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安史之亂=菜雞玄宗,在線跑路表演現場^^……(1 / 1)

李隆基, 萎了

他恨不得把自己縮成一團,團吧團吧扔到角落自生自滅。

搶兒媳婦,還是搶和壽王的。

他本想在這個破東西的講解結束後去找惠妃算賬, 算算她為何要陷害太子的賬。

但現在彆說算賬了, 他甚至無顏見武惠妃!

他殺兒子就算了, 竟然搶兒媳!

嗚嗚嗚!

其他臣子對李隆基側目。

隻覺得這個皇帝真是越老越糊塗, 糊塗他老子給糊塗開門, 糊塗到家。

李隆基察覺到視線, 心中:“QAQ”

無顏見人了。

作為李隆基最忠誠的臣子, 高力士怎忍主子尷尬, 直接冒頭叩拜,揚聲道:“陛下!此乃臣之過, 天象言,壽王之妃乃臣搶奪予陛下!陛下要怪就怪臣吧!”

高力士說得情真意切, 一陣猛磕頭, 希望陛下不要有煩心事。

李隆基淚眼朦朧, 覺得沒有信錯人, 不愧是從微末之時就追隨他的高力士。

李隆基嘴唇顫動,不想真讓親親侍從當替罪羊。

力士在,寢則穩, 這日子要是沒有高力士,他還有什麼盼頭!

主仆情深, 但在場的官員們卻沒眼看, 高力士確實是他們陛下最忠誠的狗,看高力士區區一介宦官做到了青光祿大夫,任內侍省同正員,執掌內侍省事務就知道裡。

但臣子就是臣子, 沒有陛下的示意,這宦官敢動王爺之妃?那可是一個母親就能掰倒三個皇子的壽王啊!

於是,李隆基光榮的看到沒有一個臣子看他們的表演了,一個個垂首,眼觀鼻鼻觀心。

李隆基:“……”

靠,沒有觀眾的表演突然演不下去。

高力士尷尬的跪伏在地,發現沒人理他,就……

也很尷尬。

氣氛,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還好,仙幕是一個貼心的仙幕,沒有讓玄宗自己表演,仙幕繼續道:

【誘入溫泉,進梨園,美進道觀、納為妃。

小愛妃擅歌舞,懂音律,知人事,一舉成寵妃。

就連誘騙小愛妃的高力士也受到重用。

在唐朝玩起了漢朝宦官才有的待遇,四方奏折必先送呈高力士,這位爺看過後才有進奉禦前的機會,小事高力士更是可自行裁決。

那風光的喲,太子稱二兄,公主稱阿翁,駙馬稱其爺。】

高力士這下子不是演的了。

臉直接白了。

這下子彆說為天子背鍋了,屬於他自己的鍋來了。

現在還未送小愛妃給皇帝,但實際上他在朝中的待遇也是如此。

四方奏折必先送呈他。

堪稱天子代言人。

高力士心跳加速,直接埋首於地,口中念叨著謝罪之語:“陛下!陛下!臣絕無二心啊陛下!”

高力士心中不住的安慰自己,沒事的沒事的,仙幕雖然說的沒錯,但他自己細心謹慎無大錯,沒事的,沒事的。

雖然話是這樣說的,但高力士的慌張一點都沒有緩解,他心中寬面條淚,終於領悟了無數先輩領悟出來的道理——被仙幕點到名字真的很苦逼!

百官則面色肅然,冷眼看高力士。

宋璟作為百官之首,冷……作為近年來不怎麼能受皇帝喜愛的宰相,他冷不了一點,隻歎氣道:“國無小事,陛下當慎重。”

李隆基自然知道要慎重,之前因著唐朝已進入盛世,沒把慎重二字放心上才會把朝廷事務分配到宦官甚至分配給朝臣們。

但仙幕都這麼說了,還能怎麼辦?那就稍稍把權利從宦官手中收回來一點點點點吧。

李隆基苦笑笑。

就多收一點點點,要不然累死的是他。

【雖然我們列舉的僅四五個人,但所有人都應該知道一個道理

——一個站在高位的小人,他所能發揮的力量,是百萬匹夫也比不了的。

站在高位的小人,危害更大。

就比如我們玄宗大大這個公元712年到755年世界最大的塔隻會防百萬匹夫,但不會妨礙身邊的小人。】

【所以在身邊布滿小人的情況下,玄宗的糊塗事是一件多過一件。】

【小愛妃的衣服七八百人圍著做,小愛妃想要的荔枝就專門修個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裡貢道。

