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呔!何方妖怪(1 / 1)

第7章

在知曉天幕會言國稷相關後,漢帝劉啟(劉徹他爹)恨不能衝到石渠中,把關於周史的《大雅》類書冊扔進天幕懷裡:彆說了,給朕換你同學!

他漢家曆代受匈奴之辱,為洗漢家舉國之恥,自高皇以起,曆代勵精圖治,如今仍難與匈奴一戰!

為安內,他削七國,行經濟之法,恨不能攢錢萬萬計,以備征討匈奴。

因此見到天幕竟有與農法相關時,他實在壓不住心緒湧動,將頭伸進天幕,聽個仔細。

可惜天幕不受他天子意誌影響,反而傳出雄厚的黃鐘大呂之樂,接著天幕出現幾排字:

【代商承接天命後,並不代表天下太平,西周起家時總人口約十萬,放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如水滴入大海,直接掌控天下,更無論有效治理。

再加上除周盟友諸侯國外,周圍更多的是各方國對周虎視眈眈,隨時上演戰爭,周該如何治理新天下?

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有個好習慣,遇事不決,回頭扒扒祖先平生,或許就能找到一條出路。

周同樣如此,在商‘親貴和一’的政策上添加補丁升級,變成分封天下,除了姬氏宗親,有功之臣、先古聖王後裔,都有幸分國】

天幕突然出現一張圖像,像稚兒畫出的小圖像,幾個小娃娃乖巧地並列坐好,上書:排排坐,吃果果。

眾朝代人雖不知其它意,但從大人分發果子給小娃娃的動作,瞬間意會,頓時臉一黑,如此聖製竟被後人戲謔,實在...不當人子!

他們的不滿傳不到天幕上,天幕仍在繼續講述:

【得到封地的人稱為‘候’,後再將國封手下隨臣,叫作‘卿大夫’,層層封賞之下,組成了一個嚴密的社會結構,而封國之後,要怎麼來維持周天子的地位呢?】

天幕上出現一塊七彩斑斕,寫滿秦、宋、梁楚等的地圖,讓先前接令複畫地圖的侍從眼前一亮,抓起早已準備好的筆墨,瞪大雙眼仰頭將輿圖記在心底,全力在布帛上描畫起來。

察覺到天幕說給誰人聽後,荀子也不再執著於不應與庶民聽,反而對周天子行為加以讚賞:“兼製天下,立七十一,姬獨居五十三國,才使天安清和”

可如今大爭之世,僅存殺伐,全無禮儀,何已安民?

嬴駟指著天幕上標紅的秦,拉張儀,笑得意氣風發:“相國,你看,那是秦之天下,你我君臣還須同心,打下一個大大的天下!”

趙匡胤眯起眼將天幕寫的地圖,與自己手中地圖相比,心底起了淡淡的疑惑,後世人如何推算得如此詳細?

可惜他的疑問沒變為彈幕,天空少年繼續著自己的解說:【除商後,要如何治理天下,周朝內部進行了‘殷鑒思想’,對夏商兩代進行反思。

從曆朝賢名的先王治世思想中吸取智慧,蘊運出自己的核心思想和製度,其中之一便是禮樂製度!】

天幕地圖消散,出現一長須老者肖像,身旁用黑體字的簡曆:

姓名:周旦,姫姓,名旦

民族:華夏族,周朝人

彆名:周公旦、周文公;

獲得成就:元聖】

周公!

所有朝代舉國震驚隨之沸騰,是周公!周聖人的樣子!

孔夫子撚胡須的手都在抖,高興得流淚,他所建儒家學說起源自周公,除天下大同外,平生所願不過是與周公夢中一會,隻他運不濟,已許久未見周公,未曾想今竟見到鮮活如真人一般的周公。

吾幸也,吾幸也!

相比他人言之於表的崇敬之情,秦始皇在真實畫像出現那刹那,起身昂首而立,眼眸迎天落到‘元聖’二字上,雖知秦天命之符未至萬世,但他自信,朕所屬成就,定是萬世第一!!

朕一統九州‘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豈會在屈人之下?

如今得神跡相助,秦,定能萬世!

雄心壯誌再次掀起的始皇,按下複雜難言的情緒,臉部重新歸於平靜,餘光掃過身後激動失禮的儒家博士,下令道:“令畫師複畫,賜儒家!”

