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晉02(1 / 1)

來人正是安清的二哥羅布藏喇什,和三哥伊德日。

看兩人下了馬,她也笑著從小山丘上慢慢走了下來,邊走還不忘開心地邊朝著兩人揮手。

“二哥,三哥!”

“小妹,你慢點,彆摔著啊。”

伊德日三兩步走到安清面前,伸手扶住了她的胳膊。

安清忍不住扶額,她哪有這麼嬌氣啊,就正常走個路還能摔了?

伊德日卻堅持要扶著她。

看著身旁這個皮膚黝黑、五官和自己有六七分相似的少年,安清默默歎了口氣。

她這個三哥呀,明明隻比她早出生半個時辰,卻總是拿她當小孩子對待。

從小到大都是這樣。

“阿爹和大哥也回來了嗎?”安清問。

伊德日笑著回:“都回來了,阿爹和大哥去大帳召見官員,我和二哥嫌無聊,沒去。”

安清一臉不信的表情,“你少攀扯二哥,定是你嫌無聊,硬拉著二哥來的吧。”

伊德日‘嘿嘿’笑了兩聲,“果然什麼都瞞不過小妹。”

這時,安清口中的二哥羅布藏喇什也走了過來,兄妹三人說笑了一會,便牽著馬一起往回走。

回到大帳,三兄妹圍坐在火爐前,侍女上了些茶水點心後,便退出了大帳。

“小妹,你真的要嫁給五皇子嗎?”伊德日茶水都沒顧上喝,就迫不及待地問道。

一個月前聖旨送來時,伊德日恰巧被他爹派去了西邊牧場,後來還是和他二哥在牧場碰頭後才得知了賜婚的事。

安清攤了攤手,語氣故作輕鬆地笑道:“聖旨都下了,這還能做得了假。”

伊德日卻笑不出來。

顯然,這個並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伊德日這個反應完全在安清意料之中,一個月前賜婚聖旨送來時,她阿爹阿娘和大哥二哥的反應也都是如此。

“不是,皇上怎麼突然就想起咱們部落了,這聯姻不一直都是中旗的事嗎。”伊德日悶悶不樂道。

安清和他二哥對視了一眼。

誰說不是呢。

科爾沁這些年與清廷皇室確實是聯姻不斷,但聯姻對象卻主要集中在科左中旗和科左前旗。

特彆是科左中旗,大名鼎鼎的順治生母孝莊太後和康熙嫡母仁憲皇太後就出身科左中旗。

包括康熙當前後宮中少有的幾個蒙古妃嬪也是來自這兩旗。

而他們科左後旗,自清朝入關後就很少見到與皇家聯姻,這麼多年也僅有一次,算起來應該是安清爺爺的姑姑,也就是她的太姑奶奶,嫁給了順治皇兄承澤郡王碩塞。

時隔這麼多年,康熙突然給他們科左後旗賜婚,對象還不是宗室子弟,而是他的親兒子五皇子,這確實是眾人沒有預料到的。

不過,安清隱約猜到了些原因。

今年年初康熙出征準噶爾,他阿爹偕科爾沁諸部長協剿,帶著族人立下了汗馬功勞,相比於其他部落,他們部落兵強馬壯,可能也是因此入了康熙的眼吧。

也是沒辦法的事,這兩年周邊蒙古各部的部落都遭了災,牛馬生了瘟疫,死傷大半,再加上去年冬天一場大雪災,又凍死了不少牛羊,其他部落都受了不小的影響。

但因著她前幾年對牧場做了合理的規劃,特地找了些空地,積聚糧草,就是以防天災,再加上這些年她對牧草也進行了一些改良,他們部落倒是影響不大。

這一下可不就打眼了嗎。

伊德日突然扭頭看向羅布藏喇什,“二哥,你一向法子多,有沒有什麼辦法能阻止妹妹嫁去紫禁城?”

