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封禪泰山,比肩秦皇漢武?(1 / 1)

這幾個軍士據說是守城的,戰役發生在金國棄城離開,從南京到洛陽,當時他們駐守中間的一個小縣城,守軍不過幾千人,金軍大軍來攻,舉國之兵十幾萬。

高麗人坐的比較遠,根本聽不到上面說什麼,身後還有人比他們坐的更遠。

現場還不安靜,人群中經常發出歡呼聲和叫好聲。

整場聽完後,高麗人連一個字都沒有聽到,但身邊身後的百姓們都好像很興奮,聽的很清楚的模樣。

最後講完後,現場不知是誰在振臂高呼,大宋萬歲,陛下萬歲。

然後越來越多的百姓也加入到其中跟著大叫。

幾個高麗人花了幾十文錢,一個字都沒聽清,然後迷迷糊糊跟著散夥的人出來。

到了外面他們才回過神來,趕緊找人問問,剛才都說了啥。

那人也說沒聽清。

高麗人說,那你叫的一頭的勁?

那人傻笑,大夥都在叫,我不也跟著叫麼。

接著又對高麗人道,書院牆上會貼出來,如果識字就去看看。

高麗人隻能去看。

現場的公告寫的相當煽情,洋洋灑灑好幾千字,把書院右邊牆都貼滿了。

公告裡先把幾個軍士家庭背景說了一遍,比如有個姓宋的軍士,開赴前線前,家中母親病重,原本上官指揮允許他請假回家,看母親最後一眼,但姓宋的聽到要殺敵報國,有機會收複河山,毅然決定不回家。

中間又把幾人守城時的畫面寫的和似的,連高麗人看的都熱血沸騰。

在公告的最後,幾個大字寫在書院牆上:“保家衛國,抵抗韃虜,人人有責。”

高麗人信沒信不知道,反正城中百姓們是相當激動,而同樣的事情,也陸續在大宋各地進行著,各地都有退役回來的軍士在宣傳他們的事跡,這些激動人心的英雄事跡也會鼓勵著一代又一代大宋子民,為保衛大宋,延續漢人政權,踴躍參軍,投入戰場。

-----

臨安城。

趙與芮正在火器局機械司。

今天機械司給他用水力鑽床鑽了一個鋼管出來。

趙與芮正拿著鋼管在看,銅管長約半米,孔徑像槍管,外壁也比較光滑。

結果還算不錯,但過程相當麻煩。

他一邊看,火器局的工匠官員們一邊向他解說中間的辛苦。

這讓他感覺,穿越後打造火槍,相當不容易。

趙與芮早就想打造火槍了,畢竟這是所有穿越古代的主人公第一件想乾的事,他連燧發槍的圖都畫的了個大概,當然,零部件他自己也不熟,隻能靠想像,準備了好幾年,這件事才開始乾。

