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更替(1 / 1)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做《水經注》!”

“燕子,燕子,你說若是伐竹為舟,從此順流而下,大江左右,崇山峻嶺,將儘收眼底,又是何等的美景啊!”

男子對一旁的燕子說道。

燕子一言不發,靜靜的站立在一旁的枝頭之上。

男子也不嫌棄自己囉嗦,一邊說著,一邊取出腰間長劍,在一片竹林之前暫時修整。

同時,編織了一個竹筏。

休息一夜,男子打了一些野味,烤熟之後,用潔淨的竹片,撕下肉條放在燕子身前,“多謝燕子陪伴,這便是我的謝禮吧!”

男子說罷,便開始大快朵頤自己烤製的美食。

燕子站在青石之上,看了看男子,又看了看身前竹片上的肉條,卻也低頭吃了起來。

耀眼的陽光透過細密的竹林照耀在地面之上,撒下淺淺炫麗的璀璨梅花。雖然是盛夏之時,但是在這山中,卻感到陣陣清涼。

遠處,從山間流淌而下的潺潺溪流汩汩流淌,傳來叮當之聲,如鳴珮環,隔篁竹,聞水聲。

男子取出包裹之中的筆墨,在紙上簡單的記載著什麼,罷,又用桐油紙將書寫紙張仔細包裹,然後放在放置在包裹最深處。

做完這些,男子才看向一旁的小燕子,道:“不知道燕兒是否還同我一起前行?”

燕兒沒有回答男子,卻也直接落在了一旁的翠竹之上。

見此,男子笑了笑,隨即大步向不遠處的大江之畔。

卻見平緩的大江之上,一條竹筏被輕輕推進了水中,然後便見到一個男子走上竹筏,手上持著一根竹子,然後劃船前行。

兩岸青山如黛,風景秀麗,水面平緩,一條條魚兒在水面之下遊蕩,不懼人影。

恍然見,聲聲猿鳴從遠方傳來,哀婉淒絕。

一人、一燕、一筏,寄情山水,春來東往。

燕子低頭,男子揮筆: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

飛躍大山,飛躍大江大河,山河萬萬裡,山水之中,多有愜意。

一隻燕子在山林、平泉之上雀躍,又有冬日,行走於白雪之上,山人見之,皆驚。

時光流逝,外界朝廷風雲變幻,八百年王朝似乎也到了儘頭,曾經的諸多仁政時至今日也變成了阻礙發展的“祖製”。

皇帝無能,朝堂官員無德。

恍然之間,似乎已經到了王朝之末。

白止冷眼看世界,世家林立,長安城之中古老的百年世家張家卻也無能人出世。

“八百年王朝,同周長久,也該更替了!”

白止自然知道,世上豈能有長久的王朝?

長久之下,製度古老腐朽,不知變通。必然會被時代所拋棄,而唯有經過血與火的淬煉,才能獲得新生。

白止怕因為有自己的緣故,將這群華夏先民保護的太好,以至於華夏民族失去了勇於奮鬥的精神。

“護佑大漢八百年,也算是仁至義儘了……”

寄情山水,不近紅塵。

世間紛爭,冷眼旁觀!

時間紛紛擾擾,山水之中卻依舊寧靜。

大漢統治華夏八百載,大漢之名已經深入人心。

北方、西域等少數民族,皆以學習漢文化而自豪。更有一些百年世家早就融合了少數民族之血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漢室昏聵,應當行更替之事,再造新天!”

“漢室之功,應當謹記,天子宗室,應當厚待!”

天下動亂起,天下英雄皆舉兵而反。

大漢八百年,早就是一個腐朽的帝國,

在起義大軍的兵鋒之下,節節敗退。

與此同時,大漢在西域諸國的威嚴漸失,西域之人不尊漢室,皆領兵入華夏,燒殺擄掠。

戰火迅速燃遍華夏大地,唯有崇山峻嶺之中,才能得片刻安寧。

……

白止端坐於一處山壁之上,山壁之中有洞穴為巢,而在山壁之下,卻見一個幾十戶的村落座落。

村落之中百姓安居樂業,生活靜謐,躲避外界戰火。

在此居住了幾年,白止心中也有些倦了,於是自語道:

“也該出去了!”

