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秦之過,不在於秦法嚴苛;秦之過,在於秦政仁德!(1 / 1)

始皇帝常常吞食所謂丹藥,為求長生。

然而,始皇帝之軀卻日漸衰弱,且因之前北征匈奴,而患有肺疾。呼吸之間,聲音如豺狼之聲。

……

惠質宮,公主夏每日不是在宮苑之中靜靜讀書,便是去往城外神鳥殿。

然而就在今日,她剛剛拿起書簡,準備讀書之際,突然一名侍者匆匆而來。

公主夏抬頭看去,卻見是陪伴於始皇帝嬴政身旁的侍者。

“見過鎮國公主殿下,陛下請鎮國公主殿下速速趕往章台宮,陛下……”

“嗯?”

公主夏皺眉。

……

當公主夏趕往章台宮之後,卻嗅到章台宮的空氣之中,彌漫著淡淡的丹藥之氣。

對於始皇帝追求長生,燒丹練貢之事,她自然知曉,不過對於朝政之事,她一概不過問。

除非是始皇帝嬴政主動要求之。

故而,公主夏當即向章台宮之內看去。

卻見始皇帝嬴政似乎變得更加衰老了很多,氣息也更加萎靡。此時,始皇帝嬴政坐在王座之上,身前是大量的竹簡文書。

看到公主夏前來,始皇帝嬴政當即露出笑容,但是卻非常勉強,舉止動作之中,很是無力。

看到此處,公主夏不禁勸諫道:“陛下,燒丹練貢,於長生無益,至於長生……”

聽到公主夏之言,嬴政露出勉強的笑容,道:“朕已然明白……”

“至於長生,……朕隻是不甘!”

始皇帝嬴政不甘於何?

公主夏並沒有問。

卻見兩人皆沉默,片刻,嬴政才讓章台宮之中所有人皆退去,然後始皇帝嬴政看向公主夏,面容凝重地道:

“先祖,朕……”

“……朕欲禪讓於先祖!”

“……何故?!”

公主夏驚訝,目光有些震驚的看著始皇帝嬴政,一臉不解。

“六世之餘烈,使秦威加海內,四海皆一!這天下,來之如此不易!”

始皇帝嬴政語氣突然變得振奮昂揚,但是卻氣息一滯,“然,朕之子嗣無有仁君之相,且……扶蘇亡故,而朕壽命有限,而這大秦……,故而,欲禪讓於先祖!”

始皇帝嬴政說到此處之時,話語之中竟然流露出淡淡的無奈之色,“朕如今非常懷念起師父來,若是師父仍在……”

目光看向章台宮之外,似乎在這一刹那,看到了神鳥再次飛進了章台宮。

聽到這裡,公主夏也是微微一愣,隨即沉默片刻,道:“如今之大秦如何?”

公主夏在這幾年之中,除卻跟隨始皇帝出征匈奴、泰山封禪之外,便不再隨意出宮,猶如後世之宅女,不是在宮中讀書,便是去往神鳥殿。

至於朝堂之事,她真的並未關注。

聽到公主夏如此問,始皇帝嬴政以為公主夏同意了自己所請,於是臉上露出認真之色,道:“如今之大秦……”

始皇帝嬴政終究不是曆史上的始皇帝,並不好大喜功,也不剛愎自用,對於朝政之事,非常警惕。

故而,如今秦朝知情況,民間、朝堂諸事,可謂是清清楚楚。

聽著始皇帝嬴政的訴說,突然,公主夏抬頭,然後伸手製止了始皇帝嬴政的話,詫異地問道:“東方之地有徭役反?”

莫名的,公主夏突然想到了曾經神鳥與自己所言之事。

曾經,神鳥曾經同自己說未有神鳥的秦國。神鳥曾說,在他所看到的秦國,從未有神鳥降臨,然,秦國仍然一統六國。

但是,那時的秦國自從始皇帝嬴政薨後,二世皇帝而崩,偌大的帝國分崩離析,陡然轟塌。

隨後,東方之地有黔首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掀起了天下逐鹿中原的序幕。

當時,公主夏隻當是故事來聽,而此時,未曾想竟然真的發生了!

真的出現了那句高呼: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是巧合嗎?”

看到公主夏製止住自己說話的動作,始皇帝嬴政一愣,當即疑惑道:“先祖,什麼巧合?”

公主夏隨即回過神來,然後認真的看向嬴政,若是之前,她的確不關注朝堂之事,隻想靜靜的讀書,完成曾經自己對神鳥的諾言。

但是此時,似乎神鳥曾經講述的故事,皆一一出現,如何讓她還如此鎮定!

