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文明的底色(求訂閱)(1 / 1)

同時,更他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畢竟,自己的鄰居可沒有率軍來王庭,而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

對方會不會趁機侵占自己的領土?

這讓右賢王有些懷疑。

“應該不會,不然,對方也不會將伊稚斜給他的命令全都告訴我!”

右賢王心中自我安慰。

然而他卻不知道,自己的老家已經被大漢給端了。

……

……

大漢,長安城。

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對於整個大漢王朝,也都是一種巨大的消耗。

其中,便是錢糧。

時間流逝,隨著大軍攻入草原已經過去了三個月,時間也到了秋季,

漢武帝劉徹看著手中戰報,與之前的軍情一一對比:

大軍圍匈奴王庭,而匈奴各部交戰,兩敗俱傷。

然,匈奴得知大漢大軍至,竟然瞬間聯合,共同應對大漢之圍。

然而,仍然敗之。

大漢獲勝,斬殺敵首三萬餘,俘虜胡虜近一萬!

匈奴伊稚斜單於兵敗而逃,棄匈奴王庭而去!

大漢接管匈奴王庭,收獲戰利品無算。

然而,時間已經來臨深秋之節,為防止大雪封路,大漢軍隊隻能原路返回。

長安城,站在巍峨宏偉的樓閣之上,漢武帝劉徹俯瞰整個皇城。

天空之中撒下猶如柳絮一般的大雪,紛紛揚揚,緩緩覆蓋整個皇城。

大雪之下的皇城,卻也有另一番滋味。

但是從小在長安城長大的劉徹,卻對此景熟視無睹。

此時,他雙目放空,正在思考北方對匈奴的戰局。

根據送來的軍情,大漢鐵騎已經搗毀了匈奴所謂的王庭,並且同曾經匈奴對大漢做的事情一般,將能夠看到的財物全都掠奪了回來。

但是,匈奴的伊稚斜單於卻兵敗而逃,並沒有真正的將匈奴的主力殲滅。

“是朕太過貪心了,對於匈奴,威脅大漢幾十年的強大敵人,怎麼可能會經一戰而一勞永逸呢!”

突然,漢武帝劉徹輕笑一聲,如此自語道。

不過,此戰,也足矣讓匈奴傷筋動骨了!

漢武帝劉徹心中終於感到了一絲喜悅,至少,從今往後,匈奴定然不會再在短時間內,威脅到大漢。

“陛下,此番大雪,倒是來的及時!”

在後面長廊之中站立的竇嬰不知何時已經來到了身後,然後緩緩說道。

“哦?此話怎講?”

聽到竇嬰的話,漢武帝劉徹卻是一臉疑惑。他剛才正覺得這場大雪來的非常不及時,不然,定然能夠將匈奴一舉殲滅。

然而,此時卻聽到了竇嬰如此說,這讓他很是疑惑。

竇嬰見到漢武帝劉徹疑惑,當即目光也看向逐漸銀裝素裹的皇城,可以看到,遠方皇城之中,有三兩宮女在冰雪之中前行。

猶如畫布之上逐漸點綴上的色彩。

他才道:“我大漢雖然對此戰已經準備良久,但是長途跋涉,且是在草原之上,對上匈奴主力,即使能夠戰而勝之,也將會付出極大的傷亡!”

“畢竟,根據軍情所言,匈奴的伊稚斜單於已經帶領大部分匈奴人逃出王庭,逃出了我們的包圍圈!”

“而大漢如果乘勝追擊,必然也會有一場大戰。”

“此時此刻一場大雪,雖然中止了征戰,但是,無有物資的匈奴人,恐怕很慢熬過這個冬天!”

聽到這種解釋,倒是讓漢武帝劉徹再次沉吟了起來。

竇嬰的意思,無非是讓這惡劣的天氣幫助大大漢先折磨一下匈奴人,等到寒冬過後,恐怕匈奴人在大雪之下,也會凍死凍傷不少。

這時,大漢再及時對匈奴用兵,或許能夠再次削弱匈奴。

“你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

漢武帝劉徹點頭,然後對竇嬰道:“派人傳信,讓李廣、衛青分彆率領大軍駐紮上郡之北、雲中郡之西,謹防匈奴殘軍襲擾邊境。”

“同時,讓他們儘快趕回長安,論功行賞!”

“唯!”