據官員們說,僅這根管子,就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才打造完成。

管子需用百練精鋼,即用熟鐵一次次鍛煉,僅這步就要好幾天。

接著要把外圍弄成圓形。

最早他們想和明末一樣,以鋼板卷成筒管狀,這樣比較簡單。

但趙與芮要求鑽孔,所以隻能先把外圍弄成圓形然後再鑽孔,這步可以用模具法,倒也省事。

第三步鑽孔用水力鑽床來乾,鑽頭比槍管材料多練了幾次,韌性更好,但就這樣想鑽進去也不容易。

官員們兩頭鑽,左邊鑽會換右邊,基本一刻鐘換一個鑽頭。

用了十八個鑽頭才完全鑽好。

而一個工匠打造這十八個鑽頭,就要半個月時間。

如果是一個工匠帶幾個工人乾這事,一個多月才能乾出一根管子,相當費時,費力。

而且這還是半米長的,顯然不夠造槍,還沒有精加工。

趙與芮聽完後微微有點沉默。

加工槍管最大的難度就是鑽孔,鑽孔最大的難度是鑽頭。

除了鑽頭的長度外,還得有耐用的鑽頭,才能乾這件事。

他們的鑽頭主要用來削木,鑽木,鑽熟鐵,消耗就挺大的,如果用來鑽精鋼損耗相當快。

而且受限於這個時代的工藝,他們的鑽頭前面是十字形的,比較粗糙,需要先用模具做出來,然後精修,打造鑽頭都要好久。

趙與芮試過用打造出來的鑽頭,再切鑽頭的膛路,同樣不經用,用模具造鑽頭是最快的,當然質量也差。

“那就用卷起來的方法。”趙與芮感覺現在工業還沒發展起來,隻能先用土方法,即卷管法。

卷管法簡單易行,但不經用,估計打二三十槍後就得爆廢。

當天趙與芮在火器局決定用卷管法,打造槍管。

槍管長度類似魯密銃,分大小兩層拚接套合,長度約在一米二左右,重量約六斤半,加上後面的部份,約一米五,重九斤。

這個長度和魯密銃相似,重量比魯密銃重了約兩斤。

重量加重的原因是趙與芮要加重槍管壁,增加槍管使用次數,至少得達到三十槍甚至五十槍的使用壽命。

火槍的槍管改成卷管法後,槍管打造就簡單了,後面就是其他部件。

大部份常用部件趙與芮自然能記得,板機,擊錘,火門,瞄準裝置,為此他還專門讓木匠做了個簡單的木製火槍。

這火槍比較簡單,隻有板機,火門等幾個零件,是趙與芮小時期做火柴槍的記憶。

然後趙與芮對著工匠們細說。

這裡放火藥,這裡裝燧石,然後扣動板機,擊錘和燧石打擊點火,火藥爆炸,產生衝擊力,讓子彈射出。

他講起來很簡單,但具體構造完全靠自己猜想。

至於火門在什麼位置,板機怎麼敲擊,要不要彈簧,趙與芮原本也不知道,好在這幾年工匠們一直在根據他的說明再研究,目前已經能成功擊發起火,唯一的難度就是怎麼搭配到槍管上面,能完美運行,完成擊發。

今天趙與芮在火器局呆了一上午,中午都是在火器局和幾個官員一起吃了午飯。

在趙與芮和官員們看來,以大宋現在的能力和工匠們的實力,有趙與芮這個老師在前面,火槍打造不難,難的是質量提升。

趙與芮走時要求工匠們,用鑽孔法弄一根火槍,用卷管法弄一根火槍。

工匠們認為鑽頭沒這麼長,隻能和卷管法一樣,以大小管套合,鑽兩根,甚至三根不同的槍管套合起來。

下午回到垂拱殿,趙與芮禦案上已經堆滿了內閣秘書郎們先批的奏折(包括下面傳來的公文急信),在趙與芮的改製下,大宋的內閣體製和大明學習,但又有不同。

因為大宋沒有司禮監,也沒有宦官批紅的事,通常內閣每天值守人員批完之後,分按重要和不重要分類堆放在趙與芮的禦案上。

等趙與芮坐到禦案前,就能一眼明了。

從左至右,依次是軍事,民事,吏事,財事,其他諸事等。

趙與芮把民事的放在前面,也是代表他比較看重民事。

今天值守的內閣成員有刑部尚書李皇、秘書郎黃樸,謝方叔。

三人在皇帝進來時正在議論什麼,看到皇帝進來,三人趕緊起身,然後叩禮。

“免禮免禮。”趙與芮隨意的揮揮手,來到自己禦案邊上。

胡鬆很快端上來一杯涼水,這會七月份,臨安還是比較冷,皇帝平時喜歡喝涼開水,而大部份臣工們,都還是習慣喝涼茶。

看到皇帝坐下,李皇與黃樸,謝方叔兩人對視幾眼,先站到皇帝禦案前。

趙與芮左右看了看,先抓起關於軍事。

按趙與芮的要求,越是重要的越放在前面,越是不重要的,越可以放在後面,他通常先看軍事最上面的。

第一本不是奏折,而是孟珙從陝西發來的信件。

他率五萬大軍三萬民夫自陝西隴佑地區入西夏,最後從河州發信向臨安。

這信是一個多月前發的,一路經各省達到臨安,用了一個多月時間。

這是孟珙向皇帝簡單說下自己的戰略和意圖,不算加急,所以走的不是很快。

趙與芮打開匆匆看了幾眼,又拿起下面一封。

下面這封發自二十多天前,來自西夏境內。

這封信比前面發晚了十幾天,但和前面的同時到臨安。

孟珙說闊端集中數萬兵馬來阻擊,他臨時決定先去打夏州附近,搶些人口物資,再回頭想辦法水淹中興府。

趙與芮原本就是和他商量好,準備去水淹中興府,但水淹中興府要有幾個前提,一是自己要有足夠的物資能夠長期生存,二是能守住蒙軍的進攻,三是有足夠的人力資源乾活。

當年蒙軍水淹中興府,有前兩個條件,但沒有民夫,所以工程乾的一塌糊塗,最後還淹了自己。

孟珙先去抓人,趙與芮認為沒什麼問題。

趙與芮估算著時間,現在孟珙軍應該和蒙軍乾起來了,如果孟珙軍被包圍,或已經在中興府城外駐守,後面的信使就無法再過來,趙與芮也回信也毫無意義。

趙與芮相信孟珙,更相信自己的計劃和戰略,所以也沒準備回信給孟珙。

將領在外,怎麼打,如何打,還是讓他們自己決定比較好。他遠在數千裡之外,輕易不要去影響將領們,何況還是孟珙這樣的名將。

下面的信還有孟瑛從瓜州發來的,瓜州距離這裡三四千裡,更加遠,這封信是孟瑛剛占據瓜州後發來的,寫信的時間也是兩個多月前。

孟瑛說李平夏一部已經進入西遼,察合台不管西遼,還是統兵來打沙州了,後面他打算帶著察合台跑來跑去,從西夏跑到西遼,如果實在跑不了,就回城固守,拖延時間,讓孟珙水淹中興府,但不能肯定察合台會一定攻城。

