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等了六七年就為了今天(1 / 1)

武關守將還是漢人,姓陳。

雙方聊了幾句,全英又送了大量的白糖等物和銀錢。

從北面下山時,發現北面的山路更難走,有的路隻能通行一匹馬,並肩最多兩個人。

大夥扛著米糧和東西,相當危險。

此時連不懂軍事的賈似道都認為,這武關易守難攻。

宋人和這裡的金兵關係搞的挺好,將來如果突然發難,嘿嘿,那金兵要倒大黴了。

走在半路上,他忍不住問全英,我大宋什麼時候能這麼隨便進金境的?

全英道,陛下登基之後,就逐步改善金國關係,並賣糧於金。

金國開始很小心,與我們交易三年後,在寶慶三年才正式允許從均水河進入河南。

所以和武關等地打好關係的事,也就這兩三年才發生的。

按宋金私下盟約,宋人每年分兩次,分彆於三月(秋糧),十月(夏糧),各賣(支持)金國十萬石和五萬石。

金國現在國內情況不好,糧食也缺,這十五萬石,主要是屯集在潼關,供潼關守軍用。

金國在潼關守軍有十幾萬,耗糧極大,所以對宋人的支持,相當感謝。

他們這次的十萬石糧,武關會留一千石左右,其餘都運往潼關。

兩人說話之間,終於來到武關北。

山腳下早就有大量的馬車在,還有數千民夫,都是金國潼關附近叫來幫忙運糧的。

宋人到這裡的任務就完成,大量民夫會原路返回船上,回宋境。

隻有全英,賈似道等少量人員可以進潼關。

按金人要求,能跟著進潼關的宋人,不能超過三十人。

這十萬石糧,加上其他糖、鹽等物資,整整用了近三天功夫才全部過武關。

中間賈似道和全英四處查看,幫忙。

第三天下午時,有個宋人民夫挑著兩筐東西,大汗淋漓的從山上下來。

然後來到一輛大型的馬車邊上。

“來幫忙。”全英正好走過這邊,立刻示意賈似道幫忙。

兩人彎腰抬起一個筐。

賈似道看到筐裡全是一袋袋的白糖,不由微微有點心動,這玩意現在搶手啊。

不料這家夥好吃懶做,根本沒什麼力氣,剛抬起來,還沒上馬車,叭,手上一軟,筐子撞在馬車板上,嘩啦,整筐倒地。

“嘶”全英臉都綠了,不可思議瞪著他。

“失手失手---”賈似道滿臉通紅,轉身要招呼不遠處的賈安來幫忙撿起來。

“快。”全英猛的喝止他,飛快伸手抄起一袋袋白糖往筐裡放。

這,賈似道突然瞪大了眼睛,隻見筐底下有個像黑色的鐵桶或木桶,裡面不知放的什麼東西。

才看了一眼,全英已經扔了幾袋白糖進去蓋住那黑桶。

撲通撲通,賈似道莫名的心跳加速,也不敢哼聲,趕緊揀起地上的白糖往上面扔。

起身的時候,他感覺到剛剛那民夫眼中精光閃動,看了他一眼,好像在鄙視他。

這時他才發現,全英帶過來的民夫裡,有些都是與眾不同的。

像挑白糖的這些,似乎都比較壯實。

數日之後,賈似道跟著大隊的馬騾馬車,終於來到潼關。

親眼看到這裡後,他終於知道潼關有多險要了。

潼關是連接關中和中原的戰略要衝。

戰國時,當時最重要的還是函穀關,但隨著時間流長,自漢朝以後,黃河水位開始下降,車馬行人可以直接通過露出的黃河河灘,繞過函穀關,於是,漢朝便在崤函通道上設立了新的防線潼關。

潼關在曆史上有三次變遷,都是因為雨水衝刷,出現新路,而不得不改變。

漢朝麟趾原先設潼關,麟趾原北面是黃河,南面是秦嶺。

麟趾原地勢複雜,易守難攻。

賈似道跟著馬車隊伍進來時,就沿著秦嶺小道而來,小道叫黃巷阪,寬約四五步,左側是高聳崎嶇的秦嶺,右邊是黃河,人馬隻能走中間,也就四五步寬。

僅看這路寬,和地勢,就知道大軍都不好走,守軍人數都不要太多,往前面一堵,你左側是山,右側是黃河,看你怎麼過。

這可是漢朝往潼關的必經之路。

但這還不是最難的。

就算你通過黃巷阪要去麟趾原,還要通過五裡暗門。

五裡暗門穀深坡陡,道路奇險,最窄的地方,僅容一人或一馬通行。

你想想,這種地方,派幾十個人輪流守在那,千軍萬馬都過不去。

而且你運糧的馬車根本上不去。

當時這邊是伏兵第一地,誰守潼關,必然要這裡埋伏伏兵。

隻要攻過五裡暗門,往上爬坡之後,就來到麟趾原。

這邊是漢潼關所在,你要集合兵馬能攻破潼關,就能往下進入禁溝,沿著禁溝往北走,這就能來到寬闊的關中平原,前方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你騎兵的縱橫了。

