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炮灰庶女道佛雙修37(1 / 1)

「國師當得起這份封賞。」永樂帝可沒想到退步,隻見他仰頭對眾人道:「不說國師屢次救朕於危難之中,隻說國師拿出來的幾種能讓百姓們吃飽的兩種花樣子,找到其中一種都能讓百姓們脫離現在的困苦,國師就當得起。」

「若是你們之中有人認識好兩種,朕也不吝嗇對你們的封賞;國難當前,百姓苦苦掙紮,你們不去為百姓們做實事,反而跑來質疑對有功之臣的封賞,你們是想讓朕做一個無情無義,不知感恩的帝王?」

百官:不敢不敢。

言重了。

他們隻是不想讓這個女人上位而已。

救命之恩重,但不想讓皇帝看在這份救命之恩的份上,對這個女人的封賞一步登天。

「陛下,微臣等人都讚成您封賞.......這位姑娘;但,國師之位事關重大,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

一群人嘩啦說跪就跪,瞧那架勢,新帝不收回成命不起的一樣。

明嫿眉目輕佻,乾脆扭開頭。

永樂帝臉上的笑意斂去,神色變得莫測,「行了,朕的口諭已經下達,一言九鼎。」

說完,不再理會眾臣,永樂帝起身道。

「國師,跟朕一同走吧?」

「可。」

二人並肩而行,文武百官乖乖起身,他們跪在這裡,人家皇帝理都不理他們;喊上國師就走了,壓根不帶搭理他們的,太上皇在位時可不是這樣的。有朝臣力薦,太上皇都會猶豫,甚至是在很大程度上會收回成命的。

哪兒來的一言九鼎。

那是不存在的。

「國師,您說的那些政策,現在可以實施了;不知國師可能仔細說說?」

「陛下一個人聽可能不太合適,不如喊上心腹大臣一起來聽;若是有錯漏,能第一時間找出來,再讓起居郎仔細記載。」最後整理成一本災難應對手冊。

一旦有了災難應對手冊,對黎國永樂朝百利而無一害。

永樂帝搓搓手,道:「好,朕聽國師的;小全子,去請輔國公、鎮國公、丞相、太傅、內閣首輔,內閣大臣們一起過來。」

「是。」

小全子繞路走開。

永樂帝將人帶進乾清宮,請明嫿安坐,他在明嫿對面的位置落座,而非坐上高位俯視下方。

「陛下,幾位大人到了。」

「請進來。」

小全子側身將九人讓進乾清宮。

九人一進乾清宮先見禮,「微臣拜見陛下,國師大人。」

「外祖,大舅子,幾位大人請坐;請你們過來是為了商討接下來如何應對困擾黎國多年的災害,國師有好主意提供,咱們一起聽聽。」

眾人目光轉向安坐在左手邊第一個位置的姑娘,臉頰稚嫩,年歲不大的樣子;沒想到她倒是沉得住氣,穩著呢,好些四五十的官員都沒她坐的穩當。

「國師有何高見?」開口的是一位內閣大臣,年過五旬,背部微駝;雙眸炯炯,精神奕奕。….

內閣首輔瞅他一眼,去明嫿身邊的下手處落座;而後朝明嫿作揖,表示見禮。

其餘官員跟著落座,乾清宮的椅子不過片刻便坐滿了人。

明嫿朝他笑了笑,繼而看向了問話的官員,冷漠說道:「我不是黎國人,也不是其他國家的人,對你們國家沒有惡意;當然,今日能坐在這裡,不過是機緣巧合,也是看不過老百姓日子太苦。」

「朕明白,國師心懷百姓,不求名利;隻是,有一個國師的名號,對國師來說更方便行事。」

明嫿:恐怕是沒打消想把她綁在黎國的

主意吧。

永樂帝自然不會承認這一點,有點事情可以慢慢圖謀,卻不能說出口;哪怕你知我知,各自心知肚明,那也不能說。一旦說出口,面臨的便是拒絕,這一點毋庸置疑。

眾大臣保留意見。

起居郎坐到了日常坐的地方,這裡日常坐著記錄皇帝的起居日常;還有記錄皇帝如何如何愛民,如何如何英明什麼的,反正跟寫史記的工作差不多。

「既如此,國師請。」

永樂帝親自表態,可以看出他是真的重視她;八位大臣沒再發難,隻觀望坐等機會。

明嫿微微頷首,道:「那我便簡單淺談一下,有疏漏,有不對的地方你們看著修改,提出意見都可以;我們的共同目的是讓百姓們能過上好日子。」

八位大臣:.......

這讓他們還怎麼黑?

瞧瞧人家多深明大義,連永樂帝都覺得她不慕名利,隻是單純的為百姓而來。

「國師儘管說。」永樂帝趕忙道。

「救下太子殿下後,我曾問過太子殿下,黎國的災難都有哪些;據我了解,洪水不是不能避免,甚至是減弱,乾旱也不是不能引水自渡;瘟疫不是不能治愈的疾病;治愈蟲災、狼災之類的更事兒,除卻蝗災,其實,蝗災也有應對之策。」

八位大臣不言不語,直勾勾盯著她,坐等下文。

永樂帝微微頷首,這些之前也大致談過一點。

明嫿斷斷續續說了好些天災人禍的應對之法,起居郎把這些全部記錄在冊;而後,八位大臣輪番看,又圍在一起討論,永樂帝望著明嫿出神。

明嫿垂眸喝茶,吃點心。

等八位大臣討論完畢,他們走到了明嫿身前,齊齊作揖感謝,「多謝國師大人,若是這些方法實施下去,必定能減少許多傷亡。」

「我隻是出主意,至於怎麼做,需要你們實地勘察;若是有那等擅長治理的人才,更好。」專業的事情,需要專業的人。

「您能將這些方法告知我們,已是對我們黎國最大的幫扶。」

八位大臣心服口服之後,不想著黑她了,放下成見後,反而放下身段請教;不懂就問是個好習慣,而八位大臣能坐上如今的位置,自然有這樣的優良習性,不懂就跑來問,有想法了也會找她商討。

明嫿對此來者不拒,想了解,想學都行;她知道的都教,至於最後要實施到各地,那是他們和朝廷的事兒。

她相當於是動動嘴皮,享受一下凡間生活;沒事出門走走,看看人世無常,偶爾也會體驗一下民間的生活,就這樣,她在黎國待了兩年。

兩年期間,黎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九尾君上

.ibiqug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