,城市人口總數接近三百萬人,大致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儘管李察已經開始發展異界版工業革命,但是哈蘭德領農業發展現狀還無法供養太多的閒人。整個領地雖然不缺糧食,但是超過百分之七十九的人口卻是農民。一旦大量減少農民數量,必然造成土地拋荒,糧食減產、供應增加,造成的問題必然非常嚴重。
況且哈蘭德領的農民都分到了農田,擁有較高的生活水準,不會主動進入壓榨嚴重的工廠做工。李察的三觀也不允許他像早期的工廠主一樣,嚴酷的壓榨工人、消耗人命。更不會像英國一樣,搞出羊吃人運動。
哈蘭德領發展工業,主要依靠內外兩個市場,內部市場不算紅月位面,總人口大約兩千八百萬人。外部市場主要是格蘭特王國市場,擁有人口五千萬人,斯塔尼克大公國市場,擁有人口千萬人。萊恩王國、德隆王國兩大市場,儘管地方保護非常嚴重,政府還嚴厲打擊哈蘭德領商品,但是依舊能為工業化發展提供龐大的利潤。
實際上內外兩大市場相當於哈蘭德領殖民地,將近一億六千萬人口規模的龐大市場,供養著哈蘭德領工業化的幾十萬人口。
最起碼工業化初期的幾十年,李察根本不需要擔心利潤。
況且哈蘭德領還製定了嚴厲的保密法令,限製工業技術的擴散,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技術擴散的時間。周邊國家想要學習哈蘭德領搞工業化,不僅需要在政治體製上做一定改革,還需要培養工程師、技術工人等階層,沒有三五十年時間,絕不可能成功。
再給李察三十年的先發優勢,哈蘭德領必然成長為一個龐然大物,根本不害怕競爭。
今年拿下的瑞克斯公爵領是真正的富庶之地,這裡不僅有東海岸首都,還有第三大城市索亞城堡,人口超過十萬人的城市達到兩個,距離還非常近。這片區域的人口密度,僅次於哈蘭德領核心區域,實際上繁榮程度超過了諾蘭城。
李察心中清楚,瑞克斯公爵領因為大力發展海洋貿易的緣故,城鎮化水平超過了百分之十五,在晨曦大陸的封建王國中,已經算比較高的水準了。
李察在索倫城堡等了七八天,等到了薩頓的順風船,前後用了不到半個月時間,就趕到了歐塞爾城堡。此時晨曦教會的重要人物已經趕回來大半,距離遠的可能還需要一個多月時間才能返回歐塞爾城堡中。
見人數已經來了大半,聖約方決定不再等了,很快就通知眾人開會。
開會的地點也定在了晨曦大教堂中。
李察不僅是晨曦女神神眷者,同樣也是晨曦教會的聖徒,又是一名傳奇法師,儘管沒有在晨曦教廷擔任職務,卻已經算是晨曦教會的核心了。同李察地位類似的塞納,卻因為要在公主陵墓堵門,所以無法返回總部大教堂,隻能派遣麾下的牧師乘坐哈蘭德領魔法船送上了密信。
晨曦教會教宗聖約方坐在講經台中心,晨曦女神蘇醒後,聖約方壓力大幅度開始減輕。
聖約方說話不緊不慢,卻非常有條理,話音聽上去有一種溫和卻又威嚴的感覺,特彆的矛盾。
這名教皇算是一位奇人,已經有三百六十多歲年齡。
正常的來說,牧師這個職業儘管實力強橫,實際上卻是借助女神的力量,僅僅能增加少數壽命。比如一名傳奇騎士,正常壽命超過一百六七十歲,而傳奇牧師的壽命,往往不超過一百二十歲,當年李察見過的馬維拉,就是不到一百二十歲壽儘。
不過牧師們講究精神不滅,靈魂長存。牧師死亡之後,靈魂會進入晨曦女神的神國,成為神國的戰士與英靈。
到了馬維拉這個等級,靈魂將會保留全部的意識記憶,相當於以另一種狀態重生。
聖約方的一生比馬維拉幸運,他在七十多歲的時候帶領一支小隊發現了一株生命之樹,收集了超過六瓶生命之水。探險小隊分彆飲用之後,六名成員增加了二百歲生命。此後漫長的人生中,聖約方的運氣依舊非常驚人,他曾經進入過神秘之地,飲用過不老泉水,又增加了六十年壽命。
相比傳奇牧師,聖約方憑空多了二百六十年壽命。
正是因為飲用了生命之水、不老泉水等奇物,聖約方才擁有了漫長的壽命,晉升傳奇四階後,成為了晨曦女神第二十六任教皇。
在曆代教皇中,聖約方也是實力靠前之人。
