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可以拚一下(1 / 1)

第434章 可以拚一下

京師皇城司。

皇城司在趙與芮手上又改成了兩司一衛,包括錦衣衛和情報司。

其中情報司就在原南宋宗學地址上重建的。

情報司提點目前是石狗兒,副提點是譚海,譚海另一個身份是臨安城的奴隸商人小開封。

情報司內設境內處和海外處,境內又分國內和周邊,海外又分日本高麗和南洋甚至神聖羅馬帝國。

這幾年隨著大宋與外面的邦交越來越遠,分支人設也越來越多。

此時在一幢屋子裡,四面牆上全是世界地圖,但基本都是海外居多。

七八個青年男正在屋子裡忙碌著,分揀來自各處的消息情報。

突然外面有人走了進來。

“譚提點。”眾人紛紛站的筆直,看向譚海。

譚海臉色嚴肅的走進門,左右看了看沉聲道:“朝廷要選三個人,跟一個海商去美洲找橡膠樹。”

“有沒有人自動報名的。”

屋中七八個人面面相覷。

朝廷要找橡膠樹的事,元貞元年就開始了,這都五六年過去,一直沒消息。

情報司海外處也在關注這些事,很多海外番國的商人也被他們請求幫忙,但都沒音迅。

現場頓時一片沉默。

“提點指石狗兒有令,如果沒人報名,我們海外司在京成員就進行抽簽,抽到誰,誰就去。”

“如果有人主動報名最好。”

人群中很快有人問:“要是死在外面沒回呢。”

“凡願意去美洲的,朝廷供養全家,兒子世襲你的職位。”

“如何供養?”有人又問。

“報名之後,一次性先給兩千貫安家費,然後家中按人口,每年每人給錢二十貫,給糧五石。”假設家中有五口人,每年就有一百貫,加二十五石糧。

“另外你們每年的餉糧一分不少給家屬,一直給到你們的兒子們世襲伱的職位為止。”

“要是成功回來呢?”有人又問。

“官升兩級,賞錢五萬貫,糧田一百畝,百年免稅,子孫後世,五代世襲你的最高官位。”

“如果不想乾情報司,子孫後代也可以轉乾文官,或武將。”

說完之後,譚海獰笑:“忘了告訴你們,現在隻有兩個名額,我兒子譚聰,已經占了一個。”

這個譚海真不愧是個狠人,幫自己兒子先報了個名。

譚海有三個兒子,次子譚聰就跟著他在情報司,他聽到這條件後,二話不說先幫兒子給報名了。

朝廷這條件相當豐厚啊,因為大宋現在在趙與芮手上取消蔭補了,文官武官後代也不一定是官,當然,跟著趙與芮起家的那批就不算了,自己人總歸還是自己人。

有些政策就是針對非自己人的。

現在隻要成功,官升兩級,子孫後世五代都能世襲,這可以拚一下啊,更彆說五萬貫錢和一百畝田了。

“拚了,老子報名。”

“我要去。”

