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對蒙金等野蠻民族,要用愛去感化他們(1 / 1)

十一月中旬開始,到次年三月,幾個月的時間裡,朝廷在福建調動兵馬,以雷霆手段一口氣誅殺了六名大地主,和四十八名相關官員和役役。

其中六大地主全家被誅,官員中有兩個被誅三族。

這消息震驚福建的同時,更是震動了整個大宋,甚至連金朝和大理等國聽到,都紛紛感覺不可思議。

兩宋以來,老趙家對讀書人和地主階級都是比較客氣的,因為很多地主就士紳官員。

這其實就是一個合理的循環,讀書人當了個官後,就有錢有權有機會可以圈地,讓子孫後代成為地主,同樣,有錢的地主可以培養子孫當官,然後繼續憑權錢來圈地。

地主和士紳官員,基本就是一家人。

兩宋有不殺士大夫的傳統,老趙家的曆任皇帝,除了太祖和太宗,其他皇帝幾乎沒有誰這麼乾過。

太祖和太宗時期被殺過一些官員,但那會剛立國,很多人沒參與過科舉,有些留有名字,是文官還是武官也不能確實。

曆史上唯一能確定的是太祖朝的褚德臻是文官。

當時記載:“國子博士,知榮州褚德臻與判官鄭蒙共盜官銀,德臻杖死,蒙決杖配流。”

這家夥是國子監的教授,確定是文官。

真宗之後,趙家人幾乎就不怎麼拿文人開刀了,一直到北宋滅亡,終於殺了個文官。

號稱兩宋唯一被皇帝殺的文官就是張邦昌,這家夥是倒黴蛋,靖康之變後被金人選為皇帝,他也是受脅迫上位的,並且不敢南面稱朕,隻在東面接受百官禮,等金人一走,他也識趣的立刻脫下皇袍,最後還是趙構弄死,按說這種放明朝足以誅九族了,構哥兒很義氣,連他家人都沒牽連,沒辦法,兩宋皇帝不乾這事。

另一個韓侘胄是史彌遠以皇帝的名義矯詔殺的,和皇帝其實無關,寧宗在他死後才知道被史彌遠殺了。

老趙家殺文官都這麼少,至於誅三族,誅九族這種事,呸,我老趙家斯文人,決不會和老朱和朱棣父子一樣素質低下的。

但現在一切都被趙與芮改變了。

趙與芮奪權之初,隻殺了一個李知孝,對大權臣史彌遠一係幾乎沒有動刀,這讓大夥還以為新皇帝也是個軟柿子。

沒想到狠起來真是禽獸不如,直接在福建誅了兩位官員三族,抄沒四十八名官、吏、役的家產。

消息傳出,立刻引起天下轟動。

但趙與芮其實是有選擇性的誅殺地主和官員,他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真的想殺人奪田,而是想殺雞儆猴,為後面量田和收稅做準備,減少阻力。

