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德與義(1 / 1)

第256章 德與義

“姑娘,怎麼又飲酒了?老爺夫人知道了,定然要責罰姑娘!”

兩個嬌嫩的小丫鬟連忙來到了少女的身畔,不過還沒有靠近少女,便聞到了從少女身上散發出來的淡淡酒香。

兩個小丫鬟頓時臉色一變,然後一臉鄭重的說道。

“無礙,父親娘親不會責罰我的!”

少女一臉不在意的說道,從小舟之上踏上了岸邊,少女微醺的模樣顯得有些嬌憨。

聽到少女的話,一旁的兩個丫鬟卻不禁面色一苦,然後說道:“夫人自然不會責怪姑娘,但是我們兩個定然會被責罵的……”

聽到兩個丫鬟委屈的聲音,少女不禁微微一笑,伸手在兩個丫鬟秀發之上摸了摸,安慰道:“放心,我會為你們解釋的!”

雖然身後的湖泊是在庭院之中,但是如此大的湖泊,怎麼可能隻會一家人所有,也不過是一個府邸依湖而建,坐落在湖畔之中而已。

少女離開了湖泊,向不遠處的庭院之中走去,天空之上的夕陽逐漸暗淡,火紅的光芒也逐漸的褪去,天色漸暗,逐漸到了掌燈時分。

而李清照最為出名的,便是她才女的身份。

“李清照……”

“你又飲酒了?!”

端坐在廳堂上方的婦人卻不這麼想,她嚴厲的目光依舊盯著下方的少女,就在這時,她似乎聞到了什麼,然後站起身子向少女走來。

隻見廳堂之內裝飾典雅,精美的瓷器、美麗的字畫裝點,帷幔被金鉤勾起,浮現出優美的弧線。

“……”

玄鳥所蘊含的五種品德之中,其中,仁、禮、信,這三種品德自己已經一一覺醒,所以最後剩下兩種品德,那便是:義和德!

想到此處,白止的目光不禁又投向了下方,目光似乎能穿過古老的房舍,看到那個天真的少女。

“清照他不知時間,難道你們兩個也不知道時間嗎?”

“清照,你這是要去何處?”

然而此時的廳堂之內,卻坐著一位端莊典雅的婦人,看到鬼鬼祟祟從外面返回的少女,臉上頓時浮現了嚴厲之色。

仁、義、禮、德、信!

而地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聽到自己的女兒如此能言善辯,婦人臉上的無奈之色更甚。知道自己說不過自己的女兒,並將目光看向了少女身後的兩名丫鬟。

不過,這一次有緣人所蘊含的品質又是什麼呢?

在少女身旁嗅了幾次,婦人臉上的表情變得更加的嚴肅了,她盯著身前的少女,欲言又止,最後不過是一聲長歎,道:

“清照,今日過後你便已經十六歲了,及笄之禮已經過去了一年,按照你父親的想法,該為你說上一門婚事了……”

但是少女卻對此毫不在意,連忙上前抱住了自己娘親的胳膊,撒嬌說道:

“已經晚上了,不是娘親是否餓了,該吃晚飯了……”

所作的詩詞彆具一番風味,成為了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

深夜降臨,華燈初上。古老的建築在燈火的照耀之下顯得有另一番的意境,下方的廳堂之中傳來少女的輕笑聲,無憂無慮,如同銀鈴一般,伴著月色飄入夜空。

白止懸浮於高空之上,看著下方的景象,心中卻已經有了答案,自己的有緣人已經出世,而且就在眼前。

“娘親”

“嗯?”

看到自己的女兒已經知道維護自己的兩名貼身丫鬟了,婦人不禁笑了,不過話語之中仍然有些怒氣。

少女連忙甜甜的叫了一聲,不過並沒有上前表示親昵,隻是撒嬌解釋道:“娘親也是知道的,湖泊之中的荷已經盛開,女兒不過是貪戀美景,故而多欣賞了一會兒……”

……

對於這個名字,白止豈能不知道。甚至可以說是如雷貫耳,曾經的白止也對她有著無儘的敬仰之情。

對於少女的真正身份,白止也已經有了猜測。

“不急……”

婦人不禁看向少女身後的兩個丫鬟,然後責難道。

“是嗎?!”

婦人說著硬話。

李清照,作為北宋之時的著名才女,甚至在整個華夏曆史之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整個曆史的才女之中,也是數一數二之人。

走過抄手遊廊,少女當即來到了一處廳堂之中。

看到自己的娘親要怪罪自己的兩個丫鬟,少女連忙開口維護,“娘親不要怪她們,她們也要聽我的話,難道我讓她們不要離開,她們就要不聽我的話嗎?”

隻是沒想到,此時此刻也能親眼見到自己所敬仰的人。

聽到這裡,少女的醉意頓時清醒了幾分,然後連忙說道:“女兒還想陪伴在父母身旁一些年,可以為父母儘孝,若是如此早的找如意郎君,豈不是顯得女兒不孝?”

原本還一臉自信的少女來到廳堂之中時,突然變得有些膽

怯了,浮現著淡淡紅暈的臉頰之上流露出淡淡的害怕,低著頭就要沿著牆角向廳堂之後走去。

“好好好,我知道你已經長大了,知道不聽自己娘親的話,待伱父親返回之後,看如何教訓你!”

“所以,娘親不必擔憂,女兒也已經長大了,自然會注意自己的安全。”

前方抄手遊廊之中明亮的燭火猶如繁星點綴,照亮了回家的道路,古樸幽深的建築在夜色之中,顯得更有韻味。

上方婦人威嚴的聲音傳入少女的耳中,這讓少女小心翼翼的動作頓時僵在了原地,然後才緩緩的站直了身子,玲瓏的身姿在衣衫的襯托之下,已經顯現出女子的豆蔻箐華。

雕梁畫棟在暗淡的燭火中,忽明忽暗,也呈現出不一樣的輪廓。

可也僅僅如此了!

所以,她身上是具備義的品質,還是擁有德的品質呢?

在白止看來,義這個品質有很明顯的界定,而德這個品質就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了。

更像是一種對華夏文明傳統美德的一種廣泛的包含。

想到此處,白止微微搖頭,此時單純的去思考,並不能想出什麼,還需要去看具體的人,看一看李清照是一個怎樣的人。

白止深信時代和環境會造就一個人,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著這個人的行事準則以及思想。

此時的宋朝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安定,國家富強,進而也形成了宋詞極大的繁榮。

在此之前,大宋有許多著名的詞人寫下了能夠流芳千古的名篇,即使是千年之後,仍然讓後來者追憶曾經的畫面。

似乎古代的時光都是如此的歲月靜好,沒有生活的煩惱,沉浸在這一片美好的想象之中。

晨光熹微,紫氣東來。太陽的光輝逐漸灑落在了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古老的城池之中也逐漸喧鬨了起來,人們再次開始忙碌的一天。

一座府邸之中,少女李清照也早早的起來了。

她身著淡綠色的長裙,秀發猶如黑瀑一般垂落肩頭,長發及腰,隨著走動而緩緩的搖擺。秀發被簡單的發簪束縛,幾根鑲嵌著翠綠美玉的簪子裝點出美麗的發髻。

嬌嫩的面孔猶如昨日湖泊之中的嬌嫩荷,白裡透紅。一對雙眸猶如一汪清泉,紅唇水潤,面孔之上還帶著剛剛清醒之時的慵懶。

任身旁的丫鬟為自己梳妝打扮,同時還不禁詢問道:“剛才我聽到了娘親的聲音,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

還帶著青澀的李清照不禁詢問道。

身後正在為李清照梳妝打扮的兩個丫鬟聞言,然後才一臉驚喜的說道:“剛才夫人說,是身在汴京的老爺送來了書信,讓夫人和姑娘儘快啟程前往汴京!”

