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1 / 1)

北宋撈兄日常 阿洙洙 13778 字 2個月前

蘇洵是笑而不語。

他是萬萬沒想到坑小娃娃的壓歲錢是這樣有意思。

他原是想逗一逗蘇軾的,卻沒想到下一刻就聽到蘇軾道:“……就照著您說的做吧,八郎和我都喜歡吃肉夾饃。”

“不過我得先與您說好,您可不能收我的利錢。”

他被蘇轍騙的都有了心理陰影。

蘇洵是連連稱是。

翌日一早,蘇轍與蘇軾兄弟兩人一人手上舉著兩個肉夾饃,是面面相覷,更是齊聲道:“六哥!”

“八郎!”

“你這是做什麼?”

不過他們兩人都是聰明的孩子,兩人略一對視就明白了對方的意圖,是相視一笑。

很快,他們兄弟兩人就坐在屋子裡啃起肉夾饃來。

如今天氣嚴寒,肉夾饃買回來之後都涼了,好在蘇轍原先就要元寶給他做過一個鐵架子,有時候會烤烤糍粑,橘子等物。

肉夾饃擱在鐵架之上烤的兩面焦黃,整個屋子更是飄蕩著肉夾饃的香氣,蘇轍與蘇軾兄弟兩人更是湊在一起說著話:“八郎,我想明白啦,你的錢是你的錢,與我半分乾係都沒有。”

“原先我就聽張道長說起過的,許多汴京為人之人連自己的房子都沒有。”

“所以說縱然讀書人身份高,可要想日子過得好,還是得手中有銀子。”

蘇轍點點頭,下一刻就聽到了蘇軾的發問:“八郎,你還有沒有彆的賺錢的法子?”

蘇轍:???

他認真想了想,卻是搖了搖頭。

蘇軾卻是興致勃勃,“那我就自個兒多想想!”

蘇轍並沒有將他這話放在心上,畢竟除了念書外,蘇軾做什麼事都是三分鐘的熱度。

倒是他,如今忙的很,要忙著給杏花樓出菜譜。

北宋到底比不上後世,許多東西都沒有,所以想要杏花樓短時間內將彆的酒樓、飯館擊退,還是有點難度的。

等著新的一年剛過,蘇轍就要元寶給陳掌櫃送去了十道菜譜。

其中有豆腐燒麥、肉鬆、紫蘇乾鍋蛙、黃金蛋炒飯……等等做法。

每種菜的做法都不算難,但卻十分新奇,十分惹眼。

蘇轍更是要元寶給陳掌櫃的傳話,直說這幾道菜想必很快就會被旁的酒樓和飯館學去,不過不打緊,他很快會再送幾道菜譜過去的。

開酒樓做生意這等行當,並不怕彆人跟風,也不怕彆人有樣學樣,越是如此,就越是說明其地位在眉州超然。

等著蘇轍忙完,這才想到蘇軾已好幾日沒來找過自己。

他決心去看看蘇軾到底在做什麼。

他剛推開蘇軾房門,卻發現屋內各色卡片散落一地,以至於他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蘇軾聽到響動,連頭都沒抬,專心致誌道:“來福,我都與你說了幾次了,不必喊我吃飯。”

“若我餓了,自己會去吃

飯的。”

蘇轍很是不解:“六哥,難道在你心中竟有比吃飯還重要的事情?”

蘇軾這才抬起頭來,笑著道:“八郎,你怎麼來啦?你可是忙完啦?”

