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北進,瘋狂擴展領土(1 / 1)

第479章 北進,瘋狂擴展領土

泰北省地方很大,但沒什麼城鎮,宋軍又也不可能和蒙古人一樣在野外牧守,所以需要建城來駐軍,加強防備。

趙與芮也不多建,就複建鎮州和招州,與哈剌合林成三角形,足以鞏固漠北的防禦。

等這兩州建好後,趙與芮打算往貝加爾湖北部建新城,讓宋軍進入東西柏利亞,並徹底占據這條亞歐大陸最大的淡水湖。

趙與芮要在他活著的時候,瘋狂北進,往北擴展大宋領土。

泰北省地廣人稀,不設製置使,設總督府,置哈剌合林,城中遷五千戶漢民,三萬駐軍,共五六萬人,哈剌合林改為泰北城,設知府。

原寧陝總督孟珙改為泰寧總督。

即陝西不歸孟珙管了,孟珙現在管寧夏和泰北兩省。

孟珙將常駐泰北城,以防備蒙軍東歸,同時籌備將來西征之事。

泰北城也是宋軍將來西征的大本營。

與此同時,劉整在幾天之後就坐上了去漢州的船。

現在也算地廣人稀,其中南部是原先蒙古東北三王封地,牧民比較多,往北全是森林,隻見森林不見人,往往幾百裡看不到一戶人煙,有人也可能是當地野人和土著。

大宋現在上百萬軍隊,卻沒什麼大的戰事,趙與芮必須利用起來,打些小規模的戰爭,一來試探,二來練兵。

孟珙在泰北,總督寧夏和泰北諸事,宋軍在兩省有四五十萬重兵,並在泰北新建大型牧馬場,按照以前蒙古的方式,把泰北設為將來西征的基地之一,五年後,這邊年產優質戰馬也肯定能超過十萬匹。

此時大宋國境比北宋開國還大數倍,還有很多新占據的地方需要探索和鞏固,國內各地有些零星的抵抗,也會很快被搞定。

但當地各種資源豐富,貝加爾湖就在大興省和泰北省中間。

趙與芮新設兩省,但官員和人員沒增加多少,從地圖上,為大宋增加了不少面積。

此去波斯灣長達兩萬裡,趙與芮要動員六萬大軍,僅軍隊人員加上隨身的兵甲裝備,就得四五百條大船。

元貞九年之後,因為速不台的建議,窩闊台沒有立刻舉兵東歸,而趙與芮也趕緊休養生息,宋蒙在北面時罷兵。

趙與芮重新分派了諸將。

將來朝廷會試圖陸續移民,讓當地人口越來越多,然後就可以成立城府。

二是練兵屯糧,打造器具,為朝廷將來西征做好後勤保障。

趙與芮也沒打算在這個時代大建城市,難度太大,後世都沒幾個,他憑什麼這麼乾?

宋軍掠搜一番後,就把哨騎放到布力亞特甚至雅不特附近。

大興省比泰北省人還少,也沒重要的城府,完全像是不毛之地。

而另一邊,朝廷在山西以北,遼東省左,新設大興省。

這大興省基本包括了後世布力亞特,阿木爾州大部和雅不特部份。

這邊沒什麼敵人,羅斯公國還在拔都的統治下,哥薩騎兵都沒出現,所以趙與芮主要是派人先疏通當地地形,占據有利地勢,搶在哥薩騎兵前先建棱堡,鞏固統治。

王堅到河北,總督河北和山東軍事,總督府設燕京,他的任務比較多,一是為朝廷將來遷都準備,要修整好燕京城防。

以汪世顯駐大興安嶺附近,設大興軍兩個軍,共六千騎,專門往大興北探索,刻畫地圖,為將來建棱堡,深入控製牙庫特地區準備。

他們將先到婆羅省,然後在婆羅省休養一段時間後,越過馬六甲海峽,直驅波斯灣,開辟第二條戰線。

孟珙在泰北的任務主要有幾個,一是訓練騎兵,二是興建糧草倉庫,三是派兵四掠,把泰北方圓千裡之內的所有民族能抓的都抓來,為後面屯田準備,四是屯種黑麥,畜養牛羊,五是往四周更遠的地方探索,記畫地圖,哨騎要越過貝加爾湖,深入阿爾泰山脈以北以西,進入羅斯公國和其他勢力。