小愛妃一人得道,本來平平無奇的家人直接雞犬升天,無功上位,聰明的族兄楊國忠平步青雲當宰相,家裡兄弟結黨營私,個個高官,權勢無人能比。

“歲貢額外錢百億萬,貯於內庫,以供宮中宴賜.”「1」唐玄宗從不問這些不正常的經費,來源何處,就是愛玩。在唐玄宗的治下,奢侈之風越來越盛。

上行下效,官僚貴族一起巴結逢迎,一起奢靡。】

仙幕展示視頻,視頻中的小愛妃家人出行馬車飾以金翠,間以珠玉,金碧輝煌晃人眼球,拉車的馬更是不俗,乃千金難買名馬,馬嘴上銜以黃金,身上穿戴寶石。

在場的臣子看得乍舌,戶部尚書粗粗算下,捂胸口心痛道:“這一車之費,不下數十萬貫!”

“竟比聖駕出行還奢靡!”

李隆基:“……”

李隆基認同,因為他自己出行都不敢弄這麼繁複,要不然禦史們一定諫死他。

他現在覺得不可思議極了,腦袋暈眩:“這些真是朕做的嗎?仙幕前前面列舉出來的為吃荔枝而修建的幾千裡貢道,也是朕做的嗎?”

一件一件,都在突破他的想象力。

李隆基覺得自己的認知受到了衝擊。

在場的心腹大臣有誌一同,對陛下報以微笑。

真的,很有可能,是陛下做的呢:)

眾人小聲指指點點,都在說這個未來才會出現的小愛妃家人真乃禍害。

就是很可惜,他們連小愛妃家族的姓氏都不知道。

有臣子遺憾:“這家人如此貪慕虛榮,還結黨營私,禍亂朝綱,不知這東西為何掩蓋其名,人才保護不是隻保護人才嗎???”

宋璟倒是悟出了一點點東西:“誰說人才保護政策隻保護人才。”

宋璟面色淡然:“它隻是在保護每一個可能無辜的人罷了。”

相比較而言,那個小愛妃的家族若是被爆出姓氏來,屬於那個姓氏的家族未來定然會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仙幕所言之語終歸不是隻有一人能見,而是方圓幾裡的人都能看到,所以被人知道小愛妃的家族,不提這個‘小愛妃’本人會被千人所指,就說他們家族的女子,生活定然會更加艱難,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在這個世界上。

所以啊,它隻是在保護每個可能無辜的人罷了。

【排斥異己,培植黨羽,把持朝政的李林甫賣官鬻爵;不顧天下成敗,隻顧循私,妒賢忌能,驕縱跋扈的的楊家族人結黨營私、禍亂朝政;高力士等宦官不懂朝政一心隻知道少拿奏章煩親愛的皇上;皇帝擺爛愛護奸臣,不管權力製衡,隻知享樂寵幸美人,……

大唐人才辭的辭,涼的涼,諫官死的死,啞的啞……

奸臣主政,三大派係有意識的蒙蔽了玄宗的眼睛,讓他沉溺於酒色,視金帛如糞壤。】

【昨天光輝奪目盛世巨唐,今日眼見著就要變成可憐黃花。】

李隆基很想大言不慚的說沒什麼,不會的,都是騙人的,但……

有點說不出來。

不能再那麼肆意下去了。

李世民道:“良言苦口,忠言逆耳。”

“前半生還能克製,後半生身處盛世飄飄欲仙,已迷人眼。”

李世民界面,李世民和臣子現在已然知道這個曾孫的德行了。

他們看了仙幕許久,還是無法想象世界上竟然還有這種人。

“勤政愛民,昏庸無比,任人唯親,放任朝□□敗。”

“真難想象竟然會出現在一個皇帝身上。”

大一統朝廷的皇帝極少會出現這種狀況。

像上一個大一統漢朝,皇帝要麼是從頭聰明到尾,要麼就是從頭平庸或者荒唐到尾,哪有人前半生和後半生差彆那麼大?

