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武曌的決定(修加入武曌世界反應(1 / 1)

【武周官員:一個高危職業。

大將軍張虔勖自訴對於國家有功, 被亂刀砍死;內侍範雲仙陳述一生服務於先朝,被截去其舌;參軍的妻子被強奪,母親被汙辱, 官員的妻妾被登記姓名按順序奪取;數十個外邦酋長被割耳破面。

武後終其臨朝之日, 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直接被武後砍了的宰相就有二十位。「1」

甚至連武皇親人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都曾被羅織罪名誣告。

連傳說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和與皇帝血脈相連的皇親國戚都隨時被宰、隨時可以嚴刑拷打致死的武周, 官員的性命真的不算什麼。】

【身處羅織地獄的官員們, 領先後輩一千三百年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什麼叫做上班如上墳:“朝士人人自危, 相見莫敢交言, 道路以目。”

官員們上朝前默默寫好遺書, 與家人深情告彆,保不準下一秒就天人永隔了。

上班時遇上同僚也莫敢交言, 一片死寂,隻用眼神相交傳遞信息:蒼天呐大地, 兄弟你竟還活著!】「1」

【高層官員性命如草芥, 底層官員和百姓的性命更是如螻蟻。

草芥還有一絲頑強站起來的力量, 螻蟻可是隨便一踩就能死萬人。】

【底層官員和百姓更慘。】

【砍殺流放嶺南300不知是官還是民的萬國俊被封朝散大夫, 於是殺人換升職,金錢與權利的刺激下小人們的砍人比賽開始。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零五·長壽二年》曰:“光業等以萬國俊多殺蒙賞,爭相效仿之, 劉光業殺七百人,王德壽殺五百人, 鮑思恭、王大貞、屈貞筠不減百人, 其遠年雜犯流人亦與之俱斃。「1」”】

【對於此段曆史,曆史評價:漢之武帝,唐之武後,不可謂不明。

而巫蠱之禍, 羅織之獄,天下塗炭,後妃公卿,交臂就戮。

後世聞二武之名,則憎惡之。——《容齋續筆.漢唐二武.東坡雲》】

【武帝和武後都可謂是明君,但巫蠱之禍與羅織之獄的存在,讓後世對二人憎之惡之。】

【酷吏政治的最後,酷吏們的結局理所當然的不怎麼好。

犯眾怒之下,等政局穩定,酷吏立刻就由備受重用變成了抑製其力,最後走上了衰亡之路。

天授二年691年,武周政權方穩定,酷吏丘神績、周興、傅遊藝立刻被殺。酷吏三大巨頭索元禮以“座贓賄”,服罪,死於獄中;周興被來俊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招甕中抓鱉製服,坐罪流放嶺南,途中被殺;來俊臣被斬於洛陽西市眾人爭相剜眼、剖肝、吃肉、踐踏屍骨。「1」

曾經盛極一時的酷吏政治,完成了武皇賦予他們的任務,走向落幕。】

“但是這也掩蓋不了在這群地獄使者夜以繼日的無死角恐怖統治下,當年充滿活力的大唐不過五十年就變得如死水般死寂。”

李世民面露悲痛之色。

“厲王虐,國人謗王,衛巫監謗者告之則殺。未曾想周厲王千年前發明的‘道路以目’之語,千百年後會在神州大地再現,還是在朕的唐朝再現嗚嗚。”

李世民受不住的嗚咽出聲,隻覺得太慘了他的百姓們。

其他臣子也相繼歎道:

“羅織地獄不遜其名。”

“吾大唐竟會出現如此恐怖之朝,實在可怖!”

“周皇或許是有意為之,但酷吏是人非物,屠刀衍生意識砍傷旁人者作何解釋?這期間所殺掠的宗室貴戚文武群臣真皆為反臣?這其中定然也有很多無辜之人!此番做法可謂是自毀長城!

“酷吏政治傷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雍而潰,傷人必多,政權崩塌,這周皇不知嗎?竟信任這些酷吏至此,傷人害己啊!”

“是啊,真的是看錯這個周皇了!竟不知她如此殘暴!妄為人君!”

