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永久王朝之設想(1 / 1)

第292章 永久王朝之設想

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李清照的身上,想要看清一個女子是如何在軍中率領千軍萬馬的!

同時對城中的諸多傳聞,他們心中也感到了疑惑,更對李清照充滿了好奇。

畢竟拋開這些不談,李清照本人並受到神鳥的青睞,這讓大殿之中的眾人更加疑惑,李清照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能夠得到神鳥的青睞?

但是此時看來,李清照除了容貌美麗氣質,更帶著少女的英氣,並且身上還散著殺意之外,也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但是他們心中不敢輕視,從城中流傳的傳聞來看,眼前的李清照武藝高強,並且殺伐果斷,彆看她一副柔弱的模樣,但是死在她中的人不下百人!

“對於鎮國大將軍李剛的安排,不知李將軍可否有意見?”

端坐於上方的宋徽宗趙佶,詢問道。

“臣,並沒有。”

對於李剛的安排,李清照沒有任何的意見,畢竟對於征戰、排兵布陣之事,他並沒有任何的經驗。

雖然在此之前他也讀過許多兵書,但避免紙上談兵,所以想先行從他人身上學習一二。

聽此,上方的宋徽宗趙佶微微點頭,然後開始討論具體的征戰之事,畢竟大軍出征,需要考慮糧草、輜重,這些東西都需要在大軍開拔之前做好準備,甚至提前出發。

此時此刻皆充滿了緊張的氣氛,朝廷之中,已經傳出大宋即將攻打遼國的消息,整個城池之中的百姓們也都關注著此事。

大宋知道,此時的大宋有神鳥庇佑,燕雲十六州必定是要回歸大宋的。而金國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儘量是根據盟約規定,哪一國攻占的土地,就歸哪一國。

雙方心思不一,默契的按照盟約進行,所以,倒也顯得雙方都非常的守約、有信!

……

天空之上陰雲密布,天色陰沉,壓抑的氣息彌漫整座城池。

軍中新軍法規定,士卒斬殺敵軍一名,賞百錢,殺敵軍士卒十名,賞銀十兩!

殺敵軍小將領,賞良田一畝,銀白兩!

且,賞賜之田免征五年之稅,然,不可買賣!

大宋所實行的軍功進爵製與秦朝所實行的軍功進爵製有著些許不同,秦朝的軍功進爵之賞賜的是爵位,而大眾實行的軍功進爵製賞賜的更多是錢財、田地!

畢竟此時的大宋並不缺少錢財,至於田地,則可以從所獲取的土地中進行賞賜。如此,也可以充實回歸土地之民,不至於是赤地千裡,田地無人去種。

等將遼國徹底擊敗於覆滅,再談燕雲十六州之事。

李清照騎著白馬行走在最前方,旌旗招展,長槍如林,寒風蕭瑟之中,衣袂一角卻掛上了寒霜,蒼白一片。

轉瞬之間,大宋兵馬已經開拔,作為前鋒的種師道已經提前出發數十日,而作為後軍的李清照也緊緊跟隨。

……

除了本來麾下的五千兵馬,李清照此次有率領了兩萬士卒。一共兩萬五千兵馬,在大地之上綿延前行,在大地之上,化作一道長龍,鬱鬱獨行。

此處已經是北方真定府的地界,李清照率領大軍緊隨前軍之後,途中甚至還發現了前軍一路有過的痕跡。

因為神鳥改製,大宋軍中施行軍功進爵製,軍中將領皆思戰心切。

而所獲得的土地,也都歸為自己。

尤其是李清照的鬢角,微微泛白,那是露結為霜,似乎又是戰意凝固。

大地一片蕭瑟,金光色充斥著整片大地。深秋之節,樹木凋零,寒風呼嘯,山野之中的鳥雀、野獸是卻也少了許多。

汴京城中。

但是雙方心中似乎都有默契,對於燕雲十六州,雙方使者皆不談就儘量不談,似乎有意將燕雲十六州之事擱置。

根據與金國的盟約,大宋隻需要在遼國南方攻打燕州,北方隻要交給金國即可。至於到時攻城略地多少,皆看自己了。

即使是神鳥現世,能夠激起大宋士卒的戰意,但是在攻城略地之上,又能體現多少優勢呢?