……

神鳥殿。

對於外面的事情白止不再關注,至於張騫的安危,這一次白止給了張騫一枚朱果,必要的時候,可以救他一命。

他在神鳥殿之中,吃著一旁的藥材,沉浸在自己的身體變化之中。

“信”之一字的進化已經在進行之中,並且帶來的變化也是顯而易見的。

如今,他的每一滴血液,都會成為凡人眼中的靈丹妙藥,之前所拿出的“朱果”便是他的血液。

與此同時,憑空造物這個神通也變得更加強大,當然,還是有著諸多限製,至於能造出什麼東西,全看他自身的強大。

他飛出神鳥殿,站在神鳥殿大門門廊之下的青銅立柱之上,望向遠山。

莽莽榛榛,蒼涼大地。

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大雪之下,一切都顯得如此靜謐,仿佛整個世界都變得安靜了下來。

就在這時,趙璃月走了過來,靜靜的站立在白止身後。

片刻,白止開口問道:“你還知不知道其他族人的下落?”

“……不知。”

趙璃月搖頭,美麗的雙目望向遠方的飄蕩的雪景,然後緩緩的說道:“曾經之亂,二世皇帝派人通知我們快快離開鹹陽,隱姓埋名,能夠活命就不錯了!”

趙璃月說道:“曾經之大秦,雖然盛極一時,但是她的強盛,卻建立在六國貴族身上的。”

“始皇帝並沒有將六國貴族斬殺殆儘,卻是讓他們更加怨恨秦國,才造成了他們起兵反秦,欲屠戮秦國宗室之事。”

“……”

聽著趙璃月緩緩且平淡的話語,白止也沉默片刻。

曾經的事情,已經過去,不值得再次回憶。

片刻,白止看了一眼身後的趙璃月,然後身影一閃,消失在了神鳥殿之前。

…………

長安城。

大雪紛飛,街道之上不時有雪花落下,然而街道之上,卻整潔無比,雪花落下,便融化為雪水,然後流入了一旁的水渠之中。

就在此時,少有行人的街道之上,卻突然有大量士卒緩緩進入,而行走在最前方的,卻是乘坐戰馬的威武將領。

似乎聽到了行軍亦或是馬蹄的聲音,大量平民從兩旁的房舍之內走出,冒著大雪,站在街道兩旁觀看。

“回來了!我大漢攻打匈奴的大軍回來了!”

“聽說這一次,我大漢大獲全勝,打的匈奴落荒而逃!”

“此戰,終於報仇了!”

“……”

街道兩旁的大漢百姓興高采烈,神情激動。

大漢軍隊在匈奴打了勝仗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國內,並且長安城內的百姓已經知道。

他們得到消息之後,早早的準備在街道之上迎接大漢軍隊的凱旋歸來。

遠方,李廣、衛青、張騫、霍去病等一眾軍中將領乘坐在戰馬之上,身著甲胄,甚至甲胄的縫隙之中,還保留著殷紅的血液。

在他們的身後,是大漢鐵騎、步卒。

他們昂首挺胸,走在百姓的簇擁街道之上,一時間,胸膛中感到無比的亢奮。

就在這時,終於有人看到了軍隊之中,還有著大量的匈奴俘虜,而且,根據匈奴俘虜身上的衣服可以判斷出,這些匈奴俘虜的身份似乎很不簡單。

“竟然還有匈奴俘虜!”

“該死的匈奴人,這一次讓他們好好看看,我大漢之威武!”

“打死這些該死的匈奴人!”

“哈哈,這群匈奴人還有如此狼狽的一天……”

“……”

周圍的百姓看到匈奴俘虜如此狼狽的模樣,頓時感到無比的暢快,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回想之前匈奴使者來到大漢時的囂張模樣,那時的氣憤,仿佛在這一刻,全都發泄出去了!

甚至於,有的百姓連忙返回了一旁的家中,然後取來已經壞掉的雞蛋,趁著押送匈奴俘虜士卒不注意,直接扔向他們。

頓時,惡臭的味道讓匈奴人頓時一陣乾嘔,他們在匈奴中,不是貴族便是達官顯貴,哪裡受過如此侮辱,頓時對著仍臭雞蛋的百姓怒目而視。

然而,他越是如此,越是讓百姓們憤怒,引來了更多的臭雞蛋向他扔來。

原本押送匈奴俘虜的士卒還想要阻止,但是見到憤怒的百姓,也連忙躲開,不再阻止百姓的行為。

……

……

長安宮。

宮門之前。

大漢皇帝劉徹竟然親自走出皇宮,來到宮門之前迎接。

文武百官皆站在大雪之中,靜靜等待著大軍的凱旋而歸。

旌旗在寒風之中獵獵作響,大雪呼嘯,灑落在王座之上。

周圍有禦林軍矗立,守護在皇帝周圍。

雖然寒風刺骨,但是沒有一人感到寒冷,甚至於,胸膛之中感到無比的熾熱。

就在這時,前方大雪之中出現士卒的身影,同時還有馬蹄的聲音。

凱旋大軍已至!