實在是突破認知。

臣子們接連感歎玄宗後期的荒唐。

不過他們還是得說句公道話。

長孫無忌作為最忠誠的李家黨,自覺這個唐玄宗身上流著他長孫家的血脈,至少不能讓人覺得長孫家的血脈會產出如此荒謬的皇帝。

他緩緩道:“就此被仙幕蓋章定論早死二十年,倒是說重了早……”

聲音越說越小,本來就沒多大聲,說到第三個字已經幾不可聞了。

早死一點點好像也不錯。

長孫無忌有點說不下去了,因為說來說去,這個玄宗早死一點點好像挺好,省得那麼荒唐。

長孫無忌看向長孫皇後,恰巧長孫皇後也在看他。

長孫無忌心中憋屈,用眼神像妹妹示意:但是承認擁有他長孫家血脈的孩子真的是個垃圾這件事情,真的很難接受。

不過在看到妹妹眼底的疲倦後他就知道了——當妹妹知道孫子和曾孫都缺教導的時候應該更倦吧。

長孫皇後確實倦了,很想穿到曾孫的朝代,親自甩對方一頓的那種倦。

【表面的升平,掩蓋不了潛在的危機,危機潛藏在暗處,伺機而動,禍亂近在咫尺。】

***

【那是一個所有人都沒有在意的平常早晨,命運齒輪開始旋轉。

一個腹大垂膝,肥胖驚人的外邦人踏入皇宮,望著李唐金碧輝煌的宮殿留下羨慕的口水,並以甜言蜜語贏得唐玄宗的‘芳心’。】

【——安祿山】

【這個突厥人的出現,意味著舞破中原的砍刀準備揮下,焚儘洛陽宮殿的大火即將降下。】

此話一出,眾人腦中第一時間浮現出仙幕前面所言的盛唐轉折點。

叛軍四起,京城三陷。

“叛徒是突厥人!”

“安祿山是何人?怎麼又多了個史思明,這又是何人?”

吏部尚書想破腦袋也沒想出來這人是誰,他甚至把吏部的臣子冊拿出來翻也沒翻出這人是誰:“沒有安祿山的信息,這人非記錄在冊的官員!”

“史思明這人也不是記錄在冊的官員!”

玄宗朝的官員面露痛苦之色,心焦的甚至搶過吏部尚書手中的冊子自己翻找,但也仍舊沒找到。

“沒找到,沒找到,還是沒找到,這人到底是誰!”

此刻,在幽州被幽州節度張守珪抓住的偷羊賊安祿山徵大言不慚的誘惑張守珪滅兩蕃,怎麼能知道遙遠的長安有人正準備逮他呢。

至於史思明?作為一個和安祿山同鄉的小夥伴,此刻還在泥地裡打滾呢。

既然人找不到,他們就隻能先放在一邊,找尋其他值得他們關注的點,於是他們就發現……

宋璟蹙眉:“怎麼又是蜜口之人。”

宋璟的吐槽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李隆基愧疚低頭,但臣子們已經不會再憐惜他了,現在真的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們陛下最喜歡的就是蜜口之人。

臣子們感歎:“看來未來也要學習這些蜜口才能獲得陛下的欣賞?”

“宋公方才說得沒錯,咱們就得學蜜語!”

李隆基不知道,李隆基不敢說。

李隆基試圖轉移矛盾,他咬緊牙根死盯著上面的車叛軍首領:“安祿山是吧!”

“給朕等著!”

這個來自突厥的外邦人,他掘地三尺也要把他揪出來!

就是絞儘腦汁也想不到這人是誰而已……

李隆基睜大眼睛,企圖從仙幕的介紹中窺探到這人的其他特征,能夠逮住這人的特征,腹大垂膝,肥胖驚人的突厥人安祿山和同鄉史思明是吧?會找到你們的。

【小愛妃家中權勢滔天,抱大腿的人絡繹不絕,而嘴甜的安祿山無疑是其中抱得最成功的那一個,四十五歲安祿山直接認了二十九歲的小愛妃為乾媽,一躍成了唐玄宗最寵愛的乾兒子。

多寵愛?兼任範陽、平盧、河東三鎮,製20萬兵馬,擁兵邊陲的那種寵愛。】

此刻,朝廷一片死寂。

李隆基仿佛聽到眾位臣子僵硬轉動脖子朝他射出死亡射線的聲音。

“一個外邦人,兼任三鎮節度使,製20萬兵馬。”

武將們的聲音如夢似幻。

一人統領二十萬兵馬是什麼概念?所統領的還是邊境三鎮那些驍勇善戰二十萬將士是什麼概念?