“所以,神鳥真的能夠預示未來……”

看到公主夏凝重地表情,始皇帝嬴政也不禁認真的起來。

“皇帝,詳細訴說這幾年朝政之事……”

公主夏當即看向始皇帝嬴政,然後一一詢問。

而始皇帝當即一一詳細訴說。

…………

天下初顯紛亂之像,然而就在此時,突然始皇帝詔令突然昭告天下,稱始皇帝陛下拜鎮國公主殿下為相,自從始皇帝罷相位二十餘年,再立相位!

百官驚訝,然而並無意見,蓋因,始皇帝所拜之相,乃是秦國先祖,曾經秦國宗室——鎮國公主——公主夏!

秦相之職、權,皆在始皇帝之下,但又隻低於始皇帝,節製內閣、三省六部,諸多詔令,可不詢問皇帝而昭告天下之!

秦國朝堂之變,自然而然影響至東方之地。

曾經之楚地,會稽。

項梁走在街道之上,目光停留在不遠處張貼告示的文字之上,臉上驚疑不定。

不知在想著什麼,快速走進了一個院落之內,隨即,院落中有幾名男子迎了上來。

“主公,秦廷詔令為何?”

“始皇帝嬴政拜鎮國公主為相!”

項梁面容更顯衰老,但是精神矍鑠,體魄挺拔,似乎變得更加強健了。

但是此時,卻面容有些灰暗。

“什麼,拜鎮國公主為相?”

“難道鎮國公主重生是真的?”

“秦國神鳥都已經沉睡,而鎮國公主怎麼還在?”

“……”

幾個男子震驚,臉上露出不甘之色。

“未有神鳥庇佑,秦庭暴戾,暴政再起,然而雖有民怨,但是不顯,若是此時出現意外,吾等之謀,必然前功儘棄!”

“既然如此,那便讓少主繼續留在秦軍之中,以待將來!”

“……可!”

項梁沉默片刻,隨即點頭。

隨即,他看向外面的天空,白雲飄飄,烏雲散去,陽光再次灑落在了大地之上。

……

鎮國公主為相,隨即便有政令發往天下:廢除徭役,天下黔首不需要再服徭役,為期五年!

正在服徭役之百姓,可立即返鄉,途中官吏,不可阻攔!

同時,已服徭役之百姓,免征五年賦稅,意外身亡之人,賜其子嗣、家人爵位,他人不可奪!

幾條政令下來,天下民怨頓息!

民間反秦之人,捶胸頓足,然又無可奈何!

公元前205年,大秦再次強盛,然而,始皇帝嬴政卻身體日漸衰弱,已經不能操勞國事。

同年,始皇帝嬴政喚太子扶蘇之子——子嬰入秦宮,悉心教導之!

然子嬰年幼,隻有十歲又三,諸多政事不知如何處理,幸而有秦相鎮國公主。

公元前200年,始皇帝嬴政薨,天下皆悲,同年,子嬰為秦二世。二世昭告天下,始皇帝之薨,當天下共悲,大秦四海,七日之內,不可殺生、不可舉行婚嫁酒宴。

同年,公主夏改革軍功進爵之製,遇阻。

始皇帝之將皆老,新將上位,以楚人項羽為最,秦二世子嬰拜項羽為大將,輔助秦相鎮國公主行革新軍功進爵之製。

因始皇帝嬴政薨逝之早,秦二世子嬰性弱,軍中之事,儘皆交與大將軍項羽。

同時,鎮國公主發現革新軍功進爵製之阻始於大將軍項羽,於是令項羽率軍二十萬,舉兵去往遼東之地,滅燕國燕王丹殘部。

大將軍項羽領兵前去,鎮國公主乃提拔秦將王離、李由。

然而,項羽率領大軍於遼東,稱燕國餘孽倚靠山林之險,無法快速殲滅,而屯兵於遼東之地。

二世子嬰為皇帝,無武功,天下安寧。

公元前198年,大將軍項羽率領大軍奪曾經燕地薊城之城防,始露不臣。

鎮國公主驚,當即令秦將王離、李由率領大軍前往問責,詢問項羽之故。

同年,項羽舉兵反秦,立楚懷王之孫同為楚懷王,樹立楚國之旗幟,欲光複楚國!

一時間,天下皆動,無不震驚!