而對於宋國,他們豈能不知道宋軍的戰力?

金國對自己很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從遼國身上獲取更多的土地。

但是在經過真定府之後,李清照並沒有繼續跟隨在前軍之後,而是向西北而去。

遼國同大宋真定府接壤之地乃是遼國之南京析津府,而大宋將要攻打的燕州也就在南京析津府之內。

而遼國南京析津府之西,是遼國的西京大同府,兩府乃是遼國之重地,而遼國大多數兵馬也都聚集在這兩個府中,面對大宋。

所以,大宋所面對的遼軍,比金國所言面對的兵馬更加精銳一些。

當然,遼國也不是沒有發現金國之潛力、野心,但是若是從南方調兵去防備金國,顯然也來不及了。

“前方便是遼國境內了!”

邊境,李清照乘坐白馬,站立在一高地之上,望著敵國之內的景色,身旁的斥候回稟道。

“在河間府東面的方向,前軍已經同遼國交戰,且以奪兩城!”

聽到這裡,李清照臉上露出沉吟之色,然後看向下方的斥候,問道:“在前軍交戰之城西方,敵軍守軍情況如何?”

“西方……”

聽到李清照的詢問,斥候沉吟片刻,然後搖頭。

見此,李清照當即命令道:“繼續查探!”

遼國曾設立五京,而南京析津府便是五京之一,作為遼國陪都,不過更側重於經濟。上京為遼國首都,作為政治中心。

去西京大同府,則是遼國軍事重鎮!

此時攻打的南京析津府也就是宋人口中所說的燕州。

白止隱於虛空之中,看著李清照所望的方向,一片荒蕪,甚至曾經的天地也早早的荒蕪,無有百姓居住。

甚至,在荒草茂盛之處,可以看到曾經房屋的殘垣斷壁,隻剩下泥土之地基仍舊存在,預示著此處曾經有人居住。

南京析津府,此時的宋人稱為燕州,而在後世,更有北平、北京之名。

白止向後看去,兩萬五千兵馬靜靜矗立,綿延之天際,將後方大片的土地覆蓋,猶如陰雲密布。

白止也已經猜到了李清照的計劃,無非就是在前軍攻打南京析津府之時,遼國兵馬全都被前軍所吸引,聚集在南京析津府之南,而李清照可以率軍從西方繞道,到遼軍後方去,前後夾擊之下快速奪得燕州!

但是,大宋大規模整軍備戰之事遼國豈能不知道?

作為西京大同府軍事重鎮就在南京析津府之西,距離並不遠,恐怕已經有兵馬快速馳援。

所以……

“你如何選擇?”

白止之身形隻能李清照自己能夠看到,聽到神鳥之問,李清照沉吟片刻,隨即道:

“先進入遼國境內,尋一處隱蔽之處紮營,等待遼國西京大同府之援軍,將援軍阻擋在南京析津府之外!”

“兩日之後,若是沒有西京大同府援軍的跡象,將快速繞道南京析津府之北!”

接下來,安營紮寨的命令傳達下去,兩萬五千兵馬尋找了一處隱蔽之處,快速安營紮寨。

對於李清照的決定,白止並沒有進行建議,看著兩萬多人的兵馬快速安營紮寨,如此發的動靜肯定也會被人發現。

不過就在這時,李清照突然叫來軍中斥候,然後鄭重安排道:“將斥候全部撒出去,緊緊盯著營寨周圍,發現可疑之人,迅速解決!”

也是因為遼國的緣故,遼國本是遊牧民族,奪得一地之後,直接跑馬圈地,千裡沃土、豐腴良田成了荒蕪之地,變成了遼人的天然馬場。

進而導致百裡無百姓居住,故而此處雖然平坦一片,卻顯得荒無人煙,同百年之前前唐之時的富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天色暗淡,大地荒蕪。大軍營帳綿延數裡,李清照從軍營之中走出,然後來到紮營之地外圍,望著北方。

“不知神鳥對於天下如何看?”

“又能如何看?”

