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最早的AI(1 / 1)

島國曾經在二零零二年,用超級計算機組建過一套“藍星模擬器”,實際上隻能從宏觀上,大致推算氣候的變遷不同。

按照陳偉東的思路,他是想要如實反映這個世界的本質。

每一個物體,都用現實中的物理規則來加以詮釋,以數據的方式表現出來。

且不說現代社會的物理定律,也不說那些人類還未曾發現的規則,在間接影響著世界運行的變化。

即便所有的規則都正確,這個計算量,也是何其之龐大。

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絕對無法勝任!

那麼,陳總口中所謂的太極生兩儀,等等道家術語,難道是說......

他們想了許久,慢慢抬起頭,驚訝的看著陳偉東,嘴角露出的微笑。

“差不多,大致就和你們猜測的差不多!”

陳偉東已經很滿意他們的反應速度,至少聽懂了他的思路,他繼續說道:“這個“天道係統”,就是從八卦開始。”

“用八台光子芯片改造而成的超級計算機,搭建一個星球的模擬環境。”

“再用七台超級計算機,替代五行、兩儀,分彆用來描述事物的物理本質,對應金木水火土、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

“至於“太極”,則是全部係統的中樞,起到主控作用。”

兩人聽他說完,都有數不清的問題要詢問,喻光彬首先問道:“陳總,藍星可是一萬億立方米的星體,除了星球內部,還有五億平方公裡的表面積。”

“此外,大氣環境,地外星球引力作用等等,如此龐大的計算量,我們怎麼可能模擬的出來?”

“雖然我們現在得到的數據,在全球已經算是比較全面的,但對於整個藍星來說,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想要以此來模擬藍星,根本是不可能的!”

“你們喝茶還是咖啡?”陳偉東說的有些口渴,在問過兩人的意思後,就在茶幾上,衝泡了三杯花茶。

他吹開表面的花朵,抿了一小口,放下茶杯,說道:“我也知道,藍星這個龐大的星體,想要完美的精細模擬,應該是不可能的。”

“島國研製的那個“藍星模擬器”,六十五萬億次的運算速度,隻能預測一下天氣預報,實在太爛了。”

“我的打算,就是首先建立一個縮略的模型,然後像經緯線一樣,將其分成立方體的格子,每一格大小為一公裡左右。”

“八台超級計算機,用五台分彆構建天空、陸地、海洋,其它三台則是起到輔助作用,在某些需要的時候,對發生變化的局部位置,進行微觀處理。”

“最小的處理單位,要求達到厘米級。”

喻光彬心裡默算了一下,點了點頭,又搖搖頭:“陳總,按照你的意思,是建立一個比較粗糙的模型,以演算大體的運行規律,而對於那些需要進行觀察的部位,做局部放大,微觀處理,是這個意思嗎?”

陳偉東大致認可他的判斷,但還是做了小幅度糾正。

“比你想象的還要簡單,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完整的藍星模型,但目前的條件,我們還是做不到那一步,因此,我們隻需要對進行試驗的地方,進行微觀描述,以使得試驗無限接近於真實環境。”

“當然,不同的實驗,所觀察的角度會不同,應該設立個變量參數,來對其進行控製。”

“有些實驗,觀察的其實就是原子反應,超微觀視角。”

“這個...也許.....”喻光彬歪了歪嘴巴,還是有些搞不懂陳偉東的真正用意。

陳偉東看他的神色,輕笑了一聲:“實驗室規模的環境,隻適用於小規模實驗,但對於飛機、火箭、導彈、衛星等等大型設備的實驗,我們不可能等到實物造出來,再對其進行測試。”

“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反複驗證的環境,對設計出來的事物,做性能測試。”

“上次大鏟島的火箭發射,你們還記得吧,當時我們隻是對火箭的外形氣動性能進行演算,就花了一天的時間。”

“我需要的是,對藍星模擬係統,模擬出局部氣流變化,然後用單獨的實驗室,超級計算機係統,模擬整個火箭,做可行性測試。”

完整的聽完了陳偉東的說明,喻光彬終於鬆了一口氣。

“如果隻是這樣,一點問題也沒有,例如地形測試,隻要模擬出一兩百平方的山巒、丘陵、溝壑、沼澤等地形,在推進的時候,進行即時生成演算,就可以解決。”

“同樣的,氣流模擬也很簡單,先大致模擬出氣流走向,然後在飛行器的受風接觸範圍,做小面積演算,同樣可以獲得非常真實的測試數據。”

“其它的風雨雷電,都可以做到。”

“這樣,既模擬出了整個大環境,以及對測試物的具體影響,又無需承擔過多的數據運算,這套係統完全能夠勝任!而且,應該還有餘力做其它的研究!”

“對!我要你們做的,就是這個!”陳偉東一拍大腿,“我們的各種數據,雖然非常豐富,但你們還是要再仔細整理一下,看還缺少什麼方面的數據,也可以向國內其它研究機構請求協助,儘量補充。”

“另外,就是協同係統的處理架構,要多用點心,一定要穩定,不要三天兩頭就崩潰,那就搞笑了。”

“明白了!陳總,如果沒有其它的事情,我們立刻就回去開會,布置一下任務。”喻光彬和陸占海當即就站起身來,向陳偉東告辭,準備回去召開部門會議,討論具體的實施方案。

陳偉東靠在沙發上,長舒一口氣。

很多人以為最早的人工智能,誕生在二十世紀四十到五十年代。

其實不然。

易經、八卦,才是人類最早的人工智能。

它的理論,就是用來模擬運算天地萬物的變化。

所以會有人用它來算命,但也隻是用到了皮毛而已。

裡面的很多內容,都對應著不同的算數邏輯,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玄學”。

例如,兩儀四象和八卦分彆是1位、2位和3位二進製係統,而《易則是4位二進製係統。

它一共有六十四個卦象。

和計算機中的8、32、64位係統相互對應。

由此可以看出,其中是如何一脈相承的,絕對不是湖弄人的把戲。

有了這個天道係統,無窮大公司就可以突破很多限製,秘密研製一些目前不方便研製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