白止看了看天空,天空之中朝陽初升,璀璨的陽光照耀在他赤紅翎羽之上,璀璨奪目,神光無限。

山下的一個孩童突然一愣,怔怔地望著山壁之上,隨即目瞪口呆。

白止自然沒有發現山下的情況,他展露身形,赤紅色的翎羽神光浩蕩,身後三根長長的翎羽有紫色光彩點綴。

在陽光的照射之下,猶如閃爍著紫色的星光。

片刻之間,神鳥身影瞬間消失,緊隨著消失的,還有漫天神光。

孩童此時正在拉扯身旁大人的衣袖,然後指著山壁之上,“娘親,快看,有神鳥!”

“哪裡有神鳥?”

一名婦人抬頭看去,卻看到孩童所指的方向,空無一物。

……

……

自漢八百年,西域鹽澤之湖逐漸乾涸,因此,西域諸國多有被黃沙掩埋。

而隴西之地,地處西域同大漢交接之處,多有黃沙蔓延,不過,也有山青水秀之地。

而在此地,卻有一豪族矗立。

“這李家傳聞自秦時便存在了,甚至比大漢存在還要長久,不過,這其中的真假,又是誰能知道的呢?”

一處酒肆之中,一人同同伴訴說著。

“話說我們這隴西之地並未有多少達官顯貴,但是這隴西李家,卻也算是一個!”

“譬如這隴西李家的當代家主,如今就在大漢擔任一郡守,這郡守啊,也是有兵有權的!”

同伴聽到這裡,也是感歎道:“想曾經大漢武帝之時,是何等的壯哉,有武帝在位,有神鳥庇佑,有賢相輔佐,大漢疆域空前遼闊,而此時呢!?”

“天下動亂,亂軍四起,如今的朝廷……”

說到這裡,那人搖頭,似乎不必多言,便能知其意。

“唉,肉食者某知,吾等豈能知?”

“……”

一隻燕子矗立在房簷之下,片刻,展翅離去。

……

……

一處宮閣之中,雖然未曾有長安皇宮之華麗,卻也不失宮閣之雅致。

一處宮苑之中,卻見有杏花猶如白雪一般點綴,花瓣紛紛揚揚,一名豆蔻年華的女子坐在杏花雨之下,在秋千上輕輕的蕩漾。

在其身後,一名模樣嬌小的侍女正在輕輕推動秋千,同時同坐在秋千上的少女交談著,“家主似乎已經為姑娘尋好了青年才俊,欲要來問姑娘的想法。”

“我有什麼想法呢!”

坐在秋千之上的少女身著淡粉色漢服,束腰纖細,鵝頸雪白細膩,與一旁的杏花相映生輝。

前後垂眸,看著落在自己衣衫之上的杏花,怔怔出神,不知在想些什麼。

唯有漫天杏花飛舞,模樣美麗的面孔,纖纖素手持著花瓣,靜靜賞花。少女似乎有些許異域風采,更有漢人的細膩,將其襯托地更加美麗。

“姐姐,姐姐你在哪裡?!”

如此唯美的畫面,突然被一聲童真聲打破。

隻見輕輕推動秋千的侍女停下了動作,而女子也從秋千上下來,嬌小的身子卻也初現玲瓏。

她的臉上露出唯美的笑容,然後美麗的雙眸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片刻,果然便見到一名十一二的少年走了進來。

少年身著墨黑與暗紅相間的漢服,卻也給其增添了幾分穩重、成熟。

而少年或許也是如此想的,小小的年紀,此時卻一臉凝重,故作穩重模樣。

少女見了,臉上的笑意更盛,不禁問道:“弟弟為何而來?”

聞言,卻見少年動作一滯,卻連忙轉身就走,然後走出了院落,聲音再次傳來,“姐姐,父親來信,母親正在廳堂之中等待姐姐過去!”

見到少年的動作,少女臉上的笑意更盛,不過聽到少年的話之後,笑意卻緩緩淡去。

隨即,緩緩走出了庭院,“你怎麼又出來了?”

門外,少年站立。

聽到少女之言,連忙道:“七歲不同席,姐姐雖然是我的親人,但也有男女之禮!”

“而且也不能擅入姐姐的閨房。”

“善!”

