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1 / 1)

【事實上劉安得到的並不是豆腐,而是豆花。

他在八公山上召集了一堆道士為他煉丹,為了得到靈丹妙藥,他把黃豆磨粉燒開做丹基。

結果煉丹時用石膏點豆汁,丹沒見著卻看到豆汁凝結,一片白玉般的豆花出現在眼前】

突然被點名的劉安:…本王才把淮南子主持編撰完成,就被告知自己是豆腐祖師?

他也算名垂青史了?

嘿嘿!劉安激動地一振袖袍,不知道陛下是何表情,神跡可沒有提過他!

可見陛下在史書上不過爾爾,這大漢的天下合該他為尊!

劉徹冷笑不屑:神跡的確沒提朕,不過是專人講述朕功績,把朕列入頂級帝王行列而已!

劉安:…

【豆花是個好的東西,嫩、順、滑,男女老少都愛,圍繞著豆花的吃法曾掀起過口水大戰:

豆花到底吃甜的還是鹹的?

為了確認自己的口味是正宗,無數網友力爭甜鹹。

唔…不知道豆腐祖師喜歡吃甜的還是鹹的?】

甜的還是鹹的?

劉安認真地思索起來,甜豆花他沒吃過,鹹豆花也沒吃過…不對,他猛地抬起頭,他還不會點豆花?

幸好神跡有所提醒:石膏點豆汁!

他起身匆匆地起身吩咐:“來人準備菽豆石膏,本王要點豆花!”

待豆花成功,本王請百姓皆享豆花!

【按帝王喜好秦始皇應該會喜歡鹹豆花吧?

他可是鹹菜的祖師耶!為了讓大秦民眾在冬日能吃上一口鹹菜,特意以鹽水醃製蔬菜,親自為大秦添加醃式烹飪技術】

突然被點名的秦始皇:???朕什麼時候成了榨菜祖師?

論祖師當是帝王祖師才對!

他低頭喝了一口酸梅湯,總覺得差些味道,隨手將酸梅湯放在案上,吩咐侍從:“朕晚膳用豆花。”

他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喜歡鹹豆花?

【漢武帝嘛...他應該不會吃豆花,劉安後期謀反自殺身亡,對漢人而言豆腐是罪臣之物,應該沒有那個缺心眼去問漢武帝:陛下你喜歡吃甜豆花還是鹹豆花?】

劉徹:…後人你就是缺心眼?

問朕甜豆花好吃,還是鹹豆花好吃?

沒吃過豆花的劉徹表示:“來人,傳召王叔,令其獻上豆花,朕要親自分嘗,確定豆花到底該吃甜還是鹹?”

張湯等人著急:“陛下,淮南王他謀反啊!”

這麼重要的消息怎麼能忽略呢?

劉徹面上根本不在意:“朕等王叔反,他不反朕怎麼削藩?”

劉安老子是淮南厲王劉長,驕橫不法被臣子上奏判死,漢文帝念其親緣流放蜀地,誰知半路上他竟然絕食而死。

因為死法過於慘烈,民謠‘一尺布,

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傳遍天下。

為了安撫天下,漢文帝將淮南王四子皆封為侯,以堵民眾悠悠之口。

如今…劉徹眼眸深寒:王叔,天下人都知你要反,不該如何應對呢?

【唐太宗有沒有吃過豆花我們不知,但他肯定沒吃過麻婆豆腐,畢竟大唐沒有鐵鍋可以製作】

看著天幕上色香味俱全的豆腐,李世民默默地咽下唾液,小聲反駁:“朕沒吃過豆花,也沒吃過麻婆豆腐。”

這麼一想,自己好像過得很苦?

他拉了拉皇後:“觀音婢,晚膳咱們試試豆花,看甜豆花好喝還是鹹豆花好喝?”

長孫皇後掩嘴輕笑:“二郎肯定喜歡甜豆花!”

平日二郎就愛喝蜜水,甜豆花定然是他的心頭好!

【到北宋時期鋼鐵產量每年約產八百萬斤,家家都有鐵鍋人人都可以吃炒豆腐,但宋人肯定沒吃過腐竹!

