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皇恩 皇恩浩蕩。(1 / 1)

王輔臣歸降的奏報到京,玄燁大喜,朝臣們也為之振奮,紛紛讚頌“皇上英明”。

一時間,頌聖之聲不絕於耳。

關於對王輔臣的處置措施,朝臣想法不一。

索額圖:“當時招降加以安撫乃是緩兵之計,現在逆賊已經拿下,若不加以處置,國法何在?以後地方督撫豈非想反就反?”

明珠持反對意見:“萬歲聖明燭照,之所以能兵不血刃拿下平涼,正因萬歲寬宏大量,招撫得當。此時若出爾反爾,重懲王輔臣,以後如何招撫逆賊?”

兩派說得都有道理,在禦前吵得熱火朝天。

索額圖方堅持必須按律嚴懲

——要是從了吳賊最後屁事沒有,照樣高官顯貴,那南邊受到吳賊拉攏的還不都跟著有樣學樣?反正朝廷的軍隊打到門口再投降就行了。

明珠方則堅持必須寬大處理

——要是招降時候說不罰,結果轉頭給人家來個誅九族,以後誰TM還敢降啊!往後兩軍相持,對面還不得往死裡打?!

吵著吵著就火上頭。

這個說你們居心不良,是不是和反賊一夥兒的!

那個說你們是不是傻蛋,仗還沒打完呢,現在就把人都殺了,以後這仗還怎麼打?!

虧得是在禦前,這要不是玄燁還在上面坐著,看這兩派那樣子恨不能撕了對面的八輩兒祖宗。

玄燁撫額——頭疼。

最後爭執不下,兩方都看皇上:“恭請聖裁!”

玄燁:......

玄燁直接都給趕走了:“你們先退下吧,朕再想想。”

煩死了,都給朕滾!還不如朕自己定。

其實玄燁打從一開始,就沒想著現在處理王輔臣。

索額圖說得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在玄燁看來,事分輕重緩急,得先解決最要緊的。

而對朝廷來說,什麼時候都是大局最要緊!

那現在什麼是大局?

——儘快平定三藩戰亂就是大局。

一個小小的王輔臣,殺不殺?

什麼時候殺?

怎麼殺?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怎麼做對大局最好。

......

王輔臣到京後,玄燁的諭旨很快就下發了。

恢複王輔臣平涼提督之職,加授太子太保,並擢升其為靖寇將軍,命他戴罪立功,繼續和圖海共鎮陝甘。①

其餘一乾官員也都各加一級,從優升賞。

王輔臣等人不但沒受懲,反得了重用,個個對皇上感激涕零,恨不能立馬提槍上陣,殺上千八百個逆賊!

而此時,圖海正在平涼城安撫百姓。

平涼城百姓慘遭屠戮,死亡過半。

圖海入城後一方面令將士秋毫無犯,賑窮濟困,收殮棄屍,儘快安頓平涼城;另一方面,繼續派出其他人掃蕩四方,剿撫並用。

恰當此時,王輔臣等人複官受賞的消息傳回了西北,正是如虎添翼!

很快,西北各鎮順風而降!

關隴平定!

捷報到京,京城各處大喜!

玄燁忍不住直奔慈寧宮與皇祖母分享喜悅。

太皇太後知道後連道:“好好好!好啊!”

打了這好幾年,可算是有個好消息了!

玄燁高興道:“王輔臣歸降,吳賊在西北的羽翼就折了,如今關隴業已平定,京城也能跟著安穩許多。”

陝甘離京城太近,王輔臣之叛,實是對京城的巨大威脅。

太皇太後不吝誇讚:“都是虧得你知人善用,調度有方,又能不分滿漢,重用綠營兵,方有今天大勝啊!”

玄燁得祖母誇讚,雖不如幼時那般靦腆了,但心裡還是一樣高興:“我是想著綠營兵向以陝甘數量最多,兵強馬壯,不用豈不可惜?何況自古漢逆皆以漢兵剿平,彼時也沒有咱們滿兵助陣不是?”①

太皇太後點頭讚許,又提醒玄燁:“張勇原與王輔臣同為吳賊舊部,卻能不受煽惑,力抗吳賊,當重嘉其忠勇,切不可令綠營將士寒心。”

玄燁:“孫兒明白。”

玄燁又讚圖海此次平叛,處置極為得當,虧得皇瑪嬤識人有方,真是給他薦了一員虎將啊!

太皇太後:“圖海是個老成持重之人,凡事最是有數。不過他也有年紀了,要不是朝廷上次實在缺兵少將,本不該勞動他的。”

玄燁:“是,圖海為國儘忠,孫兒更當厚恩以待。”

太皇太後又想了想:“照此次看來,漢軍將士大有可用之人。我記得後宮裡頭有個李格格,出身漢將之家?”

玄燁想了想道:“您是說康熙十年進來的,撫西額駙李永芳之孫女?”

這個格格玄燁有些印象。

李永芳乃前明第一個降金的邊將,太zu以阿巴亥之女妻之,所以人稱撫西額駙。

當初玄燁之所以選她入宮,也是因其家族的政治象征意義格外不同。

不過這個女人出身武勳世家,樣貌和性格都頗為剛硬,玄燁雖給了她優厚的待遇,但並不寵愛她。

玄燁對李格格不在意,倒是對李家頗為可惜:“李家兒孫倒頗有幾分祖上血統,多為悍將,可惜早卒,否則朝廷也能多幾個可用之人。”

太皇太後說他:“正因李永芳兒孫多早卒,其僅有的後人才更該優待才是。”

多好的標杆啊!