說著,他更是道:“八郎,你快來看看我這卡片做的怎麼樣。”

聽他娓娓道來,蘇轍才知曉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原來那日蘇軾見蘇轍得了二十貫錢後,是眼紅不已,夜裡做夢都想著如何賺錢。

思來想去,還真叫蘇軾想到了一法子。

這靈感還是蘇轍給他的,蘇轍曾教他將不懂不會的內容記在小卡片上,閒來無事便看一看。

所以他就有樣學樣做了啟蒙卡片,如今他更是隨手舉起一張卡片來,笑著解釋道:“……就算你今日不來,明天我也打算將這卡片拿給你看看的,如今但凡家中有些銀錢的都想將孩子送去念書,可尋常孩子得等到四五歲才能去念書,他們的父母在此之前倒也想給他們啟蒙,卻是不識字。”

“我這卡片做的簡單易懂,便是三兩歲的孩子都看得懂。”

這張卡片上寫的是一個“雞”字。

不光寫著字,還畫著一隻活靈活現的大公雞。

蘇轍不由道:“六哥,你可真聰明!”

蘇軾面上不由露出幾分沾沾自喜之色來:“這是自然,你都這樣聰明,我這個當哥哥的自然不能被你比下去!”

他繼而與蘇轍說起自己的計劃。

比如,他已央求爹爹蘇洵帶著自己找好了書商。

比如,他也找娘親程氏借到了啟動資金,這錢也不是白借的,到時候會一並算了利錢還給程氏。

……

不光蘇轍,就連擅長生財之道的程氏也對蘇軾這個主意很是看好,若非如此,她可不會借銀子給蘇軾。

要知道程氏如今在眉州已有“女財神”之稱。

任憑程家使出什麼招數,蘇家紗縠行的生意仍是蒸蒸日上,甚至去年又開了三家紗縠行。

如今程氏想的是將紗縠行開往彆的地方。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蘇家的日子啊,是越過越好。

等著元宵節一過,蘇轍與蘇軾兄弟兩人就重新回到了白馬書院。

念書的日子永遠都是喜樂參半的,縱然郭夫子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來,但他們兄弟兩人卻是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時常因郭夫子的一個問題輾轉反側,思考到深夜。

但也是有高興的時候。

比如,張易簡道長來見老友時,順便考了考蘇轍兄弟兩人的學問,不考不知道,一考嚇一跳,當即就是面露欣喜,私下更是與郭夫子說以他們兄弟兩人的才學,大概明年秋天就能參加鄉試,定能高中。

比如,在一日日的相處下,蘇轍兄弟兩人與郭夫子的關係日益親近,雖為師徒,卻宛如父子。

又比如,每每背完一本書,或學到新的知識,其中的快樂更不是用言語能夠形容。

一轉眼就到了

夏日。

原先蘇轍剛來白馬書院時,隻覺得門口的銅獅不怒自威,高不可攀,可如今每每從銅獅身邊走過來,隻覺得這銅獅矮了點,又矮了點。

厚衣裳一脫,蘇轍就像柳條似的,見風就長了起來。

惹得蘇軾很是擔憂,更是時常偷偷與蘇轍比一比,看看自己比他高多少。

若是哥哥還沒弟弟高,那還叫什麼哥哥?

等著蘇轍再次發現蘇軾偷偷跟在自己身後比劃時,忍不住笑道:“……我都與你說了多少次,夜裡得早些睡,還有羊乳,也是每天都要喝的。”

“雖說羊乳有點腥,但喝了才能長得高高的。”

在他的要求下,程氏索性買了兩頭母羊養在了白馬書院,以保證他們師徒幾人每日的羊奶。

蘇軾心虛低下頭。

他一向在吃食方面頗為講究,隻覺得羊奶太腥了,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會將自己那一碗羊奶偷偷倒掉。

看樣子,以後不能這樣了。

他們兄弟兩人到了書房,即便無人盯著,就開始溫習起郭夫子昨日教授的內容起來,遇上不懂的,還時不時互相請教一二……

正當他們溫書溫的正認真時,卻聽見外頭傳來倉促的腳步聲。

蘇轍與蘇軾兄弟兩人齊齊抬頭,就見著青山闖了進來。

青山身後還跟著平安。

平安更是一臉焦急,開口就道:“六少爺,八少爺,不好了,老太爺快不行了!”

蘇轍下意識站了起來,忙道:“平安哥哥,你說什麼?”

