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1 / 1)

北宋撈兄日常 阿洙洙 7705 字 2個月前

隨著蘇軾一聲尖叫,蘇洵與程氏終於回過神來。

早有準備的蘇轍已死死拽住蘇軾的衣襟,生怕他一個不高興就將自己丟了出去。

好在蘇軾雖神色大變,卻死死拖著蘇轍的小肥屁股,哭的聲音都變了:“娘,不好了,八郎尿了!”

程氏這才一把將蘇轍抱在懷裡,揚聲喊了乳娘過來,更是轉過頭與蘇洵道:“……七娘沒了,程家沒來人就沒來人吧,這些事我都已經看穿了。”

“這些年老爺不僅沒有對不起我,反倒對我極好,又何來委屈一說?”

“當初我嫁給老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兩家長輩親自定下的婚事,如今更是有了幾個孩子。”

“日子過的好不好,委不委屈,旁人都不知道,唯有我自己心裡最清楚!”

蘇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

蘇家與程家皆是眉州三大家之一,程氏故去的父親程文應曾官至大理寺丞,如今程家更是眉州首富。

若論底蘊,蘇家遠在程家之上。

蘇家先祖蘇味道曾官拜宰相,後被貶為眉州刺史,這才在眉州安家落戶。

可隨著蘇州祖輩仗義疏財,解困鄰裡,蘇家逐漸走起下坡路,到了蘇轍祖父蘇序這一輩,家中田產,鋪面已是所剩無幾,徒留一個空名聲。

所以當初兩家長輩為蘇洵與程氏定下親事,程氏之兄程浚就是一千一萬個不同意,更是放出話來,若是程氏與蘇洵結親,那此後再沒他這個兄長。

其實也怨不得程浚如此。

程浚比程氏大上十來歲,從小就極疼這個妹子。

他和許多人一樣,覺得蘇洵是不折不扣的浪蕩子,也就空有一副好皮囊而已。

至於眉州百姓提起蘇家來人人稱讚又如何?

好名聲難道能當飯吃?

所以等著程氏嫁給蘇洵後,程浚果然沒再與蘇家來往。

一年前,程文應去世,即便他臨死前拽著程浚的手囑托程浚好好照顧程氏,卻也沒得到程浚一句準話。

如今蘇七娘這個外甥女過世,程浚沒登門也就罷了,程家更是一個人都沒來。

因為這事兒,程氏還當著常嬤嬤的面掉偷偷掉過兩次眼淚。

每日吃吃睡睡的蘇轍也知曉了此事。

說起來蘇洵與程氏這門親事當初不被許多人看好,程浚隻是其中一個,甚至連蘇洵兩位兄長,蘇洵姐夫一家都大跌眼鏡。

可繈褓中的蘇轍卻覺得這門親事倒是不錯。

縱然蘇洵五年前才開始發奮讀書,在此之前整日遊山玩水,但他從蘇洵的言行中也能看出蘇洵對程氏很好,身邊無姨娘侍妾,隻是蘇洵從小被保護的太好,有些小孩子心性。

但程氏卻是利落周全,面面俱到的性子。

兩個性情迥異的人結為夫妻,生活中倒也也能增添不少樂趣。

感情這種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話說回來,程氏帶著蘇轍兄弟兩人回去後是好一通忙活,忙著給蘇轍換衣裳清洗,忙著給蘇軾洗手,最後更是將小蘇轍放到乳娘懷中,板著臉對蘇軾道:“六郎,你過來!”

蘇軾雖隻有三歲,卻已知事,見程氏動怒,猶猶豫豫不敢上前。

看到這一幕,蘇轍一張小臉上笑開了花。

“六郎。”程氏再次揚聲,手中已接過常嬤嬤遞過來的戒尺:“你過來!”

蘇軾終於忍不住,再次“哇”地一聲哭出聲來:“娘親。”

“我錯了!”