腐竹出現在明初,腐竹兩字最早出現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豆漿加熱後,取下豆漿表面上的膜,進行乾燥脫水,這就是腐竹(豆皮)。

朱元璋或許吃過腐竹,但肯定沒吃過千葉豆腐,千葉豆腐是現代產品,用大豆粉及澱粉做成,除了口感好,其營養價值比不上豆腐】

朱元璋看著天幕展出的豆製品,滿頭霧水:…???他沒吃過後世豆腐難道很奇怪?

他吃過那啥千葉豆腐才奇怪好嗎?

完全沒明白後人為什麼要點他名,後人的行為說辭真是太讓人難懂了!

天幕把各朝皇帝打趣了一遍後,語氣終於恢複了正經:

【豆花分甜鹹,豆腐也有南北之分。

南豆腐也叫嫩豆腐,用石膏點漿,豆身澤白,質地比較軟嫩、細膩,容易破碎,適合做湯菜。

北方豆腐用鹽鹵作凝固劑,硬度、彈性、韌性偏乾偏老,色澤相對發黃,含水量較低,適合煎、炸、釀、餡料等。

總之豆腐價廉味美,是窮苦人家的桌上菜,也是他們補充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民間

看著天幕展出的豆腐佳肴,小女孩拉了拉娘親:“娘,囡囡想吃豆腐。”

用藍布包頭的婦人輕點女兒額頭:“娘也想吃,但不知怎麼做,要不你問問仙人?”

小女孩用力地點點頭,朝天幕大喊:“仙女姐姐,囡囡想吃豆腐!”

“仙女姐姐,囡囡想吃豆腐!”

可惜她稚嫩的請求,沒有傳到天幕:【不過豆腐不是一開始就是現在的方塊,而是經時間演化。

南北朝時期的豆製品應該是以豆糜為主,其形狀跟土豆泥相似,是屬於貧賤人家的食物。

到五代時期豆腐被稱為小宰羊,市井小民把豆腐作肉吃。

豆腐兩字出現在北宋時期,是宋朝八大素食之一,吃法也開始多了起來,有豆腐羹、煎豆腐,甚至還用豆腐蘸著蜜吃。

到明代時豆腐就被賦予‘清廉方正

’的含義,文人官員用豆腐來表示自己清廉克儉。

而市井中,一碟豆腐乾,一碟豆腐皮,一碟醬豆腐,一碟糟豆腐就是大清茶館的標配,吃豆腐聽評講,美事!】

?南漳的作品《秦皇漢武看我校曆史作業評選》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天半空熒光微閃,做豆腐的影像出現在天幕上。

所有人都看著神跡浸泡豆子,磨豆濾漿、煮漿點漿、模壓成型…最後得到一塊平整如水,光亮如鏡的豆腐。

就這麼簡單?

秦漢百姓非常驚奇,看上去好像很簡單,他們也試試?

就算是心疼豆子,可是神跡講得太簡單明了,他們一看就會,肯定能做出來給家裡添個菜!

說乾就乾,動作快的婦人把豆子舀了出來,滲水浸泡備好,待晚些就能磨漿開煮。

而孩童卻是拍著手圍著黃豆轉,邊轉邊唱:黃豆豆,圓粒粒,磨了燒開變白玉,白玉白玉真奇妙…

【豆腐技術普及後,賣豆腐就成了一門養家糊口的小生意。

吃豆腐就是兩字:新鮮!

要保證豆腐新鮮,攤主必須淩晨起床乾活,泡豆磨漿壓實,豆腐流程簡單賣不上價錢,所以才有了俗話: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賣豆腐!