揮師南下是夢嗎?改朝換代是夢嗎?不是夢!

狠心點不管邊境,換個皇帝還不是灑灑水那樣簡單!

【自此,朝堂集結了四方奸臣,

李林甫、小愛妃族兄楊國忠、宦官,現在還加入了深受皇帝寵愛的封疆大吏安祿山。】

李隆基呼出一口憋在心口的仙氣,還好還好,不是一家獨大,雖然這些勢力都是垃圾勢力,都是奸佞小人,但四方製衡著總歸能保持一種平衡,不至於一開始就搞大的,直接反。

李世民也百思不得其解,因為製衡之法確實是好。

這些人相互牽製,應該不會做什麼才是,怎麼就搞到叛變呢?

除非……

李世民蹙眉,除非權利失衡。

【集齊四方奸臣,召喚一場兵變。】

【意外總在人意外時降臨。】

【一唱一和把持朝政的李林甫和楊國忠帶著新晉寵臣安祿山內部爭權奪勢,四方矛盾進入白熱化,並隨著李林甫的去世而有所傾斜。】

【繡花枕頭楊國忠深怕權利被分走,每日對安祿山就是開乾,整天說他謀反,說著說著……

楊國忠計劃成功,安祿山反了。】

【撕毀盛唐最後一層遮羞布,讓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的災禍終於在天寶十四年來臨。

安史之亂,一場由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爭奪統治權的內戰。「1」】

“嫉賢妒能,嫉賢妒能,朕真是第一次看到嫉賢妒能之輩的能力啊!”

李隆基哀嚎。

這個不知名的奸臣整日整夜整月整年的揪著人搞事,難怪那個安祿山反了啊!

雖然這其中也有安祿山自己的鍋,但這嫉賢妒能之輩絕對是直接原因!

李隆基憋屈死了。

李世民這個曾爺爺也是被氣到牙癢癢,和李隆基一樣少有的見到了嫉賢妒能之輩的強大能力。

“這些混賬,都是被權利迷了眼的!”

生氣完他就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道:“平衡一旦被打破,就難以重拾和平,看來還是得和後世的子孫們說說,製衡之術要慎用,一朝不慎,誤人誤國。”

【三方牽製,玩火自焚。

消息閉塞的唐玄宗收到安祿山帶著他20萬邊軍反了的八百裡加急情報時,叛軍已起兵六日,潼關都快陷落了。】

李世民失望:“這就是所謂的八百裡加急?急到叛軍起兵第六日才知道?”

他突然覺得好失望啊,這個曾孫,好廢物。

李隆基脊背發涼,有種被人鄙夷的心虛感,但不用找他也知道為什麼,因為一個皇帝消息閉塞到這種地步,他要是老祖宗都得扇一巴掌。

【朝廷的的反應迅速,好似太宗、高宗、武周的武力還在一樣主動出擊,力求速戰速決。

高仙芝和封常青兩位名將被寄予厚望,派去帶兵平叛。

然後,這批被寄予厚望的正義之師,並沒有原先設想的美好。】

【因為時代變了,中原近四十年未有大規模對外戰爭,府兵製下的中原將士們在盛世中養尊處優,實戰經驗幾乎為零,戰鬥力還沒有安祿山叛軍的一根腳趾頭強。

而安祿山的將士們呢?常年在邊境禦敵,實戰經驗滿分。

戰鬥力如此懸殊的隊伍,戰鬥結果不言自明。

高仙芝和封常青兩位將軍深知府兵製下唐軍的菜雞,固守潼關不出。】

李禕讚同,道:“潼關易守難攻,就是應該閉關自守!”

“高仙芝出身於武將世家,自幼習武,是個好苗子,武藝高強。聽他的,準沒錯!”兵部尚書肯定!終於有一個他們熟悉的娃娃了!

他們眼含期待,就希望有個好結果。

李隆基聽臣子們這麼說,也眼不眨地盯著仙幕上的史料看,希冀不要有意外。

於是,李隆基在仙幕上面光榮的又看到自己的名字。

【但朝廷怎知兩位將軍的苦心,洛陽都失守了竟然還死守潼關??

