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終究離去(1 / 1)

“如此踏雪可否安全?”

李歆霓不禁猶豫,心中問道。

“隻要踏雪不主動傷人,便無須擔憂。”

白止答。

李歆霓:“……”

看來是我多想了!

李歆霓搖了搖頭,然後走出了房間,同時,取了自己的寶劍,看向庭院之中的駱賓王,“走吧!”

駱賓王恭敬地跟在李歆霓身後,讓你來到了前方的學堂之中,此時,學堂庭院之中,已經有許多孩童等待。

等待著李歆霓這個先生為他們上課。

“今日我傳授給你們一些新的招式……”

旭日東升,陽光透過翹角飛簷照耀在庭院之中,照耀在磚石縫隙之中的小草上,在微風之中輕輕搖曳,小小的水珠在要陽光之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一個時辰的時間很快過去,孩童們終於可以歇一會兒,然後進入房室之中,開始詩書的學習。

而李歆霓也結束了今天的教授。

而整個下午的時間,便屬於李歆霓的私人時間。

回到小院之中,李歆霓洗漱罷,然後就牽著踏雪走出了庭院的後門。

然而,李歆霓剛剛出去,便遇到了張老。

張老看到李歆霓牽著白馬而出,頓時有些疑惑,以為是李歆霓打算不辭而彆,而再看李歆霓身上並無行囊,故而心中放心。

隨即問道:“不知李姑娘這是去往何處?”

“張老!”

李歆霓點點頭,然後回答道:“踏雪在庭院之中頗為拘束,故而,將他帶出城外。肆意馳騁一番!”

“原來如此!”

聽到李歆霓的話,張老了然地點頭,明白李歆霓是要帶著踏雪出去放風,於是關心幾句,便看著李歆霓離去。

…………

歲月流轉,白駒過隙。

李歆霓已經在婺州城呆了將近半年,從之前的初春時節,到今日的深秋。

而在這一年之中,李歆霓出了傳授學堂之中學生們劍術之外,城內的人們也漸漸熟悉了有這麼一個女先生。

而學堂之中的孩童們也幾乎對這個先生非常熟悉了。

而駱賓王也每日都會來,在李歆霓的指導下,學習著劍術。

而在今日,李歆霓所在的小庭院之中,駱賓王剛剛練完劍,一旁的李歆霓便道:“你的劍術已經很不錯了,至於我也沒有什麼可傳授的。”

“今後,隻需要你將劍術融會貫通,熟練使用便可。”

“多謝先生教誨!”

駱賓王聞言,連忙宮恭敬侍立,然後行禮道。

李歆霓擺擺手,隨即問道:“至於你父親之事……,將來你隻需要不讓你父親失望便可!”

沒錯,駱賓王的父親終究還是去世了。

在夏日去世的,那天,作為駱賓王先生的李歆霓也被請了過去。

而駱賓王家中之人,因為駱賓王的緣故,自然不會輕視李歆霓,即使是家中有喪,也儘了很大的禮儀招待李歆霓。

駱賓王聰慧,已經從學堂張老的反應。以及李歆霓日常行為,察覺到了自己這個劍術先生的不簡單。

但是,他非常明白,也沒有對任何人說。

此時的駱賓王,已經十三歲了,如今這婺州城的小學堂,已經無法給他提供太多的幫助。

所以,他也早就生出前往大唐都城——長安城求學的想法。

而今日,沒曾想李歆霓卻主動說出了這件事,說教不了自己了。

駱賓王沉吟片刻,然後恭敬說道:“多謝先生關心。”

“……學生打算前往長安求學。”

“長安……”

李歆霓愣了愣,隨即道:“善!”

畢竟長安有太學,雖然進入門檻有些高,但是以駱賓王的才能,應該能夠進去。

但是,可能也會費上一番功夫。

李歆霓想了想,然後看向駱賓王,道:“在此稍候。”

罷,李歆霓回到了房間之中,再次出來之時,手上卻拿著一枚玉佩。

將玉佩遞給駱賓王,道:“想必你去長安城,應當是要進入太學的,但是,想進入太學,並不容易……”

“你到達長安之後,持此玉佩去往君子樓,出示玉佩,君子樓之人自然會明白一切,到時你在說出進入君子樓之事,其他的,便可無虞。”

聽到這裡,駱賓王整個人皆是一愣,隨即又反應過來,連忙後退一步,對著李歆霓深深一揖,真摯地道:“多謝先生……”

李歆霓面帶微笑地看著駱賓王。駱賓王接過李歆霓手中玉佩,猶如珍寶一般放在自己內襟之中,這才放心。

“你準備何時動身?”