“前往汴京?”

李清照一臉疑惑,同時目光之中還帶著喜悅,汴京作為大宋的都城,自然也非常繁華,無論是誰,都會對大宋都城懷著一種特殊的期待,更不必說還是少女的李清照。

“對呢!”

身後的丫鬟繼續說道:“老爺在京中當值,應當是安穩了下來,故而才打算接夫人與姑娘前往京城,一家之人也好團聚!”

最後的兩個丫鬟也是一臉喜悅的說道,憧憬的目光之中似乎開始期待到達汴京的美好生活。

聽到兩個丫鬟的話語,李清照的目光之中也浮現出期待之色,同時繼續詢問道:“那娘親可說了何時啟程?”

“三日之後!”

一名丫鬟說道:“夫人說,姑娘的書籍以及金石等物頗為多,若是姑娘也打算將其都帶到汴京,就要提前儘快的收拾,也好派人將書籍金石等物先行送往汴京!”

“此言有理。”

李清照聽到丫鬟的話,也非常認同的點頭。

梳妝打扮之後,李清照帶著兩個丫鬟前往了前廳,不過卻沒有見到自己的娘親,請問一旁的丫鬟才知道,原來娘親已經出去,與在城中的故交道彆。

聽到這裡,李清照隻好獨自用餐,之後便儘快的返回了自己的閨房,然後收拾自己的物品。

白止也跟隨在李清照的身後,化作一隻普通的燕子,落在了李清照閨房的窗欞之上,注視著閨房之中忙碌的少女。

“這些書籍要儘快打包,可以讓人先行送往汴京,而至於這些,等我走的時候一同帶著,也可在路上當做消遣之物。”

少女的閨房之中,自然非常的整潔。但是在閨房的另一邊,卻是堆滿了書籍等物的書房,這就顯得有些淩亂不堪了。畢竟書籍實在是太多,李清照自己也是選擇性地將書籍帶到汴京。

“那姑娘的金石等物呢?”

而在書籍的另一邊,去了對方這一些古老卻堆放著一些古老的青銅器皿,以一些小型石刻、石碑等物。

聽到丫鬟的話,李清照臉上露出猶豫之色,最終還是堅定的說道:“這些也一同帶著!”

李清照上前撫摸著一尊小型的青銅鼎,隻見青銅鼎的鼎身之上,布滿著密密麻麻的小型銘文。

看著

上面的銘文,李清照的目光之中露出了癡迷之色。

“那姑娘的手稿還要帶嗎?”

此時,另一邊的一個丫鬟正在收拾這東西,隨即抬頭問道。

“你說呢?”

李清照回過神來,然後沒好氣的問道。

“知道了……”

丫鬟當即應了一聲,然後開始小心翼翼的收拾。從她收拾的大量手稿之中,可以看到許多石刻的拓印。

兩名丫鬟自然知道,自己家的姑娘除了寫詞、讀書、飲酒之外,還有一個愛好便是研究金石等物,曾經夫人也曾詢問姑娘為何喜歡這些東西,而姑娘卻直接說道:

“從這些金石等於之上,可以一窺古人的風采,可能發現許多史書之上所沒有記載的東西,這更是對華夏文明的一種更深入的繼承!”

自己家姑娘說的話,她們也並不能全部聽懂,但也知道其中非常有道理,不然自家老爺和夫人也不會支持姑娘研究這些東西。

然而一個姑娘卻喜歡研究這些東西,的確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一個姑娘的東西其實也並不多,更多的還是一些書籍,至於李清照的金石等物,也不過是十幾件而已。

三日的時間匆匆流逝,李府之前,將近十幾輛馬車在府邸之前排列著,府中的東西都被裝在了馬車之上,都要一同送往汴京城。

李清照和他的娘親各自登上了一輛馬車,丫鬟侍者也有十幾人,當然,還有十幾名家丁,也能夠給母女兩人提供一定的安全。

齊魯之地到汴京城,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並且還都是女眷,一路上自然也無法走快,隻能緩緩的走著,想必也需要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在高空之上緊緊跟隨的白止心中如此想著,在這幾天的時間之中,他對於李清照的了解也越來越多,與曆史之上的李清照也沒有太大的差彆。

但是白止也知道,用不了多久自己就需要同她接觸,從此之後,恐怕此時的李清照也同曆史之上的李清照漸行漸遠了。

或許今後的人生也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白止有些猶豫。

他想到了原本的離世,在原本的曆史之中,李清照的早年是幸福快樂的,而晚年是痛苦淒涼的。

若是自己改變了李清照的人生軌跡,不知道是幫助了她,還是害了她。

“定然是幫助了她……”

(本章完)

在白止看來,義這個品質有很明顯的界定,而德這個品質就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了。

更像是一種對華夏文明傳統美德的一種廣泛的包含。

想到此處,白止微微搖頭,此時單純的去思考,並不能想出什麼,還需要去看具體的人,看一看李清照是一個怎樣的人。

白止深信時代和環境會造就一個人,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著這個人的行事準則以及思想。

此時的宋朝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安定,國家富強,進而也形成了宋詞極大的繁榮。

在此之前,大宋有許多著名的詞人寫下了能夠流芳千古的名篇,即使是千年之後,仍然讓後來者追憶曾經的畫面。

似乎古代的時光都是如此的歲月靜好,沒有生活的煩惱,沉浸在這一片美好的想象之中。

晨光熹微,紫氣東來。太陽的光輝逐漸灑落在了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古老的城池之中也逐漸喧鬨了起來,人們再次開始忙碌的一天。

一座府邸之中,少女李清照也早早的起來了。

她身著淡綠色的長裙,秀發猶如黑瀑一般垂落肩頭,長發及腰,隨著走動而緩緩的搖擺。秀發被簡單的發簪束縛,幾根鑲嵌著翠綠美玉的簪子裝點出美麗的發髻。

嬌嫩的面孔猶如昨日湖泊之中的嬌嫩荷,白裡透紅。一對雙眸猶如一汪清泉,紅唇水潤,面孔之上還帶著剛剛清醒之時的慵懶。

任身旁的丫鬟為自己梳妝打扮,同時還不禁詢問道:“剛才我聽到了娘親的聲音,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

還帶著青澀的李清照不禁詢問道。

身後正在為李清照梳妝打扮的兩個丫鬟聞言,然後才一臉驚喜的說道:“剛才夫人說,是身在汴京的老爺送來了書信,讓夫人和姑娘儘快啟程前往汴京!”

“前往汴京?”