一口‘畏戰’‘勾結叛軍’的誣陷大鍋從天而降。

兩位名將被急於求成、不明是非的李隆基斬首了。】

【前面兩個將領死了,第三位精通軍事的將領哥舒翰出場,這位名將和前面兩位一樣知道防守才是上策,繼續踐行防守戰略。】

【但愚昧無知,連紙上談兵都不配形容的朝廷死活要人開門應戰怎麼辦?胳膊擰不過大腿,哥舒翰開門迎戰……

這場戰役的結局就是二十萬將士被堵在隘道虐殺、戰壕覆屍、哥舒翰等不認降的將領被馬拖拽而死。

很不光榮,安史之亂的這場潼關之戰被作為中國戰爭史上伏擊戰的典型戰例。

二十萬將士全軍覆沒。

潼關失守

兵臨長安。】

李隆基面色一白,他顫顫巍巍想辯解:“洛陽距離長安極近,洛陽失守,長安定然也守不長久,朕朕朕……”

洛陽確實通往長安的必經之路,不容有失,但潼關更是長安的門戶,一旦有失,京師危矣,在敵我雙方實力懸殊之時,防守才是硬道理。

潼關形勢險要,道路狹窄,重兵把守那些叛軍打半年都打不下來,保持守勢並沒有過錯,更何況,還有郭子儀等將領說要進攻安祿山的老巢漁陽,要求潼關守軍繼續守住。「1」

確實應該堅持守勢,據守險要、持久疲敵,再伺機出擊。

守勢也還未延誤戰機啊,為何要改?人地兩失,戰爭急轉直下是他想要的嗎?

李隆基想要辯解。但怎麼也說服不了此刻還沒有昏庸過頭的自己。

李隆基愧疚,低落道:“朕錯了……”

他覺得自己也很蠢,忘記了先輩的教訓,妄圖以外行指揮內行。

三位將領都說要防守,未來的他竟然還聽信讒言讓哥舒翰開門迎戰。

未來的自己如此蠢笨,李隆基覺得頭很痛,這仗能贏就怪了

李隆基的心腹臣子看皇帝如此愧疚,出聲道:“陛下不能全然怪罪於自己,一切還當屬那妃子的族兄,迷惑陛下,誘拐陛下往壞處走,才有潼關失守,長安危急的困局。”

李隆基深有同感,又想把鍋放在視頻中每次都想跳出來指指點點的妃子他哥,隻覺得要不是不知道小愛妃他族兄是誰,此刻暗殺名單上應該加上這個人了。

總是跳出來,引誘未來的他走向錯誤的路。

就連強勢要求哥舒翰出關打戰都是他挑唆的。

李隆基覺得自己真萎了。

這妃子帶來的族兄真可怕,隻在乎自己的利益,完全不在乎江山社稷。

宛若沒有教化的蠢童。

他一想到這個不知名的妃子潛藏在各世家中,不知道的貪婪族兄也在暗處窺視著,連納妃的心思都無了。

不想再有寵妃,也不想再讓任何一個人無功上位了,因為他不知道那愚蠢的族兄到底潛藏在哪個家族。

此刻,李隆基再次罵起仙幕不讓他知道那禍國殃民的妃子家族到底在哪裡。

冷靜的文臣們可不像武將們一樣被表面迷惑,他們看得更加清楚,更加懂得視頻中這個不知長相的貪官所作所為內裡的意思。

宋璟道:“此人不過是摸清了陛下想儘快平定亂局的心理,從中挑唆罷了。”

“哥舒翰為良臣,這族兄為奸臣,二者必然有過節,寵妃族人又是嫉賢妒能之輩,擔心手握兵權的哥舒翰得勝歸來威脅他的地位,玩的一出借刀殺人的把戲罷了。”

就是這人委實有病,為一己之私棄二十萬人命和江山於不顧。

宋璟隻能說社稷有此賊,不亡已幸甚。

不過他們的陛下就沒錯嗎?