與此同時,隱藏在暗地裡的他國餘孽紛紛響應,一時間,大秦各地皆有反叛之兵突然出現,大秦各郡應對不暇,竟然一時無法抵抗反叛之兵。

天下馳道關鍵之處鎮守之兵一同反叛,使大秦鎮壓叛軍之兵無法迅速趕至。

…………

鹹陽城。

章台宮之內。

公主夏一身華服,端坐在桌案之上,而在主座之上,一身著皇帝冠冕的秦二世子嬰端坐,正在看著桌案之上的文書。

兩人皆眉頭緊皺,面容凝重。

良久,公主夏突然長歎一聲,道:

“如此境況,實乃吾之過也!”

“非先祖之過,乃項羽之叛逆之心!”

一旁的二世子嬰連忙搖頭,道:

“未曾想,那項羽假借忠秦之心,倚靠個人勇武,掌軍中之權,又借率領大軍討伐燕國餘孽之借口,帶走秦國精銳……”

二世子嬰輕歎一聲,起身看向一旁的公主夏,詢問道:“先祖,如今大秦該如何?”

“東方叛軍兵鋒之利,有曾經諸國之宗室出,自立為王,行反叛之事!”

“雖有百姓不從,但又更多歹人雲集從之……”

“為今之計,隻能征兵平叛!”

…………

天下紛揚,兵鋒再起。甚至於秦都鹹陽之中,國民皆感到肅殺之氣,家中男子,皆從軍出征,共赴國難!

故秦國大將、今楚軍大將項羽有神力,勇武非常,以一當十,無人能及。

所過之處,拔城奪寨,勢如破竹!

而驪山,神鳥殿。

依舊靜謐如初。

公主夏即將出征,身著曾經之甲胄,英姿勃發,英氣十足,胯下踏雪打著響亮的鼻響,一人一馬獨自前來。

“見過秦相!”

如今鎮國公主乃秦相,故而神鳥殿之前的士卒見到公主夏皆以秦相稱之。

“嗯!”

公主夏微微點頭,然後將踏雪留在下面,獨自一人走上高大的台階。

然後,走到神廟殿之前,靜靜站立,似乎是在傾聽神鳥殿之中的動靜,良久,才伸出手輕輕撫摸殿門,隨即再次走下神鳥殿。

臨走之前,公主夏喚來守護神鳥殿主將秦田。

“秦相……”

秦田已至而立之年,鬢角有了白發,此時,恭敬地站在公主夏之前,靜靜等待公主夏的安排。

“汝……”

公主夏開口,“……汝仔細看守神鳥殿,無論以後發生何事,隻需要保護好神鳥殿即可,若是……”

“若是遇到無能為力之事,無論如何,皆以守護神廟殿為先!”

“記住了沒有!”

公主夏看著秦田,而在秦田身後,數白秦銳士靜靜站立。

這些隻是守護神鳥殿的秦銳士一角,更多的是隱藏在暗中。

“唯!”

秦田當即點頭。

看著公主夏離去的背影,秦將秦田不知為何,卻陡然感到淒涼之感。

…………

大秦之秦軍在同叛軍的交戰之中連連敗退,秦國秦將王離兵敗,死戰不降,最終戰至一人,自刎而死。

秦將李由且戰且退,牽製敵軍,為秦相率領大軍至爭取時間。

與此同時,東方反叛之軍皆齊聚,其中,各路大軍借擁戴項羽所立之楚懷王。

同時,項羽見各路之軍,行封賞之事。

賜王位,賞封地。

其中,譬如:楚王、漢王、代王、翟王……共計十九位王!

一時間,諸王並起,同時相約諸王,第一位攻入鹹陽者,為諸王之首,稱關內王!

…………

狼煙四起,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秦相鎮國公主領兵平叛,遇楚王項羽之兵,酣戰之!

奈何叛軍之強,不敵,乃退。

諸王共進,隻為攻入關中,占領鹹陽。

……

一座山上,風景優美,風景雅致。卻見有幾座茅草屋立於蔥鬱大樹之下,有炊煙嫋嫋升起。

隻見茅草屋之前的青石之上,兩位老人相對而坐,且看向遠方,看著遠方雲海翻騰,鬆柏獨立。

其中,一人道:“秦失神鳥,天命不再,恐怕將亡!”

“天下群雄,逐鹿中原,不知下一個王者將會是誰?隻是……”

“……可惜了這大秦!”

一個老人聞言,沉默片刻,道:“秦之過,不在於秦法嚴苛;秦之過,在於秦政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