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離家遠行(1 / 1)

第271章 離家遠行

公元1118年。

李清照再次在自己的家鄉生活了十幾年,隨著時間的流逝,她也從之前的少女變成了美麗的女子。

因為從未嫁人的緣故,雖然引得城中之人的訴說,引起流言蜚語,但是他人聽到李清照一直不曾嫁人竟然是因為為了孝敬父母,這讓城中之人更加稱讚。

齊魯之地,更重視孝義,李清照的做法無疑會讓外面的人敬佩,提到李清照,誰不稱讚一聲才女、孝女!?

但是也有許多人不得不一陣歎息、惋惜,惋惜李清照這個才女卻因為孝敬父母長輩,而耽誤了自己嫁人,耽誤了自己的未來。

念至此處無人不讚歎李清照之孝心。

甚至,當地朝廷聽聞了李清照之事之後,都想要為李清照立一孝義牌坊,就立在李府所在的街道之前,城中的每個人在進入這個街道之時,都會從這座孝義牌坊之下有過。

而李清照聽到這件事後,也隻是微微搖頭,然後親自寫下來一封書信,代表李家送到了官府之中,婉拒了官府的好意。

信中言,她李清照隻不過是因為父母而決定不嫁人,並不是為了名義而選擇不嫁人,至於這孝義牌坊也不是她心中所願,故而拒絕立牌坊。

而李清照所書寫的書信也頓時被傳了出去,頓時又引得城中之人讚歎、敬佩不已。

……

夏日慵懶的下午,太陽高掛,卻在水榭之中,卻能感到陣陣清涼。

“當然,若是真的遇到了你也解決不了的危險,而你也有性命之虞,我也還是會出手的!”

但是對於這些,李清照並不關注也不到在心上,無論府邸之外如何,她始終如初甚至於,也都很少再次踏出府邸,整日皆呆在家中。

“所以,我打算啟程,離開家鄉,去往書籍收藏眾多之處……”

不過,白止卻也道:“如今的你劍術高絕,且體質非人,恐怕在這大宋,也不會遇到危險,即使遇到了危險,也會化險為夷。所以,屆時的一切,恐怕就需要你自己去解決了!”

因為神鳥賜下“朱果”,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並沒有像曆史上那般早早的死去,反而還身體健康,比曾經都還要年輕一些。

幾年的時間過去了,李清照身旁的兩個外套青竹和墨梅也成了大姑娘,身段也顯得玲瓏起來,模樣也變得頗為美麗。

十天之後,李清照一身輕鬆的準備啟程了,此次出行,她甚至連自己的兩個丫鬟都沒有帶,隻是一個人,背著一個行囊,手持一把寶劍。

注意到李清照的目光,白止睜開雙眼,看向李清照,而李清照也此時開口輕聲道:“這些書籍內容太過稀少,無法係統的整理,而到以後再找到其他古籍,恐怕這些內容還需要重新整理一番……”

聽到白止的話,李清照臉上也露出了微笑,美麗的面孔顯得更加迷人,端莊嫻雅之中又帶了幾分淩厲霸氣。

他們知道,李清照身畔有神鳥,爭取曆史之中那被神鳥青睞的人一般,無不建功立業,流芳千古,在曆史之中閃爍著屬於她們的光輝。

不過,此時兩人同水榭之中的李清照相比,卻也差了許多。

李清照似乎終於下定了決心,如此說道。

所以,她主動要求神鳥,給她延續生命,不再衰老!

隻要將來自己完成了自己所說的那部著作,即使立刻死去也心甘情願。

而在桌案上,甚至是桌案旁邊卻堆放了許多的書籍而李清照卻手中持書,蛾眉微皺,沉浸在書籍之中。

自從她下定決心,要完成一部著作,包羅萬象,而且她也知道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甚至於需要幾代人的時間。

片刻之後,似乎是完成了一本古籍的重新編纂,然後才放下毛筆,然後向硯台之中加了少量的清水,纖纖細手拿起一旁的墨塊,輕輕的研著磨。

有事是李格非、王氏個李迒,他們臉上甚至帶上了悲傷之色。

“……好!”