此次殺的官吏,大部份是平時民聲口碑不怎麼好的人,而且身後沒有大靠山。

被殺的地主也是如此。

其他的地主和官員,處置方式就就婉轉很多。

像泉州通判當時也幫忙一名地主隱瞞,朝廷對該地主罰錢五千貫,罰糧兩萬石,再罰沒五百畝田。

通判被錢宏祖面談,訓勉,罰了兩個月月錢,並降職任用。

趙與芮這次的量田,主要還是為了整治地主和縣州的吏員,並借這件事,逐步完成他減少吏員數的計劃。

經過趙與芮的雷霆手段,從寶慶三年三月開始,福建各路地主和官吏役們都老老實實,無人還敢反抗。

錢宏祖借著這機會,全省罰糧加糧稅,終於勉強夠到朝廷給他的兩百萬石目標,不過還是到次年才算完成。

經過近半年的整頓之後,福建糧田數也終於清理出來,總數為一千兩百萬畝。

這數據和明朝時相差不多,和宋初九百多萬比,多出兩百多萬。

福建的田來去不大,因為山多,福建可耕地不多,所以不會像當初北方五路一樣,會差距上億畝,翻了一倍還多。

福建上四州沒啥田,糧田基本集中在下四州,特彆是福州附近。

福州是掩瞞田地最多的州府。

這會福建上四州產量低,田也少,下四州產量高,田也多。

平均畝產量在1.8石左右,低於兩浙和江南。

按正常產量評估,年產糧石兩千一百六十萬石。

南宋原來的兩稅為夏稅為秋稅,前面說過,夏稅可以是錢,絹,綢等,秋稅是糧。

之前江南包括兩浙等地是畝三鬥左右。

江南等地產量高,平均三石產量,畝稅也就是一成。

除了江南,其他地方是七升到一鬥。

這個稅還是比較低的,所以像福建這種都征不到多少稅。

你就算畝一鬥來計,整個福建以現在一千兩萬畝田來征稅,秋稅有一百二十萬石。

趙與芮登基前,福建全省糧稅才五十萬石,還經常拖欠。

現在這麼一弄,秋稅已經翻了一倍多,對朝廷意義重大,對地方衙門也是好事。

有人倒黴就會有人得意。

趙與芮拚命打擊壓迫地主和官吏,肯定要有人支持他才行。

而此次朝廷在福建沒收查抄了大量所謂的無主田,正好分賜給福建都司武官的在職田,分完之後還有多餘成為官田,可提供給民間無田百姓租種。

同時為了進一步拉攏武官和軍士,並配合趙與芮在全國裁減二十萬吏役。

借這次量田的機會,福建以包庇為名,把各縣府役吏和保長等被殺被開除了占了七成以上,然後下令,當地役吏中的五分之一,都必須是都司武官家屬,甚至軍士家屬中選任,其餘的大部份,可以從地方上選任(並且主要集中在工匠家屬、普通小商人家屬、沒有獲取功名的普通讀書人等)並明確表示,不能世襲。

這樣地方吏役的構成比以前複雜了很多。

以前兩宋吏役基本世襲,並且絕大部份都是官紳和地主家出身。

現在趙與芮治下的吏役由武官家屬或親戚,文官家屬或親戚,工匠家屬或親戚,普通小商人家屬或親戚,沒有功名的讀書人,甚到普通百姓等各種成分構成。

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成份組在一起,很難再在基層同心協力的做些欺上瞞下的事。

而且趙與芮的屠刀,也深深的警示了他們。

趙與芮認為管理官員和吏役很簡單,每年在各省各府,找幾家乾的不好的殺殺頭,年年保持,下面的人一定會好好乾事。

有人要說了,老朱也殺的狠啊,還是禁不住。

老朱宣傳不得力啊,監督製度也缺欠。

小趙的宣傳和監督製度肯定要超過老朱的。

當然,除了官吏之外,下面的保長們也得改。

原先古代這些保長和大保長等,都各村田產最多的擔任。

趙與芮一改常態,從保長起,改為村中田最少的人輪流擔任,三年一期,三年期到後,全保百姓同意其繼續擔任,就可以繼續乾,最高連乾三期。

而且以前保長什麼都沒有工錢的。

現在保長每年供糧五石,說實話不多,還不夠一個人吃一年的,但也算有了工錢。

供糧還有個前提,即本保如期完成朝廷夏秋兩稅,可得糧五石。

就在朝廷於福建大力推廣新政,量田換役的同時,趙與芮大殺文官和地主的行為與殘忍,引起京師很多勳貴、文官和地主的不滿。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在福建之後,很快全國都會這麼乾。

這和當年王安石在北方五路是一模一樣。

王安石在北方五路弄出一億多新田,但事後還是遭天下地主和官紳的反對,此事不了了之。

皇帝現在還想這麼乾,當然不能放任他。

寶慶三年初,京師以袁韶、陳韡、王邁等為首的文官員開始竄連。

袁韶在趙與芮登基前,曾任臨安府尹(相當於臨安知府,一把手),他在這位置上乾了近十年,擅於處理複雜案件,平反很多冤假錯案,百姓稱他作“佛子”。

後來趙與芮掌權後,把全國各路,各府的主要一把手基本換了個遍,自然沒他什麼事了。

曆史上這會袁韶已經做到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同知樞密院事(相當於樞密院副使),已經進入班子成員了。

但現在當然沒他什麼份,他被提前奉祠宮觀,等於被置閒起來,而且皇帝好像還有取消奉祠的意思,他現在是相當危險。

陳韡在賈涉死後,由史彌遠面試認同,然後短暫擔任過淮東製置使,但沒乾下去,壓不住李全等軍頭,後來回京奉祠華州雲台觀,趙與芮掌權後,和曆史上差不多,被人推薦為淮東提點刑獄,然後趙與芮改製,這些亂七八糟的並到製置使司各部門,他又回京任工部郎中。

王邁是南宋有名的詩人,中進士後被授潭州觀察推官,他名聲不錯,有廉謹靖恭之稱,據說以愛人為主,誠信不欺,撫民以仁,算是個好官,但他對皇帝動不動誅三族,殺文官相當不滿。

這些官員有兩個特點,一部份是以前都和史彌遠有接觸,一部份都以正直仁義為主,後面那部份官員你不能說他們壞。

大部份都很有才學,而且為官清正仁義。

但他們和明朝的儒學大師劉宗周有點類似。

劉宗周何許人啦?看過明鏡另一本明末是知道的,就是崇禎皇帝讓湯若望打造火炮幾百門準備對付後金,劉宗周強烈反對,說是有傷天和,對後金這種野蠻民族,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愛去感化他們,才能展現我們大明天朝上國,禮儀之邦的風采。

結果崇禎沒辦法,從幾百門減到十幾門,隻能從了劉宗周。

他後來駐守杭州,杭州失守後,他又絕食而亡,很有骨氣。

那這種人你說他是好是壞?你是皇帝對這種人怎麼辦?

現在這種人和袁韶他們,已經對皇帝大殺文官和地主表現出相當的不滿。

我大宋禮儀之邦,天朝上國,怎麼動不動殺殺殺?不就是犯了點小錯誤啊,少量幾畝田嗎?收了點小錢嗎?不是應該以愛去感化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