李清照一臉疑惑,同時目光之中還帶著喜悅,汴京作為大宋的都城,自然也非常繁華,無論是誰,都會對大宋都城懷著一種特殊的期待,更不必說還是少女的李清照。

“對呢!”

身後的丫鬟繼續說道:“老爺在京中當值,應當是安穩了下來,故而才打算接夫人與姑娘前往京城,一家之人也好團聚!”

最後的兩個丫鬟也是一臉喜悅的說道,憧憬的目光之中似乎開始期待到達汴京的美好生活。

聽到兩個丫鬟的話語,李清照的目光之中也浮現出期待之色,同時繼續詢問道:“那娘親可說了何時啟程?”

“三日之後!”

一名丫鬟說道:“夫人說

,姑娘的書籍以及金石等物頗為多,若是姑娘也打算將其都帶到汴京,就要提前儘快的收拾,也好派人將書籍金石等物先行送往汴京!”

“此言有理。”

李清照聽到丫鬟的話,也非常認同的點頭。

梳妝打扮之後,李清照帶著兩個丫鬟前往了前廳,不過卻沒有見到自己的娘親,請問一旁的丫鬟才知道,原來娘親已經出去,與在城中的故交道彆。

聽到這裡,李清照隻好獨自用餐,之後便儘快的返回了自己的閨房,然後收拾自己的物品。

白止也跟隨在李清照的身後,化作一隻普通的燕子,落在了李清照閨房的窗欞之上,注視著閨房之中忙碌的少女。

“這些書籍要儘快打包,可以讓人先行送往汴京,而至於這些,等我走的時候一同帶著,也可在路上當做消遣之物。”

少女的閨房之中,自然非常的整潔。但是在閨房的另一邊,卻是堆滿了書籍等物的書房,這就顯得有些淩亂不堪了。畢竟書籍實在是太多,李清照自己也是選擇性地將書籍帶到汴京。

“那姑娘的金石等物呢?”

而在書籍的另一邊,去了對方這一些古老卻堆放著一些古老的青銅器皿,以一些小型石刻、石碑等物。

聽到丫鬟的話,李清照臉上露出猶豫之色,最終還是堅定的說道:“這些也一同帶著!”

李清照上前撫摸著一尊小型的青銅鼎,隻見青銅鼎的鼎身之上,布滿著密密麻麻的小型銘文。

看著上面的銘文,李清照的目光之中露出了癡迷之色。

“那姑娘的手稿還要帶嗎?”

此時,另一邊的一個丫鬟正在收拾這東西,隨即抬頭問道。

“你說呢?”

李清照回過神來,然後沒好氣的問道。

“知道了……”

丫鬟當即應了一聲,然後開始小心翼翼的收拾。從她收拾的大量手稿之中,可以看到許多石刻的拓印。

兩名丫鬟自然知道,自己家的姑娘除了寫詞、讀書、飲酒之外,還有一個愛好便是研究金石等物,曾經夫人也曾詢問姑娘為何喜歡這些東西,而姑娘卻直接說道:

“從這些金石等於之上,可以一窺古人的風采,可能發現許多史書之上所沒有記載的東西,這更是對華夏文明的一種更深入的繼承!”

自己家姑娘說的話,她們也並不能全部聽懂,但也知道其中非常有道理,不然自家老爺和夫人也不會支持姑娘研究這些東西。

然而一個姑娘卻喜歡研究這些東西,的確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一個姑娘的東西其實也並不多,更多的還是一些書籍,至於李清照的金石等物,也不過是十幾件而已。

三日的時間匆匆流逝,李府之前,將近十幾輛馬車在府邸之前排列著,府中的東西都被裝在了馬車之上,都要一同送往汴京城。

李清照和他的娘親各自登上了一輛馬車,丫鬟侍者也有十幾人,當然,還有十幾名家丁,也能夠給母女兩人提供一定的安全。

齊魯之地到汴京城,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並且還都是女眷,一路上自然也無法走快,隻能緩緩的走著,想必也需要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在高空之上緊緊跟隨的白止心中如此想著,在這幾天的時間之中,他對於李清照的了解也越來越多,與曆史之上的李清照也沒有太大的差彆。

但是白止也知道,用不了多久自己就需要同她接觸,從此之後,恐怕此時的李清照也同曆史之上的李清照漸行漸遠了。

或許今後的人生也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白止有些猶豫。

他想到了原本的離世,在原本的曆史之中,李清照的早年是幸福快樂的,而晚年是痛苦淒涼的。

若是自己改變了李清照的人生軌跡,不知道是幫助了她,還是害了她。

“定然是幫助了她……”

(本章完)

在白止看來,義這個品質有很明顯的界定,而德這個品質就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了。

更像是一種對華夏文明傳統美德的一種廣泛的包含。

想到此處,白止微微搖頭,此時單純的去思考,並不能想出什麼,還需要去看具體的人,看一看李清照是一個怎樣的人。

白止深信時代和環境會造就一個人,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著這個人的行事準則以及思想。

此時的宋朝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安定,國家富強,進而也形成了宋詞極大的繁榮。

在此之前,大宋有許多著名的詞人寫下了能夠流芳千古的名篇,即使是千年之後,仍然讓後來者追憶曾經的畫面。

似乎古代的時光都是如此的歲月靜好,沒有生活的煩惱,沉浸在這一片美好的想象之中。

晨光熹微,紫氣東來。太陽的光輝逐漸灑落在了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古老的城池之中也逐漸喧鬨了起來,人們再次開始忙碌的一天。

一座府邸之中,少女李清照也早早的起來

了。

她身著淡綠色的長裙,秀發猶如黑瀑一般垂落肩頭,長發及腰,隨著走動而緩緩的搖擺。秀發被簡單的發簪束縛,幾根鑲嵌著翠綠美玉的簪子裝點出美麗的發髻。

嬌嫩的面孔猶如昨日湖泊之中的嬌嫩荷,白裡透紅。一對雙眸猶如一汪清泉,紅唇水潤,面孔之上還帶著剛剛清醒之時的慵懶。

任身旁的丫鬟為自己梳妝打扮,同時還不禁詢問道:“剛才我聽到了娘親的聲音,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

還帶著青澀的李清照不禁詢問道。

身後正在為李清照梳妝打扮的兩個丫鬟聞言,然後才一臉驚喜的說道:“剛才夫人說,是身在汴京的老爺送來了書信,讓夫人和姑娘儘快啟程前往汴京!”

“前往汴京?”

李清照一臉疑惑,同時目光之中還帶著喜悅,汴京作為大宋的都城,自然也非常繁華,無論是誰,都會對大宋都城懷著一種特殊的期待,更不必說還是少女的李清照。

“對呢!”

身後的丫鬟繼續說道:“老爺在京中當值,應當是安穩了下來,故而才打算接夫人與姑娘前往京城,一家之人也好團聚!”

最後的兩個丫鬟也是一臉喜悅的說道,憧憬的目光之中似乎開始期待到達汴京的美好生活。

聽到兩個丫鬟的話語,李清照的目光之中也浮現出期待之色,同時繼續詢問道:“那娘親可說了何時啟程?”

“三日之後!”

一名丫鬟說道:“夫人說,姑娘的書籍以及金石等物頗為多,若是姑娘也打算將其都帶到汴京,就要提前儘快的收拾,也好派人將書籍金石等物先行送往汴京!”

