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1 / 1)

宋如是個性子好的,起碼看起來是這樣的,對宋婉也頗親近,一口一個“六妹妹”,並不因她是庶女而鄙夷疏遠,但她明年就要成親了,如今這一年正是緊要時候,要跟著夫人學管家理事,自己手邊兒也有數不清的複習課程,不好陪宋婉玩耍,飯後就目送宋婉離開了。

宋婉是被春巧拉著手走的,臨出門的時候,終於見到了夫人身邊兒的鄭嬤嬤,這鄭嬤嬤據說是隨著夫人陪嫁過來的,極得信任的那種,一見果然,那圓圓的臉龐,就是不笑都有三分親和,笑起來更是喜慶的老太太一般,像是個脾性好的。

“六姑娘這一病可清減了不少,日後要多補補才是……廚房那裡送來的飯菜可還好,點心可有?”

前面是拉著宋婉的手在憐惜地看她,後面嘴裡的問題卻是在衝著春巧去了。

作為宋婉身邊唯一的貼身丫鬟,春巧就是宋婉的嘴替,這些瑣碎問題,是不用宋婉自己回答的。

宋婉也早就習慣了,她隻要不想說話,春巧就是個嘴巧的,應對上再沒有需要她操心的,她這個半路來的,可不如人家從小學的規矩。

面對鄭嬤嬤的問話,哪怕鄭嬤嬤看起來和善得很,春巧也不敢大意,小心翼翼地一個個問題都回了,囉嗦一大堆,總結一句話——“沒有不好的”。

夫人管家,她這裡若是有什麼不好,豈不是說夫人管家都沒管好?

宋婉也能想明白這裡面的道理,嫡庶麼,本來就是有矛盾的地方,若不萬事小心,一句話讓彆人想多了,也是給自己添麻煩。

“這些時日,你一個照顧姑娘,也是辛苦了。”

鄭嬤嬤突然跟春巧說了這一句,春巧一激靈,忙應道:“不辛苦,服侍姑娘就是我的本分,哪裡有什麼辛苦呢?”

這貼身丫鬟跟主子的情分又有不同,如春巧這樣跟宋婉同吃同住的,也是平民百姓家口中的“副小姐”了,若是做得好,不說找多好的人家嫁了,就是以後當個管事嬤嬤,是沒一點兒問題的。

前程都是明擺著的,春巧自然會很用心,也不敢挑剔自己伺候的就是個庶女。

自來就沒有奴仆挑主子的道理。

她的態度恭謹,鄭嬤嬤微微點頭:“話是對的,就是這事兒,你若是做不來,耽誤了姑娘的事兒,就是你的錯了。”不等春巧對這話再次請罪,她已經開口說了正題,“姑娘如今也大了,咱們府上現下也安定下來了,夫人準備再給府上添些人手。”

話說到這裡就沒有再繼續了,宋婉仰著臉,看著鄭嬤嬤,鄭嬤嬤察覺了她的視線,微笑著問:“多個人給姑娘作伴,可好?”

“……好。”

宋婉覺得這大約也沒有自己說不好的份兒,就直接應了下來。

春巧也是鬆了一口氣,來個新人固然讓她略有不快,分床分鋪分權力,說不得還是個不對付的,可不是把她換掉,那就再好不過了。

從貼身丫鬟的位置上換下去,可就沒什麼好地兒能待了。

鄭嬤嬤這會兒已經把人送到了,話也說完了,就沒再多關心一下宋婉的日常生活,進屋子裡走一圈兒看看,直接就從門口道彆回返了。

等她走了,春巧那一口氣才真正鬆下來,回頭看宋婉正好奇地盯著自己,春巧有些不自在,口上找了話來說:“鄭嬤嬤便是不說,我估摸著也是這時候了,三姑娘九、十歲上也添了丫鬟,也是怕新舊難繼的意思……”

主子年齡小,就要考慮到等主子長大之後,身邊是否還有合用的人手,趁著身邊有人,大的帶著小的,也是交接班的常理。

再有就是宋婉長大了要出嫁,這嫁妝之中也是包含著丫鬟的,這些人手都要提前調、教好送進來,與宋婉相處幾年,磨合好脾氣,除非是要分寵的,否則不會臨出嫁了再添丫鬟。

春巧把這其中的道理給宋婉略說了說,並未說太多,她隻是丫鬟,並不負責教導宋婉什麼,若是宋婉不頂事兒,把她說的話說到夫人那裡去,就是一個僭越冒犯都不足以形容的罪過了。

宋婉略點點頭,哦,這也對,不是都說古代的大家貴女,“一腳出八腳邁”嗎?那“八腳”肯定就是身邊跟著的丫鬟下人了。

什麼才子佳人,夜半私會的,紅樓夢裡的賈老太君不都說過嗎,再沒有那避了丫鬟耳目的大家小姐。

宋婉之前還以為宋家的家境普通,她身為庶女又不受重視,所以才不會如賈寶玉那樣被丫鬟包圍著,有一個丫鬟,還是那種能辦事兒而不欺主的就很不錯了。

沒想到是因為年齡小,該有的配置沒跟上啊!

