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 視頻後續(1 / 1)

第20章

翌日

當金色陽光映進鹹陽宮時,百官齊殿肅穆而立,靜待陛下主持鼎舉秦基廷議。

少須,一身黑衣冕服的秦始皇自廷內步出,端坐殿中上首,沉聲道:“古之帝者,地不過千裡,朕瀝先王之誌,並海內兼諸侯,此大業前所未有,現當定元元之民,施政之基,使功業長久,諸位且議。”

其意指,古代帝王所統治地方不過千裡,今他一統天下,理定新的施政方案,才能使秦基長久傳世,各位說說罷!

丞相王綰出列奏言:“齊燕楚三國舊地太遠,請陛下立皇子,鎮諸侯舊地統治之”

見丞相離開先口,昨夜進宮宗親也隨之出言:“天幕所言,乃後世觀古,既言分封之功,秦應置皇子於各諸侯舊都,以鹹陽為天下之中,同氣連枝,鎮壓天下不服者”

“爾等皆認同丞相宗親之言?”

群臣皆讚丞相之言。

“扶蘇,你也認同丞相之言?”

被叫住的扶蘇出列恭聲答曰:“天下苦戰已久,當今最為要緊是安天下,使民安居樂業,消天下征伐!”

始皇面無表情地掠過他,垂目掃過殿內朝臣,冕冠上懸垂的十二旒微微晃動,讓人看不清他的神色。

滿朝寂靜時,廷尉李斯振聲反對:“臣有異!”

李斯身從荀子,出身法家,從卑賤之身到如今九卿,畢生誌願皆與秦相連,甚至連滅六國順序由他而定,秦天下是秦曆先遺誌,亦是他人生所現,秦統一成業,豈能讓他人分崩?

再則於法家而言,分封四方,重回周製,那秦征戰又有何意?分天下還叫統一天下?

迎著眾臣目光,李斯步至殿中,振衣下拜:“周封族親,歲月不過幾載,親血已是漸遠,至後期各諸侯互伐頻頻,爭戰不休!周天子位居中央,能止製嗎?”

能製止就不會有齊桓公、晉獻公等霸主出現!

也不會有東周君權旁落,龜縮一角!

“況且“”李斯甩袖聲犀辟裡:“諸子大臣有功,以賦稅重賜足矣,天下無伐交,天下自然安寧”

至於後世...君不見後世之人多次言‘戰時’二字?怕也因分封引起天下大亂,落步西方,以至後人莫不敢忘,皆言要複興中華。

未等李斯話落,又有臣子出列反駁,借以‘後世之言’支分封之舉,可惜皆被李斯一言一句反駁,直至啞口無言,潰不成軍。

隻好皆折身下拜,請陛下出言。

見殿內眾臣下拜以示陛下聖決,秦始皇騰身而起,擲聲道:“天下共苦戰鬥不休,隻因有諸侯存在。現在天下剛安定,又設諸侯,豈不自亂?

後世不是大秦,大秦無須僅憑幾句讚周,便恢複舊製,朕乃始皇,豈能因虛名而遵舊回周?”

短短六十四字,徹響秦製大殿,連為明殿內的燭光都被始皇氣勢所懾,顫巍巍地開始搖晃。

肅穆和威嚴將眾臣脊背壓到極致,低下頭整齊地伏倒在地

,對他們的王獻上臣服:“喏!”

天幕出現後第二日

秦王下令,秦分天下三十六郡,設縣不分封,又收天下兵器,聚之鹹陽,重鑄為金人十二尊,以示天下合為一家,以示天下已定,不複起兵伐。

至於六國想要複辟?

鹹陽上空金龍纏皇的景象還曆曆在目,秦君聲威升至頂峰,暗中偷窺者豈會在此時跳出?

自元光二年‘馬邑之謀’失敗後,漢家內部對抗擊匈奴日漸抵觸,每逢言兵,朝中老臣隻道軍馬出,定引得天下騷動,匈奴騎軍凶猛,兩軍作戰勝負難料,請陛下慎重雲雲。

是以他隻能忍下不再出動大軍,隻派韓安國屯兵漁陽,自己以先行內治,治黃河決口遷道,救治地動災民...又征有術算者,到京為他算商賈車船納稅,收稅以填國庫治民。

直到元光五年,匈奴再次入上穀郡強殺邊民,這次朝中老臣再勸無用,直徑下令,令衛青、公孫賀、公孫敖、李廣分四路,各率萬騎出境征討匈奴。

漢家,從不是忍氣吞聲之人,既然力量已蓄足,就該痛擊匈奴以示反擊!