羅布藏喇什無奈地搖了搖頭。

滿蒙聯姻是大事,哪還能有什麼法子。

皇命不可違啊。

看著面前因著她的婚事而愁眉苦臉的兩個哥哥,安清不由失笑道:“你們這是做什麼啊,能嫁去皇家,這是多大的榮耀,不知多少人羨慕呢。”

遠的就不說了,阿娜日就羨慕的不行。

伊德日哼哼了一聲,嚷嚷道:“有什麼好羨慕的,那些龍子龍孫們,誰愛嫁誰嫁,反正我們小妹不稀罕。”

也許對彆人來說,能和皇家聯姻既能延續家族皇恩,又能鞏固家族勢力,是天大的好事,但是他們卻不想,他們從來沒想過把安清當成為家族聯姻的工具。

羅布藏喇什雖然沒說什麼,卻明顯也是這個想法。

隻是,聖旨已下,此事已成定局,再多說也無益。

安清拍了拍伊德日的胳膊,勸慰道:“沒事,嫁誰不是嫁啊,我都已經坦然接受了,真沒事。”

伊德日還是不放心,“紫禁城離咱們這麼遠,我怕小妹你受委屈。”

到時候他們想給安清撐腰,怕是都鞭長莫及。

安清卻不擔心這個。

滿蒙聯姻是大事,就算是看在她身後蒙古的份上,也沒什麼人敢明目張膽欺負她。

安清笑了笑,輕聲道:“放心吧,我會讓自己過的好的。”

無論是身處何地,日子總是要靠自己過出來的,這個道理她一直都懂。

*

兄妹三人聊了沒多久,伊德日和羅布藏喇什因著急去處理些公務便離開了。

伊德日離開時嘴裡嘟囔著,說什麼要去找人去查查五皇子的底細。

安清好笑地搖了搖頭,想到家裡其他人對這樁婚事的態度,心裡不由泛起一陣暖意。

她屬於胎穿,上輩子是農學院的博士生,卻在畢業當天意外遭遇了車禍而亡,重活一世便成了清朝科爾沁蒙古貴族家剛出生的嫡出小格格。

安清知道,在這樣的朝代,這出身已經算是頂頂好的了。

這輩子,她從小在草原上長大,是家裡最小的妹妹,上頭還有三個嫡親的哥哥,父母寵愛,兄弟姐妹友善,草原上的生活自由自在,家裡人也不拘著自己,不知不覺她已經在這裡快生活十七年了。

至於進宮的事,一開始她確實是擔心過的。

稍稍熟知點曆史的都知道,在清朝,滿蒙聯姻幾乎橫貫了整個王朝,那會安清還擔心會不會被送進康熙的後宮當小老婆呢,後來才發現真是自己想多了。

雖說滿蒙聯姻是清政權籠絡蒙古部族的常態化政策,但不同的時期的方式也不同。

自康熙親政後,朝廷已經穩定,對於和蒙古的聯姻已經不像皇太極、順治的時候那麼密切,也不需要特意去蒙古選聘妃子以拉攏和蒙古的關係。

而此時的滿蒙聯姻的方式也主要傾向於把清廷的公主、郡主等嫁到蒙古去,娶蒙古女的比例很小,再加上這些年科爾沁蒙古的聯姻對象都集中在科左中旗和科左前旗,她才算是徹底把心放在了肚子裡了。

誰能想到康熙突然來了這麼一場賜婚,還真是打了安清一個措手不及。

但緩了一個月,她也想明白了,反正在這種朝代也彆指望什麼愛情了,嫁誰不是嫁,至少比嫁進康熙後宮當小老婆強。

至於康熙這個五皇子,可以確定的是,他並沒有被卷進九子奪嫡中。

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安清想。

至於其他的,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與此同時,遠在千裡之外的紫禁城,也是一片銀裝素裹。

皇宮內,乾東五所處,今日大阿哥設宴請一眾兄弟小聚,就連太子也來了。

屋外白雪皚皚,屋內杯觥交錯,瞧著好不熱鬨。

酒過三巡,眾人已微微染上了些醉意,說話時也不由少了些顧忌和約束,從朝堂上一些瑣事聊到西北準噶爾戰場。

不知怎麼的,大阿哥胤禔突然扭頭看了五阿哥胤祺一眼,笑問:“那件事你們聽說了嗎?”