“此言有理。”

李清照聽到丫鬟的話,也非常認同的點頭。

梳妝打扮之後,李清照帶著兩個丫鬟前往了前廳,不過卻沒有見到自己的娘親,請問一旁的丫鬟才知道,原來娘親已經出去,與在城中的故交道彆。

聽到這裡,李清照隻好獨自用餐,之後便儘快的返回了自己的閨房,然後收拾自己的物品。

白止也跟隨在李清照的身後,化作一隻普通的燕子,落在了李清照閨房的窗欞之上,注視著閨房之中忙碌的少女。

“這些書籍要儘快打包,可以讓人先行送往汴京,而至於這些,等我走的時候一同帶著,也可在路上當做消遣之物。”

少女的閨房之中,自然非常的整潔。但是在閨房的另一邊,卻是堆滿了書籍等物的書房,這就顯得有些淩亂不堪了。畢竟書籍實在是太多,李清照自己也是選擇性地將書籍帶到汴京。

“那姑娘的金石等物呢?”

而在書籍的另一邊,去了對方這一些古老卻堆放著一些古老的青銅器皿,以一些小型石刻、石碑等物。

聽到丫鬟的話,李清照臉上露出猶豫之色,最終還是堅定的說道:“這些也一同帶著!”

李清照上前撫摸著一尊小型的青銅鼎,隻見青銅鼎的鼎身之上,布滿著密密麻麻的小型銘文。

看著上面的銘文,李清照的目光之中露出了癡迷之色。

“那姑娘的手稿還要帶嗎?”

此時,另一邊的一個丫鬟正在收拾這東西,隨即抬頭問道。

“你說呢?”

李清照回過神來,然後沒好氣的問道。

“知道了……”

丫鬟當即應了一聲,然後開始小心翼翼的收拾。從她收拾的大量手稿之中,可以看到許多石刻的拓印。

兩名丫鬟自然知道,自己家的姑娘除了寫詞、讀書、飲酒之外,還有一個愛好便是研究金石等物,曾經夫人也曾詢問姑娘為何喜歡這些東西,而姑娘卻直接說道:

“從這些金石等於之上,可以一窺古人的風采,可能發現許多史書之上所沒有記載的東西,這更是對華夏文明的一種更深入的繼承!”

自己家姑娘說的話,她們也並不能全部聽懂,但也知道其中非常有道理,不然自家老爺和夫人也不會支持姑娘研究這些東西。

然而一個姑娘卻喜歡研究這些東西,的確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一個姑娘的東西其實也並不多,更多的還是一些書籍,至於李清照的金石等物,也不過是十幾件而已。

三日的時間匆匆流逝,李府之前,將近十幾輛馬車在府邸之前排列著,府中的東西都被裝在了馬車之上,都要一同送往汴京城。

李清照和他的娘親各自登上了一輛馬車,丫鬟侍者也有十幾人,當然,還有十幾名家丁,也能夠給母女兩人提供一定的安全。

齊魯之地到汴京城,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並且還都是女眷,一路上自然也無法走快,隻能緩緩的走著,想必也需要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在高空之上緊緊跟隨的白止心中如此想著,在這幾天的時間之中,他對於李清照的了解也越來越多,與曆史之上的李清照也沒有太大的差彆。

但是白止也知道,用不了多久自己就需要同她接觸,從此之後,恐怕

此時的李清照也同曆史之上的李清照漸行漸遠了。

或許今後的人生也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白止有些猶豫。

他想到了原本的離世,在原本的曆史之中,李清照的早年是幸福快樂的,而晚年是痛苦淒涼的。

若是自己改變了李清照的人生軌跡,不知道是幫助了她,還是害了她。

“定然是幫助了她……”

(本章完)

在白止看來,義這個品質有很明顯的界定,而德這個品質就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了。

更像是一種對華夏文明傳統美德的一種廣泛的包含。

想到此處,白止微微搖頭,此時單純的去思考,並不能想出什麼,還需要去看具體的人,看一看李清照是一個怎樣的人。

白止深信時代和環境會造就一個人,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著這個人的行事準則以及思想。

此時的宋朝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安定,國家富強,進而也形成了宋詞極大的繁榮。

在此之前,大宋有許多著名的詞人寫下了能夠流芳千古的名篇,即使是千年之後,仍然讓後來者追憶曾經的畫面。

似乎古代的時光都是如此的歲月靜好,沒有生活的煩惱,沉浸在這一片美好的想象之中。

晨光熹微,紫氣東來。太陽的光輝逐漸灑落在了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古老的城池之中也逐漸喧鬨了起來,人們再次開始忙碌的一天。

一座府邸之中,少女李清照也早早的起來了。

她身著淡綠色的長裙,秀發猶如黑瀑一般垂落肩頭,長發及腰,隨著走動而緩緩的搖擺。秀發被簡單的發簪束縛,幾根鑲嵌著翠綠美玉的簪子裝點出美麗的發髻。

嬌嫩的面孔猶如昨日湖泊之中的嬌嫩荷,白裡透紅。一對雙眸猶如一汪清泉,紅唇水潤,面孔之上還帶著剛剛清醒之時的慵懶。

任身旁的丫鬟為自己梳妝打扮,同時還不禁詢問道:“剛才我聽到了娘親的聲音,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

還帶著青澀的李清照不禁詢問道。

身後正在為李清照梳妝打扮的兩個丫鬟聞言,然後才一臉驚喜的說道:“剛才夫人說,是身在汴京的老爺送來了書信,讓夫人和姑娘儘快啟程前往汴京!”

“前往汴京?”

李清照一臉疑惑,同時目光之中還帶著喜悅,汴京作為大宋的都城,自然也非常繁華,無論是誰,都會對大宋都城懷著一種特殊的期待,更不必說還是少女的李清照。

“對呢!”

身後的丫鬟繼續說道:“老爺在京中當值,應當是安穩了下來,故而才打算接夫人與姑娘前往京城,一家之人也好團聚!”

最後的兩個丫鬟也是一臉喜悅的說道,憧憬的目光之中似乎開始期待到達汴京的美好生活。

聽到兩個丫鬟的話語,李清照的目光之中也浮現出期待之色,同時繼續詢問道:“那娘親可說了何時啟程?”

“三日之後!”

一名丫鬟說道:“夫人說,姑娘的書籍以及金石等物頗為多,若是姑娘也打算將其都帶到汴京,就要提前儘快的收拾,也好派人將書籍金石等物先行送往汴京!”

“此言有理。”

李清照聽到丫鬟的話,也非常認同的點頭。

梳妝打扮之後,李清照帶著兩個丫鬟前往了前廳,不過卻沒有見到自己的娘親,請問一旁的丫鬟才知道,原來娘親已經出去,與在城中的故交道彆。

聽到這裡,李清照隻好獨自用餐,之後便儘快的返回了自己的閨房,然後收拾自己的物品。

白止也跟隨在李清照的身後,化作一隻普通的燕子,落在了李清照閨房的窗欞之上,注視著閨房之中忙碌的少女。

“這些書籍要儘快打包,可以讓人先行送往汴京,而至於這些,等我走的時候一同帶著,也可在路上當做消遣之物。”

少女的閨房之中,自然非常的整潔。但是在閨房的另一邊,卻是堆滿了書籍等物的書房,這就顯得有些淩亂不堪了。畢竟書籍實在是太多,李清照自己也是選擇性地將書籍帶到汴京。

“那姑娘的金石等物呢?”