後來劉徹每每想到此仗,都慶幸有衛青龍城斬首成績在,否則漢家再次慘敗,他年再向匈奴興兵更為艱難。

因此他當場封衛青為關內侯,向世人展示:有功者,朕必賞!

“對於天幕所言,說說罷?”漢帝劉徹眸目殺氣騰騰地環視殿臣,現在的他可不是即初政的稚嫩天子,而是執政經驗成熟的帝王,即便與匈奴對戰未取得顯勝,可他一直展露的態度無不告訴眾人:

漢與匈奴,隻存其一!

主父偃第一個出列,氣勢洶洶地表出建議“依天幕所展,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若不能身入華夏,即為外族,當誅”

自秦漢以來,縱橫家難有用武之地,為於朝中眾臣出身相比,他學於縱橫之術,竟毫無進階希望,而今天一幕出現,華夏之外,竟有如此廣袤世界!

經後世所言‘戰時’,待擊退匈奴後,陛下定會遣人出使他國,屆時便是他縱橫捭闔再起之時!

禦史大夫張湯出列支持:“漢伐匈奴,是為天下計,若放任匈奴,漢家如田被耕犁,不擊匈奴,為華夏之罪也!”

天幕說得很清楚,什麼埃及、兩河流域之地,文明起源比華夏還早,卻數次被蠻族所攻掠國,有警示下都怯戰,那漢家江山哪有未來可言?

漢家與匈奴戰爭,乃華夏文明續絕之戰,反對者,便是遺禍後世的曆史罪人!

幾番話下,哪怕懼匈奴威名的官員,也跟著俯身相拜,這是國本之爭,更關係著蒼生利益,在天幕前,與公與私,不都容後退!

面對朝臣首次齊心言戰,劉徹眼眸儘是半誌豪情,天幕不可控,但眼下借它使朝廷上下一心,實為大漢之福!

嗯,他決定待祭天時多多供奉貢品,以示漢家謝意!

雄心勃勃的劉徹把詢問的眸光落到甚少暢言的衛青上:“朕的車騎將軍

,你說若與匈奴開戰,當擊何處?”

被點名的衛青心下一囧,點名就點名,什麼朕的車騎將軍大可不必!

面上卻是肅穆以對:“進擊匈奴必先取河套,然匈奴於河套置重兵把守,須置大軍引匈奴重軍,再以輕騎襲之”

河套地區對於漢家而言,如頭頂懸刀,匈奴以此為攻漢前哨,每每掠奪邊境時,在甘泉宮都能看到滾滾烽火,不取河套,漢家無法安生。

“朕與將軍所見略同”劉徹悍然起身,一甩袍袖大聲道:“今歲,朕定擊匈奴,將軍你道出兵?”

衛青躬身下拜:“聽陛下令,請隨時出征討伐!”

回答他的是劉徹躊躇滿誌的暢笑聲,匈奴,定擊之!不過眼下還有一重要之事須解決。

天幕雖消失不見,但天現異象百姓定然恐慌,加之本朝巫覡之風大盛,定有妖言惑眾者渾水摸魚!

見禦史大夫張湯想要進諫,劉徹搖搖手,挑著眉毛肆意飛揚:“此事朕早有安排”

說罷揮揮手,身旁早已準備好的侍從為各臣奉上一帖帛畫:身穿冕服的帝王與巨龍對視的帛畫!

這是...

迎著各臣不解的眸子,劉徹眉梢間都蕩著得意:“金龍降漢,怎能不與天下共慶?”

咳咳,他會使人在長安四市懸掛此圖,並派人送準南王等處,務使天下人瞻仰他的英姿,特要讓各王知曉,他劉徹乃天命化身,理應代天牧民,巡視四方!

爾等見不得人的小心思,皆給朕蜷起,若被朕逮到犯事小尾巴,朕代天滅了你!

眾朝臣:陛下,你法子是好,隻是臉上得意應該收一收,收一收!

天幕消失後,李世民瞬間想到屢襲邊境的突厥,去歲姐夫柴紹等領兵痛揍突厥,並圍攻朔方城,聲勢威威,讓突厥不敢援救,大唐終收複朔方城,改其為夏州。

唐以夏州為哨站,襲擊突厥並不難,難的是要如何渡過當下可能出現的蝗災。

天幕所言西方等語,被君臣暫且放置,先共議預防災患之法,中書舍人李百藥唉道:“若天幕能教我等預防之法便好了”

此言一出,君臣心緒皆動,畢竟能讓人專考古幾十載,後世定是富裕強國,定有更全面的應對天災之法。

聽完同僚暢想,杜如晦捊須搖頭歎氣:“天幕不可控,來去無影,如何能聯係上?”

