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神鳥為誓,玄鳥十年!(1 / 1)

隨著大唐帝國的愈發強盛,在驪山之上的守衛也更加的嚴密。

身著黃金甲胄的凶悍士卒,矗立在上山的山道之上,石階整齊,甚至道路兩旁還有雕刻精美的石像。

不過道路兩旁茂密的叢林卻也將山道遮掩,顯得曲徑通幽,陰涼而使人舒適。

“見過永安公主!”

“……”

隨著一聲聲的見禮之聲,李歆霓緩緩的拾階而上。

道路兩旁的宮殿也從大唐的風格轉變成了大漢的風格,李歆霓注視著道路兩旁,回憶著曾經的經曆,她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來到長安的時候,第一次登上驪山,在這上面建立女宮,以及在這上面生活的那段歲月。

那一切皆都曆曆在目,又似恍如昨日,讓她一陣失神。

最終,她來到了神鳥殿之前,不過目光卻看向左右,看向神鳥殿主殿旁邊的兩座側殿。

在其中的一座側殿的旁邊,還堆放著大量的酒壇,記憶再次回到了當初神鳥同自己講述的那個故事,以及漢時的那個女子。

片刻失神,然後才下主殿走去。

看著威嚴肅穆,翹角飛簷之中儘是先秦風格的建築,李歆霓伸出了纖纖素手,白皙的手指在宮門之上輕輕的撫摸,感受著那份歲月的厚重。

片刻之後,她才輕輕敲響了神鳥殿的殿門。

“咚咚咚!”

沉重的敲門聲響起,在這幽深肅靜的山林之中回蕩,伴隨著山林之中鳥雀的嘰嘰喳喳之聲,蕩漾向很遠的地方。

下方的士卒靜靜的看著李歆霓的動作,目光之中帶著敬畏。

他們日夜守護在這神鳥殿之上,自然也見過傳說中的神鳥,對於神鳥他們心中充滿了敬畏。

然而,此時見到永安公主竟然敲響了神鳥殿的殿門,對此感到震驚的同時,也明白了永安公主與神鳥的關係。

與此同時,他們心中疑惑,不知道永安公主如此敲門是否能夠將神鳥喚醒。

神鳥的傳說從古流傳至今,而神鳥沉睡的事情他們自然也知道,但是也從沒聽說過神鳥沉睡會被外人輕易的喚醒。

似乎每一次都是神鳥主動蘇醒的。

“吱——”

就在他們心中如此想的時候,神鳥殿的殿門突然自動打開。

即使是敲門的李歆霓也是微微一愣,隨即便反應過來,應當是神鳥蘇醒察覺了自己的到來,而打開了宮門。

李歆霓緩緩走進了神鳥殿,卻見神鳥殿之中,已經落上了一層薄薄的灰塵。畢竟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無人進入也無人灑掃,落上了一層灰塵也非常的正常。

李歆霓抬眼看去,宮殿之中並無異樣,不過在正中央卻有一處高台,而在高台之上放置著一個精美的絲綢巢穴。

而在巢穴之中,一隻通體赤紅色的神鳥已經睜開了雙眼,並且看向了自己。

“神鳥已經蘇醒了……”

李歆霓笑了笑,並且打了聲招呼。

“發生了什麼急事嗎?”

白止隨即也問道,畢竟在他沉睡之時就交代,若是有事可以直接將他叫醒。

此時李歆霓將自己叫醒了,應當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聽到神鳥的詢問,李歆霓也沒有拖泥帶水,直接將宮中發生的事情訴說了一遍。

“武則天……”

聽李歆霓的話,白止愣了愣,心中不禁感歎,曆史之中的人物還是無法避免的出現了,而曆史上的大事件,似乎也會緊隨著發生。

不過此時和曆史相較而言,卻有了更多的選擇。

回過神來,白止也明白了李歆霓的想法,無非是對於武則天想要執掌大權的做法有些猶豫不決,不知如何處理。

一方面,李歆霓我認為李家之人,必然是向著李家的。而武則天終究是一個外人,若是讓外人得了天下,又如何對得起自己已經死去的父親?