他三歲之前都是在蘇老太爺身邊長大的,可以說一眾孫輩之中,他與蘇老太爺感情最深。

平安這才道:“……老太爺昨晚上喝多了酒,今早上下地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如今正昏迷不醒了!”

“老爺請了大夫,那大夫說老太爺怕是時日無多!”

蘇轍一聽這話,便匆匆走了出去。

一路上,他是幾次催促駕車的車夫快些。

等著蘇轍好不容易匆匆趕往正院,就見到蘇洵,程氏等人那擔心的面容,蘇五娘更是與蘇八娘哭的不行。

蘇洵是滿臉擔憂之色,可在看到蘇轍與蘇軾兄弟兩人時,卻還是安慰他們道:“你們彆擔心,我又差人給你們翁翁請了彆的大夫,他老人家一向身強體壯,哪裡會摔一跤就不行了?”

“吉人自有天相,你們翁翁會沒事兒的!”

蘇轍可不信這話。

畢竟蘇洵等人面上的表情可不會騙人。

他走進裡屋。

蘇老太爺正躺在床上,就像是睡著了一般。

蘇轍輕聲道:“翁翁?”

“翁翁?”

無人應答。

蘇轍深吸一口氣,卻隻是長長歎了口氣。

他知道生離死彆乃人生常事,但他還是覺得難以接受。

他看向一旁的蘇洵道:“爹爹,方才回來的路上我聽平安哥哥說翁翁

摔跤,後腦勺著地,所以導致的昏迷不醒,大夫說了,若是翁翁一個月內醒不過來,隻怕以後再也不會醒了。”

“我想這些日子照顧翁翁好不好?”

蘇洵原是想拒絕的。

如今蘇家下人不少,再不濟還有他與蘇位等人在,於情於理都不該叫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去照顧病重的老太爺。

可他看著蘇轍那雙期待的眼睛,點點頭道:“好,這些日子就由你與六郎一起照顧你們翁翁。”

“隻是你們年紀尚小,萬事不可逞強,知道了嗎?”

蘇轍與蘇軾再次齊齊點頭。

蘇轍本就不是個話多的孩子,照顧起蘇老太爺是話更少了,惹得蘇軾十分擔心,握住他給蘇老太爺擦拭身子的手道:“八郎,方才你已經給翁翁擦過一遍身子了,你忘記了嗎?”

蘇轍隻道:“是嗎?”

“我不記得了!”

蘇軾握住他的手,正色道:“八郎,你是不是很擔心很難過?你若是傷心難過,就哭出來吧!”

方才他聽到蘇洵在廊下吩咐人快馬加鞭給遠在閬州的蘇渙送信,說若是蘇渙快馬加鞭趕回來,興許還能見到蘇老太爺最後一面時,眼淚是怎麼都止不住,簌簌落下。

但蘇轍聽到這話卻像沒聽到似的。

蘇轍搖搖頭,看著他的眼睛道:“六哥,翁翁如今隻是昏睡不醒,我為何要哭?”

他知道蘇洵等人的想法,在蘇洵等人看來,大夫的話已委婉給蘇老太爺下了死刑。

可他卻覺得,蘇老太爺隻是傷了腦子昏迷了,不一定會醒不過來的。

縱然這樣想著,但他心裡還是有些害怕的。

殊不知他這話一出,蘇軾是愈發擔心。

這讓蘇軾覺得一向聰明過人的蘇轍竟犯起糊塗來。

身為兒子,蘇洵如今忙的是腳不沾地,既要四處找尋名醫,又要命家中下人暗中準備棺木等物件,甚至還要照看蘇轍。

等著蘇洵忙完了前來正院,發現蘇轍正坐在床邊握著蘇老太爺的手說話:“……您還記得嗎?當初我剛養在正院時,您天冷時時常抱我出去走動,就擔心我養的太過於嬌氣。”

“後來我長大了些,您又帶著下地種田,冬天時凍的小臉通紅通紅的,夏天時曬的整個人像黑炭似的。”

“您快些好起來,好起來之後我再陪著您一起種菜。”

他邊說話邊按摩著蘇老太爺的手,嘴角更是帶著幾分笑容:“您不是向來最寶貝您那片菜園子嗎?這麼熱的天,若是您再不醒過來,您那片菜園子就無人照看!”

