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下旬,哈蘭德家族與格蘭特王室完成了領地交換,紮克利帶著鐵獅軍團南下,進入了哈勃公爵領。
鐵獅軍團南下後,北疆防線出現了很大的漏洞,李察帶著四省聯軍開始快速撤軍。
幸好去年獸人損失慘重,今年沒有心思入侵,要不然抓住了鐵獅軍團南下漏洞,從安妮斯、索尼婭兩條山穀通道進入北疆,北疆幾個行省搞不好會損失慘重。
最近幾年格蘭特王國行省建製不斷地變動。
先是爆發了內戰,平定叛亂後將南方三伯爵領地化為中央行省。
然後通過支持喬納森家族複國,從喬納森公爵領劃出了格羅塔行省。
今年南征王室又用格羅塔行省交換南方領地,北疆地區中央四行省又變回了三行省。
十餘年來,格蘭特王室在南方的力量得到了極大地擴張,先後建立了六個中央行省,一個伯爵領。直轄領地擴張了十二萬平方公裡,每年的經濟收入也增加了六十萬金幣,掌握的力量大增。
今年開戰後,羅傑國王又一次選擇了擴軍,開始向全國範圍內招募人才,準備新建一個王室近衛軍團。
如果新軍團組建完成,王室直轄的主力軍團將達到九個。包括五個王室近衛軍團,四個軍團邊軍,總人數接近二十萬大軍。
到時候邊軍也將分為南北兩部,北境軍團、狂獅軍團駐紮在北疆三省,灰熊軍團、鐵獅軍團駐紮在南方新建三省。
王室近衛軍三個軍團駐紮在諾蘭,剩餘兩個軍團也暫時屯駐在南方三省。算上吉斯、杜蘭兩公爵留下的主力軍團,新建領地貴族聯軍,南方新擴張領地總有駐紮了十五萬大軍。有這十五萬大軍坐鎮,新擴張的領地足以擋住德隆、東海岸兩國的窺探,維持穩定了。
維持十五萬軍隊對德隆王國征服區占領,短時間內可能會虧本,長時間內卻是一本萬利的事情。征服了超過三百萬人口的占領區,格蘭特王國的國力也會暴增。
無論是王室還是貴族,有了新領地,軍事力量必然會擴充。
除了王室之外,哈蘭德家族的發展也非常迅猛,算上今年交換的新領地,哈蘭德公爵領增加了三萬五千平方公裡土地,領地面積已經有十二萬八千平方公裡,排在了格蘭特王國第四名,僅次於格蘭特王室、斯塔尼克大公、約克公爵領。
哈蘭德公爵領總共下轄六個郡,分彆是東格羅塔郡,西格羅塔郡,哈蘭德郡,洛薩盆地郡,鹽湖郡,雄鷹山脈南部郡。
整個雄鷹山脈中東部地區,幾乎都被哈蘭德公爵領包含在內,黑河流域三分之一地區都歸屬哈蘭德領。
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綜合實力,哈蘭德公爵領已經超過了喬納森、福克斯、愛德華三公爵,排在了北疆第一名。
從九月中旬開始撤軍,返回領地之時已經是十月上旬。
這一次南征,北疆地區貴族再一次大獲豐收。
貴族聯軍僅僅打了一次規模較大的戰鬥,四省貴族加起來傷亡才一千多人,就受封兩個男爵領。
沒有獲得爵位的貴族,通過這次南征也收刮了不少金幣,撈到了不少人。
李察作為指揮官,當然拿到了最大的一份,從戰亂地區抓走了十三萬人口,加上新領地劃分的十七萬農奴,六萬自由民,今年並入哈蘭德公爵領的人口將達到三十六萬人。再加上自由遷徙來的自由民,繁衍的新生人口。
今年年底統計的人口,恐怕會超過一百四十萬人。
一百四十萬人口,分散在十幾萬平方公裡土地上,開發程度依舊不高,哈蘭德領境內,依舊有大片的荒山野嶺。
返回領地後李察不斷地開始簽發調令,將哈蘭德領的官僚調到新建的東格羅塔郡。
