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自已人也陰?(1 / 1)

其實蒙古人在這個時代雖然難遇對手,但說實話在戰場之外,表現很一般。

因為蒙古人很少玩細作,沒多少戰術,打仗都是靠硬來,還有統兵將領自己的發揮。

對比明末的後金,崛起時非常擅用細作,遍及各地,攻打明朝城池時,經常靠細作或內應打開城門,短短時間在遼東攻占了大片大明的城鎮,也立足了腳跟。

蒙古人就不這麼玩,基本靠硬攻,所以蒙古人這會攻城還是不行,強攻經常碰壁。

但凡蒙古人學會後金那套,多派細作,提前滲入,攻城會變的更簡單。

馬上等這王檝回去之後,蒙古人很快就會感受到攻城的艱難了。

也正因為蒙古人不擅長派細作,所以大宋朝國內的很多事情,他們都是半清不楚的,隻有靠少量的來往商人述說,或者像王檝現在這樣,到臨安城的茶樓去聽。

而脫察剌更是第一次聽到,還有幫皇帝吹牛逼的事?哈哈,那要去聽聽。

兩人找了個茶樓,果然聽到說書人在吹皇帝趙與芮。

今天他們運氣不錯,說書人在說趙與芮怎麼上位的,如何智鬥史彌遠,如何奪權,然後上位之後,就要為百姓量田,少收百姓的稅,皇帝陛下,隻關心百姓生活啊。

聽書的人群中,立刻有人附和,皇帝聖明,千古明君。

王檝和脫察剌聽懵了,沒想到有皇帝會臉皮這麼厚,專門派人在茶樓裡幫自己吹牛逼。

接著說書人又說到山東,說到四川,說彭義斌和孟珙表面上是朝廷軍將,其實都聽調不聽宣。

人群中有人說,當年不是山東大勝嗎?滅了張榮,朝廷還到處宣傳。

說書人罵道,那是彭義斌大勝,又不是朝廷大勝,朝廷派去的餘玠,到現在還是副都指揮使,說不上話呢。

然後說書人又道,四川孟珙更不得了,能力是很出眾,在四川練兵還養馬,但是完全不聽朝廷的,到處惹事,遲早要出大事。

現在四川都是孟家軍了。

人群中馬上有人叫道,這種不是亂臣賊子嗎?當召來嚴懲。

四周頓時附和聲四起,亂臣賊子。

後面兩人繼續聽,大都是吹大宋皇帝如何英明神武的,脫察剌直接聽不下去,趕緊帶著王檝離開。

回去的路上,脫察剌都懷疑他們借道的事,能不能辦成。

“宋人皇帝好像還得看四川製置使孟珙臉色?借道之事,怕是很難?”

王檝立刻道:“不要慌,當年吳玠在川時川軍也號稱吳家軍,但宋人君臣意識還是挺重,雖然權傾一方,都會聽從皇帝詔令。”

“孟珙出身如何?”脫察剌問。

這把王檝問住了。

這會孟珙都沒出名,出身也非勳貴官宦,兩人面面相覷,反正蒙古那邊根本不可能有這種人資料的。

即便當年孟瑛在臨兆重創了拖雷,除了拖雷自己,蒙古人都沒有關注到這股宋軍。

脫察剌則認為,如果是傳統官宦和勳貴出身的將領和地方大員,肯定會聽從皇帝的詔令。

但是泥腿子野路子出身的,比如彭義斌這種,基本不會聽宋廷詔令。

自從彭義斌在山東大敗張榮和史天澤,趙與芮一面用餘玠分權,取得山東大軍的主要軍權,同時開始造勢,說彭義斌現在狂了,不聽號令了,並每年下詔兩次,召彭義斌進京,彭義斌俱不答應。(其實彭義斌每年會偷偷摸摸的回京,面見皇帝一次,從不對外宣布。)

種種跡象表明,現在山東是彭義斌說了算,且不怎麼聽宋人皇帝的。

脫察剌的擔心也不無道理,王檝現在甚至在想,當年在臨兆阻擊拖雷,搶西夏戰馬的,會不會就是孟珙自己的意思?宋人皇帝根本不知道?

他們一路進來,看到宋人到處諂媚討好,並且畏懼他們的模樣,這讓王檝認為,宋人皇帝根本不敢做出和蒙古作對,甚至打戰的決定。

-----

就在王檝和脫察剌被趙與芮騙的團團轉時,趙與芮的馬車已經離開了宮門,前往火器局。

以前常跟在馬車身邊的曹友聞已經換成了一個年青的武將。

曹友聞在皇城司跟了皇帝兩三年後,趙與芮認為調教的差不多,便於去年派往四川,跟隨孟珙。

新來的武將叫劉整,跟了皇帝趙與芮不到一年。

劉整是曆史上元軍水軍的創始人,之前投靠了趙方。

趙方在臨死前對趙葵道:“劉整才氣橫溢,汝輩不能用,宜殺之,勿留為異日患。”

