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公主夏:魏國……真乃良善之國!(1 / 1)

白止已經逐漸明晰魏國之計謀,同樣是以神鳥之名,引起東方六國對秦國之仇恨,然後共同敵秦。

甚至於,魏國也知道楚國圖騰為神鳥,更能使楚國轉換矛頭,對準秦國以解自身之危。

不過也無所謂,魏國的計謀並不影響秦國計謀的實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助於秦國計謀。

“看來兩國的計謀的關鍵點,都是自己啊……”

白止心中不禁有些感歎,同時心中還不禁想到,不知道自己如此,在曆史上是否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後人翻開史書的時候,會不會看到神鳥二字!

屆時會不會懷疑,這段曆史究竟是真正的史實,還是神話?

“東方六國與於宋國彭城共觀神鳥,到時候我們要不要去?”

神鳥宮之中,公主夏好奇的看向一旁的白止。

“作為神鳥的侍女,你們倆當然要跟隨了!不過也放心,屆時小心一些,應當沒有危險!”

白止已經猜到,彭城共觀神鳥之後,魏國就會大張旗鼓的的送自己回國,甚至於還會派兵一路護送。

自己作為神鳥,肯定是走不了了,但是作為神鳥侍女,的公主夏,定然會被護送回國,魏國為了掩人耳目,肯定不會讓她在路上出現什麼意外。

已經猜到了這一點,但是白止並沒有告訴公主夏。

讓她提前回國,自己在魏國也好行動。

畢竟魏國的藥材白止還沒有吃夠呢!

……

……

大日高懸,國都喧囂。

魏國大梁,魏王宮,此時卻熱鬨非常。

今日便是魏王儀架同神鳥啟程前往宋國彭城的時間,整個魏王宮之前,車架萬盛,旌旗招展,禮樂高雅,魏卒魏卒!

更有城內百姓在周圍圍觀,希冀能夠看到神鳥之貌。

看著外面熱烈的氣氛,坐在車架之中的白止卻心無波瀾,倒是一旁的公主夏好奇的看著外面,領略著魏國之風。

此時,白止再次吃下一根人參,然後閉目養神,陷入了自身的變化之中。

來到魏國的這一個月之中,白止身上的變化也顯而易見。

比如,白止的七彩尾羽變得更加炫麗,與此同時,他還能感覺到自己羽毛也變得更為堅硬。

猶如軟鐵,在刀劍之下,卻也隻能留下一道百印。

背部的禮之圖案更顯清晰、優美、繁奧。

每一個看到禮之圖案之人,皆會不由自主的回想自身曾經的行為舉止,是否遵從禮,是否知禮。

魏王常感歎之,神鳥之禮,可鞭策自身,以禮治國,霸業可期!

曾去信齊國,齊王聞之,常常來信催促往彭城觀神鳥。

另外,通體金黃色的神鳥翎羽,似乎也將要發生變化。

羽毛似乎有變色的驅使。

從金色,向深紫色轉變!

“也未曾聽說過鳳凰的成長也要變色啊!”

吃著藥材的白止心中疑惑,這個變化著實是涉及到了他的知識盲區,不知道因為何故。

不過也沒有多想,肯定是因為自身的成長而導致的,總之,讓白止感覺最明顯的,還是自身體魄的增強,一身羽毛有向利刃方向轉變的驅使。

最重要的變化,那就是食用藥材,進入體內的精氣,似乎轉變成了另外一種神秘的力量,儲存在他的體內,甚至,能夠聽從他的意念而調動。

白止並沒有嘗試控製,總之還不急。

……

“王架啟程!”

“神鳥車架啟程!”

隨著外面傳來兩聲謁者的高唱,整個魏王車架終於開始緩緩行動,向大梁城外行去。

方向是地處魏國之東的宋國!

宋國,殷商部落故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之所。魏國國相惠施,便是宋國人。

車架之中,白止低聲訴說著宋國之情況,雖然公主夏也曾讀書了解,但是白止訴說的更為詳細一些。

也從後世角度,從曆史角度去講解。

聽到魏國國相惠施竟然是宋國人,公主夏有些驚訝,低聲道:“沒想到惠施竟然是宋國人,我曾聽聞,魏國乃是當初霸主之國,人才輩出,芝蘭玉樹!”

“前段時間擊敗魏國大軍,我秦國之大良造公孫衍便是魏國人,還有為我公父出此時計策的張儀也是魏國人,為何魏國卻未曾發現這兩人大才?”

公主夏小小的腦袋有些不理解。

白止沉默了片刻,隻能道:“所以說,我曾說魏國真乃良善之國,便因如此!”

心中感歎,這魏國是秦國人才市場之名,恐怕是摘不掉了!

魏王車架向東前往降臨三日,終於抵達宋國彭城。

剛剛來臨,卻聽人稟告,稱齊王、燕王、楚王、趙王、宋侯、韓侯、魯侯已至,且等候多時。

魏王聞之,得意一笑,吩咐道:“且讓人過去問候之,並告訴他們,說寡人片刻便至,且再等候片刻!”

“神鳥一路而來,舟車勞頓,若有怠慢之處,還請他們勿怪!”

“是!”

使者聽了,連忙先一步而去。

城門之前,魏王抬頭看向彭城之城牆,當即吩咐一旁的惠施,“惠相,命令眾人,儀架、王旗高舉,緩慢進城!”

後面車架中的白止聞言,不禁低聲道:“魏王,甚六!”

我什麼時候說自己舟車勞頓了?我精神好得很!

不就是為了滿足你的些許小情趣嗎!

還將拿自己當理由!

不過,白止卻也覺得魏王還挺可愛,有一種屬於赤子的天真爛漫感。

……

彭城之內,神鳥高台,此時卻高朋滿座。隻剩下一側有一空座,乃是為魏王所留。

在周圍,齊王、楚王等,卻已經列座。昔日國家之矛盾仇怨,此時卻能夠暫放一邊,於此處共觀神鳥。

“魏王怎麼還未至?”

有人等不及了,說話之人正是齊王。

魏王曾來信,稱神鳥背部禮之一字,更顯神異,這讓齊王心中更加好奇。

魯國有孔子,而魯已入齊,便是齊國之人。齊國崇敬孔子學問,遵從禮,而神鳥有禮,更讓齊國上下崇敬之。

“難不成這是魏王故意最後才至,讓我們在此等候?”

有人不禁懷疑。隻見說話之人坐在另一邊,身著楚國華服,身材微胖,面容嚴肅,此時正面容微怒,如此道。

“楚王勿怒,想必魏王如此,也是以防有人未至,而錯過共觀神鳥,故而晚些到些!”

齊王不說還好,楚王聞言,心中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