“明年初春!”

“善!”

李歆霓點頭。

此時已經進入深秋,若是啟程前往長安,必然會在旅途之中過冬,此中艱難,可想而知。

待來年初春再去長安,是最好的選擇。

……

時間緩緩流逝,學堂中的學生也不再前來,因為馬上就要過年了,自然要在家中過節。

在大唐,學堂之中的學生也是有假期的。

偌大的學堂也唯有李歆霓這個小院落在亮著燈光,期間,李歆霓婉拒了張老的邀請,也婉拒了城中學生家人的物品。

李歆霓自己準備飯菜,一人過節。

“不知這婺州城的上元節和長安城的上元節有何不同……”

李歆霓喃喃自語著。

白止已經顯化出了身行,火紅的翎羽猶如火焰,照亮了角落裡的黑暗。

他聽到李歆霓的話,沉默片刻回答道:“應該並沒有什麼不同,唯有熱鬨與否的差彆。”

“以及……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也有些不同。”

“也是……”

李歆霓點頭。

此時。婺州城內,已經有百姓走出了家門,手中提著花燈,去往熱鬨的晚市,來渡過這特殊的一晚。

李歆霓穿戴整齊,鎖好了門,也我走上了街道。

她身著大紅色的大氅,雖然此處的天氣並不像長安那般寒冷,但是大氅似乎能給她帶來一些安全感。

摩肩擦踵的街道之上,亮如白晝。燈火闌珊之中,歡聲笑語,各種喧鬨聲、歡笑聲、討價還價聲、祝福聲……不絕於耳!

行走在街道之上,李歆霓看著眼前的百姓臉上皆露出笑容,她內心似乎也被感染了,臉上也掛上了笑容。

她走到了一座石橋上面,卻見原來寬敞的石橋之上,此時卻站滿了人。有售賣各種漂亮燈籠的商販,也有猜燈謎的商販。

他們周圍,威脅許多人,有年輕才子佳人,也有總角孩童,也有耄耋老人。

李歆霓上前,靠近了一個猜燈謎的人群之中,卻聽到一個燈籠上寫著這樣一句詩:

倚闌乾柬君去也,霎時間紅日西沉。

燈閃閃人兒不見,悶悠悠少個知心。

再看周圍的人,卻都眉頭緊皺,顯然正在冥思苦想。

李歆霓見此,也不禁沉思,良久,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明媚容顏如花,她看向出燈謎之人,輕聲道:“謎底可是‘門’?”

此言一出,那出燈謎的人頓時眼前一亮,連忙恭喜道:“姑娘才敏過人,正是‘門’!”

聽聞出燈謎的人確認,周圍的人也是一陣驚歎,不禁看向後面的李歆霓,當他們看到李歆霓的容貌之時,更加驚歎。

同時,也認出了李歆霓的身份。

正是學堂之中的女先生。

因為李歆霓在學堂之中教授劍術,故而,生活中也省去了許多麻煩。

“姑娘,既然姑娘猜對了,那些盞燈籠便是姑娘的了!”

出燈謎的人將一盞紅色的燈籠遞了過來,李歆霓笑著接過,“多謝!”

看著手中燈籠,燈籠之上有許多貼花,同時還這些一些吉祥的詞語,頗為喜慶。

李歆霓見之,更加喜愛,將其提在手中,頗有和身上的大紅大氅相映生輝之意。

周圍的人看去,頓時也心生驚豔之感,對於李歆霓的美麗,也更加認識深刻一些。

“就是不知這位先生是否有婚配……”

不知多少人心中如此驚歎、疑惑。

他們看著李歆霓消失在人海之中的背影,皆沒有冒昧去打擾。

畢竟,在這一年之中,也曾在城中相遇過。

對方不禁容貌美麗,性格也溫潤如水,待人有禮,聽聞學堂之中的孩童訴說,她的劍術也非常高。

顯然,他們都知道,這個先生的身份絕對不簡單。

白止也欣賞著這大唐的上元佳節景象,熱鬨之處,似乎一瞬間回到了前面之後的夜市之中,唯一差彆的,便是時空的不同。

李歆霓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拿著一串糖葫蘆,張開紅潤雙唇,輕輕噙下一顆,才低聲問身體之中的神鳥:

“聽聞,這糖葫蘆是神鳥所發明的,不知是否為真?”