戰時斬將,無異於自斷臂膀,助長敵人氣焰。

他們愚蠢的皇帝啊,果然應該提早死二十年。

【漁陽鼙鼓過湩關,此日君王幸劍山。——《讖句》裡的這句詩表示了安祿山從漁陽起兵,一路殺向長安的過程也表示了…… 驚慌失措的唐玄宗西逃入蜀的無能。

沒有明朝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的血性與魄力。

唐玄宗把安史之亂過成了菜雞玄宗,在線跑路表演現場。

帶著楊貴妃以及宗親逃離京城,讓大唐失去最佳戰機,讓大唐的將士們失去了士氣,讓叛軍有機會兵臨長安城下。】

【《舊唐書》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豺狼所號。

東至鄭、汴,達於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為人煙斷絕,千裡蕭條。”

就像曆史上胡人南下一樣,這些外邦統領的叛軍,殘忍血腥。

宮室十不存一,百姓不滿千戶。

盛極一時的大唐京都長安城。

百萬家一朝儘毀,淪為人間地獄。】

貞觀朝的官員們隻覺得幻滅,真的是原先對這個玄宗是有多期待,現在就有多討厭他。

“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為何朕的大唐君王做不到,盛世迷人眼,不過百年時間,李氏宗室就無人敢禦敵嗎!”

李世民眼露悲傷:“朝廷腐敗、奸臣當道、百姓困苦……,如此多的錯誤還是盛世嗎!”

他要列舉,簡直可列舉出一堆東西出來,都是他從這段視頻中看到的。

為何國祚僅一百三十餘年的大唐王朝會落得這種粉身碎骨的境地。

大唐的國力攀上巔峰注定會跌落嗎?為何不能長久地維持盛世之景?

李世民心中難受極了,外顯得眼眶都紅了。

攀上最頂峰的盛世就一定會跌落嗎?他們大唐也不能逃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朝代規律嗎?

李淵不能體會李世民那種對大唐未來走向的迷茫感,他隻看到了現下,李淵抱住李世民哭唧唧,直言道:“吾現在覺得,虛心納諫真的是你最大的優點!”

他原先不明白為何仙幕在誇自己二兒子的時候總免不了要拿虛心納諫說事,並且在介紹後面的高宗、周皇和玄宗時總也是離不開納諫,現在啊,他終於知道了。

不廣納賢言的弊病就是像玄宗一樣,身邊隻有天天高奏凱歌報喜不報憂的人!

嗚嗚嗚嗚,他的大唐啊!

李淵這是真難過啊。

看到後面的戰場應對方面,那真是越看越讓人生氣。

其他臣子們的心境和李淵差不多,太宗一朝的臣子們絮絮叨叨,念念不休。

“這玄宗簡直蠢到機智,這些邊關將士們經過戰場血雨腥風的洗禮,是能小瞧的嗎?那可是個個驍勇善戰、如狼似虎的邊關將士,哪是中原養尊處優四十年的兵油子能對付得了的???”

“兩軍對壘,可不就是一觸即潰!要想有這個速戰速決的勇氣,你就得有底氣,有實力啊!”

程咬金他們看得有多難過誰知道啊,本以為民不知戰是他們最期待的事情,沒想到玄宗一朝反向操作,讓他們這知道國家承平已久,民不知戰的結果可能是各州縣面對外敵望風瓦解,官員投降跑路,百姓任人宰割!

太宗一朝的武將們:“QAQ”

真相太殘忍了。

他們該何去何從?

難道注定一輩子操勞命嗎?

【可能是李唐命不該絕,不是每個李唐宗室都像唐玄宗一樣無能懦弱,會在危急關頭棄把百姓於不顧,在看到安祿山叛軍的暴行後,有識之士強烈憤慨。「1」

在太子的李亨的帶領下,在李輔國等人的支持下。

有識之士帶兵北上和叛軍對戰。

李亨自請為帝,號令天下。

用郭子儀、張巡和李光弼等人收複失地。

其中以張巡最為厲害,他所帶領的睢陽之戰是安史之亂後期收複戰中最為慘烈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戰。

屢破敵軍,曆大小數三百餘戰,張巡以兩千人扼守城牆單薄的寧陵、雍丘60多個晝夜。

之後轉戰睢陽,張巡領七千兵,在尹子奇十八萬叛軍的圍攻下經過四百餘戰,但仍堅守睢陽。

為何要守住睢陽,因為睢陽是富饒江淮地區的屏障,隻有守住它,才能讓唐軍有時間征收江淮地區的稅收和糧草,才能讓大唐有一線生機,要不然中原大地就直接歸屬番邦,難以翻身。

七千兵對抗十八萬叛軍,固守一城,注定是艱難的。

《新唐書卷一百一七》有記載:

