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昔日房地產(1 / 1)

一九九八年,十月。

無窮大計算機公司在香江中環召開了發布會。

它們重點展示了一款手機,上面有兩個品牌圖標,一個是無窮大“∞”圖桉,還有一個則是symbian公司的英文標識。

很明顯,這是一款帶有聯名性質的手機。

就在所有記者以為無窮大公司即將轉行做手機的時候,他們在手機界面上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圖標。

一隻熊貓,“cc”這款即時通訊軟件,竟然被植入其中!

這一舉動瞬間引發了現場媒體的熱議。

無數人稱它為劃時代的進步,手機搭載上即時通訊軟件,意味著不管你走到哪裡,都可以不用擔心短信、電話費,隨時隨地與人取得溝通。

雖然目前來說,整個軟件的界面都較為單一,但基本能滿足好友在線聊天的需求。

而這也是作為一個通信工具的最基本功能。

想象一下,你在電腦前坐累了,可以躺在床上,用手機隨時跟千裡之外的網友交流,是多麼愜意的事情。

第一個版本做成這樣,已經讓公司的高層很滿意了,pc端移植到手機,難度可想而知。

網絡環境和硬件產品決定了用戶,在手機上還不能夠做更多的事情。

現在這款手機,幾乎已經做到了這個時代的極限。

陳偉東也不知道,自己當初的隨口之言,就被宋雲江聽了進去,並加以實施。

他們其實在年初的時候,就已經接觸了塞班公司,這是一家由psion公司聯合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一起組建的公司。

對方在了解他們的來意之後,大為驚奇,一致認為這必將改變世界通訊業格局。

因此,決定全力配合無窮大公司的移植計劃,同時他們也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終於在今年10月,塞班公司推出了4.0的操作係統,支持標準網絡頁面的瀏覽器,支持java語言環境,可以運行小型應用程序。

該機不僅是塞班手機的鼻祖,也是智能手機的鼻祖。

因為搭載了無窮大公司的即時通訊軟件,這款手機一經推出市場,便銷售火爆,各個地區一天不到的時間就被賣斷貨,價格也被炒到了上萬元一台。

在這個年代,絕對是普通人難以消費的起的。

不過很快,無窮大和塞班公司就發布了聯合聲明,將會擴大生產線,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香江的計算機公司熱火朝天,內地這邊卻是冷冷清清。

華夏華南市,關外的一處荒地上,一群市政人員站在挖掘機前,對著一張圖紙議論紛紛。

其中一名年輕人搖了搖頭,否決了這個地方。

另一位年紀稍大的年輕人也微微點頭,表示他也是這個意思。

這兩人正是花了八九個小時從老家,風塵仆仆趕到華南市的陳偉東和陳傑。

收到消息的次日,他們就開車前往華南市,晚上偷偷走的,就是不想引起太多的注意。

十幾個安保人員,也不用訓練,這段時間都胖了少許。

沒辦法,他們老家的人招待太熱情了。

其實兩個省相鄰,也遠不到哪裡去,要回去也挺方便的,不像香江回內地,還要辦理通行證。

“劉局長,這個地方太靠近機場了,天上還時不時傳來飛機的轟鳴聲,這不太符合我們的要求。”