現場突然就炸鍋了,八個人裡,有五個要報名。

譚海嘿嘿一笑,說不急,情報司不止這些人,京城裡的人員都要問一遍,如果太多人報名,顯然也要抽簽和篩選。

比如要求會遊水,最好出過海,能識字,會畫圖更是優先。

而情報司選人時,基本都是要求識字,和學畫圖,這都不是難點。

九月初三,情報司選出譚聰,彭雲,張鐵頭三人。

三人隨蒲壽庚回泉州,將代表朝廷和蒲壽庚一起前往美洲。

譚聰這會也才十八歲,剛進情報司才一年多。

他也沒參與科舉和武舉,因為老爸譚海早年就和皇帝趙與芮認識,沾了老爹的光,破格入選。

所以趙與芮取消蔭補,也是針對其他人,對自己人還是能通容的。

當然了,情報司也是特彆部門,需要信的過人的,很多成員的家人都是朝廷軍將或軍士,也有原皇城司轉任。

譚海之所以幫兒子報名,因為他認為皇帝趙與芮通常很少做沒有把握的事。

過去五六年朝廷都沒有人派人去過美洲,而這次居然肯派人去,這證明趙與芮對蒲壽庚相當信任,所以譚海也決定賭一把,反正他有三個兒子。

不得不說譚海是個狠人。

但這三人裡,隻有譚聰沒出過海,彭雲和張鐵頭從小在海邊長大,兩人的父親都是水師,一個駐濟州,一個駐大員,難得回家。

在從臨安到泉州的路上,蒲壽庚也經常和他們講解海上的事情,注意事項。

當然,有些經驗還是從皇帝趙與芮那裡聽到的。

比如這時的歐洲人在海上,很容易得壞血病,而中國的船員卻比較少見。

原因就是缺少維生素c,即在船上缺少水果蔬菜,最好是柑橘類,不過柑橘要到兩百多年後的明朝才傳到歐洲。

鄭和下西洋時,帶了大量的土豆和茶葉,可以很好的彌補維生素。

但僅帶上這些還不夠,還得帶些黃豆來浸泡豆芽。

豆芽菜開始於宋朝,現在也正是流行之際。

然後還要儘量多帶菜乾,橘皮,菜乾易保存,有維生素,柑橘皮可以泡茶。

當然,皇帝趙與芮和蒲壽庚講的時候,也沒說什麼維生素,隻說在海上需要補充蔬菜,多泡柑橘皮,不容易生壞血病。

幾天後眾人回到泉州,譚聰他們第一次看到了海舶木蘭舟。

蒲壽庚家的海舶木蘭舟購自十幾年前,趙與芮還沒有登基時,已經算是比較老久。

整船能載六七百人,結構堅固,他在波斯灣航行時,因船體太大,隻能泊於今依朗南部曼特河口的士拉夫港,貨物須換小船才能向西航至幼發拉底河口。

由於搭乘木蘭舟安全,許多到中國的阿拉伯商人寧肯囤貨等待此舶轉送,回國時則常乘木蘭舟至南印度,而後換乘阿拉伯木船。

但現在他也有缺點,逆風非常慢,所以想橫跨大西洋,必須得加三角帆。

蒲壽庚一面向泉州市舶司定購最新的尖底三千料大海船,同時讓其幫忙改造他的木蘭舟。

泉州市舶司也根據皇帝的旨意,優先將最新打造出來的新海船賣給蒲壽庚兩艘。

蒲壽庚的船隊就三艘船,兩艘新船,一艘老的木蘭舟。

曆史上蒲壽庚家僮數千,但這回肯定沒有數千,他也沒打算帶這麼多人。

船上人越多,耗糧越大。

木蘭舟他隻帶一百人,另兩艘三千料海外,除了三十多名水手外,另外帶了二十多人。

同時他根據皇帝建議,在船上允許帶上家屬女人,另外沒有家屬女人的,他想辦法買了十幾個女人帶上船。

三艘船加起來,共男子一百十二,女人八十六,兩百人左右。

對於他的大船來說,人帶少了,帶貨量就可以增加,他不需要帶貨物,那就是帶足夠多的淡水和糧食,還有土豆,黃豆,茶葉,菜乾。

出發前十幾天,蒲壽庚天天帶著譚聰他們研究路線,按皇帝趙與芮的建議,前面三分之二的行程相當安全,可以沿著海岸線走,後世鄭和七次下西洋,都是沿著海岸線走的,所以基本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難的是最後從非洲橫渡大西洋到美洲,這段時間最窄的七八千裡,最寬的有一萬多裡。

