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魏(1 / 1)

魏王宮,神鳥宮。

魏景湣王——魏王魏增,端坐於高台之上,目光看著下方舞女之舞姿,卻微微失神,思緒飄到了彆處。

片刻,卻見宮門之外一道身影緩緩走進宮室之中,無視宮室中央姿態迷人的美人,面無異色,徑直來到魏王魏增之前。

“回王上,邊境來信,昔日趙國之地有秦卒聚集!”

隻見那人面色嚴肅,“與此同時,秦魏邊境也有秦卒陳境,恐怕……”

聽到這裡,魏王魏增的目光才再次回神,看著面前身著魏國華服的中年人一眼,才道:“國相,前些日子秦國秦王不過才剛剛親政,此時此刻,應當不會對魏動刀兵吧?”

魏王魏增說出此言,甚至自己心中都有些不相信。

秦國善戰,且望戰。

即使秦王剛剛親政又如何,攻打魏國也就攻打了!

天下安歇十載有餘,魏國也歌舞升平,再無征戰,魏國大梁之貴族,沉醉於榮華富貴之中,早就忘卻了何為戰爭!

包括他這個魏王!

果然,聽到魏王魏增如此說,魏相不禁皺眉,當即勸諫道:“希望王上儘快下令,召集兵馬抵擋秦國攻魏,與此同時,派遣使者求援與韓國、齊國與燕國!”

至於楚國,楚國與秦國聯姻的消息已經是諸國皆知了。

聽到魏相之音,魏王魏增也反應了過來,當即點頭,隨即抬手驅散了神鳥宮之中的美人。

讓侍者取來布帛、筆墨,開始書寫王命。

魏國、秦國大幅調兵的現象並沒有隱瞞,所以迅速被其他幾國察覺,隨即派遣細作不斷打探消息。

最終,他們得出了一個令他們震驚的消息:秦國欲對魏國用兵!

但是,這個消息對於他們來說,卻又沒有那麼地難以接受,似乎秦國對他國用兵,也不過是非常尋常的一件事。

但是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此次秦國竟然兵分兩路,一路大軍陳兵昔日趙國之地,從魏國之北進攻。

另一路大軍在魏國之西,陳兵秦國之境。

一時間,最為緊張的,便是齊國。

魏國與齊國接壤,齊國之西,便是魏國,可以說是魏國為齊國地方住了秦國兵鋒。

但是依照現在秦國之氣勢,顯然是欲取魏國大片疆土為目的,屆時,恐怕會使秦、齊接壤。

到時候,恐怕秦國將會長驅直入,能夠直入齊國境內。

齊國,齊王宮。

齊王身著冠冕,端坐於華美的王座之上,看著下方的臣子訴說著關於秦國之事,心中愈發煩躁。

如今,秦國欲攻魏,而齊國感唇亡齒寒,滿朝臣子,竟然沒有獻出任何計謀,這讓他很是不滿。

於是,他出聲,打斷了下方之人的爭論,“不知諸位愛卿,對秦國之意,齊國該如何?”

“回王上,以臣之意,應當適時出兵,以助魏國!”

“不可!若是秦國兵鋒銳利,魏國兵敗,我齊國又該如何?恐怕秦國將逞刀兵之利,而伐齊!”

“如此畏畏縮縮,如何為王分憂,而汝等如此畏秦,為秦所言,難不成收受了秦國賄賂?!”

“……”

看著下方再次爭論不休的臣子,齊王心中愈發怒氣上湧,最終不顧群臣之意,直接下王命道:“派兵一萬,迅速趕往齊魏邊境,提防秦軍趁機入齊,並且尋找合適時機,助魏抗秦!”

……

……

韓國,新鄭。

城中勳貴驚懼,如今之天下六國,唯有韓國最弱,且時常受秦國攻伐,以無力抵禦外敵。

此時聽聞秦國攻魏,心中更加恐懼。

且不說當初三家分晉,趙、魏、韓三國始為諸侯,兵強馬壯,乃成天下強國。

然而此時,曾經霸主之國魏國淪喪至此,趙國更是宗廟皆隳,至於韓國……恐怕魏國之後,便是韓國!