“方才我還去看了看,那些胡瓜長得水嫩水嫩的,若再過上十天半個月,加上芫荽涼拌,定十分好吃!”

他撒謊了。

他第一次在蘇老太爺跟前撒謊了,方才他已經替蘇老太爺那片菜園子澆過了水。

蘇洵看到這一幕,隻覺得愈發擔心,衝也在屋內的蘇軾招了招手。

父子兩人很快到

了廊下說話。

蘇軾一開口,聲音中就透著哭腔:“爹爹,自八郎回來厚就一直這個樣子。()”

您說八郎這是怎麼了……?()_[(()”

可憐他不僅要擔心蘇老太爺,還要擔心蘇轍。

蘇洵隻覺得眼裡發澀,摸了摸蘇軾的腦袋道:“沒事的,定是八郎太想念你們翁翁的緣故。”

“這幾日你就替我好好照顧八郎好不好?”

蘇軾重重點了點頭。

蘇洵倒也想留在正院照顧蘇老太爺,隻是他聽說舟山縣有位性情怪癖的名醫,他得親自走一趟。

蘇軾知曉這事兒後,忙道:“爹爹您就放心將八郎交給我吧。”

“若他有什麼不對勁,我定會要來福去告訴娘的。”

他向來是個言出必行的,重新返回屋內後就開始起蘇轍照顧蘇老太爺,他照顧蘇轍的模式來。

他一會要蘇轍歇一歇,自己去換蘇轍去替蘇老太爺按摩,陪蘇老太爺說話。

他一會勸蘇轍吃些東西,喝點羊奶。

……

到了最後,他更是道:“八郎,我來守著翁翁吧,你快去睡。”

“你又不是鐵打的,一直這樣熬,哪裡受的住?”

方才秦婆子已來說過幾遍,要蘇轍去歇著,她來守夜,可惜蘇轍沒有答應。

這一次,蘇轍仍沒有答應:“六哥,我不困。”

“我還想多陪陪翁翁。”

他從前也是聽說過的,人在昏迷的頭幾天至關重要,所以他是半點都不敢耽擱:“六哥,你去睡吧。”

他似知道蘇軾在想些什麼,強撐著笑道:“就算這時候你要我去床上歇息,我也是一點睡意都沒有,反倒會胡思亂想的。”

蘇軾話到了嘴邊咽了下去,隻道:“你不睡,那我也不睡,我就在這裡陪著你!”

蘇轍勸了蘇軾好幾次,可不管他怎麼說,蘇軾都不肯下去睡覺。

蘇轍沒辦法,隻能任由著他去了。

如蘇轍所預料的那般,大半個時辰之後,蘇軾就歪在榻上睡著了。

想必是睡得不大踏實的緣故,蘇軾嘴裡還嘟囔道:“八郎,你快歇歇,可彆翁翁的病好了,你卻是病倒了!”

聽聞這話,蘇轍嘴角忍不住微微揚了揚。

他從櫃子裡取出一床薄被搭在了蘇軾身上。

翌日一早,蘇轍熬的是眼睛通紅通紅。

蘇位與蘇修兄弟兩人這才趕回來,他們兄弟兩人去年已過了鄉試,正在為會試做準備,如今正在蜀郡念書,他們兩人一接到消息就連連趕回來了。

蘇位與蘇修方才已聽說蘇轍足足熬了一晝夜,都勸他去休息:“八郎,你是翁翁的孫兒,難道我們就不是了嗎?你總得給我們在翁翁跟前儘孝的機會才是!”

“就是!就是!你放心,我們也會替翁翁按摩,陪著翁翁說話的……”

不光蘇位與蘇修齊齊上陣,就連蘇軾也附和道:“是啊,翁翁最疼

() 的就是你,可彆到時候翁翁醒過來,他老人家沒事,你卻病了。”

“若是如此,翁翁可是會心疼的!”

