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神鳥的影響(1 / 1)

對於他們的表現,白止心中理解,畢竟秦國的傳說一直縈繞在耳畔,讓人不禁回想起曾經那個有神鳥的國度。

再加上如今的大漢處處皆受到北方匈奴人的欺負,而且還要送自己的公主去往匈奴,用那所謂的和親來獲得匈奴人的憐憫,爭取那片刻的安寢。

與之前的秦國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彆!

回想秦國,始皇帝趙政禦駕親征,打的匈奴人向北而逃遁,十年不敢南下牧馬!

兩相對出之下,這讓如今大漢人的心中,倍感憋屈。

所以,他們難免會幻想有另外的力量幫一把大漢,能夠讓大漢也像大秦那般,北擊匈奴,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馬!

尋找良久,他們終於找到了,那便是神鳥!

秦國因神鳥而統一天下,聚九鼎,四海一。

若是神鳥降臨大漢,又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

白止回過神來,因為自己的插手,秦朝在曆史上的記載已經發生了改變。

秦盛極而衰,亡於仁政!

甚至大漢高祖曾言,大秦始皇帝趙政之功,當受曆代皇帝敬仰、學習之!

隨後,白止的目光再次落在了近前的漢武帝劉徹身上,在漢武帝劉徹期盼的目光之中,緩緩點頭,道:“沒錯,吾正是你口中的神鳥!”

聽到白止確認,漢武帝劉徹頓時激動的再次說道:“還請神鳥留在大漢,大漢定然將神鳥以國鳥待之!”

聽到這裡,白止卻微微搖頭,道:“這就不必了,我有事情需要忙碌,不能時時留在大漢。”

“這……”

漢武帝劉徹臉上頓時浮現出失望之色,“神鳥是厭惡大漢,還是因為正是大漢亡了秦?”

“非也!”

白止再次搖頭,秦朝滅亡與否,與任何人都沒有關係,不過,白止沉默片刻,然後說道:“我既然已經出現,又何必在意留在哪裡呢?”

若是神鳥想要去哪裡,也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

白止必須陪在張騫的身旁,肯定是不能留在長安城的,不過,抽個時間回來一趟,還是可以的。

就在白止剛想再次開口的時候,卻聽到漢武帝劉徹突然說道:“那神鳥是不是因為張騫之故?”

“嗯?”

聽到漢武帝劉徹的話,白止是真的驚訝了,沒想到他竟然能夠想到這一點。

難道漢武帝劉徹猜到了自己和張騫之間的關係?

定然是不可能的!

白止心中萬分確定。

似乎是感受到了白止的驚訝,漢武帝劉徹解釋道:“朕觀《秦記》,其中多有描述神鳥行為,故而,朕猜測,神鳥不願留在長安城,是因為張騫之故!”

“畢竟,神鳥兩個月之前,曾在西域邊鎮現身,當時,正是張騫遇到匈奴之危之時!”

聽到漢武帝劉徹的猜測,白止心中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所謂的古人,不過是知識儲量少了一些,並不代表著古人就是愚昧的代名詞。

甚至於,古人比未來之人更為聰明!

白止知道,在一些事情是無法隱瞞於漢武帝劉徹的,於是大大方方的點頭承認,道:“沒錯,我之所以不留在長安城,正是因為張騫之故!”

聽到白止直接點頭承認,漢武帝劉徹臉上露出莫名之色,隨即也沉默了下來。

似乎是心中正在後悔派張騫出使西域吧!

白止自然不會將張騫架在火架上烤,於是主動道:

“吾留在張騫身旁,正是因為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劉徹抬頭,看向白止,露出洗耳恭聽之色。

但是白止並沒有多說,說多了恐怕並不是好事,但是讓漢武帝劉徹知道是這個原因就夠了。

“皇帝派人出使西域之舉,乃正確之舉,知道這一點,就夠了!”

白止認同了漢武帝劉徹一些做法,“今後之事,儘管施為,隻要是對華夏之民有益即可!”

說這句話的時候,運用了神力,將聲音擴散而出,猶如天宮神音,浩蕩不止,使驪山之下之人皆可清晰聽見。

“陛下之舉,乃正確之事?”

“這是神鳥的聲音?”

“沒錯,正應當是神鳥的聲音了!”

