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豪強不能降(1 / 1)

第459章 豪強不能降

槁城原本叫稾城縣,鐵木真的蒙古大軍入主河北後,改稾為槁,不知道是不是代表了草原的意思。

1220年,蒙古升槁城為永安州,後來又改為縣。

之所以改來改去,主要還是槁城城比較小,和州的規模不配匹。

漢將董俊原本是金國槁城本地漢人,,喜讀兵書,擅騎射,當年蒙古入侵,金國槁城縣令設靶招募軍將,凡射中者,提升為將領。

結果現場諸多軍士,無人能中靶,隻有董俊,一箭即中,隨即就提升為武官軍將。

但木華黎到河北,董俊立刻帶人就投降了蒙古。

1220年槁城升永安州,董俊就開始駐守槁城。

如今是1240年,一轉眼,董俊已經在這裡駐守了二十年。

他算是槁城土生土長的人,在蒙古人的扶持下,儼然成為當地最強的豪強,這些年先後生了九個兒子,除兩個早卒,其餘都健康成長,其中長子董文炳,次子董文展尉、三子董文用後來俱是蒙古名將,隨忽必烈東征西討,曆史留名。

反而是他的長子董文炳,多次明顯暗示,示意父親不如降了宋軍。

這些糧聽起來挺多的,可城中七八萬人,百姓家自己有糧可以暫時不管,兩萬蒙軍也隻能用兩年左右,若是百姓家餘糧不夠,還那蒙軍連一年也用不到。

於是短短二個月不到,董俊父子在槁城城的富商支持下,和四周的收刮中,囤了十萬石糧。

更重要的是,此時他是蒙軍在河北有名的豪強,升為漢軍萬戶之後,董俊更是成為蒙古漢軍重臣大將。

六月初,宋軍已經占據鼓城數月,距離槁城僅三十多裡。

城中富商無不駭然,同時湧躍捐糧,因為大夥都知道,董俊父子說的是真。

所以後面發生了,縣令欠下的高利貸,由董文炳來代還的事。

這下城中簡直人滿為患,因為人口太多,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住滿了人。

董家這麼有錢,也靠著蒙古起家,現在坐擁萬戶侯的身份,擁兵兩萬,你讓董俊怎麼降?

董文炳和董文蔚勸了多次不甘心,今天又來了。

時間一長,董俊就知道了宋軍的打算,先攻下槁城四周所有城縣,然後逼降他們。

“父親,宋軍勢大,我們固守槁城終難成大事,合汗指窩闊台有沒有讓撤退的命令?”

所以在宋軍剛進入河北,還沒有打到槁城時,父子兩就開始到處搜刮糧草,遷附近百姓進城時,更要求把家中所有糧草全帶進來,然後堅壁清野。

董家在槁城當地擁有大量田地,商鋪和房產,可謂槁城的第一富商。

又前任縣令因軍費不夠,向富豪借貸,董文炳道:““民困矣,吾為令,義不忍視也,吾當為代償。”又賣了自己的田產代還欠款。

他以前畢竟是個縣城,蒙古雖然先升為永安州,後來還是改了回去。

當年宋蒙議和,董俊知道宋軍火炮厲害,就開始悉心經營槁城,為此專門還擴建了槁城的護城河,加固了槁城的城牆,又因為宋軍箭雨厲害,又在城頭打造了石牆式的防箭棚。

槁城城牆不到十裡長,當地人口把縣城外的鄉村算進去,也就一萬多戶。

這兩個兒子在史上都有仁義之名留傳,拋開是元朝將領,其實還算是個好人。

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小小的槁城中聚集近兩萬蒙軍,一萬多戶百姓,加起來有七八萬人。

沒多久,元廷要求當地重新調查人口戶數,準備增加稅賦,董文炳又道:“吾終不能剝民求利也!”隨即棄官而去。

當然,董俊從品行上說也不錯,更沒有其他蒙軍屠城的劣跡,可他太早降了蒙古,跟隨蒙古已經二十多年,深受信任,也全力幫蒙古人做事。

董俊還是很有能力的,其長子董文炳更以英勇善戰出名,曆史上連忽必烈都尊稱他一聲‘董大哥’。

但董俊當然不肯降。

父子倆一看城中人滿為患,守城容易,但被困就比較難。

其弟董文蔚從小力氣驚人,善騎射,董文蔚接人謙恭,凡所與交,不論貴賤長幼,待之無異,跟隨元軍後,先後築城光化、昆陽、棗陽等地,其他元軍將領在築城時,對工人凶狠異常,無視人命,隻有董文蔚善待工人,不事威猛,得到諸多工人支持,皆全力築城。

