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回長安(1 / 1)

據清風所說,黑鬆露在最初人是並不吃的,隻是用來喂豬的。

但是在一次大饑之年,山寨之中的村民因為饑餓難耐,嘗試一下去吃黑鬆露,意外發現黑鬆露的味道還真不錯!

於是,便開始嘗試著去吃黑鬆露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對黑鬆露的吃法也越來越多。

於是逐漸形成了上山尋找黑鬆露的傳統。

“歆霓姐你看,這就是黑鬆露!”

高大的樹木聳入雲霄,點點光斑落在鬆針落葉之上,鬆軟非常。

而不遠處的清風突然向李歆霓招手,示意過去。

李歆霓走過去一看,隻見在清風面前的地上,她扒開了一大片的枯黃鬆針,露出了裡面的黑色物體。

“彆看著黑鬆露醜,但是味道很好!”

清風當即拔出幾顆黑鬆露,放在了李歆霓手中。

李歆霓低頭看去,黑鬆露大概有大拇指大小,呈球形,今日中午自己吃的之所以成片狀,應該是切好了。

看著手中的黑鬆露其貌不揚,甚至還有一點醜陋的模樣,李歆霓有些難以和今日中午那美味的黑鬆露相聯係。

就在李歆霓觀察的片刻,清風已經發現了許多,腰間的竹簍中已經挖到了不少。

想了想,李歆霓決定入鄉隨俗,也加入了尋找挖掘黑鬆露的行動。

黑鬆露並不好尋找,它往往是藏在厚厚的針葉之下,即使生長出來,也不過是將厚厚的針葉頂的微微隆起,不仔細看依舊發現不了。

但是即使如此,單單是李歆霓和清風兩人尋找到的黑鬆露,也有了許多。

回去之後,清風的家人堅持,也是對著李歆霓稱讚不已,甚至主動講李歆霓尋找到的黑鬆露處理一下,方便李歆霓帶走。

李歆霓連忙道:“我還要在此處打攪幾日,而這些黑鬆露,就當是我付的房錢了,還請不要嫌少。”

清風的家人一聽,頓時表現出不悅的神色,直言道來者是客,豈能讓客人付錢的說法?

但是看到李歆霓的確不想帶走這些黑鬆露,他們便說,這幾天都為李歆霓用來做美食。

至此,李歆霓才真正感受到村寨之中人的熱情好客。

一旁的清風不禁道:“最近幾年,聽我家中長輩說,朝廷對村子裡的人非常好,而在曾經的大漢,雖然也不曾欺壓我們,但是也不真正幫助我們……”

聽到清風的話,李歆霓沉默片刻,然後問道:“也就是說,是如今的大唐比大漢更好嗎?”

“沒錯!”

看到清風點頭,李歆霓並沒有想太多。漢朝之時本就是面對外敵最多的朝代:匈奴、西域、百越、東甌、夜郎、古滇國……

而這些國家,已經不複存在了!

基本都成了大漢疆域的一部分,而如今,也成了大唐疆域的一部分。

而曾經的敵人,也成了大唐的百姓!

如今的大唐,不過是享受了大漢的餘蔭!

既然他們已經成了大唐的百姓,那又分什麼敵友?

隻要願意歸附於大唐,自然會被當成大唐百姓去對待。

接下來,李歆霓又在村寨之中停留了幾天,而在七天之後,李歆霓準備離開了。

清風十五六歲的年紀,這正是對外面憧憬的時刻,但是她也知道自己無法離去,而看到李歆霓的離去,心中也更加不舍。

李歆霓並沒有讓太多的人相送,但是清風還是來了。

“歆霓姐,不如再停留幾日……”

清風泫然欲泣,出聲挽留。李歆霓的到來,滿足了清風對外界的想象,而李歆霓的離去,似乎也讓清風走出去的願望遠去了。

“時間沒有不散的宴席,即使最親近之人,也會有分彆的一天……”

李歆霓看著哭泣的清風,這個膚色微黑但是性格開朗女孩,似乎也有自己的心事。

“或許將來某一天,我們會在長安相遇……”

李歆霓如此安慰。

“對!我們會在長安相遇的!”

然而,清風卻露出了認真的表情,她認真的道:“將來我一定會去長安的,未來,我去長安去找歆霓姐!”

