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窩闊台的決擇(1 / 1)

第462章 窩闊台的決擇

槁城投降對蒙軍意義也非同一般。

槁城是河北西南蒙軍駐軍最多,經營最好的縣城。

不但是其位置比較特殊,而且因為在滹沱河邊,擁有寬廣的護城河,原本是易守難攻的重鎮,蒙軍在這邊也準備大量消耗宋軍的。

但董俊陣亡,其子投降,使河北這座蒙軍經營多年的重鎮落入到宋軍手上。

槁城一降後,河北以南的各縣州無不望風而降,很多州城比槁城大也沒有用,因為沒有護城河,肯定守不住。

你像順德府原本比槁城大很多,但其沒有護城河,城中蒙軍連三天都沒守住就被攻破了。

槁城還是往西通往山西的重鎮,宋軍破槁城後,往西就能直入山西,往西南就是真定。

而且此時宋軍從陝西和河的兵馬,在王堅、劉整等人的帶領下正大舉進攻山西,目前也快打到太原。

隻要太原一下,河北宋軍往西再打幾天,很快山西和河北的宋軍就能連成一線。

槁城降了幾天後,山西的宋軍三路並發,左、中、右三路大軍在太原南彙合。

太原城在軍民糧絕之下,堅持了兩百五十多天,最後才被攻破。

其中金軍攻城時,每次驅北宋百姓在前面,使宋軍守軍束手束腳,守城的用的梢炮也不敢用,也嚴重影響宋軍守城。

鵲台高二丈,寬約五尺左右。

這三地要是一失,整個山西就餘下大同附近了。

宋軍前後支援太原的兵馬接近二十萬,俱被金兵圍點打援,一次次大敗而回,精銳西軍也幾乎全軍覆沒。

太原城是東西窄,南北長的長方形,分內外兩城,外城長十一裡左右,子城長五裡多。

宋軍從降軍中挑選一批,每個城留一千五百宋軍,一千五百降軍。

蒙軍這些年也加鞏了不少城防設施,修繕了一些老化的地方。

這可謂是山西一帶最有代表性的城府,像宋軍在河北好不容易招降的槁城都沒有吊橋,是實體橋,因為沒有甕城,所以宋軍也無法在城下甕城采用堆放炸藥來炸城門的辦法。

另外北宋時,宋廷又在外城距離六尺處,建造了女牆,女牆高五尺,形狀像“山”字,每兩個女牆中間留垛口。

中路軍為王堅,主要是約八萬,右路軍主將為汪世顯約六萬。

現在一百多年過去了,太原城被金國占據,又落入蒙軍手中。

太原城防原本就是大宋各城中少有的配置,現在變的更加堅固。

這次宋軍也是用打一個占一個的地方方式,逐步蠶食,每占一處,必留三千守軍。

宋軍此次攻進山西的兵馬比較多,分左中右三路大軍。

可以說當時的太原城防禦工事在北宋是首屈一指,時金軍大舉入侵,攻打太原的大將粘罕自跟隨完顏阿骨打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卻在太原城下吃了好多苦頭。

左路軍為劉整,由陝西帶兵過潼關而入,左路軍合計六萬。

太原城南二十多裡的清源縣外,宋軍大營遮天敝日,近二十萬大軍屯駐在此,正在商討攻打太原之事。

“咱們現在有兩個辦法。”

太原城外城每六十步設有一馬面,馬面即馬面牆,牆體凸出城牆約兩丈,從牆體兩側可以看到城牆下面,即可以攻擊到城牆最近底處的敵軍,這已經有後世棱堡的思路。

宋軍可以躲在裡面避箭,同時在牆上,留方孔眼一個,可以利用方孔眼射往城下。

王堅看到大夥到了現場,便指著地上的太原城沙盤地圖道:“太原城不好打,當年金國打了兩百五十多天,城中彈儘糧絕之後才被打破的。”

好在宋軍先打下了清源縣,以清源縣為大本營,切斷了太原和壽陽的水上交通。

打山西必取太原,此時宋軍各將雲集,正在商討攻打太原之事。

但山西這邊歸蒙古比較晚,所以投降的很多,宋軍一路也收到不少降軍。

比如張俊,賀順守,劉全、王旻、王鑒、扈世達,胡顯,李庭玉李忽蘭吉等。

現場也是諸將雲集,很多都是在曆史留名的良將。

窩闊台也知道太原的重要性,先派心腹斡陳那顏駐守。

這樣宋軍最後來到清源縣城附近彙合時,加上降軍,總數還有近二十萬。

宋軍來自四面八方,有陝西,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各地駐軍,主要是河南和荊湖一帶的宋軍為主。