趙葵向來愛才,先後發現重用了呂文德和餘玠,也向皇帝推薦了兩人,都得到皇帝趙與芮重用。

所以他根本舍不得殺劉整,他帶在身邊幾年後,又向趙與芮推薦劉整,並把父親臨死前說的這番話轉述給皇帝。

趙與芮當然不認識劉整,不過趙方這麼說,肯定是有能力的,立刻於去年調到身邊。

他肯定想不到,原曆史幾十年後,因為呂文德的猜忌,賈似道的逼迫,劉整投降了蒙元,並為元軍創立了水軍,最後滅了南宋。

此時劉整騎著馬跟在馬車邊上,一邊走一邊擦臉上的血跡。

原來剛剛在城門口被打的滿頭是血的馬車百姓就是劉整假扮的。

劉整表情有些鬱悶,隔著窗簾大呼:“陛下,他們真打啊。”

趙與芮樂了:“若不真打,怎麼讓蒙使信以為真?”

“下手也忒重了,差點打出血來。”劉整臉上都是雞血,但剛剛真的差點被打出血。

那些軍士都是新招的,完全不像軍人,打人倒是一頭勁。

因為事先也沒和他們說,這劉整是自己人。

劉整算看明白了,自家皇帝真是陰,連自己人也陰。

“哈哈哈。”趙與芮笑道:“那些人都是剛招的,群演,等蒙使走了,就踢走他們。”

劉整不明白什麼是群演,但看的出來,皇帝在套路蒙古使者,在向敵示弱。

不一會,兩人來到火器局這邊。

李平豹和火器局侍郎唐波,郎中章小石,匠作局劉福等都在門口等他。

眾人還是先來到鳳凰山腳下。

劉整跟著皇帝到現場,就見地面上放著一大堆木製和金屬的零件,還有長長的部件,一時臉上也有些懵。

現場還有些京師諸軍的軍將在,皇帝趙與芮看著眾人表面,並向他們解釋:“這個東西在蒙古人那邊叫回回炮,咱們叫配重式投石機。”

中古時,波斯、阿拉伯等伊斯蘭教國家之拋石機炮十分發達,還有能發射八百磅重巨石的拋石機。

蒙古人現在也在用,但用的是西征時得到的,由拔都帶回來,因為拔都在選大汗時支持拖雷,所以投石機不受窩闊台重視,真正要到蒙古人自己全面打造,還要等十幾年後。

要到忽必烈時代,他從西域召回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督造,把回回炮的打造工藝帶回中原。

他用回回炮打大理,一路攻堅所向無敵,大理直接被滅國了,後來又攻破了襄陽,成為當時攻城的第一利器。

趙與芮打造投石機,自然是也是為了攻城。

這玩意其實不難,古代就有式樣,宋軍戰船上也有小型的投石機。

趙與芮略為改進,采用了配重式鐵箱,打造了幾款不同的投石機。

此時隨著劉福一聲令下,幾個學徒工匠飛快在現場組裝。

劉整聽到聲音,發現底部是純鐵打造,非常簡單四根鐵板拚接著一個四方形。

蒙古人的回回炮全是木製,趙與芮因為加了配重鐵箱,怕木製易損,最大的那款底架用了鐵鑄,又沉又穩,其餘兩款中小型的,還是用木製底架。

組裝相當之快,底架搭好就是木架、軸、拋杆等,兩側還有扶梯。

四個人現場組裝,大概不到五分鐘就裝好了。

此時拋杆呈75度往上,對著鳳翔山。

拋物處用了數層牛皮構造而成,以比手指粗的麻繩為投彈帶,被固定在地面。

趙與芮道:“西域的投石機,可以投擲一百五十斤以上,甚至到三四百斤,五六百斤的巨石。”

“威力雖然驚人,但巨石難尋,如果投石機足夠多,一場戰鬥,每架投石機要投十塊巨石,尋找這麼多巨石就是件麻煩事。”

眾人紛紛點頭,是這個道理。

“咱們舍棄了拋物重量,提升了投擲距離,同時改進了拋物,增加了威力。”

羅馬時代,最大號的拋石機杆臂長度接近15.24米,配重達到9.07噸,能夠將200-300磅的石彈投射出274米遠。

趙與芮不需要投這麼重的石彈,所以杆臂隻有十米,配重降到三千斤。

這配重鐵箱本身重五百斤,在拉起他之前,有人抱起二十斤重的鐵餅一個個扔進去。

兩個人各扔了二十五個,鐵箱重一千五百斤。

這時有兩個人走到另一頭,借杆杠原理,用力一拉,直接把這一千五百斤拉了起來。

配重廂高高掛起,拋物處被固定在地面。

這邊宋軍用人比較少,隻需要兩個人就可以,換成重型扔石頭的,可能要五六,甚至七八,十幾個人一起拉。

趙與芮減少彈重,也有效減少人相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