臣子們不滿極了,尤其是想到自己辛苦經營的家族也成為酷吏刀下亡魂,更紮心了!

李世民從悲痛中晃過神來,聽到臣子們提到這周皇的殘暴妄為人君,覺得還是得為此人說句公道話。

李世民道:“周皇作為君主,除酷吏政治惹人非議外,其餘政策確實可被稱為曆代君主中的一流君主。”

“就如漢武的窮兵黷武與巫蠱之禍惹人非議,但並不妨礙在後世被稱之為千古一帝。”

李世民想到前面被他們一通誇讚的實績。

“無論是吏治,還是對人才的創新吸納之法,又或者是收複國土的武功,都可稱之為明君所為。”

更不要說此人可謂是四百年來第一個真正撕毀了勳貴包圍網之人。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光這點就比他強了不是一丁半點。

“就是這酷吏政治…… ”

酷吏政治,不過是周皇撕破禁錮的一種方式罷了。

李世民苦笑,“一切皆有緣由。”

禁錮太過,撕毀禁錮的方式就殘忍了些。

臣子們何嘗不知,但許多人還是覺得殘忍了些。

不過也有些人從頭到尾保持冷靜。

蕭瑀面色還是肉眼可見的不愉,但他還是道:“臣以為陛下說的是,眾臣如今不過五十步笑百步,周皇任用酷吏不過是以賴治賴,衝破反周枷鎖罷了。”

“畢竟五姓七望不怕辯經,最怕周興這種底層無賴。”

“若吾等是為武皇謀劃的親臣,不見得會阻礙其行酷吏之事,充其量就是不要如此過火而已。”

蕭瑀雖面色冷然,但所有人都聽進了他的話,或者說,不用聽進,真實就是這些。

房玄齡默然,最後還是讚同道:“曆代帝王任用酷吏者比比皆是,隻不過有些帝王任用的是外戚,有些帝王任用的是宦官,或是無酷吏之名行酷吏之實。”

“無非就是帝王手中指哪殺哪的刀罷了。”

不過該說不說,周皇所任用之人乃真正的地痞無賴,毫無文武德可講,和漢朝宦官有得一拚。

但不是無賴還不一定壓得過世家這等家族,畢竟世家最愛講大道理,講不過就以勢壓人。隻有碰到不講道德的酷吏,踩沒人能講得過這些蠻人的邏輯。

最後,李世民無奈總結:“城牆失火殃及池魚,百姓們就是那被波及到的池魚。隻望不要波及過廣。”

畢竟都是他大唐的百姓啊!

【“太後自徐敬業之反,疑天下人多圖己,又自以久專國事,且內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誅殺以威之。乃盛開告密之門。”「1」

酷吏的出現是有其特殊的政治目的。

男權製下的宗法社會,必定不容於女性當權,李氏宗親必定也不容許武氏篡位,武皇為了維護武周政權的合法性必然需要誅鋤異己。

《舊唐書.酷吏傳》:“逮則天以女主臨朝,大臣末附;委政獄吏,剪除宗枝。「1」”

在政治上形成高壓態勢,未必能讓武周政權變成合法政權,但至少能讓權臣群臣緘口,異議不再擴大影響。

實際上武皇也知曉這場酷吏政治運動可能造成的影響會使得官、民不聊生,所以她儘力把這場荒唐的酷吏運動影響降到最低,把這場流血運動控製在長安、洛陽等地,把需要用到酷吏的對象集中在達官貴人或貪贓玩法的豪強們。

武則天是在乎百姓的。

她儘量在‘蒼生晏然’的基礎上,實現‘紫宸易主’,把帝位易姓改朝換代的大混亂變成了政治流血問題,為百姓提供了相對和平的政治環境。】

李世民眼角還有方才難受的晶瑩在閃爍,聞言他一抹眼角,終於露出一抹久違的笑容。

似是欣慰,似是苦澀,他道:“還好還好,朕就知曉這人並非無心之人。”

至少能把禍患控製在都城。

其他臣子聞言也放下一點點小心臟。

為何隻放下一點點?

