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確定火箭發射場地,那麼隻要圍繞場地開始準備就可以。距離隻有500公裡,可畢竟要運輸兩枚火箭過去,自然不能馬虎大意。稍有不慎,不光是金錢損失,可能眾人小命都不一定能夠保住。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決定到現場在組裝。雖然很冒險,但有林大少在,一切都不是問題。
哈馬德作為CEO,當然是由他安排工作、統籌全局。目前也不是推脫的時候,必須要做到各司其職,否則根本形成不了戰鬥力。好在團隊隻有8個人,彼此又非常熟悉;倒也能夠節省不少麻煩。
把眾人都著召集一起,哈馬德笑著說道:“經過最近一段時間的持續奮戰,我們的火箭終於可以上天。既然大家都認為應該選在莫哈維沙漠作為發射場地,那麼就交給邁克去協調。至於發射前的所有申請,我會負責。”
“同時關於運輸問題,尤其是火箭燃料問題;肯定需要科氏工業協助。現在我們已然成立公司,因此該支付的費用,必須要支付。這點絕對不會讓邁克為難,你可以放心。”
“火箭零部件運輸,需要一台大型集裝箱貨車;為了以後方面運輸,可以直接購買一輛。同時我本人也接受過正規培訓,開貨車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中東王室成員,都有在部隊服役的經曆;而且本身愛好也是千奇百怪,因此對於會開貨車並不是很奇怪。
看到眾人都沒有反對,哈馬德繼續說道:“至於需要攜帶什麼設備,以及其他輔助工具;全部交給托尼和林負責。”
其實大家都清楚,林大少對於需要什麼設備,更為熟悉。但名義上托尼-馮-科萬特才是首席技術官,當然也要讓其參與進來。團隊和睦比什麼都重要,目前誰都不想看到內鬥現象發生!
看到兩人沒有反對,哈馬德接著說道:“後勤保障,以及至少一個星期的物資則由亞曆山大負責采購;我們可不希望在沙漠中挨餓。”
作為大管家,同時也是首席財務官;做這份工作的確非常適合。
都是年輕人,而且本身又非常有錢。加上加州理工學院對於社會實踐活動很重視,請假沒有任何難度。因此效率方面,絕對不用有任何擔心。
邁克-科赫作為科赫家族大少爺,想要找一台特種運輸車倒也非常容易。
航天活動需要先進的火箭發動機,載人航天等重大航天活動更需要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性能、低使用成本的火箭發動機。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蘇聯研製了RD-107、RD-108 和RD-0110 液氧煤油發動機,用於東方號、聯盟號等運載火箭,開創了人類載人航天的曆史,聯盟號火箭至今依然是載人航天的主要運載工具。
六十年代,美國研製了推力 6900 kN 的 F-1 液氧煤油發動機,實現了載人登月的偉大壯舉。同時期,蘇聯研製了推力 1500 kN 的 NK-33 液氧煤油發動機,用於 N-1 載人登月火箭。
八十年代,美國研製了航天飛機及其大型固體發動機和 SSME 氫氧發動機,支撐了美國三十年的載人航天。與此同時,蘇聯研製了RD-170 液氧煤油補燃循環發動機,用於能源號運載火箭。蘇聯解體後,能源運載火箭停止使用,但是以RD-170 發動機為代表的航天動力技術使俄羅斯保持著航天大國的地位。主要型號有RD-170、RD-253、RD-171、RD-180、RD-191等等。此外還有美國的H-1、Kestrel、RS-27A以及英國BlueStreakRZ2液體發動機等。
