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1 / 1)

北宋撈兄日常 阿洙洙 6595 字 2個月前

王安石反問道:“不然呢?()”

他雖一心隻有變法,卻也不會著急到剛回汴京就來找蘇轍說這件事。

更何況,他並不知道如今他的變法之策蘇轍到底是支持還是反對,可不敢貿貿然將自己的計劃告訴蘇轍。

蘇軾:哦。?()_[(()”

兩人是相對無言。

王安石笑道:“你該不會以為我是來找子由說起變法一事的吧?如今這件事且不著急的,以後慢慢來就是了!”

有道是宰相肚裡能撐船,但他卻不是個肚量大的,誰對他好,他記著,誰若是對他不好,他一樣也記得。

他記得清楚,當日歐陽修率文武百官反對變法,其中就有蘇軾:“我比蘇大人略年長幾歲,看在子由的面子上,有些話就先提醒你一二,變法一事我是勢在必行,誰來了都不管用,勸你三思而後行。”

他在蘇軾面上瞧見了幾分怒色,卻絲毫不在意,直道:“你是子由的兄長,我可不想因為你,影響到我和子由的關係。”

這話說完,他轉身就走了。

他身後的蘇軾氣的夠嗆,指著他道:“招財你看,你看他這人……官家怎麼會重用這樣的人?朝廷是無人可用了嗎?”

招財低聲道:“少爺,這位王大人為人處世暫且不評,但我卻聽人說起過的,說他很是厲害,想必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

王安石前去蘇轍書房時,蘇轍正在看書。

瞧見客人來了,他站起身道:“王大人。”

從前王安石是白身時,他管王安石叫王相公。

如今王安石是官身,他管王安石叫王大人。

他的態度很是明顯,不願與王安石有過多來往,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

王安石揮揮手道:“不必這樣客氣,我都與你說了多少次了,管我叫介甫就行了。”

說著,他更是道:“對了,子由,炸蝗蟲你們府上可還有?”

“我方才去了杏花樓一趟,杏花樓也沒有這道菜了。”

“王大人來遲了。”蘇轍笑道:“我們府上也沒這道菜……我差人去杏花樓說一聲吧,若杏花樓得了蝗蟲,就給您將這道菜留著。”

王安石想了想,還是道:“算了,不必麻煩,不過一道菜而已。”

“我是朝廷命官,哪裡能做出與老百姓搶吃食的事情來?”

接著,他便道出自己一路上的見聞,說他從老家一路走來,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都誇讚起杏花樓來,說眾人能品嘗到如此美食,皆是歸功於杏花樓。

蘇轍耐著性子聽著,時不時附和兩句。

王安石是個大忙人,略說幾句話,表達了自己這些日子對蘇轍的感謝之情後就走了。

王安石前腳剛走,後腳蘇軾就就來了:“八郎,王安石找你當真隻是為了炸蝗蟲?”

正好好看書的蘇轍又被人打斷,索性放下書本道:“不然呢?六哥覺得他是為了變

() 法一事來的?”()

蘇軾點了點頭。

?阿洙洙的作品《北宋撈兄日常》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蘇轍知道在不久的將來,蘇軾會將王安石狠狠得罪一番,如今也有心為他多說道說道王安石這人:“六哥,你想錯了。”

“你也好,還是歐陽大人等人也好,覺得我與王安石交好,幫助他,就是支持變法嗎?不是的,我隻是覺得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才,不是我們反對他變法,他就會停止的。”

“當初王安石變法時,我就與他說過我的態度,我並不讚成。”

“王安石也知道其實我與他性情相同,決定的事情不會輕易改變主意,如今他知曉我在官家跟前的分量,又怎會輕易將變法一事告訴我?萬一我使壞怎麼辦?”

蘇軾若有所思點了點頭:“這樣是最好不過了,我巴不得他與你劃清界限,他還未入朝,就已樹敵無數,我怕他牽連到你。”

蘇轍心裡一暖,道:“六哥,你放心,我自己會小心的。”

“倒是你,如今朝中即將有一場軒然大波,你一定要小心,特彆是王安石,少招惹他。”

一開始蘇軾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但他很快就見識到蘇轍的話並沒有錯,王安石剛回汴京並沒有忙著休養生息,而是忙著對付起巨鹿郡公與靈壽縣主,還是一點都不避諱的那種。

甚至他還在公開場合說什麼雖說當初他遇刺一事是濮安懿王所為,但濮安懿王已經入獄,父債子償,他不找巨鹿郡公等人報仇找誰報仇?