自然是因為在他們不知道的未來酷吏禍患已成,身處長安與洛陽的家族已遭禍。

“就是不知自她之後可還有其他女皇,或者如王莽一般篡位的朝臣。”

“如若真有,那酷吏之禍或許還會再生。”

“吾等應該想法子避免此等意外再次發生。”

聽著不知何處傳來的呢喃聲,排在前頭的皇帝重臣沉默。

此話也給了李世民當頭一擊。

未來或許會再有另一個周皇臨朝,他當如何避免這一切?

李世民看到幾個嫡女眼中的異彩,突然覺得不用未來了。

畢竟聽到女皇竟能登基後,他的幾個皇女好似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平等喜愛每一個嫡子嫡女的李世民:……

痛苦捂臉,好像即將陷入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

【對於武皇的功過,眾說紛紜。

貶逐老臣,任用酷吏,濫殺無辜是真,晚年豪奢專斷,漸生弊政是真,崇信佛教,大修廟宇,勞民傷財是真。

但武則天完成了時代賦予她的任務,儘了自己皇帝的職責,並為華夏曆史和後人留下了大量政治資產,推進曆史進程也是真。

做出實績,改善民生,提高生產,開拓版圖,改革官製,行殿試,創武舉、自舉、試官等製,打擊門閥士族和豪強地主,提拔寒門更是真。「1」

即使這一大波寒門子弟和狄仁傑、李昭德、魏元忠這些等能臣名臣也被這酷吏政治坑得不輕。

但是武則天功績榜上耀眼的光芒無法掩蓋。】

【所以曆史上對於武則天的評價,褒貶不一,但讚者甚多。】

【曆史誇讚她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性,剛強機智的女政治家,精明強乾的政客。

誇她遠勝學識淵博的儒臣,和曆代雄心大誌的皇後。

誇她公然蔑視道德家,儘管儒家曆史學家都進行惡毒攻擊和抱敵對態度,但她特殊的才能,政治上極佳的天賦,傑出的才能、堅毅的決心和識彆人的能力讓她對於宮廷的權力結構的操縱簡直信手拈來。

再加上她的冷酷、肆無忌憚、對敵人和對手表現出的殘忍和報複心和政治上的機會主義,粉碎的傳統,創始了改革,引起的紊亂,超過曆史上任何陰謀險詐的男性女性。】

【誇她太宗雄才大略,眾望所歸,而她在才略方面,堪與太宗比肩。

誇她武舉直接解決了曆朝曆代非戰亂時期名將斷代的問題。

文舉突破了用人的地域成見和門閥觀念,打擊了長期把持政權的關隴貴族、大官僚集團和魏晉以來尚門第的製度。

在她的時代就培養了許多人才,為玄宗時代也準備了人才,甚至說玄宗主要是順著她的路子走的。

婁、郝、姚、宋諸賢,羅列於則天之朝,迨及開元,猶用之不儘。】

【總的來說,在武皇執政以後曆時半個世紀強有力的□□統治裡,雖然李唐的皇權一度受到很大的損害,但李世民開創的統一和強盛□□面並未終止,而是推行唐初的基本國策,讓華夏政權得到了切實的鞏同,讓大唐帝國甚至繼續向上發展。

殘忍與聰明,瘋狂與冷靜,在她身上得到了驚人的統一,假若沒有需要篡唐自立這一阻礙,她會成為一個曆史上排得上名的有道之主。】

一堆曆史評價轟炸下來,讓傾聽的眾人頭暈目眩,腦袋中縈繞的都是周皇相關的訊息。

本來對周皇有所不滿的人此刻也放下了成見。

“仙幕的話很有道理,如若不是後面荒誕的酷吏,她隻會是個無可爭議的明君。”這是眾人此刻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李淵不得不憋屈回應:“說到底這個周皇備受爭議的也不過是最後的酷吏政治和晚年昏庸。”

“但實際上酷吏政策也隻是特殊時期進行的限定招數,若以此否定一個帝王實在是有失偏頗。”

甚至這人也一直在保護著其中的可用之才。

就像仙幕在上面所列舉出來的史料一樣。

‘狄、梁公者,殊眷異禮。宋璟剛正嫉邪,武氏亦不過也。’