還是老老實實先將災患預防做好,不負‘耀耀聖君’之名才是。

想到天幕泄露的唐朝未來,君臣神情仿佛被注入一針強心劑,渾身都充滿了力量!

災患而已,在‘耀耀聖君’前,什麼困難不能渡過?想想看,大唐盛世由我等親手創造,怎能不激動?

處理完要緊事後,李世民讓諸臣明日再商,天幕之言,千頭萬緒,總得緩緩方能理清腦海思緒。

李世民去了長孫皇後處,剛進殿就被從二兒青雀撲了個滿懷:“耶耶,耶耶,宮裡都傳遍了,有龍跟耶耶親近了是嗎?是嗎?

青雀李泰今歲九歲,還是黃口小兒?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長得圓滾滾地招人愛,見他吧拉著嘴問了一串問題,索性一把將他撈在懷裡,招剛從內室走出的大兒李承乾和愛妻招招手:“乾兒,皇後,你們都聽到傳聞了?”

長孫皇後牽著太子的手,笑眯眯道:“是呀,咱們母子幾個都等著你來說詳情呢!”

見兩個兒子都跟著點頭,李世民挺胸、抬頭,臉上顯出少年得意,單手將青雀扛在肩上,與愛妻並肩入室:“進屋,朕給你們說”

與金龍相親,開天辟地頭一遭,群臣跟前不能炫耀,在妻兒跟前得大說特說!

聽完過程,青雀興奮地爬到他懷裡,雙手撐著他連問道:“耶耶,耶耶金龍就是貼在你右臉了嗎?”

李世民剛矜持地點點頭,正準備說話,就見二兒捧著他的右臉一陣貼,貼完還大叫:“大哥大哥,快來貼耶耶,就等於貼到金龍啦!”

於是在二兒貼完臉後,李世民又遭遇到大兒甜蜜暴擊,動作之激烈,連他的發鬢散落下來,沒等他生氣,自個愛妻俯身又是一陣貼貼。

“你們...”李世民無奈:“這就是跟金龍貼貼了?”

來自愛妻兩兒的笑眯眯地回答:“是呀!”

汴梁的一處小院內,蘇轍正在習書,今年爹科考,將他與哥哥帶著一共進京,誰知安頓不過幾日,就遇見天幕出現,剛巧他爹外出訪友,屋內隻餘他和哥哥,兩人相依看完,他哥就又往外跑了個沒影。

‘吱嘎’小院門扉被打開,一青衣青年腳步輕快地閃身入內,見到院內的弟弟,眼睛一亮,將手中的物件往他眼前一揮:“看看這是什麼?”

蘇轍定睛一瞧:龍骨?哦,不,應該是甲骨文

“你出去就為買這個?”那也不用跑那般快啊?他想跟他討論天幕之言呢。

對於弟弟的控訴,蘇軾撐臉振振有詞:“天幕之言何時都能談,可手慢了甲骨文可就沒了”

現在街上藥房賣得最暢銷的便是龍骨,更有為天幕十萬錢者,紛紛購買,誓要譯出商文,向天幕換錢。

蘇軾戳了戳自家弟弟,興致勃勃地分享著街上見聞:“回來時正遇上一老翁要龍骨,言此物經商祭司之手,定帶祥瑞,用之定能長命百歲”

聽到還有人要吃龍骨,蘇轍眉頭漸漸皺起來,那豈不是後世研商又少了塊資料?

“你知道百姓怎麼說?”想到街上那幕,蘇軾止不住地拍手大笑:“好事者問那老翁,若龍骨上刻的鑄語是不好預詞,該如何?”

那老翁舉起拐杖就往好事者身上打,邊打邊罵,旁邊又有人看不過:“你要吃龍骨,就是在吞商史,要挨後人罵的”

“罵就罵”老翁梗著脖子不認輸:“也算是流傳後世了!”

連老翁都想讓自己流傳後世,若天幕再次出現,將華夏古時,怕是所有人都會瘋魔,誰不想讓後世人說出自己的名字呢?

流傳萬事啊!

聽到自個哥哥還在猜測本朝有幾人傳於世,蘇轍實在忍不住打斷他:“哥哥,你沒聽到天幕說太\祖名諱及完顏構嗎?”

“子由啊”蘇軾擺了擺手,語重心長道:“既天現神跡,豈不是撥正之機?”

再則現皇室並無名構之人,當是後宋皇帝犯渾行徑,你我要眼看當下,待步入朝廷,奉畢生之願,努力使朝興隆才是正經。

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才是我等誌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