大家先是愣了下,隨即似是想到什麼,隱晦地看了胤祺一眼,但誰也沒接這個話茬。

老九老十是在場最小的,平日裡也沒什麼消息渠道,看幾個哥哥不知道在那打什麼啞謎,都是一頭霧水。

九阿哥胤禟是個急性子,“大哥,你就彆賣關子了,到底什麼事啊?”

大阿哥剛剛也酒勁上頭,此時可能也覺得有些不妥,打起了太極,“沒什麼,就是些小事,不值一提,來來來,我們繼續喝酒。”

話說到這個程度,這事本也可以這麼揭過去。

但誰知偏偏三阿哥胤祉這會醉的有點厲害了,酒勁上頭一拍桌子,道:“什麼叫沒什麼大事啊,這事可太大了,現在宮裡宮外都傳遍了,說我們這位五弟妹家裡是賣炭翁呢。”

九阿哥懵了,什麼啊,他五哥的福晉不是科爾沁岱布郡王家的格格嗎。

怎麼成賣炭翁家了?

三阿哥卻搖頭晃腦開始掉書袋:“非也非也,九弟,這你就不懂了,此‘賣炭翁’不是指家世,而是指相貌,他們都說五弟得了個黑福晉,據說面若黑炭。”

面若黑炭?

黑福晉?!!

‘噗嗤’一聲,九阿哥口中的酒水直接噴了出來。

“真的假的,哈哈哈哈,五哥,那五嫂這麼黑還能看……”

胤祺一個眼刀瞪過去,胤禟的話戛然而止。

這倒黴孩子終於後知後覺看到自家五哥的臉色有多難看了。

場面一度沉默,眾阿哥神色各異,有假裝喝酒的,也有忙著看窗外的,都忙的不亦樂乎。

其實,關於老五得了個黑福晉的傳言,確實在宮裡宮外傳了有一陣子了。

但具體是真是假,還真沒一個準信。

科爾沁各部在清朝均不屬於在旗蒙古人,不用參加選秀,所以,安清的樣貌京城裡還真沒什麼人見過。

這本也不算什麼,畢竟那些滿蒙聯姻中的蒙古女子也大都是如此,包括康熙後宮中的那幾個蒙古嬪妃,頂多是往宮中送些畫像,也看不出黑白來。

一開始流言興起時大家夥也都沒在意,以為隻是一些無稽之談,沒想到傳著傳著竟有幾分真了,歸根究底,問題竟出在了伊德日身上。

在紫禁城是沒人見過安清,但作為她的雙胞胎哥哥,去年準噶爾戰場上,可是有不少人見過的,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張黝黑的臉。

據說,伊德日曾同人提起過這個龍鳳胎妹妹,還沾沾自得地放出豪言,說他們兄妹兩人長得非常像,一看就是親兄妹。

蒙古人常年遊牧騎射,皮膚黑些也實屬正常,伊德日雖比普通蒙古人黑上些,但他是男子,倒也無傷大雅,若是他的妹妹也這麼黑,那就有些……

三阿哥一向喜歡膚如凝脂白皙嬌美的女子,對胤祺得了個黑福晉很是同情,“五弟啊,三哥也真是心疼你,你說咱們男子,誰不喜歡貌美的女子,哎,算了,趕明個讓皇阿瑪和宜額娘好好選選,再給你賜幾個……”

“三哥慎言!”

‘啪嗒’一聲,胤祺手中的酒杯重重地落在了桌案上,冷聲道:“平日裡,三哥不是一貫崇尚孔孟之道,隨意在背後議論女子容貌,是君子所為?”

三阿哥一噎,當著一眾兄弟被下了面子,這會酒也早醒了。

他黑著臉,“老五,你這是做什麼,我隻是……”

胤祺卻沒給他狡辯的機會,“還是說,這就是三哥平日裡讀的君子聖賢之道?”

