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時代前瞻性(1 / 1)

經過這麼多事情,無窮大公司本身的價值,早已遠遠的超出了明面上看到的資產。

特彆是他們冒著巨大風險,從島國運回這麼多精密設備,這種付出試問國內誰能做到?

留住公司的兩位創始人,比什麼都重要!

張書記調整了一下心態,正想著怎麼開口合適,林澤巨就給他們倒了兩杯茶,說道:“兩位,喝口茶吧,大家心平氣和的談一談。”

他們瞥見陳傑的臉色也鬆弛了一些,就稍稍穩定了一下情緒,說道:“陳傑,你做生意,一向都很成功,但我告訴你,很多時候事情並沒有你看到的那麼簡單。”

“你們的即時通訊軟件,掌握用戶的數據太多了,這根本不是私人公司能夠擁有的權限,上面也是為了網絡安全考慮.....”

“你想想,從你們回國創辦公司,到現在,我們在什麼地方,不是鼎力支持?”

“當然,你們也做出了很多成績!就不說每個月的納稅額了,華南市的公務員,都要靠你們吃飯,這一點,我是要向你表示感謝的!”

“還有你們在香江,為了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對抗西方那些資本巨鱷,大漲國人誌氣,提升了所有民眾的信心,我們一直記在心上。”

“再往近了說,你們公司現在六大學科的實驗室,都已經建立起來了吧,各種精密儀器,極大的幫助了我們的研究人員,加速了華夏科技的研究速度,這都是功德無量啊!”

“隻要你們在華夏,我們什麼時候沒有給你們開綠燈?對你們公司的支持,就從來沒有減小過力度!”

“但是,你啊,還是不夠成熟!”

“你要想想,我們和國外,畢竟是不同的!有些事情,外國公司可以做,但我們不能做啊!”

張書記苦口婆心,給他講了各種利弊,包括國內的商業環境。

大企業都是這麼過來的,你們為什麼就要搞特殊?

然而,陳傑聽見他這麼說,卻並不買賬:“張書記,你不要偷換概念!如果是國家要求,我可以上交,不要錢都行,隻要你承認,雪球資本是官方機構,我二話不說就把股份拱手相讓!”

張書記和中年人聽見他的這句話,臉上都有些悻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這家資本機構,是上面那幾家的後輩搞出來的,當然不可能是官方的,但他們話都已經說的這麼通透了,陳傑還是一副不開竅的樣子,這就很難辦了。

張書記沉吟著,久久沒有說話,過了很久,他才非常嚴肅的說道:“你知不知道這裡面水有多深,我也不介意給你透點底,這家資本背後的控製人,是那個人的孫子。”

他說著,還用手扶了一下黑框眼鏡。

林澤巨和李晞兒臉色瞬間變的煞白,心情也變得非常沉重,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這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疇。

張書記繼續說道:“你們公司最近兩年,發展的太快了,快到讓人感覺不真實,也讓有些人非常不安。”

“畢竟,放眼全國,哪家私人企業能有幾千億市值?”這樣一家大規模的企業,如果不被監管,沒有人能放心!”

陳傑聽完他的一番話,都要被氣笑了,說道:“你所謂的監管,就是直接出手搶奪私人利益,是吧?”

“既然改革不徹底,還用官商思維應對未來經濟形勢,那我們公司就更要撤出內地了,哪怕是損失幾百億,也在所不惜!”

他的話擲地有聲,絲毫沒有被張書記的話嚇到。

因為陳傑很清楚,在這種環境下,公司的發展,是不可能好的。

永遠都摻雜了一絲潛規則!

陳傑可以無私奉獻,把公司交出去,造福社會,但決不允許公司成為極個彆團體的牟利工具!

隨便一個二代三代,缺錢花了,就來公司伸手,將公司變成他們的私人錢袋子,這是陳傑無法接受的!

張書記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他沒想到陳傑這麼強硬,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竟然還是不願意退讓一步。

“小陳啊,先不要急,事情還沒有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我已經把整個經過都上報了,上面呢,也在研究討論,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的。”張書記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的中年人,這個時候也語重心長的說道。

目前上面分兩派。

有人覺得改革開放初見成效,不應該對企業進行過多的乾涉,否則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發展的積極性。

市場經濟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他們隻需要抓好一些關鍵點,就可以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

香江,就是最好的例子。

也有人持反對態度,他們表示,企業發展過快,如果沒有接受一定的鉗製,將來極有可能出現“大而不能倒”的情況。

到時候收拾爛攤子的,還得是國家。

而且體量大了,一旦出現問題,將會是連鎖反應,對經濟也會造成重大的影響。

雙方的話,都有一些道理。

所以一時間難以抉擇。

到底是市場的穩定重要,還是經濟發展更重要,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喜也!

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取何也?

張書記和中年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一直呆到天黑,他們才從無窮大公司出來,也沒有給出具體的答複。

隻是告訴陳傑他們,這個事情涉及面太大、太廣,不是他們能夠做決定的。

不過他們會把這個事情,儘快向上反映,同時也將會把陳傑的意願,充分的給予說明。

但具體會怎麼樣,他並不能確定。

這一點,陳傑也表示理解,張書記也有上級,這個事情,急也急不來。

隻不過,他的心裡,已經做了一個盤算。

如果有些人非要用這種渠道,介入他們的公司,那他也隻能重新注冊一家公司,然後在海外謀求發展。

至於園區的這些設備,他不會帶走,算是仁至義儘了。

陳傑將自己的這個想法,跟林澤巨李晞兒進行了探討,他們都是香江人,對資本的流動,也更能接受。

一個地方環境不好,人們自然會考慮換個環境生活。

不是他們不想改變,而是實在沒有這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