蒙軍在太原有四萬人馬,忻州二萬,壽陽二萬,三地呈三角形勢,相為倚援。

宋軍隻要打破這三地,就能和河北宋軍連成一線,進一步壓縮蒙軍的生存空間,逼他們退回草原。

戰場上目前負責的最高主將是王堅,副手是劉整和汪世顯。

外城城牆高約三丈,這在蒙古人眼裡是絕對高大的城牆,和歐洲的一兩丈的城牆高度明顯高出一大截,在整個山西河北地區,太原城也算比較高的。

蒙軍在太原人馬不多,也就四五萬,但太原城出名的易守難攻,還有各種馬面牆,女牆,子城,月城,鵲台,設施非常完善,這在南宋京城臨安都是沒有的。

為防城頭宋軍被敵軍弓箭射擊,宋廷又在城牆上修了“鵲台”。

這天宋軍各部齊齊來到中軍大帳議事。

但這三地也是山西最難攻打的幾個地方之一,三地都有護城河。

太原自古就是堅城,北宋初年,朝廷知道太原是西北邊防重地,大將潘美擴展唐明鎮到太原城,開壕引水,最先在城東建了護城河,之後宋廷略次加鞏,把護城河沿著太原城繞了一圈,沒有設橋,並采用了吊橋設計,並以吊橋前方為中心又設計了月城。

太原城就不說了,忻州建在滹沱河的分支上面,壽陽在黑水河邊。

三座縣州都有護城河為天然屏障,壽陽的船還能直接開到太原邊上。

王堅也是兩套戰術,一是強攻,但必然死傷會比較重,二是和河北的餘玠學習,先掃蕩所有能打的,全部占下,然後圍而不攻,耗蒙軍的糧。

有將領最近有點飄了,因為宋軍有汽油彈,所向披靡,蒙軍也到處望風而降,忍不住道:“有啥難攻的,打個小小太原,死不了多少人吧?”意思就是強攻。

汪世顯立刻道:“太原不一樣,城防相當多,咱們的汽油彈也不好使。”

太原城有專門防箭的“鵲台”,同樣可以防火燒。

關鍵前面護城河挺寬的,要是填河,得需要大量民夫和勞力,前期就是個浩大的工程。

金國當年可以驅北宋百姓乾這事,宋軍現在強攻的話,可能也得驅使當地百姓,這事不得人心,能不乾,王堅當然不想乾比較好。

“城中守將是誰,能招降嗎?”汪世顯想問問是不是漢人。

“斡陳那顏,是鐵木真小舅子,窩闊台的心腹。”王堅道:“當年好像就是他毒死的拖雷。”

“他是窩闊台死忠,肯定不會降的。”

守將是蒙古人,且是宗王,基本不可能降的。

接著眾人七嘴八舌,都在議論如何攻打太原城,各種獻計。

見眾人在議論,王堅和劉整卻沒有說話。

王堅注視著沙盤,腦子裡在想著皇帝帶來的話。

趙與芮讓他們耐心的打仗,不要急著立功,也儘量不要犯錯,徐徐圖之。

就算吃了敗仗也不要急,整個大宋在後面支持他們。

打山西和打河北,趙與芮就一個字:“穩。”

首先不要犯太錯,不要吃巨大的大敗戰,損失折將,其實打下一處要占一處。

可以慢慢拖。

窩闊台現在全部指望拔都能回來,但孟珙和呂文德兩軍合計三四十萬大軍在謙州附近等著拔都,所以拔都及時回來的可能性很小。

現在都是元貞八年了,拔都一點回軍的消息都沒傳到這裡。

王堅思來想去,決定能穩為主。

“陛下體恤兄弟們,希望能儘量減少傷亡。”王堅最後道:“咱們不如按原計劃,先攻下四周好打的,讓太原成為孤城。”

劉整立刻讚成:“可以圍城打援,學金國當年,如果有蒙軍來救,先打其他蒙軍,咱們這麼多兵馬,野戰也不怕蒙軍。”