“我不該偷偷抱弟弟的,我是因為喜歡弟弟才想要抱他的,每次我想去抱抱他,親親他,你們都不讓。”

說著,他一步三頓上前,猶猶豫豫將手伸了出來:“娘親,您打吧!”

這下蘇轍有些笑不出來。

暫且不論蘇軾這個兄長當的稱不稱職,卻是極喜歡他的。

有許多次他一睜開眼就看到了蘇軾那張胖乎乎的小臉,每每蘇軾看到自己醒來總是高興不已,也曾有好幾次纏著乳娘說要抱他。

乳娘卻不敢冒險,每次都拒絕了蘇軾。

想到這裡,蘇轍看著落淚不止的的蘇軾,嘴裡又咿咿呀呀叫了起來。

程氏自也知曉蘇軾的心思,卻還是拿著戒尺不輕不重打了他的手心三下,這才正色道:“六郎,娘親知道你喜歡弟弟。”

“可人生在世上,要坦坦蕩蕩,偷偷摸摸算什麼君子?你既想要抱八郎,與娘親直說便是。”

“縱然娘親知曉你年紀小,抱不穩八郎,可有人在一旁看著,也不會出事,像你方才那樣偷偷行事,若一不小心將八郎磕了碰了如何是好?”

蘇軾哭的眼睛通紅通紅:“娘親,我知道了。”

蘇轍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在心裡替程氏豎起大拇哥兒。

曆史上“三蘇”能夠流傳千古,程氏是功不可沒。

不管程氏從前在娘家,還是如今在蘇家,都是管家的一把好手,深諳打個巴掌給個棗兒的道理,見蘇軾哭的傷心,又將他抱在懷裡哄了一番,喂他吃了糕點,喝了蜜糖水。

到了最後蘇軾不光破涕為笑,更是美滋滋地去練字。

用程氏的話來說,讀書寫字講究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一日都不可懈怠。

這才是真·卷王。

不僅卷自己,更是卷丈夫,卷兒子。

蘇轍已想象到兩三年後程氏對自己寄予厚望的樣子。

程氏不愧為卷王,喂了蘇轍喝了羊乳後,又再次忙活起來。

她太了解蘇軾的性子,生怕他又來“親近”蘇轍,索性吩咐常嬤嬤將賬本都搬到屋內來。

很快,屋子裡就響起來翻動頁冊與打算盤的聲音。

在這等催眠聲中,蘇轍很快又昏昏沉沉睡了過去。

沒辦法。

小嬰兒嘛,整日就是睡了吃吃了睡。

蘇轍正睡得迷迷糊糊,就聽到丫鬟前來稟告:“夫人,老太爺差人請您和八少爺過去一趟了。”

孝順的程氏是算盤珠子一放下,就抱著蘇轍走去了正院。

即便到了秋日,正院內仍半點蕭瑟不見,院子裡的竹子長得鬱鬱蔥蔥,竹林下還有個小池塘,裡頭養了些紅鯉魚與烏龜,很是可愛。

但蘇轍一進來,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下巴更是隱隱作痛。

原因無他,蘇老太爺老是喜歡用胡子紮他。

他這個祖父比蘇軾還要頑皮,簡直一不折不扣老頑童,據說三子之中唯有蘇洵最像他,這也難怪當年程浚等人不同意這門親事。

蘇老太爺一看到蘇轍就高興起來。

如今他已年過六旬,卻是身強體壯,更是在後院劈了一塊菜地,閒來無事種起菜來。

他一看到蘇轍更是與蘇轍玩起“舉高高”的遊戲來,將胖小子蘇轍拋於半空中再牢牢接住。

看的程氏是心驚膽戰,忙道:“爹,您彆嚇到八郎了。”

蘇老太爺卻是手上動作依舊,笑著道:“八郎怎會嚇到?你看,他笑的多開心!”

蘇轍:……

祖父。

我不是在笑。

我是嚇的在哇哇叫!