結果宋軍並沒有來攻打堅城,而是到處掃蕩。

董俊這麼一搞,槁城變的堅固無比,就算宋軍的投石機投石頭上去,也難以對他們造成嚴重的破壞。

兩人都是能領兵打仗的,董文炳還非常厲害,跟隨忽必烈後,幾乎沒打過敗仗,後來宋軍的水師有一大半是被他打掉的。

董文炳在父親死後,先承父親的功勞為槁城縣令,上任沒多久,當地遇蝗蟲旱災,百姓失收,民間疾苦,但朝廷依然強征稅收,董文炳於心不忍,拿了私穀數千石,接濟災民。

董俊雖然身為蒙古將領,但說實話幾個兒子都教育的不錯,當文官的小兒子們,也以正直著稱。

今天一大早,董文炳和次子董文蔚再次來勸說父親降宋之事。

剛開始董俊還以為宋軍要來攻城,也做好了巷戰的準備,因為人滿為患,他也在城中到處準備人手,所有巷子都用木頭和石頭布置了障礙,平時可以形成雨棚似的,讓蒙軍睡覺,戰時可以當房牆來用。

但槁城有個缺點是很難改的,那就是太小。

沒多久鼓城和滄州等地有部份敗兵又逃了過來。

之後一直到他近四十歲時,才被忽必烈征招入軍,跟隨元軍攻打大理,因表現出色,從此成為忽必烈的心腹。

一月時,父子倆開始在城中大力宣揚,專門說起宋軍攻滅金國後,查沒所有地主財富和糧田的事。

之前宋軍沒過來,對槁城影響也不大,現在宋軍突然大舉入侵,董俊第一時間把縣城以外的百姓統統遷進城中。

宋軍一旦進來,他們變成窮光蛋還是小事,如果和蒙軍關係好的富商,搞不好得全家被殺。

四子董文直、五子董文毅、七子董文進、八子董文忠皆成為元朝大臣,父子八人算是滿門元朝忠烈。

宋蒙議和到現在六七年了,槁城被董俊打造了六七年,成為河北西南部最重要,最堅固的城池之一。

再加上城中還有五千騎兵,戰馬的糧草也是個大問題,存貯的草料和豆料支持不到半年。

張世傑就是被他逼入大海,蒲壽庚也是降了他。

所以董文炳認為,現在宋軍不打槁城,反而是壞事,等宋軍把四周清剿完了,他們槁城就是甕中之鱉,任人宰割了。

如果窩闊台下令讓他們撤退還好,如果不下令,死守槁城隻有死路一條。

董俊立刻道:“合汗還沒有命令,我們現在決不能撤退。”

“而且拔都西征的大軍正在回來,據說有五十萬以上的大軍,到時宋軍奪去的府縣,我們通通都要奪回來。”

董文蔚也馬上道:“去年九月合汗的信使就往西面去,這都大半年了,拔都的軍隊要回來,早該回來了。”

董俊大怒道:“西征距離這裡上萬裡,信使來回都得跑半年,哪有這麼快,總之你們什麼都彆想,好好守著就是。”

他頓了頓,又歎道:“宋軍攻城很厲害,咱們重點是準備和他們巷戰。”

宋軍最厲害的是火攻,宋軍的火油很猛,而且很多,之前冬天一直沒動靜,董俊怕馬上夏天到了,宋軍來火攻。

所以他們在城中準巷戰時,儘量用石頭和泥塊堆疊障礙,減少木頭的運用。

次子董文蔚這會才十九歲,不理解父親為何一定要抵抗:“父親,咱們其實,也能算漢人?為何漢人要打漢人?”