而在書籍的另一邊,去了對方這一些古老卻堆放著一些古老的青銅器皿,以一些小型石刻、石碑等物。

聽到丫鬟的話,李清照臉上露出猶豫之色,最終還是堅定的說道:“這些也一同帶著!”

李清照上前撫摸著一尊小型的青銅鼎,隻見青銅鼎的鼎身之上,布滿著密密麻麻的小型銘文。

看著上面的銘文,李清照的目光之中露出了癡迷之色。

“那姑娘的手稿還要帶嗎?”

此時,另一邊的一個丫鬟正在收拾這東西,隨即抬頭問道。

“你說呢?”

李清照回過神來,然後沒好氣的問道。

“知道了……”

丫鬟當即應了一聲,然後開始小心翼翼的收拾。從她收拾的大量手稿之中,可以看到

許多石刻的拓印。

兩名丫鬟自然知道,自己家的姑娘除了寫詞、讀書、飲酒之外,還有一個愛好便是研究金石等物,曾經夫人也曾詢問姑娘為何喜歡這些東西,而姑娘卻直接說道:

“從這些金石等於之上,可以一窺古人的風采,可能發現許多史書之上所沒有記載的東西,這更是對華夏文明的一種更深入的繼承!”

自己家姑娘說的話,她們也並不能全部聽懂,但也知道其中非常有道理,不然自家老爺和夫人也不會支持姑娘研究這些東西。

然而一個姑娘卻喜歡研究這些東西,的確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一個姑娘的東西其實也並不多,更多的還是一些書籍,至於李清照的金石等物,也不過是十幾件而已。

三日的時間匆匆流逝,李府之前,將近十幾輛馬車在府邸之前排列著,府中的東西都被裝在了馬車之上,都要一同送往汴京城。

李清照和他的娘親各自登上了一輛馬車,丫鬟侍者也有十幾人,當然,還有十幾名家丁,也能夠給母女兩人提供一定的安全。

齊魯之地到汴京城,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並且還都是女眷,一路上自然也無法走快,隻能緩緩的走著,想必也需要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在高空之上緊緊跟隨的白止心中如此想著,在這幾天的時間之中,他對於李清照的了解也越來越多,與曆史之上的李清照也沒有太大的差彆。

但是白止也知道,用不了多久自己就需要同她接觸,從此之後,恐怕此時的李清照也同曆史之上的李清照漸行漸遠了。

或許今後的人生也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白止有些猶豫。

他想到了原本的離世,在原本的曆史之中,李清照的早年是幸福快樂的,而晚年是痛苦淒涼的。

若是自己改變了李清照的人生軌跡,不知道是幫助了她,還是害了她。

“定然是幫助了她……”

(本章完)

在白止看來,義這個品質有很明顯的界定,而德這個品質就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了。

更像是一種對華夏文明傳統美德的一種廣泛的包含。

想到此處,白止微微搖頭,此時單純的去思考,並不能想出什麼,還需要去看具體的人,看一看李清照是一個怎樣的人。

白止深信時代和環境會造就一個人,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著這個人的行事準則以及思想。

此時的宋朝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安定,國家富強,進而也形成了宋詞極大的繁榮。

在此之前,大宋有許多著名的詞人寫下了能夠流芳千古的名篇,即使是千年之後,仍然讓後來者追憶曾經的畫面。

似乎古代的時光都是如此的歲月靜好,沒有生活的煩惱,沉浸在這一片美好的想象之中。

晨光熹微,紫氣東來。太陽的光輝逐漸灑落在了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古老的城池之中也逐漸喧鬨了起來,人們再次開始忙碌的一天。

一座府邸之中,少女李清照也早早的起來了。

她身著淡綠色的長裙,秀發猶如黑瀑一般垂落肩頭,長發及腰,隨著走動而緩緩的搖擺。秀發被簡單的發簪束縛,幾根鑲嵌著翠綠美玉的簪子裝點出美麗的發髻。

嬌嫩的面孔猶如昨日湖泊之中的嬌嫩荷,白裡透紅。一對雙眸猶如一汪清泉,紅唇水潤,面孔之上還帶著剛剛清醒之時的慵懶。

任身旁的丫鬟為自己梳妝打扮,同時還不禁詢問道:“剛才我聽到了娘親的聲音,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

還帶著青澀的李清照不禁詢問道。

身後正在為李清照梳妝打扮的兩個丫鬟聞言,然後才一臉驚喜的說道:“剛才夫人說,是身在汴京的老爺送來了書信,讓夫人和姑娘儘快啟程前往汴京!”

“前往汴京?”

李清照一臉疑惑,同時目光之中還帶著喜悅,汴京作為大宋的都城,自然也非常繁華,無論是誰,都會對大宋都城懷著一種特殊的期待,更不必說還是少女的李清照。

“對呢!”

身後的丫鬟繼續說道:“老爺在京中當值,應當是安穩了下來,故而才打算接夫人與姑娘前往京城,一家之人也好團聚!”

最後的兩個丫鬟也是一臉喜悅的說道,憧憬的目光之中似乎開始期待到達汴京的美好生活。

聽到兩個丫鬟的話語,李清照的目光之中也浮現出期待之色,同時繼續詢問道:“那娘親可說了何時啟程?”

“三日之後!”

一名丫鬟說道:“夫人說,姑娘的書籍以及金石等物頗為多,若是姑娘也打算將其都帶到汴京,就要提前儘快的收拾,也好派人將書籍金石等物先行送往汴京!”

“此言有理。”

李清照聽到丫鬟的話,也非常認同的點頭。

梳妝打扮之後,李清照帶著兩個丫鬟前往了前廳,不過卻沒有見到自己的娘親,請問一旁的丫鬟才知道,原來娘親已經出去,與在城中的故交道彆。

聽到這裡,李清照隻好獨自用餐,之後便儘快的返回了自己的閨房,然後收拾自己的物品。

白止也跟隨在李清照的身後,化作一隻普通的燕子,落在了李清照閨房的窗欞之上,注視著閨房之中忙碌的少女。

“這些書籍要儘快打包,可以讓人先行送往汴京,而至於這些,等我走的時候一同帶著,也可在路上當做消遣之物。”

少女的閨房之中,自然非常的整潔。但是在閨房的另一邊,卻是堆滿了書籍等物的書房,這就顯得有些淩亂不堪了。畢竟書籍實在是太多,李清照自己也是選擇性地將書籍帶到汴京。

“那姑娘的金石等物呢?”

而在書籍的另一邊,去了對方這一些古老卻堆放著一些古老的青銅器皿,以一些小型石刻、石碑等物。

聽到丫鬟的話,李清照臉上露出猶豫之色,最終還是堅定的說道:“這些也一同帶著!”

李清照上前撫摸著一尊小型的青銅鼎,隻見青銅鼎的鼎身之上,布滿著密密麻麻的小型銘文。

看著上面的銘文,李清照的目光之中露出了癡迷之色。

“那姑娘的手稿還要帶嗎?”