“原來神鳥之音是如此的威嚴……”

“……”

山腳下,沒有來得及登上驪山的人,聽到從天際浩蕩而來的聲音,心中震驚,同時也更加恭敬、虔誠。

“神鳥讚譽陛下之舉,陛下乃明君也!”

“神鳥從天而降,認同陛下!”

“神鳥歸附,吾等臣子,更應當恭敬……”

“……”

與此同時,所有人的心中皆如此想到。

此時此刻,漢武帝劉徹心中激動非常,他自然能夠聽出神鳥剛才話中之音,這是對自己的承認!

漢武帝劉徹不禁回想自己登基為帝幾年,初為皇帝,朝中之權皆被太後所把持,也不過是近幾年才將朝中權利逐漸收在手中。

但是在一些大事方面,仍然受到掣肘。

而此時神鳥所言,無非就是將自己的皇帝之位更顯威嚴,讓朝中臣子皆敬服。

這讓漢武帝劉徹心中非常感激。

同時,也知道了話中也有神鳥對自己這幾年的所作所為的認同!

神鳥的認同,何其幸也!

漢武帝劉徹心中激動,隨即連忙恭敬地對著神鳥一禮,真心實意的道:“多謝神鳥……”

白止見此,微微搖頭。

對他來說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一句話,對漢武帝劉徹卻非常的重要。

這讓他有些神情恍惚,原來,不知不覺中,自己的言行舉止,都已經能夠影響一個王朝了嗎!

回過神來,白止看向漢武帝劉徹,和對方憧憬、祈求的目光對視片刻,白止才道:“等有時間,我自然會回來見皇帝,皇帝勿憂!”

說完,白止對漢武帝劉徹點點頭,隨即身形瞬間消失。

看到瞬間消失的神鳥,漢武帝劉徹心中突然變得空落落的,神情也有些恍惚。

而下方的文武百官、達官顯貴自然也看到了突然消失的神鳥,臉上當時就露出震驚之色。

雖然他們是長安城之中的達官顯貴,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權勢滔天。

可是與皇帝相比,自然多有不及。

皇帝有整個藏書樓的典籍可以查閱,其中,完整的《秦記》可隨意查看,皇帝知曉的事情,比他們多得多。

《秦記》載:“神鳥神異,有神通,可瞬息至千裡,可神芒滅天地,諸多神通,凡人不可知!”

所以,漢武帝劉徹也算是稍微了解神鳥能夠瞬間消失的原因。

但是下方的人卻是不知道了!

回過神來的漢武帝劉徹看向下方的文武百官、達官顯貴,臉上再次露出皇帝之威嚴,見到皇帝看向自己,下方的人也漸漸安靜了下來,片刻,除了山中呼嘯的風聲、鳥雀鳴叫,落針可聞。

片刻,漢武帝劉徹高聲道:“朕為皇帝,神鳥重現,大漢當興!”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山下之人山呼,聲音回蕩在崇山峻嶺之中。

此時的漢武帝劉徹,似乎才是真正的皇帝,威加海內,萬民皆服!

…………

大漢立國一甲子,曆經六位皇帝,作為一個大一統的皇朝,長安城可謂是東方第一大城。

城中不僅有來自大漢帝國各個郡縣的百姓、儒生、百家之人,更有商賈行走天下。

除了大漢國內的商賈,更有來自西域的商人,更有前往西域的大漢商人。

當然,大漢律法明確規定,商人除卻允許售賣貨物,鹽、鐵等物乃是禁止售賣物品。

除了有形的貨物之外,更為重要的,恐怕便是無形的貨物——信息!

未央宮,清涼殿。

自從從驪山神鳥殿回來之後,漢武帝劉徹明顯感覺到了朝中之臣,比往日更為恭敬。且朝中許多權利,也逐漸收回手中,這讓漢武帝劉徹心中格外愉悅。

同時,心中更為感激神鳥!

“臣,拜見陛下!”

清涼殿之中,隻見一名身著商賈服飾的人恭敬地行禮。

“免!”

漢武帝劉徹看向下方之人,隨即令一旁的侍者,“賜座!”

“多謝陛下!”

商賈乃是一副中年人面貌,不過面容普通,不易讓人留下印象。

“此次去往匈奴,可打聽到了匈奴有何動向?”