賣豆腐賺不了錢,但賣給國外人豆腐卻能賺錢。

晚清時期,李鴻章的兒子李石曾在巴黎開豆製品工廠,主要賣豆腐和豆漿。

工廠開動時正巧遇上世界大戰,法國奶源被切斷,豆漿趁勢而起年收入百萬法郎。

更重要的是,巴黎這家工廠是當時華夏留學生勤工儉學地,我們的總理周先生和華夏設計師鄧先生,都在這家工廠磨過豆子,炒過豆腐】

民間

手腳快的民眾已經在向木匠要豆腐箱子,隻要他們動作夠快,明天就能賣豆腐,還有什麼豆腐乾、腐竹等等,他們都可以試著做。

至於仙人說的賣豆腐苦?

隻要能掙錢給家裡添個進項,那就不苦!

【豆腐的原料是黃豆,古時叫菽,是咱們華夏本土植物,咱們也是世界上最早栽種大豆最早的國家。

《詩經》曾言: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說的就是黃豆,古時民眾吃菽也叫豆飯,味道不佳還脹氣。

但黃豆找對應用方法,它就是一個大寶貝!

豆子可以榨取豆油、釀造醬油及製作豆製品。

大豆根係有固氮養地的作用,可以改善土壤條件、提升土壤地力。不僅能與玉米、棉花、高粱等糧食作物套種,還能與藥材貝母套種】

天幕展出一張田地裡的圖像,孫思邈覷眼細望,大豆下是什麼?

貝母!

他恍然大悟,後人用大豆苗為貝母遮陰,原來神跡說的套種是一地種兩物,讓土地能一地雙收。

妙啊!

孫思邈陷入沉思:黃豆可不可以跟其他藥材套種?

而秦始皇&劉徹&李世民等人卻把注意力放在了玉米上。

玉米是何意?也是糧食嗎?產

量如何?

他們的三連問沒有得到天幕回答,秦始皇和劉徹認真記下套種二字,準備讓農家好生研究如何套種。

【黃豆熬成的豆漿不僅老少皆宜,還是古時提煉精鹽的必備品。

想要提煉精鹽,光蒸餾曬乾不夠,還要去除粗鹽中的三種毒素:硫酸根、鎂離子、鈣離子。

鎂離子可用石灰去除,石灰易得成本小。

想要去除鈣離子,就要用到純堿去除,但是純堿的成本…不可想象!

至於去除硫酸根?

純堿都很難得,更彆提要用硫化鋇去除硫酸根?

為了提取稍好的鹽,四川自貢井鹽的鹽工們在蒸餾鹵水的同時,用豆漿中的蛋白質和鹵水中的鈣鎂離子結合,讓雜質凝固,反複數次後就能得到上好的鹽】

劉徹嘴角緊繃,他死死地盯著天幕,都說天子富甲天下,可是後人隨隨便便就用上潔白如細雪的鹽,而他呢?

堂堂大漢天子,其生活還趕不上後人,比較之下哪有天子尊榮?

劉徹委屈,劉徹難受,劉徹也要吃後人細鹽。

至於另外一張豆漿提純的鹽圖像,劉徹撇嘴移開目光:見過最好的鹽,誰還看得上那乳白色的鹽?

可惜劉徹嘴上說著看不上,動作卻很迅速:“鹽鐵歸於朝廷,鹽類售賣利潤全劃入國庫,用於救災北擊匈奴!”

桑弘羊神色慎重,豆漿提純法子一出,不知有多少諸侯暗自提純賣鹽,為了錢財他們可是敢跟朝廷對著乾!

他可沒忘陛下錢幣改革時的困境!

大漢這些家夥,為了錢說不定還會慫恿淮南王起兵謀反!

【除了提純鹽巴外,黃豆吸水性很強,在抗洪時可用黃豆治理管湧。

管湧指洪水上漲時,堤壩或壩基內部的土壤被滲流帶走,土壤流失得多了,堤壩內部被掏空,根基不穩容易倒塌。

當堤壩周圍出現翻水花現象,就表示管湧現象出現,翻水花持續時間越長,威脅性就越高。

所以就需要利用黃豆吸水性,來平衡水壓,填補土壤空隙及堵住湧口。

待洪水退去了後,再把黃豆做有機肥灑入土地肥田。

不過不到危急時刻,還是彆用黃豆,畢竟咱們國家缺啊!

用黃豆太奢侈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