“好!”

李歆霓點頭,道:

“到時,你去長安女宮找我,直接報我姓名即可!”

“嗯嗯!”

清風擦乾眼中的淚水,看著李歆霓遠去的背影,那似乎是身在大片之中人,想要走出去的夢……

……

身後的村寨漸行漸遠,在這大山之中,如此的山寨點綴其中,不過李歆霓並沒有再次進入。

隻是行走在大山之中,欣賞自然風光,然後向村寨之中的人問路,便離開了。

一路西去,李歆霓離開了群山,沿著原路返回,她打算回去了。

“是時候回去了……”

行走天下,似乎時間也過的很快,距離她離開長安城,已經過去了將近六年。

公元637年,貞觀七年。

大唐兵馬遠征西域,再次獲取了曾經前漢之遼闊疆域。

盤踞在西域的突厥徹底覆滅,成為了曆史塵埃。

無比同時,大唐軍隊也北征草原,將盤亙在草原之上的突厥人同樣擊敗,剩下的突厥人北逃,猶如曾經的匈奴人一般。

同時,高麗國有不尊宗主國之嫌,唐皇下令斥責,高麗國更為不敬。

公元638年,唐皇下令征討高麗,同年秋,高麗國國王被國內臣子殺害,國內臣子開門投降,是時,高麗國除名!

與此同時,唐皇於西域設立安西都護府,在北方草原設立瀚海都護府,在東北之地設立遼東都護府,在高麗國故地設立朝鮮都護府。

一時間,大唐邊境外敵皆亡,唯有吐蕃一國仍在!

而大唐也變得更加強盛,百姓富足,商賈阜盛,人民安居樂業。

似乎一個新的盛世即將到來。

而李歆霓雖然是返回,倒也沒有故地重遊,走走停停,一路上也浪費了不少的時間。

李歆霓走走停停,一路上見到了天下百姓在朝廷的幫助之下,也少了賣兒鬻女之情況,普通百姓也能安穩的生活。

但是,李歆霓卻發現了一點。

那便是各地皆有門閥的出現。

無論門閥的大小,都會有相同的情況:

資源的無限集中,資源的無限壟斷!

“門閥……”

李歆霓皺眉,不知道這個情況該如何做。

不得不請教神鳥。

白止聽到李歆霓的疑惑,心中也開始回憶原本曆史上的門閥覆滅。

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五代十國。

隻有戰亂,才能覆滅門閥。

畢竟,戰亂的環境,軍閥征討,可不講究什麼律法,屠城滅門之事,時時發生。

也在五代十國這個時期,門閥的土壤基本被鏟除。

不過,在唐朝,甚至是在原本曆史之中的隋朝,統治者無不都和門閥世家做著鬥爭,而鬥爭最大的產物,便是——科舉製!

白止心中豁然開朗,漢時,漢武帝行征辟,亦或是從太學之中選拔人才。

但是更多的,還是官員舉薦。

但是因為自己的緣故,如今的唐朝仍然是征辟製,因為沒有了隋朝,也沒有了科舉製的形成。

“那就實行科舉製!”

白止突然回答道。

李歆霓陡然聽到白止的回答,同時聽到科舉製這三個字,也有些疑惑。

“什麼是科舉製?”

“所謂科舉製,便是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

“考試……是否是考核?”

李歆霓頓時明白了。之前她在張氏學堂當先生時,也會時常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然後進行因材施教,亦或是進行懲罰獎勵。

“沒錯!”

白止回答,“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政策改革,不僅需要官府來製定學生學習的內容,還需要定期舉行科舉考試,從最小的鄉裡、再到府縣、再到郡省,再到國都長安,甚至是皇帝親自監考,一級一級的舉行科舉考試……”

“其中,不禁需要廉潔的官員充當考官,以防止出現科舉舞弊,還需要大儒出題,亦或是詩詞歌賦,亦或是經典古籍,亦或是時政治國,亦或是格物致知,亦或是天文曆法……”

白止大致訴說了一下,而李歆霓也聽的非常認真。

甚至一個字都不願意漏掉。

此時,李歆霓行走在一片山林之中,遠遠的看去,前方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村子,還有炊煙嫋嫋升起。

山道之中清風陣陣,吹拂在臉頰之上,猶如母親的輕撫。

李歆霓在一棵樹下,尋了一個青石坐下,然後才再次問道:“如此,恐怕是一個龐大的改革才行,還需要皇帝的親自乾預,不然,很難推行!”

