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凡反對者,皆可殺(1 / 1)

戶人均十畝以上,到人均二十畝的,夏稅,丁口輸絹七尺,輸鹽五斤,其他稅免。

丁通常是成年男子,口是成年女子,家中有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都要輸絹輸鹽。

直接夏稅就漲了,當然,按貫例,沒絹沒鹽也可以輸錢,輸布,啥都行,隻要價格等價就行。

現在朝廷的鹽價比以前低多了,這輸鹽就原來減了一半不止。

然秋稅畝二鬥。

但這種家庭有三個人,就是有三十畝到六十畝田,這應該是在能承受的範圍,秋稅比江南的稅還是輕。

這等於是農村中產了,在沒有天災的情況下,這點錢絕對可以承受。

以三個人三十畝田最低來算,哪怕一畝產一石,一年也三十石糧。

趙與芮讓人計算過,這檔的夏稅加秋稅兩稅加起來,折糧也不到一石,完全在承受範圍。

而後面則是越來越可怕。

戶人均二十畝以上,一百畝以下的。(這種家中起碼一兩百畝田。)

夏稅丁口輸絹一匹,輸鹽二十斤,輸布一匹,牛皮牛角牛筋若乾(可折錢)

秋稅畝五鬥。

現場官員們聽到這裡都是臉色微變。

因為這個群體基本是中底層官員,吏員,小地主,家中多半肯定也會有牛。

包括趙與芮給武官在職田後,全國大量的武官也是在這個群體內。

這可算是大宋最多的群體之一。

趙與芮在前面丈量田地中發現,全國這類群體接近三十萬戶。(以前大宋文武官員就近三四萬,他們的親朋好友,加幾十萬吏役,和各地小地主,商人、舉人等,大部份人均都有二十畝田以上。)

所以這些人算被收了重稅,但也完全在他們承受範圍。

而且皇帝也是要求無論文官武官,一體交稅。

現場官員也有部份可能在這範圍內,畢竟大部份都是清官,家中田產也就在人均一百畝內。

他們的很多親朋,同鄉也會是在這個範圍內。

這代表著他們都要交稅。

眾大臣也不說話,因為這稅聽起來很重,但都在他們承受的範圍。

果然,皇帝這時說話了。

“諸愛卿可能認為,朝廷很多官員都在這範圍內。”

“但諸愛卿應該想想,看起來稅很重,但你們一個月的月錢,足以交十年幾十年,交到你們致仕為止。”

“朝廷征稅,當然是從各方面考慮,都會在大夥的承受範圍內。”

李宗勉立刻表態:“陛下聖明,臣等都願意交稅。”

四周立刻一片附和之聲。

但有人表情還是不好,大概是不想交稅。

趙與芮看在眼裡,心想,老子還沒收工資稅呢,早晚給你們弄上。

接著他又說了後面征收標準。

戶人均一百畝以上,五百畝以下者。

夏稅丁口輸絹兩匹,絲綢兩匹,布十匹,鹽二十斤,鐵十斤,棉五十兩,錢十貫,牛角等各二。(當然,所有物資都可以折成錢)