隻要拔都不回來,劉整和王堅就沒什麼好擔心的。

趙與芮都讓他們不急,慢慢打,整個大宋朝會在後勤補給上面,給他們源源不斷的支持,既然朝廷有錢有糧,王堅和諸將商議後,決定以圍為主,逐個攻破的戰略,最後再打太原城。

趙與芮與蒙古議和數年,屯積大糧的錢糧,就為了這次的推平戰役。

強攻堅城,趙與芮向來是反對的,能減少傷亡,就得減少傷亡,當兵的也是人,都是大宋子民,都是他趙與芮的百姓。

議定之後,宋軍以汾陽為山西大本營,源源不斷的物資從宋境內運到這裡,近二十萬大軍分出十五萬包圍太原城,然後五萬大軍逐個攻破其他縣府。

不到半月,山西大同以南,朔州以下除忻州、壽陽,皆被宋軍攻占。

中間按赤台從忻州帶兵出來奔襲宋軍五萬,想在野戰中打敗宋軍。

結果被宋軍的燧發槍好好教訓了一通,慘敗而回,這次敗後,蒙軍縮回忻州再也不敢出來。

此時山西朔州以下皆被宋軍所占,宋軍也不打忻州和壽陽,把三地附近的各縣全占完了,就在耗這三地的軍糧。

蒙軍為了守這三個地方,都駐守了大量的軍隊。

宋蒙開戰前,這三地加起來都沒有五萬軍隊。

宋蒙開戰之後,窩闊台陸續調集兵馬。

現在太原四萬,忻州兩萬,壽陽兩萬。

這八萬人馬每天吃喝都是天文數字。

宋軍把四周能打的全打下來,每天有五千騎出去尋找蒙軍糧道和援軍,切斷他們的運輸線,這下八萬人馬擠在三個城裡,用不了多久,蒙軍就得缺糧。

到時宋軍不去攻城,他們也隻能出來找宋軍決戰。

蒙軍以前以野戰出名,但現在被宋軍打的隻能龜縮城中,不敢野戰。

主要的原因有幾條。

一是山西和河北兩地,蒙軍以漢軍為主,蒙古本族兵馬太少,大部分跟著拔都西征,還有部份現在躲在阿爾泰山附近。

二是窩闊台現在集中不了太多的兵力。

蒙古立國初期,打那都是舉國之兵,現在地盤越來越大,防守的地方越來越多,兵力分布各處。

窩闊台想在山西或河北集中十萬人以上的大規模軍隊也集中不了。

就算集中起來,也沒這麼多糧能長期供應。

軍隊在草原上和中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就在宋軍圍著太原,不急不徐的攻打其他地方時,距離這裡不遠處的大同,窩闊台已經和貴族們商量著,要不要退回官山,還是集合餘下的兵馬,支援太原和宋軍決戰。

可宋軍在河北也有主力,河北的塔思也頂不住了,宋軍已經下了槁城,兵鋒到了真定。

眼看著山西河北兩地都被宋軍摧枯拉朽式的破攻,窩闊台手中有限的兵力,也不知道該找山西宋軍決戰,還是與河北宋軍決戰。

而蒙古的貴族們,都建議先打掉山西的王堅等部。

因為河北被蒙古占據更早,山西北部比較早,而宋軍現在占據的山西南部是滅金前後才被蒙古占據,那邊的百姓投來投去,不能被宋軍長期占據。

河北蒙軍較多,根基也深,還能再堅持下。

元貞八年六月。

宋軍兵圍太原等地時,遠在大同的窩闊台正準備退回官山之事。

官山即後世內蒙卓資。

距離大同也就兩百多裡,不算遠,但那邊算是草原,蒙古人騎兵適合的地方,宋軍在各地節節取勝,窩闊台對中原大地已經有點不感興趣,這種作戰方式,不是他熟悉和有信心的,隻有回到草原,他才有信心和宋軍一決勝負。

可耶律楚材等大臣強烈反對,他們認為,一旦蒙軍退回草原,以後可能再也打不回來了。

但不管蒙軍退不退,窩闊台自己得先回官山。

宋軍兵鋒到了朔州,距離大同可不遠了。

在連續聽到一些不好的消息後,昨天終於來了好消息。

蒙古東北諸王為的援軍終於於昨天在按赤台的帶領來,來到大同,為窩闊台又憑添了一股新的力量。

宋軍在遼東,河北到處開戰,蒙古東北諸王都是鐵木真的哥哥弟弟們,也擋不住宋軍人馬眾多,加上窩闊台征招他們,便集合了諸部兵馬,共約三萬,來到大同。

這三萬蒙軍大部份都是蒙古本族,是東北諸王的族民,也是整個蒙古在山西,河北,遼東,東北一帶最後的精銳。

窩闊台此時在大同還擁有的蒙軍為十萬,也是他手中最後的機動兵力。

是戰是退,所有人等著他的決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