東格羅塔郡面積三萬兩千平方公裡,大部分土地是喬納森公爵經營多年的領地,小部分是拉赫行省黑河流域地區,算是北疆人煙稠密的地區,雖然遷徙到了斯塔尼克大公國不少,王室也帶走了自己的支持者,現在依舊有十七萬農奴,六萬自由民。
以前這片土地上有大小十三家世襲貴族,這些人都是喬納森公爵家的封臣。喬納森公爵複國之後,這些封臣都追隨喬納森公爵去了斯塔尼克大公國。作為交換條件這塊領地被乾乾淨淨交還給了格蘭特王室,新建了格羅塔行省。
現在格羅塔行省內部有四位世襲貴族領地,其中就包括李察的三叔受封的伯尼男爵領。其他三位世襲領地分彆是何塞男爵領,維達男爵領,格魯芒男爵領。
今年組建的乾涉軍,這四家貴族聯合出兵兩千人,雖然沒有立下大的戰功,好處卻沒少撈,每一家都抓到了兩三千農奴,實力稍微有些提升。
通過與王室簽訂交換領土協議,這四位男爵全部轉為哈蘭德公爵領的封臣。
因交換領地有些吃虧,在李察的要求下,一起轉過來的還有夏普,索羅斯,羅恩三個男爵領。
現在哈蘭德公爵領之下,已經有七個世襲貴族封臣。領地內部的軍官中,少數人立下的戰功距離封爵已經比較接近了。
馬丁與他的長子,積累下的軍功已經有七個大功了,洛蘭、洛斯特、維托三人立下的軍功,都超過了五個大功。就連後起之秀詹寧斯,名下也有四個大功、八個中等功。
這些人年紀不算太大,最年長的馬丁剛剛五十歲,還能在哈蘭德領服役十幾年,若是順風順水,都有很大的機會晉升世襲貴族,成為哈蘭德家族的封臣。
格羅塔行省劃給哈蘭德家族後,地方上的官僚一部分調到了拉赫、格達行省,尤其是高級官僚,都是宮廷貴族,直接為格蘭特王室服務的人,這些人李察也不可能使用。中低級官員,倒是有不少本地人留了下來,對這些人需要哈蘭德領高層官員甄彆,合適的會留用。絕大部分的位置,尤其是重要的位置,隻會留給哈蘭德領自己人。
為了避免交接時出現亂子,最近這段時間上上下下盯得非常緊。
領地交接後,府庫中的錢幣被搬了一空,糧食輜重留下了不少,與南方領地對衝。
李察返回領地後,安頓好了東格羅塔郡的事情,十月下旬去了雄鷹山脈北部地區視察。主要視察的雙星,河岸、峽穀、尼特、颶風等北方邊境城堡。
翻過了主峰,雄鷹山脈北部地區地勢漸漸平坦,幾十公裡外就有大量獸人部落放牧,沿著雄鷹山脈北麓地區活動,無疑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也就李察這種戰爭經驗豐富,膽量很大邊境貴族,才不會害怕危險,敢在雙方緩衝區活動。
哈蘭德公爵領境內,共有六條大的山穀可以穿過雄鷹山脈地區,從東到西依次是索尼婭山穀,安妮斯峽穀,北方峽穀,塔尼山穀,颶風峽穀,普拉托斯山穀。
這幾條山穀都能通過大軍,每一條山穀都需要駐紮大軍頂住獸人。
隨著鐵獅軍團紮克利部南下,哈蘭德公爵領的防守壓力大增,需要在索尼婭峽穀,安妮斯峽穀方向增兵。
幸好這個區域已經建立了雙星城堡,鐵獅城堡,河岸城堡,形成了完整的防線,不需要哈蘭德領耗費人力物力,隻需要在這個方向上駐紮大軍。
李察帶著軍隊返回北疆後,立刻派遣第一大隊,第五大隊,第十三,第十四四個大軍,帶著兩千名輔兵駐紮在這道防線中。
因為距離威廉堡太遠,這支部隊歸總部指揮不通暢,李察任命了索羅斯為格羅塔方向總司令,指揮東西格羅塔兩郡駐軍。
東格羅塔河郡指揮官任命了馬丁,統一指揮四個步兵大隊,兩千輔兵,總兵力八千人。
西格羅塔郡同樣駐紮了四個步兵大隊,國王城堡中還駐紮了一支偵查騎兵大隊,李察還將新建的第二魔獸騎兵大隊放在西格羅塔河郡。加上魔法熱氣球隊伍,這個郡駐紮的正規軍超過了八千人。