這些人為何能位高權重蹦躂到玄宗一朝,皆因賢人君子乃武氏之所深心愛惜而敬禮也。

尤其是政權穩定的後十年,她的性格漸見寬容,胸襟漸見開闊,那些曾經蹦躂太多而被放逐的賢良之臣,也被逐步召回朝中為官。

更彆說這人的昏庸也是有限的。

比如即使她再怎麼親近武承嗣與來俊臣等奸佞小人,即使這些小人時時圖逞陰謀詭計,她也能對其進行有效控製,未有大權旁落之時,政權穩定之後更是立即滅掉這些奸佞之人。

這樣想著,李淵更憋屈了,總覺得這是一個隻有李姓皇家宗室受傷,但其他人沒事的世界!

【之後

聖曆元年(698年)宰相狄仁傑言: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1」

大周常務副皇帝狄仁傑的一句未聞侄子坐天子之位還把姑姑放置在太廟,打開了武皇還政於李唐的念頭。

此後,在來自各方面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皇明顯認識到人心所向乃李唐宗室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於是,曾經被廢的唐中宗李顯被封為儲君。

並且在武則天進入暮年、老病纏身,開始耽於享樂,疏於政事之時開啟玄武門繼承製法。

發動政變,登基上位,恢複國號與李唐舊製。】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武則天於八十二歲病逝,與天皇天後一起合葬於乾陵「1」。】

【可能是武皇自己想誇耀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也可能是武皇自知罪孽重大不寫碑文,又或者是想表達一生功過難以定位功過是非任憑後人評說,又或者碑文早已擬好,但沒有銘刻於墓碑,也有可能碑文被埋藏在乾陵地宮裡。「1」

死後,武皇的墓前矗立著一座無字碑。】

“終歸還是還政李唐了…… 嗚。”

不知為什麼李世民看著這結果有點熱淚盈眶的感覺。

雖然李唐不是在他這一代拱手讓周,但是總歸是因為他傳位給李治,才有周皇發揮的餘地。

差點就當間接亡國之因了。

這怎麼不讓李世民熱淚盈眶啊。

還好錯誤並不是一頭走到底,而是柳暗花明,還政於唐了。

很湊巧,李淵也有這種感覺,雖然他的感覺沒有那麼強烈。

畢竟二兒子的皇位可不是他自願傳出去的,而是通過政變奪得的,他至少能有個玄武門政變作為借口把責任全部壓在二兒子身上。

但誰知道啊!身為開國之君,聽了一路自己不如二兒子稱職也就罷了,竟然還聽了一堆李唐三代而亡的恐怖故事!

父子倆對視,不過兩眼就相繼轉開了,一點兒想抱頭痛哭的意思都沒有。

但很快就有官員注意到華點,道:“講到太子時提到玄武門繼承法,現在中宗上位又提到玄武門繼承法。這後輩都是好的不學壞的學…… ”

“不過能夠還政於李唐自然是最好的。”

不知道哪裡來的嘀咕聲,把聲音傳進了李世民耳中。

李世民:“…… ”

李世民腳趾頭都能給摳斷。

又是政變繼承法,這些人能不能爭氣點!

看到皇帝的尷尬,臣子們貼心地轉移話題:

“這周皇的族人竟然沒有像呂後一樣被滅族,而是好好的繼續名列勳貴,參與政事,實在厲害。”

“周皇不過就是哭了下而已,心計實在強大。”

說著,在場眾人又開始誇讚起了這周皇,誇著誇著,心思就又開始複雜,這人果然厲害啊。

在場的人心情複雜,但要數最複雜的,也隻有李治這個小家夥了。

畢竟他很清楚的知道,現在備受討論的可正是他未來的媳婦兒。

而且看樣子,還是與他生前情真意切,相持治國,賦予重望,生同衾,死同穴的媳婦兒。

不是表面帝後情的那種。

李世民輕拍李治這個小家夥的肩膀:“她雖有篡唐之嫌,但對內對外力挽狂瀾、軟硬兼施,平穩過渡政權,同時還實績滿滿,算是吾大唐的好皇帝了。”

李治何嘗不明白這一道理,他輕聲道:“兒臣曉得,她雖不能和父皇這般的開國第一人比較,但她所為,確實是個合格的守國之君。”