這讓韓國之勳貴如何能夠坐的住!

“三晉之地,將儘入秦土!”

韓王端坐於宮室之內,隻見再其下手,端坐著三位韓國之臣,聽聞韓王此言,臉上皆露出無可奈何之色。

“秦國兵鋒之利,韓不可敵也,魏國已弱,楚國已同秦國聯姻,為今之計。隻能聯絡東方齊國,共謀敵秦之計!”

“也隻能如此了!”

…………

嬴政放下了手中朱筆,等待竹簡上的墨晾乾,然後才小心翼翼的將其卷起來,放置於右手邊。

至於左手邊,卻還有如同小山一般的竹簡堆積,一旁,有侍者宮女侍候,為秦王嬴政取、遞竹簡。

不過,當他處理好一枚竹簡之後,並未接取侍者遞來的竹簡,擺擺手,示意侍者先放下,隨即走向宮門之外,站立在高台之上,眺望秦宮。

距離親政之日已經兩旬,甚至於,如今的秦王嬴政已經迎娶楚國公主為後。

歲月飛逝,曾經的少年嬴政,也已經是一國之王,已然成為一個成年人。

此時他望著秦宮,細雨綿綿,猶如微風,拂過宮閣樓台的每一個角落,浸潤每一寸磚石,滌蕩了空氣之中的塵埃。

空氣似乎也變得清新了幾分,讓嬴政心胸之中感到一片激蕩。

目光看著遠方宮道兩旁,身著蓑衣,在細雨之中矗立的秦銳士,嬴政目光逐漸放空。

“待等上幾日,應當到了攻魏的最佳時機……”

最近一段時間,秦王嬴政最關心的事情自然便是攻魏,並且時刻想著至此一戰,能夠滅魏!

不過嬴政也明白,這一戰不可能像滅趙一戰那般摧枯拉朽,畢竟,當時領兵滅趙之人,卻是武安君白起。

此時此刻,他並沒有白起。

與此同時,滅趙之前,經曆長平之戰,此戰,趙國精銳儘失,趙國無兵可用,秦軍攻入趙國甚至都未遇到阻攔,長驅直入,不過如此!

而此時攻魏卻是不一樣,畢竟魏國精銳仍在,雖然戰力並不是曾經的霸主之國,但是魏武卒之威,仍存。

秦王嬴政並不知道此次攻魏之戰會多久結束,但是他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並且國內的一切事情,皆為此次攻魏、滅魏之戰服務。

自然也有信心,畢竟秦國之強,已經遠遠勝過魏國,他所擔心的,不過是秦軍能夠以最好的方式滅魏。

細雨之中,天色漸漸昏暗,秦王嬴政回過神來,隨即再次進入了章台宮之內,看了片刻文書,突然有侍者來報,稱太後趙姬前來。

秦王嬴政蹙眉,雖然自己的母後並不乾政,但是對於自己的事情太過關心,甚至有些影響自己對政事的處理。

未過片刻,果然見到一位身著秦國華服的美婦走了進來,雍容華貴之中卻又微顯婀娜身姿,進入宮殿之後看到裡面的嬴政,頓時又露出了慈愛的笑容。

“母親!”

雖然如今嬴政已經貴為秦王,但是仍然依照曾經之稱呼叫自己的母親。

聽到秦王嬴政的這一聲母親,趙姬臉上的慈愛之色更甚,隨即又露出埋怨之色,道:“政兒……如今你已經貴為秦王,難道是就嫌棄曾經之醜母……”

說著,趙姬還做出垂淚之狀。

秦王嬴政:“……”

嬴政無奈,對於自己的母後此次來的目的,自然也是清清楚楚,於是無奈地說道:“政兒雖為秦王,但是仍然是母親的政兒!……如此,待政兒處理完這些政事,便去往寢宮歇息,如何?”