她才這麼想著,就聽春巧一邊給她換衣裳一邊說:“若是姨娘上心些就好了。”

春巧似是自言自語,還沉浸在被鄭嬤嬤一嚇的心有餘悸之中,等話出口就覺得不對,頗有怨懟之嫌,乾脆就閉了嘴,裝作沒說過,也沒再跟宋婉提起。

宋婉卻能大略想到,這種事兒,指望夫人對一個庶女儘心儘力,那也太慈悲了,所以這本來就該是周姨娘負責的,哪怕是提出申請增加人手,或者是直接自己安排身邊的丫鬟下來,但周姨娘沒有,於是宋婉才有了如今隻有一個貼身丫鬟的窘境。

平時倒也不覺得什麼,無論是送飯還是送水,都有小丫鬟或者粗使婆子各處跑腿,春巧也不用離了宋婉眼前做什麼重活,衣服臟了要洗,除了貼身小衣會自己洗,其他都是送到洗衣房去,事情都有人做,也就顯不出人手少來。

便是宋婉生病的時候,開的中藥都是廚房給開了專門的灶頭來煮,送來的就是煮好的,也不用春巧去忙。

這麼算下來,再多添一個人,還真的是沒什麼用武之地。

宋婉最初是這樣想的,很快就發現自己想的還是差了,添一個人還是很有用的,出門的時候也能多個陪伴,總不至於一個上廁所,就讓她孤零零一個人了。

跟著夫人同坐一輛馬車的時候,宋婉還有些小忐忑,宋如明年就要出門,今年除了親戚家,是肯定不會外出做客的。

偏宋家在這邊兒似乎也是個外來戶,並沒有什麼親戚,於是出門的就成了宋婉。

她小心覷了一眼夫人,夫人若有所覺,回眸看她:“莫怕,原是本地的縣丞夫人相邀,因是外頭的園子,你姐姐就不宜去,倒是咱們娘倆能去鬆快鬆快。你一個小姑娘家家,也有個同齡人玩耍,免得整日悶在府中,若是能有一二手帕交,也是段緣分。”

“嗯,我聽母親的。”

已經請安幾日了,宋婉對夫人多了些熟悉,回話也多了幾分自在。

夫人淺笑了一下,似乎對宋婉的態度還滿意,又叮囑一句,“春巧和春香都跟著你,若有什麼,讓她們去做,再有什麼不懂的,隻管問鄭嬤嬤,莫要與人爭執,失了身份。”

“嗯,我知道了。”

宋婉很是乖巧地應了,她實在是不敢不乖巧,有些東西,像是為何家中隻有兩個姑娘,卻一個叫做“三姑娘”,一個叫做“六姑娘”一樣,明晃晃擺著,她卻不敢問,生怕其中有什麼“眾所周知而己不知”的事情,一問直接暴露自己並非原主。

還有就是這規矩禮儀上,樣板太少,宋如是嫡姐,對夫人的禮儀就是有不到位的地方,也不會被說,對其他人,她的身份大可不必太多禮,宋婉有意跟著學,卻也隻能學個潦草,不敢照搬全套。

而其他人,宋老爺這位親爹爹,迄今為止,嗬嗬,宋婉就沒見到,這沒辦法,宋老爺上班的時間,宋婉還沒起床,就算她早起了,也不能一大早守在正房外頭,而宋老爺下班的時間,這麼說吧,古代公務員,那下班的時間很靈活,還會有自己的應酬,偶爾加個班,不然朋友聚聚,外頭吃個飯,那回家的時間就很不確定了,就算回來了,也不必通知到宋婉這裡,更沒有每天都要跟庶女見面的規矩。

一日兩頓飯,早上見不到,下午這頓晚飯也不一起吃,想要碰面恐怕還真是非要休沐或節日不可了,還要正巧碰見,沒有當爹的專門來看女兒的道理,還是一個庶出的女兒。

宋宣也難碰見,他在縣學讀書,基本上吃住都在那裡,算是寄宿製學校了,回家的時間也少。

所以,宋婉病中,那個通過何姨娘手送來的灑金珍珠扇子,八成不是真的出自宋宣的手。

這還是宋婉看著那扇子,念叨宋宣的好,才被春巧給揭露了的,宋宣在縣學,每月通常是月初才回來,宋婉是月初過後才病的,還在縣學的宋宣哪裡會知道,又正正好準備了這樣的一把扇子,不過是何姨娘為了兒子的好人緣兒備下的禮罷了。

也許古代的官宦家族都是如此?宋婉不是很確定,卻也隻能安靜地等著見面的機會,不敢提任何也許非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