被圍久,彈儘糧絕。

初殺馬食,既儘。

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

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終,固守睢陽10個月。

張巡,以整個睢陽數萬人口被吃到隻剩下四百餘人的人口,換取唐軍的糧草,換取唐軍有能力與叛軍一戰,換取保全中原,換取保全大唐,換取叛軍再無南下。】

視頻的最後,是睢陽城破的畫面。

睢陽城內的將士們死得死,餓得餓,病得病。

即使那個跑在最前面的中年人如何眥裂血流,齒牙皆碎也無濟於事。

病餓力竭,寡不敵眾,叛軍破城。

多麼熟悉的城池啊,玄宗一朝的官員們滿身悲意。

他們熟悉的睢陽沒有往日的繁華,唯餘滿目蒼夷。

宋璟沉默許久,終開口道:“睢陽屬於河南,乃江淮地區的屏障。江淮經濟富庶,得之則糧草足,叛軍與我軍都想占據,叛軍投出十八萬兵力勢在必得,再正常不過。我軍也確實得堅守住…… ”

宋璟久久不能言。

戰況太過慘烈,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他們不熟悉這個張巡,但也知道這人在盛世應該也是意氣風發的將才。

但最後,卻落得食人肉,落得喊著‘我為君父義死,無憾矣!’被敵軍害死。

以食數萬人的性命換十月堅守,換中原有一爭之力。

他們能想象出史書對這人的爭議,會有人覺得他殘忍吧,也會有人覺得這些人死得其所吧。

李隆基替他說這未儘之餘,道:“張巡以數千兵力,抵抗十個月,乃將才。”

以慘烈血腥逐步收複失地,最終打敗了叛軍。

這些戰役的慘烈,未來自己的愚蠢,甚至讓李隆基沒空去想到底是哪個孩子登基,也沒空計較自己被變成權利架空的太上皇。

什麼死得其所,本來這些人都不用死的!

李隆基在想自己的結局,應該不好吧,這麼垃圾的皇帝,未來怎麼配擁有一個好結局呢。

【用數萬睢陽人命牽製叛軍十八萬的兵馬,給予了唐軍充足的糧草準備時間。

安史之亂的最終結果儘如唐人意。】

【就像是詛咒一樣,稱帝的安祿山常居深宮,不理一線,寵幸宦官,又因眼疾失明和疽病,性格暴躁,隨意打罵殺戮左右身邊宦官,最後落得被砍死的結局。

而唐軍則猶如天助,敗安軍,收長安,收洛陽,搶河內、河南、河東,中間更有史思明領13郡及兵8萬降唐。

不過曆史重演,降唐的史思明複叛稱帝,唐軍向鄴城發的數十萬兵,因肅宗的孱弱和猜忌成大潰敗。忠誠的臣子被解除兵權成於閒官。】

【叛軍的瓦解源於叛軍內訌。

曆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非那個臨危受命稱帝的唐肅宗,而是他的兒子唐代宗啟用唐將仆固懷恩等名將後才平定。】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十月裡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鮮血流成了陳陶斜的澤國水鄉。京都百姓轉頭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軍早來到退敵安邦。「1」

官兵來了,退敵安邦了,但盛唐回不去了。

曆時七年多的大動亂,讓大唐極盛而衰,直接就把萬國來賀的盛唐風光摧毀殆儘。

5500萬人口,到安史之亂結束,銳減至不足1100萬人。

五分之四的中原人口,整整4000萬人,在這場動亂中消失。「1」

活下來的百姓也過得極為淒慘,經濟民生的毀滅性打擊,讓中原百姓以紙為衣,以土為食,玄宗中期之後的百姓們過得比一百三十七年的建國時期還慘。

繁華落儘成一夢,盛世大唐不複還。

留給後世無儘的感慨。】

【而這場動亂的直接原因,我們親愛的唐玄宗陛下,早在安祿山死時就被迎回長安,稱太上皇,每日對著小愛妃的畫像‘朝夕視之而欷歔焉’。

親信被清洗,晚年隻身一人,煢煢獨處,形影相吊,憂鬱寡歡,終在762年與好大兒同年駕崩。】

李隆基嘲諷地笑了,因為他的下場是真不好。

陪伴在他身邊的親信遭到清洗,寵愛的妃子死了,畢竟當年的逃跑可不是沒有代價的,劍門關七十二峰下,寵妃因兵變而成為替罪羊死了。

高力士被誣陷流放;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被下放;親妹玉真公主被送入道觀;供娛樂的梨園被遣散。

李隆基甚至想鼓掌。

“棄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與百姓於不顧的帝王就應該落得如此下場。”

年邁的皇帝糊塗,但他能不知廉恥嗎?不能。

逃跑就是讓人恥辱,就是會令人厭惡,不是嗎?