原本落淚的叔孫通‘砰’的下跪,控製著顫抖的身軀,俯下深深叩拜:“謝陛下賜”

聽到聖令的各家博士卻是心底發酸,眼色灼灼地望向天幕:快將我等學說聖賢交出來!!!

發出想要的怒吼聲:我要看我祖師爺!!

【為了天下歸心,周公將祭祀演變為禮,升級成2.0版本,融合進昭穆製中,跟禮樂一起定社稷。

商時隻有商王是上帝之子,而到了周朝,周天子為上帝嫡長子,天命由嫡長子繼承應,而其他諸侯則拱衛周天子。

為了表尊卑關係,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在昭穆製中為‘大宗’,世代不變,其他諸侯為小宗,五世之後若無功業,則遷出宗係淪為庶人。

嫡庶之彆延綿後世幾千年,保證家國社稷有序繼承,有禮可依,安四方秩序,維持天下穩定。】

而先前見到周公有多瘋狂的人,現在則有多無奈天幕:天幕,這些可不用講的,真的!

你講講其他好不好?求你了!

若可選擇,某些皇帝甚至不願天幕出來,本就因天命維持著的皇位經此一擊,更是搖搖欲墜。

上天,你要絕朕乎?

演講的季路安不知自己隨意做的PPT被人投放萬界,仍在不疾不徐地解說:【而對宗法製不認同的人,則排於中原文化之外,為蠻人,不通文化,不知禮數。

在宗法的大框架下,用禮來填充秩序,從細節來區分等級上的尊卑之分。

上至天子,下至士人,都要遵守宗法,遵守每個階層的職責及行為規範,若有違背,便是僭越,天下人共唾之。

簡而言之就是將以往平扁鬆散的方國聯盟,變得彼此之間更為緊密立體。】

對氣候極有興趣的劉徹,手隨意地搭在膝上,擰眉想了想,讓人召畫師進宮,又抬眸繼續觀天。

既然天幕不可控,何順

勢而為?

【如天子與諸侯之間,卿大夫與庶人間的等級,無論是生活還是出行,處處都有細致劃分,以至於後代觀衣看佩,便知對方身份,該行何禮。

在周時,天子看歌舞有‘八佾’,指八列六十四人跳舞,諸侯有‘六佾’可賞,卿人可觀‘四佾’,士人隻有‘二佾’可觀。

再如用飯的簋,天子食用九鼎,君候七鼎,大夫五鼎,平民無鼎,在生活中無時無刻都顯出了階級之分!

如同分封建國,層層分之,建起共同的利益體,又階級分明。

不過全民按同等飲食來算,平民壽數定會超過貴族。

他們吃不上青銅簋,但誰讓青銅器有毒呢?(笑)】

原本正聽得無奈的眾人,被天幕扔下的話炸了個頭暈目眩:什麼!!!青銅器有毒???

還是慢性中毒!!

長期用青銅器會加重肝臟負擔??

酒放入尊器,加熱後會產生醋酸鉛?醋酸鉛是何毒?

會讓人精神恍惚、焦躁暴虐,甚至不孕?

天幕,你彆說了,給我們說青銅器!!

被中毒震驚到失神的嬴駟:“難怪寡人總是精神恍惚,原是食器作怪,來人,給寡人找扁鵲進宮!”

而秦始皇&劉邦&劉徹等人:“立刻、馬上將器皿給朕換成陶器!”

眾人想要了解的內容,天幕一般都不說,仍是繼續著自己的節奏:【如果說禮是區分社會秩序階級,那麼樂則注重精神內的和諧。

周公認為萬物序,有如陰陽調和生生不息,在他看來,樂中的宮商角徴羽,猶如君臣民事物,讓其各方有序協調,自能奏出和諧社會,天下自然太平。

若有人不越序,定會無德無福,亂天地貴賊,天自罰之。

像某個國君,在他人勸解下,仍要聽靡靡之音,琴師勸解不得,隻好演奏,結果國家三年大旱,天下皆言國君德不配位,害一國百姓

是誰呢?是你啊,晉國國君平公】

被點名的晉國平公:

天幕的出現讓李世民將案桌搬至殿外,邊開朝會邊聽天幕講解:“難道後世人無禮樂?為何如此對周公之禮如輕慢?”

坐在陛下下首的長孫無忌撫須慢聲道:“或許有西方之嫌?”