這便是漢朝自潼關進入關中的主要線路,當然反過來,關中進漢朝,也是這麼走。

但到了隋朝時,麟趾原上因雨水衝刷,又形成了一條新的溝渠。

這下大軍既不要翻五裡暗門,又不用經過漢潼關,可以直接通過麟趾原,進入禁溝,然後往北進關中平原。反過來,關外的兵馬也可以不經潼關進中原。

但這事也好辦啊,隋朝立刻搬遷潼關,在新的渠溝上面,又建了個新潼關。

新潼關還沒搞好多久,進入唐朝後,黃河下切,水位繼續下降。

原漢潼關北側的黃河河床又祼\\露了不少。

這下更省事,隻要通過黃巷阪,直接往前,都不繞麟趾原,就可以通過黃河河床進入關中。前面兩個潼關可以繞過去了。

為了封堵這條東西向道,唐朝先在黃巷阪和黃河河床交界處,建了個金陡關,然後想想還是不安全,又往前移,在黃河河床上面又建了個新潼關,也就是現在的潼關。

唐朝人挺狠的,為了確保潼關萬無一失,在潼關南面的秦嶺山麓下,又修建了大量的小型關隘,包括有麻峪關、上關、五莊關、潼峪關、水門關等,又在禁溝西側建了十二座烽燧,號稱十二連城,十二座關城層層防守,可謂密不透風。

而潼關之險,一在禁溝,二在麟趾原,三在金陡關,四在黃河,五在秦嶺,它們連成一體,形成一條固若金湯的潼關防線。

當然,潼關曆史上也有被攻破的,但有些是守將在外面浪戰的原因,有些是王朝末年,士兵已經無心抵抗,而且絕大部份天下雄關被攻破,基本都是王朝末年,兵無鬥誌。

三國時,先是馬超打潼關,痛罵曹操家三代,天天問候曹家母係親屬。

曹洪大怒,要下去乾馬超,徐晃則拚命勸,但馬超連罵了九天,曹洪最後受不了,果斷帶兵殺出去,結果被馬超大敗,馬超軍隨著敗軍殺進潼關,曹操的潼關給丟了。

沒多久,曹操又來打潼關。

這馬超當時擁有聯軍,兵強馬壯,比曹操兵馬還多,開始囂張了,直接帶兵出去和曹操乾,結果被打的大敗,曹操同樣跟著敗兵殺進了潼關。

唐末黃巢派兵從禁溝兩邊夾攻潼關,此時已經是唐末,兵無鬥誌,關上唐軍直接潰散,自此,黃巢打通了進入長安的路。

所以皇帝趙與芮經常說一句話:“古人有雲,城池之固,在德而不在險。”無論什麼險關,關鍵還得看什麼人守,處於什麼時代。

通常隻要是在王朝巔峰,沒有什麼雄關能被攻破。

而隻要在王朝末期,啥雄關都容易被破。

此時金國已經算是王朝末期,但潼關還算移如泰山,而原曆史上的三峰之戰打完,金軍最後十五萬精銳一戰而沒,潼關守將李平就直接降了蒙古,固若金湯的潼關也沒有用了。

四月初,賈似道和全英等人先通過金陡關,照例又送了很物資和銀錢給金陡關守將,然後進入潼關。

這邊是唐潼關位置,金國得到後又加固修建,現在是十二米高,到明清之後,有地方又加固到十六米高。

上面寬約七米,周長十裡出頭,由夯土砌成。

看起來不是很長,但它北面是黃河,南側是險山溝渠,從關中平原過來的,隻需要防西側,從中原過來,主要防東側。

而此時大部份城池,在敵軍圍攻時,需要防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所以這也是潼關難以攻取的原因之一。

整潼關城加附近險山,包括秦嶺和黃河圈圍起來的地方約有七八十萬畝,這塊後世有耕地十七萬畝,這會數萬畝也肯定有的。

潼關城內兵馬最多的時候是唐朝哥舒翰,在潼關聚集了二十萬精兵,最後因為被皇帝逼著出去決戰,而慘敗身死,二十萬精銳唐軍也瞬息崩潰。

金兵在之前放棄潼關以西,遷關中百姓到中原,目前在潼關境內有十幾萬兵馬加十幾萬百姓,約三十多萬人口,人口比較多,糧食壓力也比較大。

而金國因為放棄了潼關以西大片領土,糧食出產也大大下降,宋朝願意每年支持這邊十五萬石,對此時的金國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自趙與芮登基後,宋金兩國暗中結盟,通商便利,趙與芮不計前嫌的支持金國,足足用了六七年功夫,基本已經麻痹到了金國。

宋廷上下所有人都不會想到,皇帝趙與芮願意用六七年,甚至更長的時候去耐心的做一件事,隻為了麻痹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