女人怎麼了?

女人更好,怎麼恩賞都不怕,立在那便是皇上優待漢軍將士的證明!

玄燁恍然:“皇瑪嬤說的是。”

不僅如此......

玄燁腦子一轉,對李氏還得比旁人更加優待才是。

現今正是招撫南邊反叛漢將的時候,李永芳政治意義更加不同,優待李氏,讓漢軍看到降將也有與皇室血脈結合的機會,則於招降更有益處。

而且玄燁記得後宮還有個完顏格格,家裡是八旗軍功世家……

太皇太後見他一點即通,表示讚許。

祖孫二人邊用膳,邊聊之後的處置。

太皇太後對玄燁的決定並不多加置喙,隻偶爾在他遺漏之處加以提點,祖孫儘歡。

不久,便有諭旨頒出。

敘功,晉圖海為三等功,世襲。張勇為一等侯,襲十次。②

餘者綠營將士王進寶、孫思克等人也俱加官晉爵。

......

前朝戰況,後宮俱無所知。隻要叛軍還沒打到京城,後宮裡就還是一派平和景象。

各宮娘娘們不關心誰降了、誰叛了這種事,她們更關心自己衣箱裡的料子今年夠不夠用,妝匣裡的頭面該不該換新的,有孩子的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沒孩子的關心什麼時候能有個孩子。

西北平定這種消息,對娘娘們來說唯一的價值就是:

“皇上是不是快忙完了?是不是快要回後宮來了?”

大家翹首以盼,結果就聽說皇上的鑾駕直奔永和宮就去了……

佟佳氏揪著帕子,這烏雅氏就這麼好?有事沒事召她伴駕不說,這麼久沒回後宮,一回來就先往永和宮跑?

她可是他的表妹啊!

難道還比不過這些一抓一大把的普通女人嗎?

佟佳氏看看鏡子,她知道自己的容貌不算出眾,清秀而已。

但家裡遍尋了各種名師培養她,她自幼苦學,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滿蒙雙語,無一不精。

但凡皇上喜歡的,她都儘力去學了,難道還是比不上烏雅氏一張美貌的臉嗎?

……

永和宮裡,沈菡接到皇上要過來的消息,抓緊準備起來。

沈菡:“讓人去膳房問問,有沒有什麼新鮮菜?要合時令的。”

紫芙:“是。”

她又吩咐青衿:“上次皇上來,我看他腰有些不舒服,許是這些日子坐久了。讓你找的推揉太監找到了嗎?”

青衿:“找到了,季綸挨個試的手藝,挑了兩個最好的。”

青衿猶豫道:“不過可能還是比不上乾清宮的推揉太監。”

沈菡擺擺手:“沒事,我又不是用他們去比賽。”

乾清宮推揉太監再好,皇上忙起來也根本想不起來,也就回後宮的時候能放鬆一下了。

說起來皇上這些日子沒來,沈菡這兒顯得安靜了不少。

以前沈菡也沒覺得自己這兒多熱鬨,她又不愛交際,除了福格,其他人她都不熟。

但這次時間一久,沈菡才發現,原來熱鬨並不是有人來才熱鬨,很多熱鬨存在的時候根本沒感覺,等沒有了之後人才會突然意識到。

比如之前沈菡幾乎每天都會聽到小東子說:

“主子,今天東膳房的某某大廚孝敬了您一道菜。”

“主子,東膳房來了新貢的魚蝦,某某大廚請您嘗嘗鮮。”

“主子,東膳房新做了一批糖,聽說您愛吃酥糖,特地挑了最好的送來。”

有時候,西膳房也會突然冒出來。

小東子:“西膳房的某某大廚聽說您愛吃螃蟹,說是今年新貢的秋蟹正肥美,做了道蟹釀橙請您品鑒。”

……

這些都是漢廚,自從沈菡立了小廚房,又整了一堆漢人廚師後,經常會收到東西膳房漢廚的熱情,特彆是皇上來的時候,這種熱情尤其洶湧。

除了膳房的熱情款待,紫芙嘴裡也經常能聽到類似的話:

“某某格格送來個新做的荷包。”

“今兒又收了張帖子,某某格格想來陪您說說話。”

“某某格格聽說您愛吃奶餅,送過來一道新鮮的奶酥油餅。”

像這種的,沈菡知道後,雖不愛交際,但出於禮貌也得給人回點禮。

實在不好拒絕的,沈菡也得給人面子,多少應酬一下。

總之,每天至少都會有點新鮮事,有時候沈菡隻是在永和宮裡溜達會兒,還會遇到主動湊上來討好的宮人呢——趁著紫芙沒看緊。

結果隻是因為皇上這陣子太忙沒空回後宮,又不是沈菡失寵了,這些熱鬨竟然慢慢不見了。

冷清到連沈菡這種“社交懶癌”都能明顯體會到其中的差距!

雖然這些都隻是小事,並沒有影響到沈菡的正常生活。

但它背後透露出的事實卻讓沈菡對“皇恩”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

她以前一直以為,皇上的恩寵會給她帶來好日子,讓她吃得好,住得好,活得好。

但實際上,皇上的恩寵就是她的“日子”,有恩寵,她就有“日子”可過;沒有恩寵,她擁有的一切都將慢慢化為烏有……

作者有話要說:  【入V說明】本文於2月7日入V,因為V前免費章節最多允許到12萬字,所以隻能從第35章入倒V,入V前一天有在文案和第38章掛公告,可能有攢文的老讀者沒看到,特此公告說明。

①改寫自《康熙大帝》中史實記載的康熙原話。

②改寫自百科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