甚至是一個比他還厲害的興國之主。

就是很可惜,大唐現如今有此透知未來的際遇,不知這個周皇在未來會不會再出現在他世界。

李世民看透了李治的想法,他沉吟,隻覺得……

在仙幕明確指出是那個嫡子各有各自的缺點的當下。

一切皆有可能。

畢竟他家皇女的心思現在可看不透了。

由此可見一個榜樣,一個指向標的力量有多恐怖。

此刻,在武周位面,一個身著皇袍的女子目光沉沉,盯著仙幕上展示出來的無字碑久久未言。

良久,沒有喝水的嗓子嘶啞出聲:“自知罪孽重大不寫碑文?一生功過是非任後人評說?”

這個屏幕其實已經出現很久了,但她從未發出過聲音,直到看到她自己的結局。

武曌嘴角扯出嘲諷的弧度。

原來這就是她的結局啊。

武家無傳人,還政於李唐,最後還遭逢五王政變。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她的結局算好的。

謀朝篡位最後還能入李家陵墓與高宗同穴。

但站在她的視角,武曌卻覺得嘲諷至極。

興建武周最後卻竹籃打水一場空,一切就是個笑話。

顯兒登基嘛,那個軟弱但仁善的孩子。

仁善的孩子是會把她的後事安排好,但……

終歸還是改變不了她的所作所為就是一場笑話的事實。

此刻,武曌腦中開始閃過無數能夠穩固政權,並建立不遜於貞觀之治的武周盛世的方法。

她,不想讓自己曾經的努力看起來像是一場笑話。

她想要告訴後世之人,她武曌能夠勝過華夏曆史上任何一個帝王!

老祖宗的表現各異,唯有仙幕堅守本心,繼續往下播放

【無字碑並非武皇一個人所有,神龍政變後李顯上位,但上位不過幾年,唐中宗李顯就去世了,同樣收獲一座與武皇形製規模相仿的無字碑。

不過此人的的功過就很好評價。

《正說唐朝二十一帝》曰:稱帝以後,政治上無所作為,生活上窩窩囊囊。

初封皇太子即皇帝位又被廢,神龍元年政變複位。前後兩次當政,恢複唐朝舊製,做了免除租賦,與外邦相交,置修文館學士等事。

然後……

縱容皇後韋氏,寵信武三思,複位之後,毫無覺悟,任佞臣陷害功臣,弄權專國,為非作歹,心無遠圖,不知創業之難,唯取當年之樂,致使朝政混亂不堪。

在位不過五年半 ,710年7月被韋皇後和安樂公主毒死,終年55歲。】「1」

皇帝被毒死的操作令眾人震驚。

“這中宗有點不爭氣啊。”眾人議論紛紛,尤其是看到這中宗乃是軟性子,聽媳婦話的耙耳朵後更是覺得此人可能是李家撿來的,一點李家樣子都沒有。

李淵嫌棄臉,對李治搖頭道:“治兒,你這未來兒子不行啊,竟然看不透這韋後同武三思關係曖昧,不僅僅性子軟,還眼瞎。”

李治:“……”

李治面沉如雪,僵硬轉頭提示自家親爺爺。

“皇祖父,他也是您曾孫。”

李淵:“……”

李淵尷尬一笑,本想看彆人的熱鬨,卻忘記了這也是自己家的熱鬨。

仙幕要介紹的重點可不是這人,隻聽仙幕繼續道:

【但重點不在他,而是這場權利鬥爭的結果。

久經武周皇帝摧殘的官員和李家宗親們自然不會再次把皇位拱手讓人。

更何況這次把持朝政的韋皇後也不是武皇這種能人。

演來形式相似又如何,昏儒加昏暴的韋後注定不會收獲好結果。

‘唐隆政變’發動,韋後集團被強勢誅殺。】

【那個人出現了。

怕他不來,又怕他來太久的唐玄宗李隆基,正式在曆史上亮相。

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撥亂反正,再開唐統,勵精圖治,處處以唐太宗為榜樣的李隆基唐玄宗,帶著他與臣子們開創的唐朝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