孟瑛也沒料錯,察合台和闊端攻了幾天後,就沒心思,立刻回軍去打孟珙了。

孟瑛還說,如果察合台也去打孟珙,他們會在後面跟著。

趙與芮看完後起身看了看地圖,發現瓜州距離中興府有兩千多裡。

而瓜州以下,目前全是蒙軍地盤,各城都是蒙軍駐守。

孟瑛率部跟隨,補給是個問題,要麼一路搶掠蒙軍牧民的,如果蒙軍牧民全部進城,那就比較麻煩。

但西夏這地方有個缺點,就是除了中興府等幾個重要城市,大部份城都比較小,一旦有戰事發生,四周牧民們能儘量跑進去,很多牛馬羊無法全部進城。

這點在蒙古打西夏時就能看出來,西夏的百姓能進城,但大量牛馬羊帶不進去,城中地方小,進去也沒地方牧養。

你牛馬羊在城裡要吃草嗎?要拉屎嗎?

所以蒙軍在外面能搶掠到大量的牛馬羊,用來當補給,蒙軍用這些補給,能長年圍困西夏,打上一年兩年都沒事。

希望孟瑛也能搶掠到更多的物資補給吧,趙與芮現在鞭長莫及,也隻能暗暗替他們祝福。

之後孟瑛就沒來信,後面伏擊八合的消息都沒來的及傳到臨安。

趙與芮靜靜翻看著桌上的各種奏折和信件。

遼東呂文德來信,信是三十多天前的,宋軍和高麗聯軍十萬,已經把東夏國王蒲鮮萬奴包圍在開元路北\\京。

東夏國的北\\京位於綏芬河南岸的克拉斯諾雅爾山城,後世現在叫烏蘇裡斯克(在我們牡丹江市東四百裡,它的正南方一百五十裡就是著名的海叁威)

東夏國有上京,東京,北\\京,南京等數京,東夏國王蒲鮮萬奴著重把守開元路的北\\京。

在原本的曆史上,蒙軍五萬分三路伐東夏,薄鮮萬奴也是重兵積守北\\京,蒙軍先下南京,再攻北\\京,活捉了蒲鮮萬奴之後,又陸續攻破了其餘抵抗的地方,然後把所有東夏國人屠殺殆儘,徹底平定了這邊。

這次高麗和宋聯軍打東夏國比蒙軍的進攻還要順利,因為宋軍和高麗軍有水師。

東夏國的東京和北\\京都在沿海一帶。

其北\\京往南一百裡就是海叁威,呂文德帶宋軍三萬,高麗軍七萬,以一千五百多艘船,沿海岸線往東夏國走。

對外號稱二十萬大軍,其實真正的軍隊隻有宋軍三萬,高麗軍兩萬,高麗人另有五萬是民夫、船夫,工匠等。

一千五百多艘船裡,有一千艘都是高麗出的船。

宋軍從海上進攻,打的東夏國措手不及。

東夏國東京距離海邊才一百裡不到,宋軍到了城下,他們還才知道,一天就被攻破。

要說這些東夏人還是挺猛的,寧死不降,宋軍隻能讓高麗軍把他們全部斬殺。

東夏人大部份都是女真族,少量還有野人,類似明末的野女真。

基本都是金國逃過來的。

蒙古打金國時,金國大部都降,很多人成為蒙古名將,如奧屯世英等。

但有少量不肯投降的女真人就和蒲鮮萬奴成立東夏國,他們在曆史上一直抗爭蒙古,最後滅國時被屠殺殆儘。

現在宋軍和高麗軍攻進去也是一樣,東夏人不肯降,都是抵抗到死。

呂文德比蒙軍好點,不肯降的東夏軍士全殺了,婦人和小孩留著,有些青壯隻要不是兵,也能留著,這要換成蒙古人,連婦人和小孩都要被砍掉。

呂文德來信時已經包圍了東夏的北\\京,東夏最後的主力一萬多人在城中。

他聲稱為了減少傷亡,想圍城困死蒲鮮萬奴,同時試著招降,儘量避免強攻,又問陛下,一旦攻滅東夏國,後面該如何辦。

趙與芮想了想,拿起筆來批複回信。

呂文德在遼東有四萬兵馬,這次出動了三萬,趙與芮怕遼東的蒙軍趁機打過來,而中原地區已經守住,可以調動兵馬支援遼東。

他將往遼東調三萬老兵,兩萬新兵,共五萬兵馬過去支援呂文德。

這樣宋軍在遼東兵馬能到達九萬,這九萬兵力,不但可以守住遼東,還有機會擴大地盤,如果蒙軍全面開戰,可往西北攻打成吉思汗幾個弟弟的地盤,迫使他們向窩闊台施壓。

“占據海叁威,在島上設水師,水師常備兩千人,將掠奪的女真婦人中,有孩子的給高麗人,沒孩子的分給海叁威水師將士。”