算上三千多輔兵,兩郡正規軍共有一萬四千人,輔兵五千人,治安軍兩千人。
即使駐紮了兩萬大軍,這個方向依舊不穩。
等領地今年四千新兵完成了訓練,李察會將這四千名經過完整訓練的新兵編入十個新編大隊,繼續向這個區域增加三個大隊步兵,並且增加魔法熱氣球偵察小組,增加投石機組輔兵,將總人數增加到兩萬八千人。
從去年秋天開始,哈蘭德領開始在塔尼峽穀北部修築城堡,耗時十三個月,動員了八千勞工,今年九月份尼特城堡已經修築完工。
塔尼峽穀兩岸都是人煙稀少的地區,幾乎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早些年格蘭特王國在塔尼峽穀南部修築了飛鷹堡,調集了一個二線軍團坐鎮。
隨著哈蘭德領的擴張,這條峽穀完整的落入哈蘭德領控製,飛鷹堡守軍已經撤回了灰熊堡駐紮,現在峽穀南北的城堡都需要哈蘭德領駐兵。
雖然兵力不足,李察也不可能看著防線出現了漏洞,派遣了第二、第六兩個主力大隊駐紮在峽穀北部尼特城堡中,至於峽穀南側的塔克城堡,飛鷹堡,暫時隻能讓輔兵駐守了。
剩下的五個步兵大隊,一個偵察騎兵大隊,第一魔獸騎兵大隊,總部參謀後勤人員,領地法師團全部駐紮在洛薩盆地,火焰之塔,威廉堡一線。
普拉托斯山穀的防守,隻能交給七個封臣的貴族聯軍。
今年南下之前,哈蘭德領一共編練了十五個步兵大隊,兩個偵察騎兵大隊,一個魔獸騎兵大隊,加上總部人員,正規軍的數量大約兩萬八千人。
去年十二月,領地開始征兵,年初有四千人進入了新兵訓練大營。南征之後李察有感於兵力不足,在艾薩克公爵領就地征召了三千名農奴兵,隨後收編了東海岸聯合王國七千俘虜兵。
算上經過完整訓練的四千新兵,哈蘭德領軍隊今年擴充了一萬四千人,隻不過這一萬四千軍隊或是沒有經曆過殘酷戰場考驗,軍心也不怎麼穩,戰鬥力並不強。給李察兩個步兵大隊,就有把握擊敗這一萬四千新兵。
鐵獅,灰熊兩軍團南調後,這兩個軍團負責的防線都交給了哈蘭德領。為了守住幾條山穀,哈蘭德領必須要加速擴軍。
按照前線的局勢,需要將正規軍擴充到五六萬人,才能維持防線的穩定。
不僅僅是今年,明後兩年都需要大規模擴軍。李察已經做了預案,今後兩年每一年都需要訓練六千名新兵。
今年訓練的四千新兵即將完成,李察提前兩個月時間將這四千新兵分散在十個新編大隊中,這些新編大隊番號從第十五到第二十四大隊,李察抽調了一批骨乾軍官到新編大隊擔任大隊長,然後準備磨合兩個月,明年春季分到各條戰線中。
按照總參謀部的計劃,格羅塔方向加強三個新編大隊,塔尼峽穀加強三個新編大隊,鹽湖堡駐紮一個新編大隊,洛薩盆地加強兩個新編大隊,普拉托斯方向加強一個新編大隊。
完成了整編之後,哈蘭德領將擁有老部隊兩萬八千人,新部隊一萬四千人,總計四萬兩千人的野戰軍,各郡縣擁有城防軍,輔兵大約三萬人,加上七個男爵封臣能夠調動的三千名士兵。哈蘭德公爵領的總兵力,將擴充到龐大的七萬五千人。
隻可惜裡面充斥著大量戰鬥力虛弱的新兵,輔兵,真正戰鬥力加強的依舊是兩萬八千老兵。對於兩年後能不能頂住獸人大軍,李察的內心還稍微有些擔心。
沿著雄鷹山脈北部,將邊境城堡視察了一遍後,時間已經到了十一月份。
北疆的十一月份已經非常寒冷了,尤其是雄鷹山脈北麓地區,十月上旬就已經結冰了。
李察趕到峽穀城堡後,降下了一場大雪,封住了南北通行的山路,最終他隻能帶著少數職業者軍官,從洛薩盆地返回威廉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