大部份官員們很難理解,朝廷新增了兩省,卻沒多少府城和官員,都是苦寒偏遠之地,不如設府,而不設省。

在趙與芮的規劃中,等招州,和鎮州建好後,泰北這邊有謙州,招州,鎮州,泰北城四個重要城鎮,分駐三萬,兩萬,兩萬,三萬,共十萬大軍,每城再遷五千戶漢人百姓,再遷一些其他族的百姓,最終在五年後,保證泰北省四州城有十萬駐軍,二十萬百姓。

可這兩地確實太大,設府不像話,設省的話,也是為了將來移民準備。

若蒙古不東征,最遲五年後趙與芮就要西征,到時源源不斷的物資糧草和人馬都會往這四個地方集合。

元貞九年四月,在外多年的孟珙,呂文德,餘玠,王堅,劉整等各路大將紛紛來到京師,面見皇帝陛下。

呂文德回歸遼東,重點經營高麗附近一帶,這幾年趙與芮在遼東興建了好幾個城,蒙軍走後,宋軍主力可以逐步東移,為將來攻滅高麗準備。

總體來說,因為大興省特彆的地理位置,朝廷暫時沒有設城府,也沒有相應的文官,大興省暫歸遼東總督管理。

每五十裡設一驛站,每一百裡建一棱堡。

趙與芮好好宴請了他們一番,各有封賞。

大興省面積也不小,西邊與泰北省相鄰,從克魯倫河東岸開始,東邊到大興安嶺最東邊,南面與新建的哈爾濱城連成一線,北部到木伊斯基上面。

不過現在大宋需要移民的地方太多,趙與芮可能辦不了這事,或許將來輪到他兒子和孫子輩去乾。

同時這邊朝廷將在官山附近設重要的牧場,五年後要達到年產十萬匹戰馬的規模。

即便在後世,這裡也是幾百甚至上千裡才能看到一個小型城鎮。

當然,現在蒙古未滅,趙與芮也不會輕易與高麗再開戰,呂文德在遼東就是練兵,屯糧,加強當地控製,繼續建城。

當年術赤奉鐵木真之命也打到過這邊,征服了當地的土著,並入蒙古,所以蒙軍走後,附近能看到的人更少了。

大宋朝廷也全面運轉,從各地征調水師三萬,步騎三萬,約六萬多大軍,幾乎全員配發燧發槍和火炮。

餘玠去大員,訓練水師的同時,打造山地部隊,趙與芮計劃找個時機,從水路出發,由海南島發兵,讓劉整去打安南。

於是宋軍準備派人先到處跑一遍,畫下當地地圖,這可能需要幾年時間,然後一邊跑,一邊尋找合適的地方,占據水源和山林等地,建造棱堡,還有驛站,加強將來的統治。

另在大興安嶺下面,建一小城,大概會遷移五千戶百姓,屯軍五千。

整個行程,加上中間的補給和休整,要超過四個月。

前期全軍在大員集合,挑選的都是精銳燧發槍手,三年以上老兵,這步集合不著急,慢慢來。

與此同時,朝廷會源源不斷的把各種物資補給先往婆羅州運送,僅運送物資的船,可能超過千艘,朝廷會持續一年左右。

大軍集合完畢後,先到漢州,再到婆羅省,然後分批資,分成四批陸續通過馬六甲海峽。

而在集合大軍之前,趙與芮已經派人前往後世斯裡藍卡所在的保克海峽附近,宋軍一都三百人,已經在斯裡藍卡建立了一個據點。

從馬六甲海峽出來之後,這裡是一個很好的補給點,可以補給足夠的淡水資源,甚至食物。

劉整發現皇帝陛下準備的十分充分,看起來隻是發動一場六萬人規模的戰役,但前後準備要兩三年時間。

第一步是占據斯裡藍卡,建成宋軍遠海補給基地。

第二步是分批到波斯灣集合。

第三步從波斯南部開始,往北攻,從海面上開辟宋軍西征的第二條戰線。

趙與芮說這個計劃不急,前期要做好所有準備,波斯灣那邊要屯結更多的糧草,準備大軍安頓的地方,斯裡藍卡要建成據點,為大軍提供保障。

前期準備一兩年後,大軍陸續從婆羅州出發。

真正的戰役,大概要準備在兩到三年後,才真式開打。

劉整就佩服皇帝乾什麼事都不急功近利,都不著急。