秋稅畝七鬥。

這裡就等於是明搶了,其中錢十貫更是震驚眾人。

但仔細算算真不多。

十貫錢現在也就是幾石糧的價錢,有人均一百畝田,戶均三百畝的,還差這幾石糧的錢。

但這稅已經重重超過以前幾十甚至上百倍。

這批人算是大宋的中高產,甚至是富人階級。

主要集中在大商人,大地主,中高層官員之中,宗室勳貴等群體。

這些人也不少,全國最少萬戶。

最後就是兩宋的頂級富戶了。

戶人均五百畝以上者。

夏稅丁口輸絹十匹,絲綢四匹,棉一百兩,總之輸各種物,最後是輸錢一百貫,馬牛各五匹,羊二十頭。

秋稅畝一石。

這已經不是明搶了,比明搶還狠。

就是趙與芮逼著這些人賣田。

南宋七百多縣,普通縣裡這種人每縣也就幾戶,甚至一兩戶,全是各縣最大的地主和商人,或朝中頂級官員。

像以前的史彌遠、夏震就有上萬畝田。

今天現場能達到這個標準的,隻有兩個人。

秦卓和梁成大。

當時秦卓聽完沒啥表情,但是梁成大表情要哭了。

他驚恐的看向趙汝述,因為據他了解,趙汝述的田以前也達到這個標準了,但趙汝述好像賣了一波,不知還餘下多少。

但見趙汝述表情鎮定,原來他家中也就留了一千多畝。

但趙汝述家好幾口人,人均不到五百畝,所以趙汝述此時正在慶幸,還好老子賣的快。

梁成大和趙汝述天天拍皇帝馬屁,沒想到皇帝對他們下手最狠。

他算算留下的田和家中人口,還在人均五百以上,頓時有點小慌。

這個新稅法出來後,明年肯定要震驚全國。

地主會炸鍋的。

家中人均有糧田五百畝以上的,基本等於要被朝廷搶劫。

趙與芮知道曆朝以來土地兼並是引發朝廷崩潰最大的問題之一。

而阻止土地兼並最好的辦法,就是給田多的收重稅。

田越多,稅越重,逼著他們賣田分家,不敢屯田。

寶慶四年的新稅法,絕對是趙與芮登基四年多來,最重磅的炸彈。

在他的新稅法下,家中人均五百畝以下的影響不是很大,上了人均五百畝的直接要被重創。

新稅法還歸定,天下所有文武官員,和勳貴,照此法進行。

但這對新晉武官影響不大,趙與芮給武官的在職田,正一品才八十畝,這些稅率,武官們交的起。

但是很多以前的文官,勳貴,積累大量糧田的官員們可受不了。

可受不了也沒有用。

你們要麼分家,要麼賣田。

兩宋夏秋稅都是以田地多少為標準,也就是說,如果你把田賣到隻留十畝,你家裡有再多的錢,再多的商鋪,再多的房子,也不會被征夏秋兩稅。

趙與芮就是逼他們把田賣掉,徹底解決土地兼並的禍害。

後面就要引誘他們把賣田的錢去買房子,買商鋪,等大夥房子商鋪多了,再開始收商業稅,房產稅。

這樣至少在他當皇帝的任期內,要保證大宋的財政收入不會出現大問題。

“新稅法你們暫時不要對外說,自己家中有糧田比較多的,趕緊處理掉。”

“朕認為,大部份家庭有一千畝田,已經足夠生活的很好,沒有必要屯積更多的糧田。”

皇帝友情提醒,新稅法出來後,田價肯定要下跌,當儘快處理。

這要是兩年前他這麼乾,大夥會勸皇帝,認為不可能執行下去,但全國糧田丈量時,大夥已經看到皇帝雷霆手段,此時沒有人會認為,這件事辦不成。

李宗勉這時不由想到一個問。

“陛下,若乾年後,如果天下的田都平均分配到全國各戶手中,朝廷豈不是收不到稅了?”

是啊,現場所有人官員都呆呆看著趙與芮。

現在土地大部份在官員地主手上。

但若乾年後呢?

趙與芮這麼搞,以後糧田可能逐步分配到全國百姓手上。

按南宋現在七億畝田,八千萬人口,每戶平均的話,也就十畝不到,全是處於免稅狀態。

“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趙與芮不動聲色,以後就沒農業稅了。

“我朝去年除掉農業稅,其他收入就占一半以上。”

趙與芮肯定打算用商業稅來代替農業稅。

而且李宗勉說的事,想把所有農田平均到全國百姓手上,幾十年都可能做不到。

畢竟一千畝以下還是可以承受的,大部份地主和官員,就算賣田,也都會選擇留下一千畝。

這時,所有人突然把目光看向秦卓。

這家夥號稱全國首富,家中田產早過萬畝,跟著魏王趙與芮發達後,據說田產也越來越多,這兩年收購了不少。

卻在這時,秦卓氣定神閒的上前一步:“臣啟奏陛下,臣願將家中田產三萬八千畝,上交朝廷,充為官田,安撫百姓。”

此言一出,四周眾人都是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但換個方向想想,秦卓跟著皇帝這幾年,升官發財,從一介商人做到朝廷重臣,他家的錢花也花不完,有沒有這麼多田,也真的不重要。

事後他們才知道,秦卓自己隻留了一千畝,又給了兒子秦小胖一千畝,其餘的田全上交給朝廷了。

這家夥真是拿的起放的下,幾萬畝田說交就交,還故意做了個表率。

可惜滿朝文武和全國大地主們,沒有其他人學著這麼乾。

即便是跟著趙與芮發達的濟州劉家,四海商鋪嚴家兩大商也沒這麼乾,他們都是把自己的田慢慢賣掉。

但秦卓的表態意義也很重要。

他是皇帝丈人,擁有大宋最多的糧田巨商之一。

他直接上交數萬畝田,更是證明了大宋皇帝趙與芮的改革是無人能擋的。

寶慶四年決定明年的稅改革相當重磅。

但趙與芮有信心能推行下去。

現在全國糧田已經重新清查,每家每戶多少田清清楚楚,想逃也逃不了。

終曆史各朝,大部份政權的改革都是皇室和門閥地主們的鬥爭,而且在清以前從來沒有誰成功過。

王安石的方田均稅法,張居正的一條鞭法,都是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啊?

因為皇帝不敢殺地主和士大夫。

但清朝雍正的一條鞭法成功了,為什麼啊?

因為滿清不管你是誰,都敢殺。

所以現在有人敢站出來反對,趙與芮二話不說,直接殺。

趙與芮敢肯定,凡是反對這種稅法的,肯定是既得利益者,殺了一定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