可憐靈壽縣主謀劃了一通,報仇一事剛剛開始,就被王安石捅到了官家跟前。

王安石做什麼事情都非常認真,就連告狀一事也不是鬨著玩的,人證物證皆呈現於官家跟前,說濮安懿王府一家有謀反之心。

官家免不得懲治他們一番。

可憐巨鹿郡公聽聞蘇轍上次那番話後一直沒什麼動作,卻被靈壽縣主牽連,一家子被貶為庶人,發配邊疆去了。

忙完這件事。

王安石就入朝當他的副宰相去了。

他對變法的堅持是多年如一日,剛回汴京就與官家說起他的變法之策來。

這次他呈上去的折子比當初足足厚上一倍,從方方面面囊括了變法,從富國、強兵、選才等各個方面下手,確保無一遺漏。

到了最後,他更是跪地道:“……臣這些日子好好想了一番,覺得先前蘇轍蘇大人的話說的很對,當日臣的變法之策並不適合推行。”

“但這些日子,臣四處走訪,更是詢問過許多老百姓的意見,所以又重新研究出變法之策,還望官家三思。”

近來身子好轉不少的官家也察覺出朝廷問題很多,再見王安石字字句句言之有理,便道:“這件事你就著手安排好了。”

末了,官家更是道:“若有什麼拿不準的事,就與蘇大人多商議一二吧,他也是個聰明人。”

王安石連聲應是。

很快,王安石就推出了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等十多項變法

() 之策。

滿朝嘩然。

反應最大的是歐陽修,範鎮這些老臣,用他們的話來說,變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就拿青苗法來說,朝廷向需要的百姓提供低息貸款,出發點雖是好的,可若是老百姓還不上錢怎麼辦?若是借錢的老百姓突然暴斃身亡又怎麼辦?若是有官員與老百姓狼狽為奸,坑騙朝廷的銀子又怎麼辦?一個個問題根本不像王安石說的那樣簡單。

還有保甲法,朝廷把老百姓編為保甲,互相監督,雖說是為了基層的治安,但給不給這些老百姓工錢了?若是給工錢,給多少才算合適?若有人占了名額不做事怎麼辦?若是不給工錢,那讓老百姓們白白浪費勞動力,老百姓能願意嗎?

……

幾乎每一條變法之策歐陽修等人都能找出弊端來。

歐陽修再次率領朝中文武百官上書,懇請官家三思。

可惜這次官家似乎站在了王安石這邊。

年邁的歐陽修便帶著文武百官跪在城門,請官家三思。

秋雨蕭瑟,淅淅瀝瀝的雨水打濕了歐陽修等人的衣裳,頭發,歐陽修,範鎮這些老臣們一開始身姿跪的筆挺,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個的身子就矮了下去,可見是身子有些受不住了。

內侍不知道第幾次出去勸他們離去,但歐陽修卻跪地道:“官家一日不改變心意,我們就一直長跪不起。”

內侍微微歎了口氣:“歐陽大人,您說你們這又是何必呢?官家的脾氣您應該比誰都清楚,這件事,官家是心意已決……”

歐陽修沒有接話。

他的眼神看向前方,用沉默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內侍沒辦法,隻能折身回去。

大殿內。

官家與蘇轍相對而坐,雖說桌上擺著棋盤,但官家的眼神卻時不時落於窗外,瞧見歐陽修等人這般堅決的樣子,更是眉頭微皺。

內侍一進來,便低聲將方才之事都道了出來。

官家長歎一口氣,看向蘇轍道:“……這件事你是如何看的?”

“變法,難道真的不可行嗎?”

彆說官家看到這一幕覺得痛心,就連蘇轍隔著雨簾,瞧見範鎮的身軀搖搖欲墜都覺得有些不忍,直道:“官家,不管何朝何代想要推行變法都是建立在鮮血與淚水之上的,有人喜歡改變,可有人一心守舊,新與舊的對抗,本就是多年來無法改變的問題。”

“可朝中大臣反對的態度這樣強烈,可見這變法之策多少是有點問題的。”

“微臣覺得,若能將這些問題解決,想必朝中反對之人就能少許多的。”

官家是知曉蘇轍性子的,知道他這樣說大概是心中已有了論斷,正欲開口時,卻聽見外頭傳來一陣喧囂,其中似有人高聲喊道:“不好啦,不好啦,範大人暈倒了!”

蘇轍跟在官家身後出去,果然見著範鎮已暈倒在地。

可即便昏迷不醒,範鎮卻仍是眉頭緊鎖,迷迷糊糊道:“官家,變法不可行啊!”

“官家,三思啊!”

……

歐陽修從前曾是帝師,最擅洞察官家之心思,見官家如此,更率著大臣道:“還請官家三思啊!”!

阿洙洙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