女子微微點頭,欣賞的看了少年一眼,然後向廳堂的方向走去。

見到少女沒為難自己,倒是讓少年鬆了一口氣。

……

片刻,少女再次返回,走進庭院,少女眉宇間帶上了幾分哀愁。

“姑娘,家主看中的卻是長安城之中的青年才俊,奴婢認為卻是不錯的,姑娘為何猶豫?”

少女聽了身旁侍女之言,卻是微微搖頭,然後吩咐道:“去將我的劍取來!”

“……喏!”

侍女欲言又止,不過還是轉身進入了房室之內。

少女走到杏花樹下的石桌之前,緩緩坐下。就在這時,突然枝頭傳來一聲“嘰嘰喳喳”之聲。

少女抬頭看去,卻見一隻燕子停留在枝頭,掩映在杏花之中。

“燕兒,你來的倒是快……”

此時的時節,燕子早早的飛來,可是此處乃是隴西,天氣仍然寒冷,見到燕子的身影,卻也不多。

就在少女注視燕子之時,卻見枝頭之上的燕子突然變換了身形,黑白相間的翎羽突然變成了赤紅之色,體型也變大了許多。

尾部兩根長長的翎羽猶如垂柳,周身上下出現淡淡的赤紅神光,映亮了少女白皙的面頰。

卻見少女的櫻桃小嘴突然張大,美麗的雙眸怔怔地望著枝頭之上的神鳥,整個人陷入短暫的凝固。

“神……神鳥!?”

少女反應過來,目瞪口呆地看著枝頭之上的少女,小心翼翼的問道。

“……姑娘,劍取來了!”

就在這時,身後傳來侍女的聲音,少女轉頭看去,然後再次看向神鳥。

卻見神鳥再次變成了一隻燕子,停留在枝頭之上。

見此,少女愣了愣,隨即臉上露出了明媚的笑容。

“鏗鏘!”

少女接過長劍,隨即拔出。

冷冽的劍光照亮了一旁侍女的面孔,然後便見到一位少女在杏花滿院的庭院之中舞劍,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看著眼前的少年,白止想到了百年之前一位才子創作的《洛神賦》。白止目光清澈,一片欣賞。

然而在他的雙翼之上,卻見有淡淡的熒光閃爍,有神秘的花紋浮現。

劍光停息,少女嬌喘微微,將長劍還給侍女,然後坐在了石桌之前,抬頭看向枝頭之上的白止。

少女將侍女支開,然後看向枝頭之上的燕子,開口詢問道:“你是神鳥嗎?”

“你認為呢?”

白止反問,不過,白止的聲音卻也讓女子更加確信,臉上帶上了驚訝,隨即目光炯炯地盯著枝頭之上的燕子。

良久,女子才繼續問道:“神鳥為大漢神鳥,而如今大漢岌岌可危,不知神鳥又如何認為呢?”

“王朝更替,猶如美人華發,八百年王朝,回顧曆史,也隻有周之一朝可比擬。”

枝頭之上的燕子淡淡的說道:“況且,大漢處處腐朽,也該行更替之事了!”

“神鳥也是如此認為嗎?”

“不是我如此認為,而是事實如此!”

一成不變,不知改革變通,是注定會被時代所拋棄的。

“如此……”

不知少女有沒有聽懂,卻見她沉吟片刻,隨後才微微搖頭。

“不知神鳥為何來此?”

“聽聞神鳥自從兩百年前蘇醒之後,便再無蹤跡……”

少女目光猶如星辰,望著燕子,等待著燕子的回答。

“寄情於山水,周遊天地,今日至此,或許會停留一段時間。”

白止回答。

“原來如此!”

少女點頭,然後又道:“既然神鳥至此,便讓我好生招待,以儘地主之誼!”

“也可。”

“尚未介紹,小女子名叫李歆霓。”

“李歆霓?我記住了!”

白止點頭。

隨即,李歆霓看著神鳥,不禁好奇地問道:“古籍記載,神鳥自秦時便存在,時至今日,不知道神鳥真正的年齡又有多大呢?”

白止愣了愣,陷入了回憶,一時間,卻也算不清了。

少女以為神鳥不願回答,卻道:“歆霓今年不過十歲有三,家中父親也開始為歆霓尋找如意郎君了……”

少女敞開心扉,訴說幽幽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