“罪人就應該有罪人的待遇,若是活的舒心怎對得起枉死的四千萬大唐百姓。”

不知怎麼,李隆基把自己和未來的自己劃分得很清楚。

畢竟現在一切都還沒發生不是嗎?一切都還有挽回的餘地不是嗎?

但李隆基也是真難過啊。

皇帝在深宮內院,誰的聲音也聽不到,身邊都是忠臣還好,若是奸臣,那隻能被奸臣混淆視聽。

至於如何分辨忠奸,全看皇帝是否被亂花迷了眼。

那個未來的他,後半程是否有回旋的餘地呢?沒有,一絲也沒有,因為一朝過錯,他的身邊就被奸佞圍繞滿了,他沒有悔過的權利。

李隆基眼底晦暗不明。

好想把所有不安定元素去掉,他想給自己留下一份悔過的空隙。

“安史之亂,安史之亂。”

李隆基呢喃著這幾個字。

不安定來自哪裡,來自宦官,來自文臣,但最容易解決的不安定元素是什麼?是外邦異族。

“外邦胡人,邊境將軍。”

在場沒有人對這兩人有印象,他也對仙幕所列舉的這些胡人不認識,那就是這些叛軍頭領還未嶄露頭角,還是庶民,或者還在邊境。

李隆基的眼中血光儘顯。

“突厥人安祿山史思明嗎,突厥人?”李隆基眼中的血光更濃了。

胡人就是不安定的東西,史料就是最好的證明,多少次了,這些突厥人反複無常,多少次了,那些外邦人貪得無厭。

永遠喂不熟。

看皇帝在念叨著胡人,有臣子意會到他的意思,激動出列,狠聲道:“陛下可是在遊移對安史二人的處置?可是不知如何處理胡人?臣以為,非我族類,必有異心,仙幕所言就是最好的證明!”

“外邦人就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吾大唐海納百川,但突厥人安祿山振臂一揮,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族就出兵出力,聚集十五萬人馬給他謀反「1」,外邦人不可信,安史之亂就是最好的證明!”

“是!陛下如此恩寵這兩人,這兩人卻起兵造反,可見外邦人乃不知感恩為何物,實有負陛下重托!”

“外邦人,當驅逐之!”最後的話,說出了在場很多臣子的心聲。

也說出來此刻李隆基心中最隱秘的想法。

外邦人,就是養不熟的白眼狼。

他們大唐從太宗起就有許多外邦來朝。

而自從他登基以來,更是大膽啟用外邦朝臣,大膽放權異族。

粗略算來,他治下外邦官員就有一兩千人。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要驅逐外邦人嗎?

驅逐了外邦人,就可以騰出心力去解決宦官、文臣、武將們了。

李隆基忽然很好奇後世子孫們是如何想的,應該和他想的是一樣的吧?都看到安史之亂毀滅盛唐的教訓了哪能再對異族人放心,應該也會驅逐異族人吧?

此刻,太宗界面也在思考這個嚴肅的問題,不一樣的是,他們思考得很隱晦,因為場上外邦臣子可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很多個。

要驅逐外邦人嗎?

他們貞觀朝有許多因忠誠效力而獲得提拔的外邦人,如之前仙幕所提到的如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等都是。

他們是有外邦朝臣,卻也對外邦將領有所限製,而不是放任自流,這些外邦人皆不能當上將,兵權更是不可能給他們,且都有頂頭大上司有餘權可以節製。

但他們貞觀的君臣能有如此魄力,後輩有嗎?

看玄宗一朝做成那種狗樣子,肉眼可見的就是沒有啊!

所以,要違背當年說出的話嗎?

李世民呼吸沉重了幾分。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而朕獨愛之如一。

泱泱大國當有氣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當不修邊界牆,不驅移民。

真的要違背當年的話嗎?

真的要閉關自守,驅逐那些不安定的異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