此時的水榭之中鋪了一個大大的毯子,而在毯子之上擺放著一個頗大的桌案,李清照坐在桌案之前。

庭院幽深,翠竹挺拔,鮮花芬芳馥鬱,雕龍畫棟之中卻有一種曲徑通幽之感,廊腰縵回,在這齊魯大地卻也有江南水鄉的清新淡雅。

甚至,李清照才女、孝女之名,已經傳出齊魯之地,連汴京城都有人有所耳聞,相關故事更是流傳四方。

李清照坐在李府之中的一個小湖上的水榭中,微風習習,微風吹起了水榭旁邊的薄紗,將李清照的身影也襯托的有些朦朧。

她之所以不再出門,那是因為過了如此長的時間,她的容貌卻不再變化了。

坐在一旁的兩個丫鬟動作緩慢,卻是在打著瞌睡,一旁的李清照見此,也沒有將兩人叫醒,隻是忙碌著自己的事情。

對比,即使李清照不主動要求,白止也會去做的。

畢竟距離靖康之變還有幾年,他已經決定通過李清照來改變曆史,怎麼可能會眼睜睜地看著她老去呢。

此時的李清照,也是時候離開齊魯之地了,真正的融入這個世界,參與曆史大勢之中。

李府前院中,李格非、王氏、李迒,以及眾多侍女家丁,皆站在庭院之中,看著前方身著見到女子勁服的李清照,他們臉上帶上了不舍。

李清照看著自己的父親如此,也看在眼中,對身旁的神鳥也更加的恭敬了。

李清照似乎是在自言自語,似乎又是在對白止道:

這種特殊的氣質代表著她的劍術又進步了,看到這裡的白止心中也更加放心了一些。

最後,白止似乎有些不放心,然後又再次加了一句。

罷,將書籍之中的內容大量謄寫,重新抄錄,並且編纂成冊。

一時間,李清照的名聲似乎比當初她在汴京城之時還要大,還要引人讚歎。

“既然你已經決定了,去做便可!”

聽到白止的話,李清照愣了愣,明白神鳥殿意思,她也想當走廊下花盆之中的海棠花,經受不住風雨。

而目光卻看向了一旁水榭的欄杆上,看著那翎羽潔白,周身上下正在散發著淡淡聖潔光輝的神鳥。

……

自從白止賜予李格非朱果之後,李府之中的一些人已經知道了神鳥的存在,故而對於神鳥現身也並沒有太多的驚訝,不過還是時時恭敬。

即使他們心中明白,但是李清照畢竟是她們的家人如何舍得李清照獨自離去?況且此去,不想知道何時才能相見。

對於自己女兒的想法,李格非夫婦自然非常支持,更不必說還有神鳥,在很久之前,他們就已經猜到了有如今這麼一天。

但是此時此刻真正面臨了,心中還是很是不舍。

“清照……”

李格非不知道說些什麼,父愛是深沉的,往往在看不到的地方湧現著它的深沉。

而母愛是濕潤的,無時無刻不再滋養著兒女。王氏目光濕潤,拉著李清照的雙手不停的叮囑著。

“清照……若是安定下來,莫要忘了來封家書,訴說安定……”

王氏如此道,亦或是交代李清照不要忘了吃飯的時辰,不要忘了天寒加衣,諸如此類。

而李清照也靜靜的聽著,臉上帶著微笑,看著自己的家人,最終,決絕的轉身離去。

“姑娘……”

雪梅和青竹兩人也是一臉不舍,她倆也知道,此次分彆,恐怕要很久才能相見。在之前,自家姑娘就對老爺夫人說了,她倆可嫁做人婦,不必空耗青春,等待姑娘。

雖然她倆知道自己家姑娘說的沒錯,可是心中仍然很是不舍。

李府之人並沒有走出府邸,這是李清照8特地交代的,她不想自己的離去使滿城皆知,如此靜靜的離去最好。

所以,李清照背著行囊,手持寶劍,走在城中的街道之上,片刻便淹沒於人群之中。

不多時,城門之外多了一個女子的身影。

……

“此去何處?”

城外,白止問道。

“汴京!”