李歆霓的言外之意,便是科舉製的推行是衝著世家壟斷了知識去的,而世家自然也能看出科舉製的作用,必然會出手阻止。

所以,推行科舉製的時候,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阻力。

“沒錯!”

白止也點頭。

李歆霓沉默片刻,然後才起身走進前方的村子。

找了一個好心的人家借宿,李歆霓並沒有急著入睡,而是取來隨身攜帶的紙墨,將科舉製的種種細節,都一一寫下。

如此,才和衣入眠。

……

第二日,李歆霓快速啟程。

接下來,她不再遊山玩水,而是注重好趕路,她想儘快將這科舉製給長安城的皇帝,讓皇帝儘快適應。

這件事,慢不得!

因為此時的皇帝也算是開國皇帝,擁有無限委婉,更牢牢掌控全國大軍,推動科舉製的推行,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而若是守成皇帝推行,收到的阻力無疑是巨大的。

公元639年,李歆霓回到了長安城。

站在長安城之外,望著恢宏威嚴的長安城,李歆霓心中感慨萬千。

近十年的時間,再次回來,不知道曾經的一切是否發生改變?

她看向長安城,卻見長安城城門變得更加繁華,似乎比當初漢時更加繁榮。

行人絡繹不絕,車水馬龍。全國各地的商賈行走在城外的官道之上,擁擠不堪。

但是卻也有士卒在負責疏通道路,防止阻塞。亦或是盯著每一個人,防止出現什麼爭鬥。

李歆霓面容美麗,容顏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此時帶著一個鬥笠,身上穿著簡單的褐色長裙,身後牽著一匹白馬,手中持劍,與行走天下的俠客、士人沒有任何不同。

她緩緩走進長安城之中。卻見長安城更加繁華。

因為城中沒有了東西二市之分,隻至於街道兩旁皆是售賣物品的小商小販,繁華之中更帶著熱鬨。

李歆霓緩緩走著,同時也在欣賞著周圍的一切。

“長安城變得更加繁華了……”

李歆霓不禁感歎,“看來世民的確是一個好皇帝……”

或許這就是姐姐的擔憂。在姐姐心目中,自己的弟弟永遠的“不才”,而在弟弟的眼中,或許姐姐永遠的“不美”。

漸漸的,李歆霓來到了一處豪華的府邸之前,崢嶸軒峻的建築挺拔,而在府邸牌匾之上,寫著“永安公主府”五個字。

“回家了……”

李歆霓輕歎一口氣,然後繼續向前。

“來者何人?!”

永安公主府邸之前,負責看門的士卒看向靠近的李歆霓,然而,看向鬥笠之下的面孔之時,那名士卒愣了愣。

又連忙道:“還請姑娘稍候……”

說罷,士卒連忙走進了府邸之中,片刻,一個二八年華的貌美女子走了出來,貌美女子行色匆匆,目光看向外面,瞬間就落在了李歆霓的身上。

“歆霓姐……公主!”

“見過永安公主!!”

貌美女子微微失態,然後連忙躬身行禮,恭敬非常。

李歆霓看向走出的貌美女子,稍稍回憶,然後看向貌美女子道:“你是安未央?”

“是,是未央!”

聽此,李歆霓不禁失神,曾經從沙洲城帶回來的小姑娘,十年的時間,已經長的如此大的!

“今年你多大了……”

李歆霓下意識的問道。

“回歆霓姐,今年未央已經十九了!”

說罷,安未央連忙告訴身旁的侍者侍女,“快通知下去,就說公主回來了!”

“是!”

“是!”

……

周圍的侍者侍女也是一臉欣喜,當即,整個永安公主府瞬間忙碌了起來。

洗漱完畢的李歆霓坐在曾經的廳堂之中,看向外面,外面庭院花圃之中的紅薯已經生長茂盛,顯然,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十年未見,不知歆霓姐你去往了何處?”

一旁,安未央看著李歆霓,目光之中帶著欣喜,以及感歎,“十年過去,歆霓姐依舊如此美麗,似乎未曾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