“為真。”

白止點頭。

“這糖葫蘆,不僅味道不錯,卻也有幾分開胃消食之功效……”

嘗了一口糖葫蘆的李歆霓,如此評價到。

隨即,又道:“不知千年之前的古人又如何?曾經的那位秦國鎮國公主又如何……”

“……”

白止並沒有回答,或許,這也隻是李歆霓的個人感歎。

……

春風拂過大地,春意已經來臨。

城外湖邊垂柳已經綠了絲絛,一隻隻燕子飛快穿梭在垂柳之間,亦或是在溪邊,銜泥築巢。

學堂之中也已經開學,李歆霓再次開始了一上午的忙碌。

不過,這一次開學,李歆霓卻發現許多熟悉面孔的消失,也出現了許多新的面孔。

後來從老先生口中得知。原來一些孩子已經到了年齡,被家中長輩接走,接手家中之事。

亦或是早早的在家耕種,亦或是被送往更好的地方學習。

而新來的學生,自然年齡更小。

“千字文,乃是先秦之時神鳥所作,為孩童啟蒙識字之用……”

透過窗欞,李歆霓看到了坐在房室之中認真上課的孩童,一位老先生正在傳授《千字文》。

這便是李歆霓的日常生活,上午傳授劍術,下午亦或是出城行走,亦或是坐在顯然,靜靜的聽著耳邊的朗朗讀書聲,抬頭看著飛過屋簷的鳥兒,飛向廣闊的天空。

亦或是低頭,看向縫隙之中的小草,努力的生長,去照耀那為數不多的一絲陽光,然後盛開小小的花兒,結下小小的種子。

又是幾日過去,下午,陽光慵懶,照耀在人的身上,讓人忍不住睡去。

然而,已經看似是少年人的駱賓王來了,同時,他還是一副出遠門的打扮。

“先生……”

來到李歆霓年前,駱賓王恭敬地叫了一聲。

假寐的李歆霓睜開了眼睛,看向駱賓王的模樣,便知道了什麼。

“今日便要啟程嗎?”

李歆霓問道。

“正是。正好,過來同先生告彆。”

“好。”

李歆霓點點頭,“祝你一路順風,此去長安,猶如大鵬展翅!”

“多謝先生……”

駱賓王離去了。

看著他消失在街道上的背影,李歆霓也惚地反應過來,喃喃自語道:“那我也該離開了……”

在此停留了一年的時間,卻也有些膩了。

既然如此,那便啟程。

因為在張氏學堂之中傳授劍術一年,頗得孩童家人的滿意,故而,李歆霓也掙了不少的工錢。

細細數了數,李歆霓臉上露出高興之色,猶如是少女獲得了心儀的鮮花,產生歡愉的心情。

“竟然將近一百兩……”

李歆霓將銀兩收好,便背著行囊想到了張老。

而張老看到李歆霓如此打扮,便知道李歆霓將要離開了。

張老臉上也沒有露出任何意外之色,畢竟當初來的時候,李歆霓就已經說明,並不會在城中停留太久。

“李姑娘這是準備離去?”

“正是!”

李歆霓點頭,“在此停留太久,也感到無趣。即使是在美麗的景致,看多了,也就感覺平常……”

“在這一年之中,也多謝張老的照顧……”

“應有之舉!”

張老擺擺手,同時不禁詢問道:“那不知姑娘此去又準備去往何處?”

“何處……”

“……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是吾鄉……”

張老聽到李歆霓的回答,頓時有些失神,最終,還是起身相送。

“不如也通知一下學堂之中的先生,為李姑娘送彆……”

張老不禁說道。

“如此安靜的離去便好。”

李歆霓拒絕了張老的好意。

不知不覺間,兩人來到了城外。

茵茵草地一條路,路邊垂柳浴晨露。

一旁的張老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問道:“敢問……姑娘可是永安公主……”

聞言,李歆霓笑了笑,並未回答,反而看向張老,道:

“張老的張氏學堂,卻也繼承了當初博望公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