當年北伐也是步步蠶食,一個個城一個城的攻打,占據,逼的蒙軍最後主動退了。

現在準備西征也是,沒有急著開戰,前期做好準備事項。

就在劉整坐船離開京師時,迎面看到三艘船從遠處靠近京師,其中前兩艘看的出是大宋水師的戰船,中間兩艘又破又舊,船還搖搖晃晃,劉整看著那船,都害怕那船隨時會沉下去。

“最近朝廷和誰在海上開戰嗎?”劉整站船頭問左右。

他現在統領部分水師,手下很多水師大將。

水師大將們一臉懵,紛紛搖頭:“附近海上並無戰事。”

眾人都感覺比較奇怪,等對面船靠近後,有將領叫道:“那好像是漢州水師的船隻。”

漢州就是飛律賓,飛律賓的船跑臨安來,這是跑的相當遠了,那邊是遠洋戰船比較多,造型能看的出來。

劉整現在是水師大將,當時明白朝廷的相關律法,通常水師都是各守各區,沒有特彆的情況,漢州水師不會過來的。

劉整後期要帶六萬大軍去漢州集合,也隻會是浙江和福建附近的民船加水師負責運輸,不會用到漢州水師船隻。

漢州水師不做生意,做生意的有專門朝廷的商船,那肯定是有什麼事才會回來。

他不由想起什麼:“快,望遠鏡。”

身後有親兵立刻遞上望遠鏡。

宋軍已經全面配備望遠鏡,劉整還是難得用,現在才想起來。

大夥也是如此,夠級彆的,都是拿起望遠鏡看去。

“後面是泉州號,美洲號?”有將領看清了後面的船。

“美洲?是那姓蒲的回來了?”有將領居然知道這事,一臉不可思議。

劉整一直在外帶兵,當然沒聽過這事。

他放下望遠鏡,問諸將是什麼事?

“兩年多前,有個泉州官員自己找到皇城,找到陛下-——”水師大將緩緩道,把蒲壽庚的事說了出來。

蒲壽庚其實是元貞六年去找趙與芮的,元貞七年初才正式組好船隊出發。

前後過了兩年三個月,居然回來了。

他當時出發時帶了三條船,最大的木蘭舟叫橡膠號,可以帶幾百人在海上航行一年不用補給,但橡膠號已經沉了,這次沒有回來。

泉州號和美洲號也是傷痕累累,一看就是經曆了不少風險。

那軍將道:“在姓蒲的出發前,朝廷也試圖從水師中選人去的,當年我有個親戚就想去,被我勸阻了。”

後來朝廷是從情報司裡選的人,沒從水師裡選。

劉整聽完之後也一臉不可思議。

他當然不明白皇帝為什麼要去幾萬裡外找橡膠種子,但他知道皇帝肯定有自己的打算。

而且泉州號和美洲號都回來了,希望能完成皇帝陛下的任務吧。

“陛下對這事很重視,這兩年每年都會下旨,讓各地水師注意泉州號等幾艘船的回歸。”那大將又道:“姓蒲的要是成功回來,立功封爵是最少的,絕對要發了。”

有人忍不住小聲嘀咕,他找個東西就能封爵,咱們遠去波斯灣打仗怎麼說?

劉整臉色微變,沉聲道:“陛下如此重視,定然是有利於朝廷的大事。”

“咱們到波斯灣半年都不要,他來回兩年多,可見有多辛苦,多不容易。”

眾人臉色微變,俱不再說什麼。

大夥都是水師,在海面上討生活,當然知道在海上有多辛苦。

姓蒲的在海上呆了兩年多,一般人哪能忍受?

元貞九月四月底,在外漂泊了兩年多的蒲壽庚終於回來了。

去的時候他帶了三艘船,兩百多人,回來的時候隻有兩艘船,七十八人。

兩年多死了一大半人。

朝廷情報司去了三個人,譚聰,彭雲,張鐵頭,回來了兩個,張鐵頭死了。

譚聰去的時候才剛滿十八歲,長相白晰稚嫩,如今回來的時候,皮膚幽黑,滿面風霜,尤如中年男子,他父親譚海看到他時,差點認不出來。

五月初,趙與芮在垂拱殿招見蒲壽庚,譚聰,彭雲三人,並給以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