至於國際空間探索公司,當然也是使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可以說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航天發動機。未來很多國家,都是使用液氧煤油發動機,算是常規產品。俄羅斯繼承了蘇聯航天工業,對於液氧煤油發動機,絕對是走在世界前列。
航空煤油是無色透明的,聞上去和普通的煤油沒什麼區彆,而且不易揮發。燃點大約在3000℃,彆說用打火石了,就算用明火也是點不燃的。因此對於運輸條件還沒有那麼苛刻,倒也不用過多擔憂。
但關於液氧運輸卻是一個麻煩事;雖然液氧本身不可燃,但它能強烈地助燃,火災危險性為乙類。它和燃料接觸通常也不能自燃,如果兩種液體碰在一起,液氧將引起液體燃料的冷卻並凝固。凝固的燃料和液氧的混合物對撞擊是敏感的,在加壓情況下常常轉為爆炸。有兩種類型的燃燒反應,這取決於氧和燃料的混合比和點火情況:一種是燃料和液氧在混合時沒有發生著火,但是這種混合物當點火或受到機械撞擊時能發生爆轟;另一種液氧與燃料互相接觸之前或接觸時燃燒已經開始,著火或燃燒並伴隨有反複的爆炸。
當液氧積存在封閉係統中,而又不能保溫,則可能發生壓力破壞,當溫度升高到-118.4℃而又不增加壓力,則液氧不能維持液體狀態,若泄壓不及時,也會導致物理爆炸。液氧積存在兩個閥門之間,可導致管路的猛烈破壞。如果氧氣不泄出或壓力不適當排除,當冷凍失效時,將導致貯箱的破壞,真空夾套貯箱中的真空失效。如果係統不能受額外負載,則會引起蒸發加速和排空係統破壞。
由於液氧沸點極低,為-183℃,當液氧發生“跑、冒、滴、漏”事故時,一旦液氧噴濺到的人的皮膚上將引起嚴重的凍傷事故。
還有空氣中氧氣約占21%。常壓下,當氧的濃度超過40%時,有可能引發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濃度的混合氣體時,會出現胸骨後不適感、輕咳,進而胸悶,胸骨後燒灼感和呼吸困難,咳嗽加劇;嚴重時發生水腫,甚至出現呼吸窘迫綜合症。吸入氧濃度80%以上時,出現面部肌肉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長期處於氧分壓60kpa~100kpa的環境下,可發生眼損害,嚴重者可失明。
如果說沒有專業設備,誰都不敢運輸火箭燃料。畢竟這玩意太過危險,處理不好很容易出問題。曆史上很多火箭在沒有發射前就發生爆炸,那可都是燃料出問題。
好在科氏工業作為全美最大的化工集團,本身又是美國NASA燃料供應商;對於液氧和煤油的儲存和運輸有著豐富經驗,甚至可以說是全球最專業的公司。
得知少爺想要運輸液氧和煤油作為火箭燃料,當然要全力配合。如果因為公司沒有人配合,導致少爺出事,估計未來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科氏工業又不是上市企業,甚至都不存在以權謀私行為。
兩天時間,全部準備完畢。這就是效率,或許同熱情有很大關係。
既然準備完成,那麼接下來就可以直接上路。
科氏工業一共有四個人跟著過來,兩台車四個司機的配置;在美國運輸行業,很是奢侈。畢竟這邊人工相比起其他國家來講,可是很昂貴。但大少爺有需求,絕對安全才是第一位;至於經濟效益,可以先放一放。
同時哈馬德也正如自己所說,親自開著一輛大貨車,負責運輸火箭;以及其他設備。當然也不可能讓他一個人耍單蹦,永守修一和本雅明-貝京會跟著一起。沒想到兩人也都有大型貨車駕照,看來團隊中人才還真真不少;隻是平時沒有顯現出來而已。
至於剩下的5個人,則是開著兩台車。一台是邁克-科赫的福特皮卡,美國最暢銷的車型之一;另一台當然就是林大少的奔馳巴博斯大G.
此刻眾人對於林一棟已經見怪不怪,不要說擁有一台奔馳;就是有私人飛機都感覺十分正常。
帶上必要物品,同時每台車上又配備了對講機,導航儀等設備。由邁克-科赫負責帶路,車隊浩浩蕩蕩向著莫哈維沙漠駛去。