秦王嬴政指了指桌案一旁的小山般的竹簡,趙姬見此,也微微點頭。

嬴政心中輕歎一聲,隨即坐下開始處理政事。

自從秦王嬴政迎娶了楚國公主為後,太後趙姬就時常催促秦王安寢。

對於太後之意,嬴政自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除卻對自己的私生活如此插手之外,自己的母親卻絲毫不關心秦國政事。

對於自己母親的生活,嬴政也是了解的。太後居住於宮中,除了每日遊玩,還在宮中豢養了女寵。

對此,嬴政並不想關注。

在自己母親的監督之下,嬴政處理完了所有的政事,這一刻,突然讓嬴政有一種還是身在齊國之時的孩童時期。

當初還是孩童之時,身在齊國,敵意環伺,自己的母親也是如此監督自己讀書,以期將來能夠出人頭地。

未曾想近二十年過去,自己已成了萬人之上的秦國秦王,自己的母親也成了秦國太後。

可是似乎一切仍沒有變化。一切又都發生了變化。

微微搖頭,忘卻錯覺,嬴政看向自己的母親,“母親,那政兒便去歇息了!”

嬴政對著太後趙姬微微行禮,隨即在趙姬微笑點頭示意之中,向後宮走去。

隨後,趙姬便面帶期待的返回了自己的寢宮。

…………

白止本為神鳥,不為人,無人之欲望。但是卻又有人性,性情左右,行為類人。

所以;

“沒想到我還有些許八卦的欲望……”

白止微微搖頭,心中輕笑。

自從嬴政親政之後,白止就閒了下來,對於秦始皇嬴政的未來,目前並不用太關心。

統一六國期間,對於嬴政,他並沒有什麼可以指正的。

不過,他卻想到了秦始皇嬴政的長子——嬴扶蘇,亦或是趙扶蘇。

曆史上的被曆代之人所稱讚,無任何抹黑的一個人,而且還是史書上有名的“暴君”秦始皇趙政的兒子——扶蘇!

對於曆史而言,每一個勝利者都是書寫曆史的人,對於曾經的敵人,自然是抹黑為主,甚至是抹黑敵人的親朋好友。

更不必說是敵人的兒子了。

但是,扶蘇卻是一個例外。

縱觀曆史,關於扶蘇的記載,都是仁、禮、信等掛鉤。

或許,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扶蘇篤信儒家。

無論是因為什麼,白止對於嬴扶蘇還是挺好奇的。

看到趙姬催促秦王嬴政安歇造娃,白止也不禁露出了姨媽笑。

同時,目光也看向了太後趙姬。

因為白止的乾預,趙姬並沒有太過於與同呂不韋牽扯,也未曾出現什麼嫪毐。

頂多是耐不住深宮寂寞,在宮中豢養女寵罷了!

對於貴族而言,這些並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事情。

看著夜色漸深,細雨愈大,白止身影一閃,瞬間消失在了秦宮上空。

再次出現時,卻已經出現在了驪山深處的一處山穀之中。

…………

公元前238年,春。

秦王政十年,秦王令,命王翦、蒙武領兵攻魏,秦攻魏之戰,正式打響。

消息一出,諸國震驚,都不敢相信秦國是真的要攻打魏國。

此時此刻,諸國細作紛紛來往魏國與秦國之間,打探消息,送回國內。

“據我所知,秦國大將軍王翦領兵三十萬,陳兵魏國之北,作為主力攻魏。”

“大良造蒙武,領兵二十萬,與秦國之地,魏國之西攻魏,兩面夾擊,讓魏國分兵兩處,應對不暇!”

此時,齊魏邊境,齊國境內,隻見一支齊國之軍駐紮於此,聽到細作的軍情,一名將領如此說道。

“而魏國之兵,不過四十萬,且精銳不過半數,恐怕不足以應對秦國攻勢!”

“此時時機已到,是否遵從王命,迅速入魏抗秦?”

隻見營帳之內,一名將領抬首看向最上方的大將軍,臉上帶上了戰意。

但是,為首的齊將卻直接搖頭,臉上露出一絲笑意,也沒有回答那名將領的話,反而安排一旁的一名親兵,道:“去信王上,稱本將軍已經率軍入魏,恰逢遇到秦軍,與秦軍交戰,戰而勝之,斬首三千,請王上封賞!”

