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攻魏(1 / 1)

看著魏王離去的背影,白止有些好笑。堂堂一國之君,曾經的霸主之國之魏王,竟然拿一群宮女侍者撒氣,當真是有失風度。

不過,白止看向一旁的皆崇敬看向自己的宮女侍者,心中疑慮,似乎魏王也不是在說笑。

也不過是幾名侍者宮女,驅逐之魏人身份,對魏王來說也沒什麼。

對於自己來說,就太麻煩了。

“算了,先如此吧!”

看到魏王從神鳥宮中走出,同時剛才還聽到了魏王憤怒的聲音,在外面等候的魏相惠施低聲道:“王上,如何處置神鳥?”

“如何處置……”

這話問的魏王心中更是憋屈,沉默良久,還是長長歎了一口氣,道:“既來之,則安之。”

“既然是魏國所請,便先好生禮遇待之。隻需時機一到,便給予楚國!”

什麼神鳥!

什麼天命霸主!

不要也罷!

為解魏國宗廟之危,區區神鳥又有何價?

惠施聽了心中滿意,隻要魏王不再祈求神鳥留魏便行。如今魏國之處境,已經不是從前。

然而,白止幾乎每天都會露面一次,每天都會在魏國國都大梁上空盤旋,引得魏國之人每日皆觀之。

“魏國不愧是諸國之中之大國!竟然日日皆有神鳥展翅,真實讓吾等大開眼界!”

有他國之人如此說道,但是譏諷意味十足。

一旁魏人聽之,心中憤怒,但卻又不敢反駁,隻能低頭不語。

“魏國請神鳥入魏,卻不安鳥歸秦,這是何等行為?失信也!”

“失信之國,國民還如何信之?!”

“大梁城中有商賈離魏!”

……

一時間,魏國可謂是千夫所指,讓魏人羞愧不已,同時心中對自己的魏王更是滿腔怨言,無處發泄。

時間流逝,魏國有他國使臣前來。

魏王讓人請神鳥於宮室之內,共見使臣。

“魏王,外臣此次前來,是為我齊王受欺騙之辱而來,不知魏王該如何解釋?”

魏王宮之內,滿殿魏臣,此時正中央,一名身著齊服的使臣卻面視魏王,如此質問道。

“放肆!竟然直視王上,爾等齊國不是號稱禮儀之國嗎?為何如此失禮?如今看來,卻也不過是沽名釣譽!”

齊使聞言,仍然囂張,不過卻也收斂了幾分,看向一旁嗬斥的魏臣,道:“不知魏國如何?如今我齊國之大軍已經在齊魏邊境矣!”

“你……”

魏臣無話可說。

沒錯,是魏國理虧,而齊國使臣囂張他們又能如何?此時聽到齊使之言,這簡直就是赤果果的威脅!

“齊王又待如何?!”

終於,魏王開口了,看向下方的齊使。

“我齊國乃禮儀之國,雖然如此,但孔子曾言:‘何以抱怨?以直報怨!’,故而,隻需魏王將邊境一城送與我齊國,齊國之大軍,即可退去!”

“邊境一城?”

聞言,魏王臉上露出驚訝之色。

齊國如此大張旗鼓,陳兵齊魏邊境,隻索要一城?齊國竟然如此之好?

似乎是看到了魏王臉上的驚訝,齊使再次點頭確認,道:“沒錯,便是一城!隻需魏國一城,我齊王便不再追究魏王之過。”

“善!”

齊使話音剛落,魏王便當即點頭,似乎再晚一會兒,就怕齊使反悔一般。

待齊使退至一旁,魏王的目光看向一旁的楚使,詢問道:“楚國如何?”

楚使身著華美楚服,衣冠之上有神鳥翎羽之圖案,精美異常。此時聽到魏王之言,當即說道:“楚國彆無他念,隻要神鳥!”

“神鳥……”

畢竟魏王已經猜到了楚國必要神鳥,但是現在聽楚使之言,還是讓他心中有些高興。

而且還是隻要神鳥,無城池、疆土之欲。

於是魏王也應允之。

“請神鳥!”

隨著謁者的一聲高唱,在殿外等候的白止終於被侍者抬進了宮殿之中。

神鳥此時通體紫色,更顯炫麗。而楚使之前也跟隨楚王於彭城觀鳥,故而也認出此時之鳥的確為神鳥!

“神鳥神異,翎羽可變色,不過神鳥之背‘禮’之一字卻未曾變化,楚使可上前確認!”

一旁的魏臣道。

讓楚使殿上認神鳥,也是避免再次出現安鳥歸秦之事,也算是魏國挽回一些魏國之信譽。

隻見楚使上前,再三打量,最終點頭,道:“正是神鳥!”

“如此,神鳥便交於楚使你了!”

魏王當場便讓侍者將神鳥交給楚使,同時道:“一旁侍女侍者皆伺候神鳥久矣,可一並贈予楚國!”

“多謝魏王!”

楚使聽此,並未拒絕。

畢竟正如魏王所說,伺候神鳥久矣,也算避免神鳥入楚,出現水土不服而導致神鳥有疾。

白止看著仍舊目光灼灼看著自己的楚使,心中在考慮著何時回去。

在昨天晚上,他可是一夜都沒有睡,一直在食用藥材,吃了一晚上。期間,魏王宮中的藥草幾乎被白止吃完了。

見到神鳥不停吃藥材,魏王驚懼,怕神鳥有異,無法給予楚國,隻能好生伺候。

這也算是白止留給魏國的一點念想吧!

此時此刻,白止隻感覺自己腹內充盈不已,經脈之中似乎有大量精氣湧動,讓他倍感勞累,想要就此長眠。

不過他也知道,現在不是睡的時候。

“趙使、燕使何求?”

……

最終,魏國終於滿足了各國的條件,各國使臣離開之時,臉上皆帶著笑容。可是讓魏國懼怕的是,在眾多使臣之中,唯獨缺了秦國之使臣!

“聽從惠相之安排,當真是幸甚!”

至此,魏王豈能不知秦國這是下定了主意要攻魏,如今看來,之前惠施的安排,將魏武卒皆調於大河之畔,正好可以應對攻魏之秦軍。

“希望秦國之軍,不像滅義渠之軍……”

如果秦國之軍是之前覆滅義渠的大軍,屆時恐怕還會與魏國的魏武卒發生戰鬥,魏武卒恐怕也沒有多少勝算。

諸國退兵。

但是秦國卻仍然增兵河西,準備進攻魏國。

而魏國也知道同秦國不可避免一戰,於是也增兵大河之畔,與秦軍對峙。

與此同時,魏國派使臣入秦,以同秦國商議避免秦魏一戰之策,以求有轉圜之地。

然而,秦國沒有等來魏國的使臣,卻等來了齊國的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