李察看過晨曦教會的聖典,裡面清楚的記載了前後二十六任教皇的生平。儘管每一任教皇都是傳奇,但是掌握的力量根本沒有可比性。
晨曦教廷大多數的教皇,基本上都是在四五十歲,初入傳奇接任,年老體衰之時晉升為傳奇四階,實力達到了頂峰。
曆任二十六任教皇,晉升傳奇四階的高達十七人,僅有九人晚年沒有晉升傳奇頂峰,最弱的兩人,僅有傳奇二階。傳奇二階牧師雖然是非常強大的職業者,但是神器的力量根本發揮不出多少,放在晨曦位面中,根本算不上頂層戰鬥力。
尤其是對七神教會這種頂尖勢力來說,傳奇二階的教皇說出去都有些丟人,一般來說實力不強的教皇,也不敢在外面活動。因為教皇掌握一件神器,一旦在外面丟失,就是天大的事情,也是晨曦教會無法承受之重。
聖約方五十七歲晉升傳奇,九十八歲才成為了教皇,當時他已經是傳奇三階牧師,實力已經是晨曦教會第二人了。
本來按照晨曦教會的傳統,上一代教皇進入神國之時,下一任教皇儘量選拔年輕人。但是因為聖約方擁有更長的壽命,老教皇聖伊思才推薦他做接班人。
進入一百一十六歲時,聖約方晉升為傳奇四階,走到了傳奇境的頂峰。
此後將近二百五十年,聖約方成為了晨曦位面真正的強人,他掌握了一件神器的力量,比一般半神都要厲害幾分。
正是因為擁有頂級戰鬥力,晨曦教會實力才能擴充,穩住在七神教會的排名。
聖約方的容貌相當普通,儘管先後飲下生命之水,不老泉水,看上去依舊像一個溫和的老人,尤其是最近幾年,聖約方壽元即將耗儘,臉上已經有些灰白蒼老之態,仿佛一個行將就木的人。
但是三百年來積攢下來的威名,晨曦位面的強者,都不敢挑戰這位壽命不長老人。
聖約方所剩壽命不多,晨曦教會面臨的形勢卻非常嚴峻。
儘管李察晉升為傳奇,最近三十年哈蘭德領實力暴增,但是在最頂層戰鬥力上,即使李察掌握了星光炸彈,依舊比不上半神,同傳奇三階的牧師、魔法師交手,也未必能穩穩占據上風。
一旦聖約方靈魂進入神國,紅月位面的局勢必然失衡。
紅月位面守不住了,還會丟失一件晨曦神器,對女神的影響會異常嚴重。不僅會延長女神蘇醒時間,還會損傷女神的根本,損失神格、神性。
這個坎過不去,晨曦教會必然要收縮力量,跌落排名。
七神儘管當年簽訂了神靈契約,不會親自插手、乾預凡俗的戰爭,但是晨曦教會實力衰弱,恐怕宗教戰爭必然要降臨。
到時候,晨曦教會將會處處被動。
每次想到這種情況,聖約方都會憂心忡忡。
內心壓抑了將近三十年,總算是苦儘甘來,等來了異常重大的好消息,女神提前蘇醒了。
晨曦位面以人類為主傳播信仰的,共有七位神靈,其中光輝之神、真理之神,公平與正義之神,財富女神都是多元宇宙神靈。根據當年簽訂的神靈契約,以上四神不能以真身、聖者之軀的形態在晨曦位面活動,四神的神國也不能遷移到晨曦位面上空。
光輝四神讓步妥協,換取了可以在晨曦位面公開傳教的承諾,如今光輝四神在晨曦位面影響力,遠遠超過了晨曦、王權、大地三神。
在七神時代,大地之神本體隕落在亡靈大君手中,聖者之軀也被亡靈大君侵染封印,僅僅保留下兩位神靈化身。此後儘管晨曦女神殺死了亡靈大君,救出了大地之神的聖者之軀,三千年來大地之神本體也在複活中。兩大化身隻能勉強守衛神國大門,根本不敢輕易進入晨曦位面中。
王權之神情況同樣非常嚴重,儘管靠著出工不出力,王權之神撐過了七神時代,打敗了規則巫師,驅逐了亡靈大君,封印了兩位龍神。
但是在獸人之神入侵的戰鬥中,王權之神卻是神戰的主力,被兩位獸人神靈重創,就連神格都嚴重破損,千年來依舊在沉睡中。
晨曦女神在封印龍神之戰中受傷,兩位神靈化身多年來都不能輕易移動,一位神靈化身同兩位半神鎮守神國大門,一位半神在維持晨曦神國運轉。一位化身同一位半神守護世界樹,防止外敵的入侵。
如今女神蘇醒,儘管傷勢沒有恢複,還不能輕易出戰,卻能讓一位半神騰出手來,可以降臨到晨曦位面中。
通過聖約方的講述,李察終於明白,晨曦女神的七位從神中,沒有一人隕落在殘酷可怕的七神時代中。
這已經充分說明,女神是一個護短的人,不會輕易讓追隨者陷入異常危險的環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