但是對於武則天,李歆霓也有著一定的私心,在她經營女宮的這一百多年來,深刻的了解從古至今天下女子的地位。

女子的地位終究是低於男子的,甚至在某些時候,女子就是一種貨物。

而此刻,陰陽顛倒,武則天欲要執掌大權,似乎也是一種改變。

懷著這種糾結的心緒,所以李歆霓找到了神鳥。

白止猶豫片刻,心中也有些拿捏不定。

尊重他人命運,莫要過多乾預。

但是如果真的放手,恐怕也會造成更多的壞事。

比如在原本的曆史中,武則天為了達到執掌大權的目的,屠殺了許多李唐宗室子弟,甚至連自己的兒子與女兒都不放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武則天也是一個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

而曆史之所以這麼發生,那是因為沒有人能夠限製住武則天。

想到此處,白止看向了一旁的李歆霓,卻也發現李歆霓在看向自己,似乎等待著自己的回答。

於是白止問道:“你想要讓我如何做?”

“我也不知……”

李歆霓一臉迷茫。

“既然如此,就按照你之前說的去辦吧!”

白止搖搖頭,也懶得去想了。

曆史的發展不應該事事順從心意,如果華夏文明始終在自己的羽翼下而不經曆磨難,又如何孕育出百折不撓、堅韌不屈的華夏民族呢?

所以,白止想要適當的放手,隻需要在最關鍵的時候出手用力一把,或者限製某個曆史人物,或許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

白止看向一旁的李歆霓,繼續說道:“在此之前,你隻需要同武則天約法三章,同時告知天下之人,將一切都說明白,應當就能避免許多事情!”

聽到白止的話,李歆霓似乎有所悟,愣愣的微微點頭,片刻才說道:“我明白了……”

“去吧……”

看到李歆霓點頭,白止就打算讓李歆霓離去,他的沉睡不過是中途醒來,應當還能睡個回籠覺。

聽到神鳥趕人,李歆霓緩緩走出了神鳥殿,就在她走出神鳥殿之後,神鳥殿的大門突然緩緩關閉,將殿內與殿外的兩方天地再次隔絕開來。

回頭看了眼關閉上的神鳥殿大門,李歆霓靜靜的站在神鳥殿之前良久,然後才緩緩的走下了台階,向驪山之下走去。

公元684年,有妖後禍亂朝綱,把持朝政,預謀大權,朝堂文武百官忠義之士請永安公主入朝,欲驅逐妖後以正朝綱。

而永安公主與妖後進殿密談,然而聯袂而出,隨即永安公主至神鳥殿見神鳥,未久而返。

次日,永安公主與太後共頒詔書,詔書之上約法三章:

其一:太後不得殘害忠良之臣,任用罷免皆需眾臣所知。

其二:太後不得不壓李氏宗室。

其三:太後若欲登大位,隻能再位十年,十年之後還位李氏!

此詔,神鳥見證!

而就在永安公主和太後一同頒發詔書的當天,驪山之上突然爆發漫天紅光,有巨大神鳥倒影映照天穹,神鳥出,翱翔於長安,鳳鳴不止,神威浩蕩。

詔書內容猶如天音之般浩蕩四方,使長安城百姓人人皆知。

“竟然是以神鳥為誓?!”

“竟然會是如此!”

“糊塗啊!永安公主怎會如此?!”

“十年為期如此?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此事有神鳥見證,想必宮中的妖……太後應當不會食言而肥!”

“我就說永安公主此次出馬,定然不會無功而返!”

“……”

浩蕩的聲音讓長安城中的百姓皆都聽到,繼而發出了他們的感歎。

有人對這種處理方式很滿意,也有人對這種處理方式不屑一顧。

但是無論如何,事情也都已經發生,也都如此,他們也改變不了什麼。

但是他們也都知道,這個結果永安公主的功勞莫大!

雖然最終約束宮中太後的是神鳥,但是若無永安公主,平常之人如何接觸到神鳥?