“臣等,見過陛下!”

李廣、張騫等人來到近前,翻身下馬,恭敬行禮。

“免禮!”

漢武帝劉徹臉上帶著笑容,然後稱讚道:“你們乃是有功之臣,且大雪天氣,可不用跪拜!”

漢武帝劉徹當即走下高台,來到李廣身前,一臉喜悅的道:“你們的戰功,朕都記得!”

看著身著華麗冠冕漢服的大漢皇帝來到近前,身後的士卒頓時昂首挺胸,展現出大漢天兵之威嚴。

漢武帝劉徹來到近前,一一檢閱了出征凱旋而歸的軍卒。

同時,張騫在一旁為劉徹介紹,道:

“這位是軍中老卒,雖然在戰場之上沒有斬殺敵首,但是,卻從戰場之上,救出兩名同袍!”

漢武帝劉徹來到了一名斷了一臂的身前,一旁張騫的聲音傳來。

聞言,漢武帝劉徹剛要走過去的身形頓時止住,目光落在了那名士卒已經空蕩蕩的右臂,臉上帶上了痛惜之色。

良久,劉徹真摯地看著那名已經熱淚盈眶的士卒,一字一頓地道:“你們都是我大漢的好兒郎,從今往後,你便由大漢供養之!”

“多謝陛下!”

那名士卒連忙單膝跪地,以示忠誠。

見此,漢武帝劉徹連忙將其扶起,然後,重重得拍了拍他的左肩,然後繼續檢閱。

看了一圈,漢武帝劉徹才回到了高台之上,此時,一旁的侍者才高唱道:“獻俘儀式,開始!”

隨著侍者聲音停下,下方大量的匈奴俘虜被押上了專門的高台之上。

隨著一一被押上,周圍圍觀的百姓越來越多。

更不乏陣陣叫好的聲音。

隨後,有官員上前,宣讀匈奴對大漢之民犯下的諸多罪狀,隨著罪狀被一一宣讀:

“……胡虜之患,古來便有,然華夏之民,飽受其害,窮凶極惡,罄竹難書!”

“今日,有胡虜數百,不能祭奠先民及大漢百姓之亡魂!然,先以百人,彰顯大漢兵威,使海外鹹服!”

“斬!”

隨著一聲令下,手持斧鉞之人早早的準備完畢,一名名匈奴曾經的達官顯貴,此時皆被按在了地上,準備行刑。

此時此刻,凶狠的匈奴人終於露出了恐懼的表情,他們大喊著,求饒著,但是口中的匈奴話沒人聽懂,也沒人想去聽。

“哢嚓!”

“噗呲!”

隨著斧鉞落下,一名還在大喊大叫的匈奴人頓時戛然而止,人首分離,血水瞬間噴射出去,融化了地上的積雪,更是染紅了大片的白雪。

猶如雪中梅花,殷紅美麗,在單調的白色之中,格外唯美。

又猶如那梅花之氣質,大雪紛飛,寒風冷冽,仍然淩寒盛開。

正如大漢之氣節,即使有艱難險阻,天塹鴻溝,也有翻山越嶺之勇!

…………

白止矗立在高空之中,看著下方宮門之前的莊重儀式。

同時,也看到了那血水噴濺的匈奴人被一一斬首,血水融化了地上的冰雪。

他不禁感歎,華夏民族在這漫漫曆史之中,不乏艱難險阻,而每一次,也都伴隨著流血、犧牲。

而此時,之所以能夠將敵人親手梟首,又有多少人而因此犧牲呢?

古代將領封侯拜相,是因為底下的士卒奮勇殺敵,長城之所以能夠修建,是因為有一位位先民親手鑿磚石。

華夏民族的文化,是屬於每一個人的,是屬於每一個勞動人民的。

正如剛才大漢皇帝對待那名失去一臂的士卒,親口承諾供養之。

幼有所依,老有所養。鰥寡孤獨者,不凍斃於野,為國征戰者榮譽加身。為國捐軀者,父母子孫國家供養之!

如此,才是華夏文明的底色。

想到這裡,白止緩緩下降,然後浮現於獻俘高台的正上方。

神鳥的突然出現,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