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出一條道(1 / 1)

老者看見他這個模樣,忍不住打趣道:“你們膽子這麼大,敢從島國人的手裡,輕飄飄的弄走這麼多設備,怎麼見到我就緊張成這樣了?”

之前陳傑他們說要去購買精密儀器,大家都沒抱有太大的期望,可當計劃逐漸浮出水面,所有知情者都被嚇的不輕。

當時就有不少人強烈要求,必須立刻終止這個計劃,否則一旦暴露,造成的後果他們也承受不起!

然而,等他們知道這些的時候,計劃已經進行到最後一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經過再三考慮,他們最終還是決定配合完成這個計劃。

因為這個計劃風險雖然大,但利益也同樣驚人。

更何況,當時所有環節已經被陳偉東他們打通,設備算是進了半個口袋,隻差最後一步運回來。

如果它們臨時終止,陳偉東他們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更會徒增暴露的風險。

雖然最後有驚無險,成功完成了這個計劃,但所有人回想起這件事,都會心有餘季。

這也讓上面幾位,態度變得非常複雜。

一方面感歎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什麼都敢乾,這件事情雖然很冒險,可他們又偏偏滴水不漏的完成了。

你還不得不誇他們。

另一方面,又非常怕他們會驕傲,更怕他們下次還搞出這種事情來。

這樣下去早晚會出事。

所以,這次他必須親自來,就是要提醒陳傑他們,科技的進步沒有捷徑,不能總想著依靠這些歪門邪道。

最終,還是要腳踏實地,老老實實的搞發展!

談起這件事,陳傑自己也有些後怕,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覺得自己用光了這輩子所有的運氣。

但是當著老人的面,他又不好意思推脫,說全是陳偉東的主意,跟他無關?那這樣就顯得太沒有擔當了。

人家也不會信。

老人給他講清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又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們還是留在內地發展吧,其它國家也未必好。”

“我知道,金融方面,可能我們沒有彆人那麼開放,但現在正處於改革時期,很多規定,以後都會徐徐放開的,這需要你們共同完善。”

華夏的金融業,伴隨著九十年代初期股市的開啟,進入真正的高速發展期。

如果說這個時期,內地誰是最懂金融的人,那絕對非眼前這位老人莫屬。

1993年春夏之交,金融混亂達到了頂點。

銀行壞賬更是層出不窮。

一個姓李的湖藍人提出100萬元,在銀行透支1000萬元,然後彷刻印章,製造了操縱股價,牟取暴利的“蘇三山”事件。

還有某個分行,將100億美元交給了兩個在紐約注冊公司的騙子,一個叫沉太福的人,以24的年息集資10億,自己貪了200萬。

銀行由上面垂直管理,一向是聽話的好孩子,可是那年春夏,它們連續7次發文,結果全然無用。

1993年7月,他親任總行長,命令下屬行長們,在40天內收回計劃外的全部貸款和拆借資金。

“逾期收不回來,就要公布名單,仍然收不回來,就要嚴懲不貸!”

在這之後,所有銀行裡的電話交換台當即忙得不可開交,鈴聲響個不斷,都是找自己的客戶催著還錢的,和當初忙著往外借錢沒什麼兩樣。

營業廳裡又排起長龍,不同的是,這一回男男女女都是往裡面送錢的———不是儲蓄就是還債。

也有來說情的,要求通融,把債務延期,可是它們這次一點都不講情面,他們說:“我通融你,朱老板非把我砍了不成!”

在往後的幾年,他又連續出手。

治理債券期貨市場,穩定股市,取消雙軌製,實現彙率並軌,rmb從此邁出了按市場定價的腳步。

出口業直接受益,外貿在當年也由赤字轉為黑字。

也正是因為他的鐵腕手段,加上掌控經濟全局的卓越能力,最終他被那位畫圈的老人看重。

力排眾議下,四年跳三級,進入決策層。

陳傑張了張嘴,緩緩說道:“國內這個商業環境,太複雜了,我怕以我們的能力.....”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老人就鄭重的說道:“這一點你不要擔心,儘管大膽的去乾!不會再有人敢打你們的主意,我們已經警告過他們,後續還會有一係列的文件出來。”

陳傑聽他這麼說,頓時喜出望外,又說道:“張書記說,私人是不能擁有實驗室的,必須掌握在相關部門手裡,這個您怎麼看?”

它們千辛萬苦搞回這麼多設備,就是想自己研發一些東西,可現在突然被告知,實驗室不能為了私人公司的利益,進行研發。

這讓陳傑很是惆悵。

所有一切歸於國有,這誰受得了?

老人笑了笑,說道:“那是以前,公私不分,確實造成了很大問題,現在我們已經立項,肯定私人企業的利益,這些設備都是你們買回來的,自然也應該由你們使用。”

經濟特區,就是一塊試驗田,彆人外國公司,都有自己的研究機構,我們怎麼就不能搞?

隻要研究經費方面,自己負責就行了。

如果能搞出成果,國家還有優先合作的權利,這不管怎麼看都是利大於弊。

談到這裡,老人又朝四周看了看,調侃道:“不過我看你們這個實驗室,都沒什麼人啊,這麼多高端設備空置著,也太浪費了吧。”

陳傑臉上一紅,整個公司就一個科研人員,連個助手都沒有,研究的事情都是克魯格教授親力親為,怎麼不讓他發愁?

關於這個問題,他們也不是沒有討論過。

林澤巨表示,他們應該當一名懂技術、有想法的老板,而不是親自上陣的科研工作者。

這個定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

但他們公司上來的定位太高端了,以至於一般的人才,很難達到他們符合的要求。

在這個時代,野無遺賢。

所有高端人才,都被國家吸收一空。

就是大學生,你也搶不到幾個。

作為國家建設的主力,他們剛畢業就被各大單位分配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