蘇轍無奈,隻能下去休息。

他原以為蘇老太爺身強體壯,很快身子就能好轉起來。

可事實證明他想多了。

即便蘇洵為蘇老太爺請來了舟山縣的那位神醫,也是束手無策,不過好消息是神醫說了,蘇老太爺的脈象並無多大問題,想必是傷了腦子,也許十天半個月之後會自行醒來,也許一輩子就是這樣,再也不會醒來。

蘇轍知道,這大概就是後世的植物人。

不過這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那位舟山縣的神醫見蘇家上下所有人孝順,再加上蘇家在眉州向來頗有盛名,不等蘇洵開口,便主動說留下來替蘇老太爺施針,興許蘇老太爺後腦勺的淤血散了,蘇老太爺就能醒過來。

一晃四五日又過去了。

這日蘇轍早早起身,還未來得及刷牙,元寶就過來道:“八少爺,昨夜二老爺回來了!”

“老爺說了,要您與六少爺梳洗之後就去見見二老爺。”

自己的二伯父蘇渙回來了?

蘇轍多少是有些吃驚的,畢竟閬州雖在四川境內,但距離眉州還是有些距離的,他是萬萬沒想到蘇渙回來的竟這樣快。

蘇渙縱離家多年,但在蘇家卻是主心骨一般的存在。

如今蘇家上下雖是蘇洵當家,可每每遇上什麼大事兒或者拿捏不準之事,就會送信給蘇渙。

他年幼就有“神童”之稱,更是年紀輕輕中了進士,為官多年風評極佳,甚至有一年官家念其功勞,還賞賜蘇家不少寶貝,其中更有三壇禦賜的梨花白。

就連蘇老太爺這等愛酒之人,也還留了兩壇子美酒沒喝,每到逢年過節也就將酒蓋打開聞一聞,甚至還不敢多聞,生怕酒水揮發完了。

蘇轍忙與蘇軾洗漱到了蘇洵書房,剛行至門口,他們就聽到屋內有陌生的男聲:“……你也不必過於擔心,如今爹情況沒有惡化,已是好事。”

“我從前就聽說過這等情況,直說一農婦摔傷昏迷數十年,得家中人悉心照顧,最後還醒了過來。”

“爹身子一向康健,想必會無事的。”

蘇轍一走進去,就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二伯父。

蘇渙看起來是風塵仆仆,一臉倦容,他雖比蘇洵隻大上幾歲,但因勞心政事的緣故,瞧著卻是比蘇洵大上十多歲的樣子。

不過他面色沉穩,即便蘇家遇上此等大事,仍是心不慌神不亂,看到蘇轍與蘇軾兩人與自己問安,更是道:“想必你們兩個就是六郎與八郎了吧?”

他與蘇洵感情極好,幾乎每月都有書信來往。

因蘇洵是炫子狂魔的緣故,所以他即便尚未見過蘇轍與蘇軾兄弟兩人,可在看到他們兩人這一刻,半點不覺得陌生:“……方才我聽你們爹爹說過了,說你們日夜照顧你們翁翁,有如此孝心,很好。”

說著,他更是道:“你們小小年紀就過了童試,如今師從於郭太白,更多次聽你們爹爹說你們聰明過人,學問了得。”

“既然如此,今日我便考一考你們,看看是不是如此。”

蘇轍與蘇軾對視一眼,眼中皆有驚愕。

他們二伯父見他們第一面,還沒說上三句話,就要考他們學問?還是在蘇老太爺昏睡不醒的情況下?

這個時候,他們不是該一家人互相安慰,或者一起去正院看望蘇老太爺嗎?

蘇軾這些日子因為照顧蘇老太爺和蘇轍的緣故,學問略有所懈怠,下意識看向蘇洵,眼神中一副“爹爹,二伯父這是做什麼”的意思。

蘇洵卻是苦笑一聲,壓根沒接話。

他這個二哥啊,當年不光是神童,更是書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