李清照輕聲回答。雖然當初自己一家人是被皇帝驅趕出汴京城的,但是此時已經過去了許多年,並且隻有自己一個人,即使那個政令依舊實行,自己一個人也來去可留。

“汴京作為大宋都城,想必有許多典籍珍藏,汴京過後,便去長安……”

李清照請輕聲說著。接下來的行程她已經計劃好了,並不迷茫。

而此時,李清照身上除了日常所用的東西之外,其他的東西皆被白止放在了無形世界之中。

一個弱女子行走在官道之上,顯得形單影隻,而路過之人皆投以疑惑之目光,當然,也有乘車之人欲要載李清照一程,皆被李清照所拒絕。

李清照也知道,自己遇到的人或許有好心人,也或許有包藏禍心之人,不過她並不像搭乘,也就避免了許多的問題。

此時,大宋皇帝沉迷於朝堂百官所描繪的盛世之中,然而真正的大宋,百姓卻不富裕。商業繁華,也不過是維持在一定的階級之上,同最底層的百姓是無關的。

百姓種田種桑,辛苦一年,不過是堪堪果腹。

與此同時,荒山水澤之中多有盜匪,或是解決同行之人,亦或是入城為盜,打劫官府,行俠仗義。

商賈、百姓、達官顯貴、盜賊……,共同組成了如今的大宋。

“如若不然,可乘馬而行。”

一處山林之中,天氣炎熱,卻見以女子風塵仆仆,身上披著一件長袍,頭戴鬥笠,寶劍做杖,坐在了樹下陰影處歇息。

李清照聽到神鳥所言,卻目光堅定的搖頭,道:“我欲編纂典籍,應當如此。古人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我也欲一路行走,雖不至於萬裡之途,到也可以見識一番沿途人文風景,不至於儘讀書,儘信書。”

說完,李清照又看向一旁的白止,詢問道:“神鳥所說的可是踏雪?”

“是……”

白止點頭。

聽到白止確認,李清照不禁說道:“踏雪之名,古籍之中也多有記載,乃是先秦秦國鎮國公主之坐騎,為神鳥所幸,得長生,又隨漢博望公鑿通西域,唐時,伴於永安公主……”

“那踏雪也在神鳥的無形世界之中嗎?”

“是。”

“……如此,踏雪卻也孤獨……”

李清照沉默片刻,如此說道。

聽到李清照的話,白止解釋道:“無形世界之中,時間流入任意為之,外界百年,無形世界之中或可一瞬。”

“……原來如此!”

聽到白止的解釋,李清照臉上露出了吃驚之色。

“無形世界……”

心中卻在想著神鳥的神通,暗暗驚歎。

對於神鳥的好意,李清照拒絕了,不過對於曆史上著名的名馬還是挺好奇的,不過卻也沒有多問。

日頭正盛,夏日炎炎,蟬鳴陣陣,在耳畔響起,給人一種聒噪之感。樹木的嫩葉被炙烤得蔫慫著,而在樹林之中,也不過是有淡淡的涼意。

烈日炎炎似火燒,道路之上,行人也不多。

李清照在樹林之中用罷午飯,打算歇息片刻,隨即取出一本古籍,細細讀了起來。

隨著時間的就是流逝,申時,李清照才緩緩起身,準備繼續前行。

“應當便是梁山縣,聽聞路途之中的人說,梁山有水澤,水澤梁山之中多有歹人……”

路上,李清照想著之前旅途之中遇到的行人所說,不禁皺眉沉思道。

“水泊梁山……”

白止飛在一旁,聽到李清照的話,神色也不禁一愣,對於“水泊梁山李”一詞,他還是甚是熟悉的。

畢竟是後世名著,其中故事便是發生在這個時期,前方的梁山。

“就是不知道這個曆史上有沒有梁山‘好漢’……”

白止心中卻也期待起來。

畢竟《水滸傳》畢竟是杜撰的,其中的許多人物,乃是虛構,不過很顯然,水泊梁山的確也有盜匪存在。

《水滸傳》之中的水泊梁山,自稱好漢,實則大多數也都是為非作歹之人,官府卻也有壞處,但也不能將所有罪責都推到官府身上。

所謂的“好漢”,不過是他們自吹自擂罷了,真正的身份,也不過是盜匪,行為準則,也不過如此,和好漢也沾不上邊。

“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