此時全世界除了大宋帶有三角帆,縱橫帆齊全的多桅兩帆尖底船外,其餘的國家的船想橫渡非常難,一是速度不夠快,二是難以抗巨大的風浪。

在大宋尖底兩帆船出來之前,最快的海船在順風時時速也就在八裡到十裡之間。

這一萬多裡全順風,就得開近兩個月。

一旦遇到逆風,搞不好開半年都看不到有陸地。

可以說除了能裝一年糧食的木蘭舟外,其他船到了這邊隻有死路一條。

但木蘭舟又是出名的慢,蒲壽庚若是不改裝上面桅帆,全順風估計也得開三四個月,逆風估計得開一年。

這中間遇到幾個大暴風大暴雨的,那就真的很危險了。

所以蒲壽庚得儘量減少橫渡大西洋的時間,這段時間越快越好,得算著時間,在順風時間多數時通過。

他也是想了很多辦法,木蘭舟太慢,但負重大,可以帶大量食物,其他船快,但負重遠遠不如木蘭舟。

為了解決木蘭舟太慢的弱點,他請朝廷官辦船廠幫其改造成多桅雙帆,然後消減了一些不必要的部件,減少船體本身的重,用增加物貨來增加全重,同樣可以保持穩定性。

他還在木蘭舟上加了勾索,橫渡大西洋時,打算把三艘船連在一起。

由前面比較快的船在前面拉動,一旦遇到暴風天氣,可以視情況來決定斷來斷繩索。

因為有時候在風暴中,你抱成一團比較安全,但有時候在風暴中不能抱團,會一起沉。

這需要看當時的情況來判定。

蒲壽庚做了多種預算,然最重要的就是縮小橫渡大西洋的距離。

趙與芮肯定不知道哪邊寬哪窄,他自己畫的地圖也有較大的誤差,蒲壽庚也隻能隨機挑個地方橫渡大西洋,而且得儘量往西北方向。

因為巴西在南美洲的右上角,橡膠樹也集中在亞馬遜河一帶。

蒲壽庚還是相當認真,一路研究如何走,怎麼補給淡水,最後在哪橫渡大西洋,萬一走錯了,隻要往北就行,然後還要找亞馬遜河,但這條河怎麼找?

太難了,譚聰他們聽著都覺得難,跑幾萬裡到另一個陌生的大陸,然後尋找一條河,河邊上有橡膠樹,然後取下種子再帶回來。

聽聽都覺得難,可蒲壽庚居然挺興奮的,一點也不覺得難。

元貞七年一月,在準備了好長一段時間,並在泉州過完新年後,蒲壽庚帶著兩百多人的船隊,裝滿著可以用一年多的物資,浩浩蕩蕩的從泉州衝進南海。

與他同行的還有來自波斯的商人阿裡代依。

阿裡代依會派人帶著他一路到波斯,但兩人船隊速度不會一樣,所以後面可能不會一起到。

他們自泉州出發後,按一般商人的行程,要麼沿福廣海岸線走,要麼從大員走。

但這次他們故意要試長途海路,所以一路馬不停蹄,直奔漢州,中間沒有任何停靠,一路航行了兩千多裡。

中間有順風有逆風,大概用了十天不到的時間,他們的船隊出現在漢州城馬尼拉城附近的漢州灣。

隨行的阿裡代依非常震驚,因為他的船比較慢,根本跟不上。

蒲壽庚三艘船分彆取名為泉州號、美洲號、橡膠號木蘭舟。

出泉州的時候是阿裡代依在前面,第一天就被蒲壽庚的船反超了,後面阿裡代依一路急追,蒲壽庚讓橡膠號在後面慢慢帶著阿裡代依的船隊。

泉州號和美洲號到了馬尼拉城三天後,橡膠號和阿裡代依的船隊才到。

波斯商人阿裡代依和蒲壽庚已經做了好幾年的生意,現在才發現蒲壽庚的船帆與眾不同。

其實這幾年大宋的官方船隊也一直在跑波斯大員,大員到日本和高麗這些路線。

大宋船隻比較快,很多商人已經發現。

但大宋國內不準民間造三角帆,而且三角帆還得和桅和方帆搭配,如何搭配,也有說法,朝廷是經過無數次試驗的,所以有些民間小船廠就算敢偷偷打造,也很難試航搭配,萬一在半路上被抓到,可是要誅滿門的。

民間沒能盛行,除了防止被波斯等海外國家學去,也是因為朝廷船快,在商路上能保持優勢,在水師上更是遙遙領先。

蒲壽庚沒曆史上的發達也是因為大量的生意被朝廷的船隊做了,朝廷的船隊又快,載重又多,還非常安全,所以他生意做不大,隻能靠這次搏命來搏出頭。

這次和阿裡代依一起到漢州城後,阿裡代依要求到他的船上看看三角帆。

蒲壽庚想了想後,還是同意了。

他離宮前,皇帝趙與芮也是和他談過這事,三角帆已經出來快八年了,朝廷成熟運用也有六七年。

民間很多人都知道,隻是不敢用,但海外已經有人在仿效,用不了多久,越來越多的海外夷番的船都會學到。

這玩意是守不住的,所以蒲壽庚也不再保密,讓阿裡代依上船看他的帆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