陳偉東望著眼前雜草叢生的土地,微微歎了一口氣。

他要建一座實驗室,但是這裡飛機起飛、降落都會帶來極大的噪音,任何精密儀器在這種環境下待久了,都會對其精度造成影響。

噪音其實問題都不算最大,可以把實驗室建到地下去。

問題最大的是空氣汙染,一架飛機等於幾十上百輛小汽車的排量,通常有若乾架飛機在起飛降落或待機狀態,疊加往返機場的大量汽車,機場附近就屬於高汙染地帶。

華南市的機場,車流量有多大,去過的人都知道。

高科技產品,對潔淨度的要求,達到了及其苛刻的程度。

如果你想建實驗室,特彆是一些重要實驗室,就必須采取多層除塵的方式,來保證實驗室內的空氣潔淨度達到標準。

到時候肯定會給研究員,帶來諸多的不便,每次進出都需要經過幾道除塵的措施,及其繁瑣。

“陳總啊,如果這裡不行的話,就隻能去關內了,南山區那邊還有一塊空地,不知道符不符合你們的要求。”中年人看了看圖紙,再次提出了建議。

今天他們規劃局已經陪陳偉東去了好幾個地方了,關外基本都逛了個遍,不是交通不方便,就是環境不好,很難符合要求。

“好吧,再去看看。”

陳偉東來到華南市以來,還沒去過南山區,聽說無窮大計算機公司,在那邊還設立了分部,正好可以去看看。

一行人驅車前往,不到半小時就到達了目的地。

現在的南山區遠沒有後世那麼繁華,目前仍然處於闊荒的階段。

看著荒涼的田野,以及破爛的鄉間土屋,陳傑的臉色變得有些古怪,好家夥,不知道的還以為又回老家了。

不過劉局長神秘一笑,說道:“陳總,稍安勿躁啊,跟我到那邊去,就知道了。”

眾人步行,順著他手指的地方走去,很快就看到了一片彆墅群,大約有十幾二十棟的樣子,外觀是彷照歐式建築樣式。

在彆墅群的中心位置,還有一幢高五六層的灰白色建築,看上去有點像中世紀的歐洲城堡。

“劉局長,這裡怎麼會有這麼多這種房子?”

陳偉東嚇了一跳,這些風格也是在後世才漸漸流行的,現在這個時期,大眾審美都是以平房為主,突然蹦出這些,他還以為時空錯亂了。

中年人笑了笑,緩緩的給陳偉東開始解釋。

原來在八十年代,沿海一帶被規劃為經濟特區的時候,很多地方就興起蓋房子了。

隨著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人出現,渴望發財的華夏人,彷佛一下找到了致富之路,都一窩蜂的湧向粵洲、胡建、南海,掀起了房地產熱潮。

這些人裡面,有很多都是沒有經過培訓學習的野路子建築工程隊,他們不太清楚房屋應該怎麼建,需要怎麼設計,都是看彆人怎麼建,他們就怎麼建。

甚至有很多人,都是僅僅在工地上乾過幾天的泥瓦匠,就被拉去湊成工程隊,跑來趕這股熱潮。

生怕晚了撿不到錢。

這其中,彷歐式的小彆墅,是建的比較多的,因為相對來說技術含量低,看起來又更高檔。

國內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房地產熱,就是在這樣亂七八糟,沒有監管的局面下誕生的。

然而,他們根本沒有考慮到,憑借國人微薄的收入,怎麼可能購買的起如此昂貴的小彆墅呢?

而且,這也太洋氣了點,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這裡又不是香江。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隨著一片片彆墅群無人入住,一個個曾經暴富的房地產建築商開始破產,這股風潮終於有所減緩。

許多跟風房地產的人,賠的血本無歸,留下大量的爛尾樓,還有空置樓盤。

那些不按規定,擅自向建築隊、開發商發放貸款的銀行,也隨之被套牢,出現了大筆的呆賬、壞賬。

以陳偉東的眼光看來,這些建築的風格,確實跟華夏人的審美格格不入,古舊呆板,形狀怪異,尖頂房,許多老一輩人根本接受不了。

那些開發商,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些房屋的消費市場,目標人群,還沒有培養出來呢。

難怪會破產了。

劉局長告訴他,現在這些彆墅群,因為空置很久,銀行追債非常急,價格也很便宜。

言語中,就是想看看,陳偉東有沒有興趣。

更何況,這附近還有大片的空地,確實很符合他的要求。

陳偉東摸了摸鼻子,不禁想起後世的一句話:

二十年前你看不上南山,二十年後南山你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