漢武帝劉徹詢問之。

沒錯,眼前商賈,乃是漢武帝劉徹之人,其尊漢武帝劉徹之令,化身為商賈,行走域外,深入匈奴,以售賣貨殖為由,打探大漢所需要的消息。

為了獲得匈奴人的信任,其所售賣貨殖之中,不乏鹽鐵等大漢律禁止之物。

自然,這些也是漢武帝劉徹親自允許的。

“回陛下,臣此次運送大量鹽鐵,已經得到了匈奴人信任,自然,也從匈奴人哪裡打探到了有用的信息!”

“詳細訴說!”

漢武帝劉徹身體不禁坐正,然後看向下方的商賈。

“聽聞匈奴王庭軍臣單於,欲對大漢動兵,不過因為未知的原因,而罷!”

“同時,匈奴軍臣單於欲得工匠,修築匈奴王庭!”

“……”

接下來,漢武帝劉徹得到了許多關於匈奴人的消息,他謹記心中,片刻漢武帝劉徹才看向下方的商賈,道:“你且在長安城休息一段時間,之後,再次去往匈奴!”

“……”

漢武帝劉徹沉默片刻,繼續道:“想必這幾日你也聽聞神鳥降臨大漢的消息,你可將消息帶往匈奴,使匈奴人所知!”

“唯!”

…………

一望無際的草原,綠色的草原綿延,如同潮水一般的牛羊在草原之上緩緩移動,可以聽到牧羊人吆喝聲回蕩,然後被風聲所吞沒。

有匈奴騎兵在草原上奔馳,訓練對戰,亦或是賽馬,豪爽無限。

張騫和爾悌兩人身上穿著已經洗乾淨的漢服,張騫手持大漢符節,爾悌身著大漢甲胄威武大氣。

兩人在周圍一眾匈奴人詫異、蔑視、狠厲的目光之中,緩緩走向了前方的大漢風格和匈奴風格交雜的宮殿。

沒錯,今日匈奴人的王——軍臣單於召見兩人。

張騫乃是大漢使臣,即使此次乃是出使西域,並不是匈奴,但是大漢之氣節也不可失,故而,盛裝出席,深入虎穴,面無懼色!

“單於有令,讓兩個漢人進殿!”

頗為宏偉的宮殿之前,幾名匈奴人手持彎刀,怒目而視,隨後在幾個匈奴女子的搜身後,才放兩人進入。

進入宮殿之中,張騫兩人目不斜視,昂首挺胸。尤其是張騫,手持符節鈴聲動聽,踐踏四方步,大氣彌漫。

“大漢使臣——張騫,見過單於!”

張騫於宮殿之中站定,然後對著上方的軍臣單於微微拱手作揖。

身後,爾悌同樣如此。

再次抬頭隻見宮殿上方,上方,坐著一位身材魁梧,正值壯年的強壯男人,正目光炯炯地看著張騫兩人。

而在周圍,同樣坐著身材魁梧、衣著不一的匈奴人,此時此刻,皆看著大殿之中的兩個人,沉默且壓迫感十足。

同時,張騫兩人還看到了堂邑父,看到兩人進來,堂邑父看到兩人,面無異色,充當著翻譯的角色。

“大漢使臣?”

聽到張騫之言,坐在上方的軍臣單於露出疑惑之色。

“正是!”

張騫昂首挺胸,不卑不亢。

見到軍臣單於臉上的疑惑之色,張騫直接道:“大漢皇帝命在下前往西域,欲出使大月氏!”

“大月氏!”

聽到這個國家之名,軍臣單於頓時警惕了起來,畢竟大月氏曾經乃是西域之國,曾與匈奴爭霸,但是仍然不敵匈奴,被趕往了西方。

曾經大月氏之國王的頭顱,也成了匈奴人的酒器。

匈奴人自然也知道大月氏定然視匈奴人為仇寇。

所以,軍臣單於瞬間便猜到了大漢皇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之計謀,“大漢皇帝欲同大月氏結盟共同敵我匈奴嗎?”

軍臣單於臉上突然浮現出笑容。因為此時大漢出使大月氏之使臣已經被匈奴人抓到,也便沒有了結盟的可能!

“大漢定然不可能與大月氏結盟了!”

軍臣單於道:“正如我匈奴欲派人前往南越國,而經過大漢,不知大漢皇帝可願放行?”

不過,軍臣單於又見張騫與爾悌兩人不卑不亢,即使是在匈奴王庭之中,竟然還敢身著漢服,當真是勇氣有加,這讓軍臣單於頗為欣賞。

“既然兩位使者已經到了匈奴,那便留在匈奴吧,為匈奴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