後世處於何時,他們暫且不得而知,但從天幕之言,後世當是大世之爭,所爭之烈,或許更勝戰國。

當秩序需要重鑄時,無不天地混亂,民生艱難之時。

後世子孫呐,長孫無忌仰頭望向天幕:希望我等所創文明能為爾等所用,願如爾等所言,在世界開辟新篇章!

【禮儀、宗法兩大支柱撐起周朝社稷,那麼思想呢?該用什麼治國理念來展示周國主張呢?

治國理念決定整個王朝的方向,或許是夜裡周公獨仰夜空,也會自問:商炸六百餘年,自詡上帝之子,為何落得人神攻之?

周公定‘德’為君王今後治世操行時,並不知道他選擇

的德對後世會有多大的影響力!

德貫穿華夏整個曆史的思想,伴隨著各朝代走過崎嶇山裡,穿過狂風暴雨,是封建王朝最璀璨的星光

周公的‘德’有彆於商朝的德,商德類似當今鷹國的德,看能不能給聯盟方國好處,有好處方國你為天下共主,好處絕時,不恭聖令,隨時反叛。

而周公的‘德’,覆蓋到天和人,更接近後世我們所認知的德】

聽到鷹國二字,正大口啖狗肉劉邦抬起頭:“這鷹國莫不是後世對手?”

且鷹國定是西方大國,否則如此無義早被他國滅取,方能出現在後世人口中?

蕭何等人搖搖頭,在後世人眼中,他們是古人,可對於‘古人’而言,怎麼會不想了解後世江山社稷,人文風景呢?

隻可惜天幕未展太多,讓遺憾!

【從堯舜禹,夏商的君王行徑中,他認為天共主失德,民心不向共主,則天命不再福佑共主,就會無常,使君王毀於暴虐,為上帝所棄。

周公認為,君主得天命就要有德行,要愛護民眾,不讓賢良遺失朝野,而應為國家出謀劃。

當君主以得敬天時,上帝自會將授權於君王,讓君王代天牧民,為天下臣民所仰。

而諸侯臣子的德,則是要聽王令,輔助君王,佐成明德之君,共創盛世。

士庶平民之間的親人,要相互愛護,維護家他和諧,嚴父慈母,兄友弟恭,也是德的體現。

用德織成一張大網,廣闊了所有的階層人物,有了德才會知禮義,明真理】

聽到後世如此解說周公之度,諸位學家總算放下心來,雖講義得不明,但精要處總算道了出來,不算墜周公之名。

孺子可教也!

【夏將天地人連在一起,商將諸事敬問鬼神,將神權滲入王權。

而周則將天與德行結合在一起,天授君權,君明德敬天!

有了德為基礎,周公又將商罰的繩索寬解,主張根據原則進行老幼減免

要區分犯罪主觀意誌進行判決

罪行從輕,罪重從罰

審案要慎重,不能立即決裁,須等五日,甚至十日,才能進行判決

進行寬嚴適中原則等等

某些部分覺得不是很眼熟,我國現在的律法也繼承了周公部分思想。

因為律法有序,有律可據,朝廷真正為民所信,後期發展出官府特設‘司約’,讓買賣雙方,或是想要借貸的人,都可以在官府見證下進行傅彆(簽合同)

如後時的婚姻基礎,如一夫一妻製,同姓不錯,父母之命等等,都是在西周時期打下的姻緣觀點基礎。

周公的思想,經各朝代不斷推陳出新,一直存在於華夏的血液中,形成我們如今道德觀念】

明德慎罰嗎?秦始皇聽著天幕講解後世之德,暗自與秦法對比,以期有可得之處。

自商鞅變法以來,法製深入秦骨,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得輕易彈動。

自滅齊統一後,本該站在帝國最頂尖受萬民朝拜,卻在睥睨天下時,敏銳地察覺了危險。

這股危險太過隱蔽,太過彌散,以至於他每每想要尋跡捕獲時,總被它輕易躲過。

為此他向天下召曰,期待各學派能入朝為官,諫言出計,為他所用!

可惜...想到已往日活躍在六國間的學子,除了儒家外,其他學派竟隱匿鄉間,視大秦如無物!

秦始皇凜冽銳利地望向天幕,不急,朕是始皇帝,有開萬世之能,總有大賢入秦輔佐!

終有一日,朕要百家入鹹陽,為大秦萬世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