好在蘇老太爺瞧見兒媳如此緊張的神色,這才將蘇轍抱於自己腿上,氣喘籲籲道:“人老咯,沒勁兒了,想當初我舉六郎時,能舉十多下不帶喘氣的。”

程氏是個孝順的,連忙道:“瞧您這話說的,整個眉州和您年紀差不多大的,就找不出比您身子還好的人來。”

“前些日子我將您種的菘菜、落蘇差人送了些去石家,石家直說您種的菜不僅賣相好,更是味道好,誇您老當益壯。”

“八郎長的壯實,兒媳是怕您舉他受累。”

石家也為眉州三大家之一,與蘇家,程家互為姻親,蘇老太爺的小女兒嫁的就是石家大公子石揚言。

蘇老太爺知道程氏向來孝順,想當年老祖宗在世時性子刁鑽刻薄,連他這個當兒子都毫無辦法,可老祖宗卻極喜歡程氏。

但今日蘇老太爺將程氏喊來卻是有事要說,又逗弄了會蘇轍後這才開口道:“……我聽說六郎已經開始啟蒙了?”

程氏嘴角的笑容一滯,如實道:“是。”

“簡直胡鬨!”蘇老太爺是個好脾氣的人,為眉州百姓所稱道,可他人認準了的事兒,那是不會回頭的:“六郎今年才幾歲?他才三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我知道你這個當娘的總不會盼著孩子不好,可六郎年紀卻是太小了些。”

“這幾年我們蘇家時運不濟,兩年前老大故去,去年景先去世,今年七娘又沒了……你活到我這個年紀就會知道什麼都是假的,唯有平平安安才是真的,沒什麼比幾個孩子健康長大重要。”

“明日我會與老三說一聲,六郎啟蒙一事暫且放一放吧,暫且等到五歲之後再說。”

程氏是知曉蘇老太爺脾氣的。

但彆的事情她都能以長輩意見為先,但這件事她卻沒有鬆口的意思:“爹,六郎聰明且跳脫,他雖說跟著老爺啟蒙,實則是玩玩打打,不礙事的……”

可不管她怎麼說,蘇老太爺都沒有鬆口的意思。

百善孝為先。

最後程氏隻能抱著蘇轍先回去,打算等著蘇老太爺執拗勁兒過了再來勸勸。

回去的路上,跟在程氏身後的常嬤嬤就忍不住了:“……老太爺也真是的,人人都盼著兒孫上進,唯獨老太爺反其道而行,三位老爺中,大老爺與二老爺都是進士出身,唯獨咱們老爺屢試不中,也就咱們老爺性子最像老太爺!”

蘇轍驚呆了。

縱然常嬤嬤是程氏的乳娘,可到底是下人,這些話不是她能說的。

可見不少人都覺得程氏嫁給蘇洵,那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程氏一聽這話臉色也沉了下來,厲聲嗬斥道:“嬤嬤,今日這話就算了,若是再叫我聽到你說這等話,你收拾收拾東西就回去程家吧。”

她還是頭一次對常嬤嬤這般說話。

常嬤嬤一愣,低聲道:“是,夫人,奴婢知道錯了。”

程氏臉色依舊沒有好轉,匆匆回屋。

回去之後,她陪著蘇轍坐在貴妃榻上玩耍,卻是雙目失神,微微愣神。

連蹬著短胳膊短腿的蘇轍都發現蘇洵進來了,程氏都還沒發現。

蘇洵拿手在程氏眼前虛晃一二,笑道:“夫人在想些什麼,想的這樣出神?”

“方才我進來時,看見常嬤嬤躲在廊下哭天抹淚的,進屋一看,夫人也是悶悶不樂,可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夫人與我說一說,看看我能不能為你解惑。”

今日在書房裡,夫妻兩人就已說好,七娘已去,從此不要再感傷此事,以後就好好守著三個孩子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