此時,另一邊的一個丫鬟正在收拾這東西,隨即抬頭問道。

“你說呢?”

李清照回過神來,然後沒好氣的問道。

“知道了……”

丫鬟當即應了一聲,然後開始小心翼翼的收拾。從她收拾的大量手稿之中,可以看到許多石刻的拓印。

兩名丫鬟自然知道,自己家的姑娘除了寫詞、讀書、飲酒之外,還有一個愛好便是研究金石等物,曾經夫人也曾詢問姑娘為何喜歡這些東西,而姑娘卻直接說道:

“從這些金石等於之上,可以一窺古人的風采,可能發現許多史書之上所沒有記載的東西,這更是對華夏文明的一種更深入的繼承!”

自己家姑娘說的話,她們也並不能全部聽懂,但也知道其中非常有道理,不然自家老爺和夫人也不會支持姑娘研究這些東西。

然而一個姑娘卻喜歡研究這些東西,的確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一個姑娘的東西其實也並不多,更多的還是一些書籍,至於李清照的金石等物,也不過是十幾件而已。

三日的時間匆匆流逝,李府之前,將近十幾輛馬車在府邸之前排列著,府中的東西都被裝在了馬車之上,都要一同送往汴京城。

李清照和他的娘親各自登上了一輛馬車,丫鬟侍者也有十幾人,當然,還有十幾名家丁,也能夠給母女兩人提供一定的安全。

齊魯之地到汴京城,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並且還都是女眷,一路上自然也無法走快,隻能緩緩的走著,想必也需要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在高空之上緊緊跟隨的白止心中如此想著,在這幾天的時間之中,他對於李清照的了解也越來越多,與曆史之上的李清照也沒有太大的差彆。

但是白止也知道,用不了多久自己就需要同她接觸,從此之後,恐怕此時的李清照也同曆史之上的李清照漸行漸遠了。

或許今後的人生也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白止有些猶豫。

他想到了原本的離世,在原本的曆史之中,李清照的早年是幸福快樂的,而晚年是痛苦淒涼的。

若是自己改變了李清照的人生軌跡,不知道是幫助了她,還是害了她。

“定然是幫助了她……”

(本章完)

在白止看來,義這個品質有很明顯的界定,而德這個品質就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了。

更像是一種對華夏文明傳統美德的一種廣泛的包含。

想到此處,白止微微搖頭,此時單純的去思考,並不能想出什麼,還需要去看具體的人,看一看李清照是一個怎樣的人。

白止深信時代和環境會造就一個人,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著這個人的行事準則以及思想。

此時的宋朝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安定,國家富強,進而也形成了宋詞極大的繁榮。

在此之前,大宋有許多著名的詞人寫下了能夠流芳千古的名篇,即使是千年之後,仍然讓後來者追憶曾經的畫面。

似乎古代的時光都是如此的歲月靜好,沒有生活的煩惱,沉浸在這一片美好的想象之中。

晨光熹微,紫氣東來。太陽的光輝逐漸灑落在了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古老的城池之中也逐漸喧鬨了起來,人們再次開始忙碌的一天。

一座府邸之中,少女李清照也早早的起來了。

她身著淡綠色的長裙,秀發猶如黑瀑一般垂落肩頭,長發及腰,隨著走動而緩緩的搖擺。秀發被簡單的發簪束縛,幾根鑲嵌著翠綠美玉的簪子裝點出美麗的發髻。

嬌嫩的面孔猶如昨日湖泊之中的嬌嫩荷,白裡透紅。一對雙眸猶如一汪清泉,紅唇水潤,面孔之上還帶著剛剛清醒之時的慵懶。

任身旁的丫鬟為自己梳妝打扮,同時還不禁詢問道:

“剛才我聽到了娘親的聲音,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

還帶著青澀的李清照不禁詢問道。

身後正在為李清照梳妝打扮的兩個丫鬟聞言,然後才一臉驚喜的說道:“剛才夫人說,是身在汴京的老爺送來了書信,讓夫人和姑娘儘快啟程前往汴京!”

“前往汴京?”

李清照一臉疑惑,同時目光之中還帶著喜悅,汴京作為大宋的都城,自然也非常繁華,無論是誰,都會對大宋都城懷著一種特殊的期待,更不必說還是少女的李清照。

“對呢!”

身後的丫鬟繼續說道:“老爺在京中當值,應當是安穩了下來,故而才打算接夫人與姑娘前往京城,一家之人也好團聚!”

最後的兩個丫鬟也是一臉喜悅的說道,憧憬的目光之中似乎開始期待到達汴京的美好生活。

聽到兩個丫鬟的話語,李清照的目光之中也浮現出期待之色,同時繼續詢問道:“那娘親可說了何時啟程?”

“三日之後!”

一名丫鬟說道:“夫人說,姑娘的書籍以及金石等物頗為多,若是姑娘也打算將其都帶到汴京,就要提前儘快的收拾,也好派人將書籍金石等物先行送往汴京!”

“此言有理。”

李清照聽到丫鬟的話,也非常認同的點頭。

梳妝打扮之後,李清照帶著兩個丫鬟前往了前廳,不過卻沒有見到自己的娘親,請問一旁的丫鬟才知道,原來娘親已經出去,與在城中的故交道彆。

聽到這裡,李清照隻好獨自用餐,之後便儘快的返回了自己的閨房,然後收拾自己的物品。

白止也跟隨在李清照的身後,化作一隻普通的燕子,落在了李清照閨房的窗欞之上,注視著閨房之中忙碌的少女。

“這些書籍要儘快打包,可以讓人先行送往汴京,而至於這些,等我走的時候一同帶著,也可在路上當做消遣之物。”

少女的閨房之中,自然非常的整潔。但是在閨房的另一邊,卻是堆滿了書籍等物的書房,這就顯得有些淩亂不堪了。畢竟書籍實在是太多,李清照自己也是選擇性地將書籍帶到汴京。

“那姑娘的金石等物呢?”

而在書籍的另一邊,去了對方這一些古老卻堆放著一些古老的青銅器皿,以一些小型石刻、石碑等物。

聽到丫鬟的話,李清照臉上露出猶豫之色,最終還是堅定的說道:“這些也一同帶著!”

李清照上前撫摸著一尊小型的青銅鼎,隻見青銅鼎的鼎身之上,布滿著密密麻麻的小型銘文。

看著上面的銘文,李清照的目光之中露出了癡迷之色。

“那姑娘的手稿還要帶嗎?”

此時,另一邊的一個丫鬟正在收拾這東西,隨即抬頭問道。

“你說呢?”

李清照回過神來,然後沒好氣的問道。

“知道了……”

丫鬟當即應了一聲,然後開始小心翼翼的收拾。從她收拾的大量手稿之中,可以看到許多石刻的拓印。

兩名丫鬟自然知道,自己家的姑娘除了寫詞、讀書、飲酒之外,還有一個愛好便是研究金石等物,曾經夫人也曾詢問姑娘為何喜歡這些東西,而姑娘卻直接說道:

“從這些金石等於之上,可以一窺古人的風采,可能發現許多史書之上所沒有記載的東西,這更是對華夏文明的一種更深入的繼承!”