與此同時,朝堂之中的各方勢力對這個結果雖然不太滿意,但是卻也無可奈何。

這件事又有神鳥見證,即使心中不滿意,也不敢做出任何不軌之事。

要說最不滿意的勢力,自然便是李家宗室了。

畢竟屬於自己的皇位就這樣沒了,任誰也不會開心。

但是對於永安公主與神鳥,自然也不敢口出狂言。

最開心的莫過於武則天與外戚武家,聽到詔書的內容之後,武姓之人欣喜若狂,甚至一些人的行為也更加的放肆。

此乃人之常情。

而長安城中的人更是敢怒不敢言。

畢竟在朝堂之中太後欲登大寶之意不明確之時,長安城中武家之人便是行為放肆,此時事情已經公開,並且得到了神鳥的支持,他們更加肆無忌憚。

甚至在某些時候,都在永安公主府邸之前胡作非為。

至於女宮和君子樓,其中的學堂已經對外放開,女宮和君子樓中的學堂自然也有武家之人,在其中學習的武家之人自然也行為放肆。

引起了眾人的不滿。

不過事情大了之後,也沒有讓朝堂之中的一些人動手,反而是宮中的太後武則天親自動手了。

將武家的一些人按事實定罪、判處、懲罰!

同時嚴令斥責武家之人,更是不允許武家之人在朝為官。已經在朝堂上擔任官職的,或者令其辭官,或者調任無實職、無實權之職。

將朝堂之中武家之人邊緣化,杜絕了任何武家乾政的情況發生。

永安公主府,自從詔書被宣讀以致長安城百姓人人皆知之後,永安公主府上便有許多皇家宗室登門拜訪。

他們有來向永安公主打聽具體消息的,也有向永安公主抱怨,而永安公主也細心接待,細心解答。

至少讓每一個登門拜訪的人,都放心的走出了永安公主府。

隨著詔書的被宣讀,朝堂之中各勢力似乎也更和諧了起來,並將守軍也暫無戰事發生,這個大唐似乎再次恢複了平靜。

公元686年,太後武則天正式登基為帝。同年九月,武則天改元玄鳥,因神鳥為誓,方為皇帝,故而為玄鳥玄鳥!

女子登基為帝,朝堂百官心中不服,然有神鳥見證,且有約十年,於是皆都隱忍,故而相安無事。

公元690年,吐蕃率軍侵擾大唐邊境,出兵劫掠大唐出使西域商隊,殺戮大唐子民。

皇帝武則天聞言大怒,派遣使者前往吐蕃斥責,然使者卻未突破驅趕而回。

同時,吐蕃派遣使者前往大唐,傳達突破乾布之意。

吐蕃使者於大唐未央宮大殿稱:大唐皇帝為女子,不可為君,天地陰陽顛倒,不為天子,故而,大唐應派遣公主與吐蕃聯姻,再接秦晉之好!

一時間,大唐滿朝文武百官皆義憤填膺,憤慨不已!

皇帝武則天能夠登臨皇位本來就不能服眾,而此時吐蕃使者竟然當面說出,更讓皇帝武則天怒火中燒。

公元691年,皇帝武則天下令,派遣大軍攻打吐蕃,並且去往高原練兵,不求一擊而勝,但求蠶食而滅吐蕃!

吐蕃使者之言傳遍天下,天下皆怒!

雖然如今大唐皇帝為女子,但也不是外臣能夠詆毀的。

正所謂匹夫一怒,血濺無步,天子一怒,浮屍百萬,流血千裡!

大唐與吐蕃多有交鋒,對於吐蕃也多有了解,雖然吐蕃地處高原易守難攻,但是大唐將領已有準備,早就練出相應高原作戰之兵。

隨著大唐皇帝武則天一聲令下,大量士卒殺向吐蕃,攻城掠地!

而吐蕃未曾想大唐反應竟然如此劇烈,未過半月,大唐天兵竟然攻入吐蕃腹地。

然而吐蕃乾布愈要後悔卻也已經晚,唯有澆滅大唐的怒火,才能終止此戰!

除去吐蕃之外,西北之地西突厥,卻也屢次侵犯大唐西域之路。

大唐初年,有太宗皇帝為太子之時領兵滅DTZ,而如今皇帝武則天玄鳥五年,又有大唐精銳覆滅西突厥!

皇帝武則天登臨皇位五年,使大唐國威遠揚,納首朝拜者不可勝數,萬國來朝不過如此!

東方之大國,再有天可汗之名!

而大唐境內,商賈阜盛,國庫殷實,百姓安居樂業,繼貞觀盛事之後,再有盛世之像。

朝堂之中不願事女帝者,辭官回鄉、賦閒在家、遊覽山水,多有佳句流傳於世!

李唐宗室,內修文治,外修武功,以待十年之期。

皇帝武則天嚴格恪守神鳥詔書,不敢逾矩分毫。

玄鳥十年,河清海晏,物阜人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