眾人聽聞此言,隨即一愣,但是下一刻,所有人的臉上皆露出了笑容。

出征未戰,先得封賞,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待王上封賞至,再出兵助魏!”

…………

“嗖!”

“嗖!”

“嗖!”

“……”

魏國城池,城下秦軍如濤,城牆魏卒染血,硝煙四起,殺戮不止。

秦軍每至一城,例行放箭,而秦箭弓弩強於諸國多矣。魏國弓箭卻射不到秦軍。

王翦坐在戰馬之上,立在城外荒原之上,身後是幾十萬大軍,猶如海潮,淹沒天地。

前方的整座城池在他的注視之下,迅速被攻破,秦卒悍勇,奮不顧身地湧向城牆之上,奮勇殺敵。

魏卒心中膽怯,瞬間敗退。

兵敗如山倒,如此一幕,王翦已經見過太多!

“這攻魏之戰,比之前想的要輕鬆許多啊……”

王翦心中如此想著。

王翦迅速下令,全軍前進,並且提前派出士卒,與城內魏卒進行巷戰,同時,隨軍文官也在士卒的保護之下,準備入城,接收魏國城內諸多事宜。

如此一幕,同樣發生在蒙武之軍之中,然而,蒙武這邊卻遭遇些許困難。

隻見蒙武率領秦軍正在攻城,卻突然有斥候來報,城秦軍側翼突然有未知之軍出現。

聞言,蒙武當即面色凝重,直接下令攻城之軍撤退。

未久,卻又有斥候來報,稱之前未知之軍,乃是韓國之軍。

聞言,蒙武臉上當即露出笑容,製止了撤退之兵,隨即分兵一萬,前去殲滅韓國助魏之軍。

……

與此同時,秦國鹹陽城,章台宮之內。

嬴政端坐於桌案之前,不過,他並未處理政事,而是靜靜端坐,在桌案之上,卻放置著一魏國堪輿圖。

在堪輿圖上,標誌著許多秦軍攻魏之路線,諸多計策迅速湧現於秦王嬴政腦海之中。

“稟告王上,大將軍王翦得城一座!”

“稟告王上,大良造蒙武得城一座!”

“稟告王上,大將軍王翦得城兩座,殲敵一萬餘!”

“稟告王上,大良造蒙武得城一座,殲敵五千,攻退韓國助魏之軍兩萬!”

……

宮室之中,不停有侍者將最新戰報呈上來,而當秦王嬴政聽到韓國助魏國之軍時,緊閉的雙眼瞬間睜開,一時間,似乎有寒芒射出。

“韓國……”

秦王嬴政聲音冰冷。

不過,秦王嬴政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憤怒,隻是將今日韓國做所作為記在心中,以待將來一同清算。

聽著戰報不停傳來,秦王嬴政的心情愈加愉悅,於是令侍者將竹簡抬上來,開始處理政事。

不過,秦王嬴政也知道,雖然此時攻魏雖然看似快速,但是越到後面,越是艱難,一萬士卒守一城,同三萬士卒守一城相比,自然是不相同的。

此時攻城奪地如此容易。蓋因魏卒不多,等到攻到魏國大梁城下,就將會是一場惡戰!

…………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二年。

攻魏之戰已經接近尾聲,在一年前,大將軍王翦勢如破竹,攻入魏國腹地,使魏國調兵全力阻擋秦國主力。

見此,秦王嬴政已知魏國已敗,當即下令使蒙武撤軍,南下攻韓!

一時間,秦國兩線交戰,一路攻魏,一路攻韓。

魏國疆土淪陷,將近淪喪。

韓國遭遇秦國之兵,負隅頑抗,甚至比魏國抵抗更甚,令諸國側目。

畢竟,韓國在諸國之中,已然是最弱之國,能有如此表現,當真令人敬佩。

章台宮。

秦王嬴政看著進來的侍者,隻見侍者恭敬一禮,稟告道:“回王上,前線軍情:大將軍王翦已經率軍攻至魏國大梁城下,滅魏之日,便在今朝!”

“善!”

聽聞此言,秦王嬴政臉上露出了笑容,下巴上的短須為其增添了幾分王者之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