“砰”董俊拍案而起,大聲道:“你們到底懂不懂?重點不在咱們是不是漢人。”

“趙與芮殺的就是地主豪強,像咱們這樣的漢人萬戶,是趙與芮第一個要抄家的目標。”

兄弟倆這下都是一愣。

董俊羞怒著在房間裡走來走去:“蒙古人來時,金人打不過他們,咱們投降了蒙古人。”

“那是因為蒙古人不熟悉這裡,隻能重用咱們漢人豪強。”

“但宋人不一樣。”

“趙與芮眼裡隻有普通百姓,他要把所有豪強地主的田產分給普通百姓,拉攏普通百姓的心。”

“當年宋太祖要與士大夫共天下,但趙與芮是想和百姓共天下。”

“現在讀書人,有錢的商人,有田的地主,都是趙與芮打擊的目標。”

“趙與芮隻要咱們的田和錢,不要咱們的人。”

“槁城城裡多少豪強地主商人和官員?有多少百姓?”

“蒙古人可以留下豪強幫他們效命,統治地方。”

“但趙與芮寧願殺光豪強,隻留下百姓,他有的是人來統治這裡。”

“這就是宋人和蒙古人的區彆。”

“咱們董家的身份是就是北地豪強,這是現在釘在我們骨子裡,想丟也丟不掉的。”

“宋軍一進城,第一個就得抄咱們的家。”

“就算咱們投降,咱們家的田,咱們家的錢,咱們家的房子和商鋪,都會被查抄一空。”

董俊認為自己說的夠詳細了,夠徹底了,兩個最大的兒子應董了。

不料長子董文炳脫口道:“咱們以前也不是沒田沒錢嗎?”

隻要能活下來,查抄就查抄唄?

董俊差點氣暈了。

董文炳也沒說錯,董家以前也不是地主豪強,董俊少年時就是當地普通百姓。

十六七歲後成親之後,在妻子的影響下,才慢慢學習書史和武藝。

董家以前也很窮的,成親之後先當兵,後為金將,屢立戰功,慢慢有了點資產,木華黎來後,董俊見風使舵,感覺蒙古人強盛,金國要滅亡,果斷帶人投蒙古,董家越來越發達。

如今貴為河北少有的漢軍萬戶,是宋軍第一打擊目標。

而這些萬戶在宋軍眼裡,都是要弄死的。

見兩個兒子還想爭辯,董俊道:“同為漢軍萬戶的嚴實你們都認識的。”

“宋軍那邊下了必殺令,誓要滅嚴實滿門,咱們豈有好下場?”

這下兩個兒子不出聲了。

兄弟倆相互對視,隻有無儘的長歎。

董俊對兒子說了一半真話,一半假話。

宋軍其實有向他招降,隻要他願意投降,不殺他。

但董俊試圖問宋軍,能讓自己和跟著蒙古一樣,繼續在當地做豪強,鎮守一方嗎?

宋軍直接拒絕。

宋軍隻保證他安全,其實就是要沒收他軍權。

人就是這樣,董俊跟著蒙古二十幾年,在當地享受著巨大的權力,如同裂土封侯的地方土皇帝,現在突然讓他交兵權,他豈能受得了。

對於他的財產,宋軍也說了,允許他留一千畝以下的田,房產什麼更不限製,條件其實算是不錯。

可董俊還想要軍權,所以決定不降。

而且說實話,董俊在槁城駐守了近二十年,經營有方,加上最近這六七年全力防備宋軍,城中到處都如何小型城堡,要不是人太多,怕糧不夠,他感覺宋軍根本打不進來。

“眼下已是六月,宋軍可能要來騷擾咱們的夏收,咱們也得想辦法去破壞宋軍的夏收,但關鍵是宋軍沿滹沱河可以補給,咱們身後的真定對咱們支持不夠。”

“文柄,文蔚。”董俊讓兩個兒子這段時間輪流帶兵馬出去,關多派哨騎,查看宋軍動態和船隻運輸的事情。

兩個兒子隻好應了聲。

三父子正在說話,外面突然傳來敲門聲。

“父親,父親——”卻是董俊三子董文用。

董文用這會才十七歲,是兄弟們中書讀的最好的。

在元朝時,他考試中選,後來一直跟著忽必烈為官。

蒙哥死後,忽必烈正在攻打南宋長江中遊的鄂州武漢,聽到大哥死迅,他還沒反應過來,部下讓他回去,他說要遵守大哥命令,繼續攻打南宋。

這時董文用一天之內連續三次勸柬,勸說退兵的理由,其實就是暗指可以回去爭汗位,之後加上郝經等人的勸說,忽必烈這才決定退兵,回去爭奪汗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