自己家姑娘說的話,她們也並不能全部聽懂,但也知道其中非常有道理,不然自家老爺和夫人也不會支持姑娘研究這些東西。

然而一個姑娘卻喜歡研究這些東西,的確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一個姑娘的東西其實也並不多,更多的還是一些書籍,至於李清照的金石等物,也不過是十幾件而已。

三日的時間匆匆流逝,李府之前,將近十幾輛馬車在府邸之前排列著,府中的東西都被裝在了馬車之上,都要一同送往汴京城。

李清照和他的娘親各自登上了一輛馬車,丫鬟侍者也有十幾人,當然,還有十幾名家丁,也能夠給母女兩人提供一定的安全。

齊魯之地到汴京城,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並且還都是女眷,一路上自然也無法走快,隻能緩緩的走著,想必也需要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在高空之上緊緊跟隨的白止心中如此想著,在這幾天的時間之中,他對於李清照的了解也越來越多,與曆史之上的李清照也沒有太大的差彆。

但是白止也知道,用不了多久自己就需要同她接觸,從此之後,恐怕此時的李清照也同曆史之上的李清照漸行漸遠了。

或許今後的人生也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白止有些猶豫。

他想到了原本的離世,在原本的曆史之中,李清照的早年是幸福快樂的,而晚年是痛苦淒涼的。

若是自己改變了李清照的人生軌跡,不知道是幫助了她,還是害了她。

“定然是幫助了她……”

(

本章完)

在白止看來,義這個品質有很明顯的界定,而德這個品質就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了。

更像是一種對華夏文明傳統美德的一種廣泛的包含。

想到此處,白止微微搖頭,此時單純的去思考,並不能想出什麼,還需要去看具體的人,看一看李清照是一個怎樣的人。

白止深信時代和環境會造就一個人,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著這個人的行事準則以及思想。

此時的宋朝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安定,國家富強,進而也形成了宋詞極大的繁榮。

在此之前,大宋有許多著名的詞人寫下了能夠流芳千古的名篇,即使是千年之後,仍然讓後來者追憶曾經的畫面。

似乎古代的時光都是如此的歲月靜好,沒有生活的煩惱,沉浸在這一片美好的想象之中。

晨光熹微,紫氣東來。太陽的光輝逐漸灑落在了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古老的城池之中也逐漸喧鬨了起來,人們再次開始忙碌的一天。

一座府邸之中,少女李清照也早早的起來了。

她身著淡綠色的長裙,秀發猶如黑瀑一般垂落肩頭,長發及腰,隨著走動而緩緩的搖擺。秀發被簡單的發簪束縛,幾根鑲嵌著翠綠美玉的簪子裝點出美麗的發髻。

嬌嫩的面孔猶如昨日湖泊之中的嬌嫩荷,白裡透紅。一對雙眸猶如一汪清泉,紅唇水潤,面孔之上還帶著剛剛清醒之時的慵懶。

任身旁的丫鬟為自己梳妝打扮,同時還不禁詢問道:“剛才我聽到了娘親的聲音,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

還帶著青澀的李清照不禁詢問道。

身後正在為李清照梳妝打扮的兩個丫鬟聞言,然後才一臉驚喜的說道:“剛才夫人說,是身在汴京的老爺送來了書信,讓夫人和姑娘儘快啟程前往汴京!”

“前往汴京?”

李清照一臉疑惑,同時目光之中還帶著喜悅,汴京作為大宋的都城,自然也非常繁華,無論是誰,都會對大宋都城懷著一種特殊的期待,更不必說還是少女的李清照。

“對呢!”

身後的丫鬟繼續說道:“老爺在京中當值,應當是安穩了下來,故而才打算接夫人與姑娘前往京城,一家之人也好團聚!”

最後的兩個丫鬟也是一臉喜悅的說道,憧憬的目光之中似乎開始期待到達汴京的美好生活。

聽到兩個丫鬟的話語,李清照的目光之中也浮現出期待之色,同時繼續詢問道:“那娘親可說了何時啟程?”

“三日之後!”

一名丫鬟說道:“夫人說,姑娘的書籍以及金石等物頗為多,若是姑娘也打算將其都帶到汴京,就要提前儘快的收拾,也好派人將書籍金石等物先行送往汴京!”

“此言有理。”

李清照聽到丫鬟的話,也非常認同的點頭。

梳妝打扮之後,李清照帶著兩個丫鬟前往了前廳,不過卻沒有見到自己的娘親,請問一旁的丫鬟才知道,原來娘親已經出去,與在城中的故交道彆。

聽到這裡,李清照隻好獨自用餐,之後便儘快的返回了自己的閨房,然後收拾自己的物品。

白止也跟隨在李清照的身後,化作一隻普通的燕子,落在了李清照閨房的窗欞之上,注視著閨房之中忙碌的少女。

“這些書籍要儘快打包,可以讓人先行送往汴京,而至於這些,等我走的時候一同帶著,也可在路上當做消遣之物。”

少女的閨房之中,自然非常的整潔。但是在閨房的另一邊,卻是堆滿了書籍等物的書房,這就顯得有些淩亂不堪了。畢竟書籍實在是太多,李清照自己也是選擇性地將書籍帶到汴京。

“那姑娘的金石等物呢?”

而在書籍的另一邊,去了對方這一些古老卻堆放著一些古老的青銅器皿,以一些小型石刻、石碑等物。

聽到丫鬟的話,李清照臉上露出猶豫之色,最終還是堅定的說道:“這些也一同帶著!”

李清照上前撫摸著一尊小型的青銅鼎,隻見青銅鼎的鼎身之上,布滿著密密麻麻的小型銘文。

看著上面的銘文,李清照的目光之中露出了癡迷之色。

“那姑娘的手稿還要帶嗎?”

此時,另一邊的一個丫鬟正在收拾這東西,隨即抬頭問道。

“你說呢?”

李清照回過神來,然後沒好氣的問道。

“知道了……”

丫鬟當即應了一聲,然後開始小心翼翼的收拾。從她收拾的大量手稿之中,可以看到許多石刻的拓印。

兩名丫鬟自然知道,自己家的姑娘除了寫詞、讀書、飲酒之外,還有一個愛好便是研究金石等物,曾經夫人也曾詢問姑娘為何喜歡這些東西,而姑娘卻直接說道:

“從這些金石等於之上,可以一窺古人的風采,可能發現許多史書之上所沒有記載的東西,這更是對華夏文明的一種更深入的繼承!”