寫到這裡,趙與芮起身,再次來到地圖前看了看。

北\\京往西四百多裡就是後世的牧丹江市,但趙與芮這會也看不出啊。

隻依稀記得,再往西一段距離,不是長春就是哈爾濱。

現在這些城地圖上都沒,他擾了擾頭,隻能隨便指了個地方,用筆圈了下,然後回去接著寫:“儘量不要殺降,留些當地民夫,築建新城長春城。”

但趙與芮隨便點的這個位置不在後世長春那,而是在後世寧安附近,靠近牡丹江市。

趙與芮點這邊,因為這邊有個鏡泊湖比較有名,湖面較大,適合建城。

於是新的長春城,就在趙與芮隨便點了下後產生了。

點完後,趙與芮回到禦案前:“明天是工部徐元當值嗎?”

一直站在皇帝身前的李皇回應稱是。

趙與芮道:“接下來,咱們要在東夏國附近大興木木,建幾個新城。”

“朝廷需要大量的民夫,各種物資。”

李皇三人靜靜聽著。

趙與芮又走到地圖前,指了指地圖上的方向。

“那邊咱們不是很熟,當派工部官員在遼東都司兵馬護送上,查看當地地形,尋找有水源,有石料甚至有礦產的地方建新城。”

“朕剛剛隨便點了下,是看到那邊好像有片湖泊,具體的地形,還得工部官員去看了才知道。”

李皇略有不解,好在他知道皇帝心性,但大膽的問:“臣鬥膽,陛下,咱們費這麼大勁,在那蠻荒苦寒之地興建城市是為何?”

東夏國那邊現在都是蠻慌之地啊,即便是後世也沒什麼人,東夏北\\京往正西方近千裡才是長春。

趙與芮剛剛點的地方在數百裡外,還不到長春。

“那邊雖然算是苦寒之地,但各種物資豐富,森林,礦產多不勝數,取之不儘。”

“咱們建城占下來,以後就是咱們大宋的國土了。”

“而且往西北方向,可以進一步威脅蒙古東北地區。”

“朕打算,一步步往西北方向建城--”

趙與芮打算先建長春,再建哈爾濱,然後建齊齊哈爾,接著建呼倫貝爾,沿西北一條線,逐往蒙古東北方向建城,然後大量移民,駐軍,最後把城堡建到草原上去。

李皇聽到森林礦產取之不儘,自然沒話說了。

趙與芮說,新建長春城,就近從當地東夏人中挑選民夫,再就近從高麗征招,大宋可用物資來換。

對高麗皇室和權臣們來說,大宋的物資是給他們的,高麗庶民的命是不值錢的,所以相當願意。

像這次征伐東夏,高麗就很大方的出了五萬民夫,反正由大宋給錢給物資。

建城的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需要各部相互配合,吏部準備官員,工部準備工匠,禮部、海貿部和高麗商談以物資換民夫的事。

還有工具的調配,糧食的籌運和運輸,整個大宋朝又要運轉起來。

李皇這時候就相當佩服皇帝陛下。

大宋軍這會在西夏,東北方向都在開戰,中原,山東也在備戰,防止蒙軍入侵,全國資源調動起來,還有閒心在東北準備建城。

這是大宋皇帝強大國力的體現,兩宋任何一位皇帝,都做不到趙與芮這樣。

趙與芮看完軍事的後,批複了一些重要奏信,包括還有今年確定要全國再征招十萬新兵的事。

接著他看到其他方面的奏信。

突然發現有一堆奏折相當辣眼睛。

這堆奏折以原尚書都省事,現在的醫藥部尚書梁成大和侍禦史趙汝述兩位內閣成員為首。

這兩人是趙與芮內閣中著名的奸臣,都是原史彌遠七大爪牙之一。

趙與芮留著兩人也是平衡內閣中的派係。

現在這兩人加上餘天錫、鄭清之等曾經同樣與史彌遠交好的官員,一起上奏,說皇帝趙與芮英明神武,收複大宋故土,攻滅金國,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功。

梁成大提議百官隨皇帝到泰山祭天,然後改年號為元貞。

梁成大和趙汝述認為,唐太宗叫貞觀嘛,漢武帝叫建元嘛,咱們叫元貞,就是和唐太宗和漢武帝一樣。

草,趙與芮看完也是對這些奸臣佩服的五體投地,真是會揣摩領導的心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