白止的身影緩緩從虛空之中出現,潔白的翎羽在虛空之中散發著潔白的熒光,猶如流螢,在黑暗之中顯得格外聖潔。

他懸浮於虛空之中,同李清照同高,同樣望著遠方,道: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動蕩裂變,乃是常事,但是總的來說,天下一統更是主流。”

聽到白止的話,李清照沉吟片刻,在暗淡的天色之中,秀美的峨眉微蹙,問道:“難道天下真的沒有能夠永遠存在、始終強盛的王朝嗎?”

聽到李清照的問題,白止也沉默了,他不知如何回答,但是答案是顯然易見的。

“沒有,也有可能存在!”

白止模棱兩可地回答道。

“還請神鳥解惑!”

李清照對著白止恭敬地行禮,真心請教道。

自從領兵作戰之後,尤其是在率領五千兵馬去往齊魯之地剿匪的一年之中,她見過太多的人間慘事了!

現在又來到此處,在前唐之時,此處乃是繁華之地,不說百姓繁衍生息,但也是又人家居住,但是此時呢?

千裡沃土一片荒蕪,毫無生機,甚至在枯草之中能夠發現已經快要腐朽的白骨!

所以,這才讓她心生探尋建立永久強盛王朝的念頭。

而聽到神鳥如此說,讓她心中有些失望又有些期待。

“永遠強盛的王朝不存在,但是若是這個王朝內部,能夠時刻自我改正,或許有長時間存在的可能。”

白止想到了前面之後的那個紅色時代,隨即對李清照如此說道。

“自我改正……”

李清照是聰慧之人,熟讀史書,很快便明白了白止的意思,聽後他也不禁搖頭,道:

“自我改正,自我改革,何其艱難……”

突然,李清照再次看向一旁的白止,目光炯炯地道:“根據曆史來看,從先秦之時,至漢、至唐,在一段時期,因為神鳥的乾預,他們都呈現過內部的自我改革……”

言外之意,如果一直有神鳥的乾預,豈不是真的存在永久王朝了!

然而,白止聽了卻搖頭,道:“不,那不是自我改革,而是因為外力!”

“……”

李清照再次沉默了下來。

是啊!

那不是內部的自我改革,而是因為神鳥,若是沒有神鳥,恐怕不會成為一個個盛世!

如果想要保持一個王朝永遠強盛下去,神鳥恐怕要一直庇佑一個王朝。但是,如何神鳥要陷入沉睡呢?

神鳥也不是一個物品,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又有誰能夠讓神鳥永久庇佑呢?

想到這裡,李清照才發現自己剛才的想法是多麼的天真。

天色徹底暗了下來,荒野之中,一片靜悄悄,甚至在遠方的黑暗之中,竟然傳來了狼嚎之聲。

李清照返回軍營之中,處理了軍中之事,便早早的歇息了。

……

翌日一早,天色微明,東方天際泛起了魚肚白,第一縷晨陽透過大地與天空之間的縫隙,投射到了大地之上。

而軍營之中的士卒也開始蘇醒,營帳之中傳開了喧嘩之聲。

然而就在此時,軍營之外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同時還有士卒的大喊聲,“報!急報!”

聽到士卒的聲音,已經出來的士卒連忙躲避,為斥候讓開位置。

李清照所在的營帳之中,李清照也已經早早起來,身上穿著紅黑相間的甲胄,發髻被發冠束縛,化作馬尾垂落在身後。

然而,聽到營帳之外的聲音之後,面容一肅,手中的動作也變得淩厲了起來,然後連忙走出營帳。

“稟報將軍,西方距離此處五十裡外,有遼國兵馬在向東方而來!”

斥候喘著粗氣,快速稟告道。

從西方而來,向東方而去,一定是遼國西京大同府馳援南京析津府的兵馬!

想到這裡,李清照心中也更加認真起來,“遼國兵馬有多少?”

“不下五萬!”

聽到此處,李清照峨眉一蹙,五萬兵馬!

而自己隻有兩萬五千兵馬,一倍的差距!

而且,五萬兵馬也隻是遼國兵馬的最少之數,有可能還會更多!

而現在在南京析津府,種師道所率領的大宋前軍顯然正在同南京析津府之遼軍交戰,若是此處五萬遼軍趕至南京析津府,恐怕會立刻改變戰爭形勢!

就在李清照面前的選擇隻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