三阿哥一向自詡文人雅士,這話說的,就差直接問,你那些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裡了嗎。

眾阿哥面面相覷。

誰也沒想到平日裡悶葫蘆一個的老五,懟起人來竟然這麼不留情面。

大阿哥的臉色這會也沒好到哪去,這話題是他挑起的,老五這話看似在說老三,但在他看來,這和當眾駁了他的面子沒什麼區彆。

太子胤礽坐在上首,看著大阿哥的臉色,眼底不由閃過一絲輕蔑。

老大這個蠢貨,今天鬨這麼一出看似是酒後失言,實則還不是因為前段想拉攏老五沒得逞所致。

近幾年,隨著這些個兄弟漸漸長大,心思也都開始活絡了起來。

特彆是老大,仗著長子的身份,和幾次戰場上立下的那些戰功,越發狂妄了起來,總想著和他這個儲君一爭高下,朝堂上可沒少給他下絆子。

老五本人雖瞧著平平,但人家有個在後宮得寵的額娘,現如今又被指了這麼一樁婚事。

拉攏不成就上趕著得罪,還真是鼠目寸光。

在蒙古各部裡,科爾沁左翼後旗雖然之前看著不顯山不露水,但以太子對他皇阿瑪的了解,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指婚,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要準備重用科左後旗了。

太子不是沒想過要籠絡老五,但礙於這些年他這個五弟待誰不遠不近,實在讓人找不到機會。

不過,這樣也好,隻要他不站到老大那邊就成。

“行了,自家兄弟,都是酒意上頭話趕話鬨得,誰也彆放在心上了,來來來,今天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酒……”

太子都發話了,這個面子還是要給的,這事也就這麼被掀了過去,繼續該吃酒的吃酒,該聊天的聊天。

酒席散後,眾人散去。

四阿哥胤禛和五阿哥胤祺的住處相鄰,兩人結伴同行。

胤禛看了看身旁的五弟,欲言又止。

“四哥,你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說?”胤祺不解問。

胤禛輕點了點頭,但話到嘴邊,卻又不知如何開口合適。

“無事,四哥,有什麼話直說便是。”

胤祺對這個胤禛四哥還是很敬重的,兩人年歲相差不大,幼時一起在上書房讀書,因他漢語不好,可沒少被兄弟們嘲笑,每次都是四哥替他解圍。

胤禛“嗯”了聲,徑直說道:“五弟,都是些捕風捉影的事,皇阿瑪一向謹慎,賜婚之事必然是慎重的,你切莫為了這些莫須有的流言,對你的福晉心存芥蒂。”

胤祺頓了下,隨即明白了胤禛的用意。

他這是怕自己因為剛剛之事遷怒自己的福晉,讓他們夫妻產生了隔閡。

“謝謝四哥,放心吧,我不會的。”

胤禛這才放下心來。

他這個五弟自小便秉性溫和,鮮少與人起衝突,剛剛見他反應這般強烈,便以為他定是很介意此事,怕他因此鑽了牛角尖。

胤祺知道他四哥的好意,但也沒再多解釋。

他剛剛之所以那般生氣,並不是因為被弟兄取笑覺得臉面無光而惱羞成怒。

這樁婚事不管是不是他樂意的,但既然賜婚已定,他的福晉他自會護著,給她應有的體面,自然不容旁人譏笑欺辱。

回到住處後,胤祺喚來貼身太監張永貴。

那些傳言他之前不知道就罷了,但既已知曉便不會再坐實不管。

宮裡旁的地方他夠不著,但在他的院子裡絕對要乾淨。

“去院子裡仔細查查,要是下面有嚼福晉舌根、搬弄主子是非的奴才,一律退回內務府去。”

*

宮裡的事一向藏不住什麼秘密,大阿哥處發生的那點子插曲,很快便在各宮傳開了。

翊坤宮正殿內,宜妃已經氣的連著摔了好幾個茶盞。

“小九這個混賬,彆人欺辱他的親哥哥,他不僅不主動維護,竟然還跟著起哄,去讓人把他給本宮帶過來,看本宮今個不打死他!”

主子的命令,旁邊的小宮女自是不敢怠慢,連忙去兆祥所找九阿哥,但卻被九阿哥身邊的太監告知,他隨八阿哥等人出宮去了。

宜妃自是氣的不行,他溜的倒是快,跑得了一時,他還能跑得了一世?

這筆賬定會好好給他記著!

親兒子暫時教訓不了,但罪魁禍首宜妃可不打算放過。

好個大阿哥,好個三阿哥,真當他們翊坤宮和老五好欺負了。

“來人,備轎,本宮要親自去乾清宮給皇上送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