自己家姑娘說的話,她們也並不

能全部聽懂,但也知道其中非常有道理,不然自家老爺和夫人也不會支持姑娘研究這些東西。

然而一個姑娘卻喜歡研究這些東西,的確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一個姑娘的東西其實也並不多,更多的還是一些書籍,至於李清照的金石等物,也不過是十幾件而已。

三日的時間匆匆流逝,李府之前,將近十幾輛馬車在府邸之前排列著,府中的東西都被裝在了馬車之上,都要一同送往汴京城。

李清照和他的娘親各自登上了一輛馬車,丫鬟侍者也有十幾人,當然,還有十幾名家丁,也能夠給母女兩人提供一定的安全。

齊魯之地到汴京城,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並且還都是女眷,一路上自然也無法走快,隻能緩緩的走著,想必也需要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在高空之上緊緊跟隨的白止心中如此想著,在這幾天的時間之中,他對於李清照的了解也越來越多,與曆史之上的李清照也沒有太大的差彆。

但是白止也知道,用不了多久自己就需要同她接觸,從此之後,恐怕此時的李清照也同曆史之上的李清照漸行漸遠了。

或許今後的人生也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白止有些猶豫。

他想到了原本的離世,在原本的曆史之中,李清照的早年是幸福快樂的,而晚年是痛苦淒涼的。

若是自己改變了李清照的人生軌跡,不知道是幫助了她,還是害了她。

“定然是幫助了她……”

(本章完)

在白止看來,義這個品質有很明顯的界定,而德這個品質就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了。

更像是一種對華夏文明傳統美德的一種廣泛的包含。

想到此處,白止微微搖頭,此時單純的去思考,並不能想出什麼,還需要去看具體的人,看一看李清照是一個怎樣的人。

白止深信時代和環境會造就一個人,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著這個人的行事準則以及思想。

此時的宋朝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安定,國家富強,進而也形成了宋詞極大的繁榮。

在此之前,大宋有許多著名的詞人寫下了能夠流芳千古的名篇,即使是千年之後,仍然讓後來者追憶曾經的畫面。

似乎古代的時光都是如此的歲月靜好,沒有生活的煩惱,沉浸在這一片美好的想象之中。

晨光熹微,紫氣東來。太陽的光輝逐漸灑落在了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古老的城池之中也逐漸喧鬨了起來,人們再次開始忙碌的一天。

一座府邸之中,少女李清照也早早的起來了。

她身著淡綠色的長裙,秀發猶如黑瀑一般垂落肩頭,長發及腰,隨著走動而緩緩的搖擺。秀發被簡單的發簪束縛,幾根鑲嵌著翠綠美玉的簪子裝點出美麗的發髻。

嬌嫩的面孔猶如昨日湖泊之中的嬌嫩荷,白裡透紅。一對雙眸猶如一汪清泉,紅唇水潤,面孔之上還帶著剛剛清醒之時的慵懶。

任身旁的丫鬟為自己梳妝打扮,同時還不禁詢問道:“剛才我聽到了娘親的聲音,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

還帶著青澀的李清照不禁詢問道。

身後正在為李清照梳妝打扮的兩個丫鬟聞言,然後才一臉驚喜的說道:“剛才夫人說,是身在汴京的老爺送來了書信,讓夫人和姑娘儘快啟程前往汴京!”

“前往汴京?”

李清照一臉疑惑,同時目光之中還帶著喜悅,汴京作為大宋的都城,自然也非常繁華,無論是誰,都會對大宋都城懷著一種特殊的期待,更不必說還是少女的李清照。

“對呢!”

身後的丫鬟繼續說道:“老爺在京中當值,應當是安穩了下來,故而才打算接夫人與姑娘前往京城,一家之人也好團聚!”

最後的兩個丫鬟也是一臉喜悅的說道,憧憬的目光之中似乎開始期待到達汴京的美好生活。

聽到兩個丫鬟的話語,李清照的目光之中也浮現出期待之色,同時繼續詢問道:“那娘親可說了何時啟程?”

“三日之後!”

一名丫鬟說道:“夫人說,姑娘的書籍以及金石等物頗為多,若是姑娘也打算將其都帶到汴京,就要提前儘快的收拾,也好派人將書籍金石等物先行送往汴京!”

“此言有理。”

李清照聽到丫鬟的話,也非常認同的點頭。

梳妝打扮之後,李清照帶著兩個丫鬟前往了前廳,不過卻沒有見到自己的娘親,請問一旁的丫鬟才知道,原來娘親已經出去,與在城中的故交道彆。

聽到這裡,李清照隻好獨自用餐,之後便儘快的返回了自己的閨房,然後收拾自己的物品。

白止也跟隨在李清照的身後,化作一隻普通的燕子,落在了李清照閨房的窗欞之上,注視著閨房之中忙碌的少女。

“這些書籍要儘快打包,可以讓人先行送往汴京,而至於這些,等我走的時候一同帶著,也可在路上當做消遣之物。”

少女的

閨房之中,自然非常的整潔。但是在閨房的另一邊,卻是堆滿了書籍等物的書房,這就顯得有些淩亂不堪了。畢竟書籍實在是太多,李清照自己也是選擇性地將書籍帶到汴京。

“那姑娘的金石等物呢?”

而在書籍的另一邊,去了對方這一些古老卻堆放著一些古老的青銅器皿,以一些小型石刻、石碑等物。

聽到丫鬟的話,李清照臉上露出猶豫之色,最終還是堅定的說道:“這些也一同帶著!”

李清照上前撫摸著一尊小型的青銅鼎,隻見青銅鼎的鼎身之上,布滿著密密麻麻的小型銘文。

看著上面的銘文,李清照的目光之中露出了癡迷之色。

“那姑娘的手稿還要帶嗎?”

此時,另一邊的一個丫鬟正在收拾這東西,隨即抬頭問道。

“你說呢?”

李清照回過神來,然後沒好氣的問道。

“知道了……”

丫鬟當即應了一聲,然後開始小心翼翼的收拾。從她收拾的大量手稿之中,可以看到許多石刻的拓印。

兩名丫鬟自然知道,自己家的姑娘除了寫詞、讀書、飲酒之外,還有一個愛好便是研究金石等物,曾經夫人也曾詢問姑娘為何喜歡這些東西,而姑娘卻直接說道:

“從這些金石等於之上,可以一窺古人的風采,可能發現許多史書之上所沒有記載的東西,這更是對華夏文明的一種更深入的繼承!”

自己家姑娘說的話,她們也並不能全部聽懂,但也知道其中非常有道理,不然自家老爺和夫人也不會支持姑娘研究這些東西。

然而一個姑娘卻喜歡研究這些東西,的確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一個姑娘的東西其實也並不多,更多的還是一些書籍,至於李清照的金石等物,也不過是十幾件而已。

三日的時間匆匆流逝,李府之前,將近十幾輛馬車在府邸之前排列著,府中的東西都被裝在了馬車之上,都要一同送往汴京城。

李清照和他的娘親各自登上了一輛馬車,丫鬟侍者也有十幾人,當然,還有十幾名家丁,也能夠給母女兩人提供一定的安全。

齊魯之地到汴京城,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並且還都是女眷,一路上自然也無法走快,隻能緩緩的走著,想必也需要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在高空之上緊緊跟隨的白止心中如此想著,在這幾天的時間之中,他對於李清照的了解也越來越多,與曆史之上的李清照也沒有太大的差彆。

但是白止也知道,用不了多久自己就需要同她接觸,從此之後,恐怕此時的李清照也同曆史之上的李清照漸行漸遠了。

或許今後的人生也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白止有些猶豫。

他想到了原本的離世,在原本的曆史之中,李清照的早年是幸福快樂的,而晚年是痛苦淒涼的。

若是自己改變了李清照的人生軌跡,不知道是幫助了她,還是害了她。

“定然是幫助了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